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研究

“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服务模式,可实现图书馆与教师的双赢。在我国,只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合作也只限于用户信息素质教育、院系联络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合作,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用户,笔者构建了“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服务模型(见图1)。

“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研究

阎秋娟[1]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服务模式,可实现图书馆与教师的双赢。一方面学科馆员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教师在对庞杂浩繁的信息的搜寻、评价、分析和过滤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帮助;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教师既是信息使用者,更是信息供应者,他们是校园信息流动的主导因素,是促进学生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力量。

一、“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服务模型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合作由来已久,并已作为重要理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应用。在我国,只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合作也只限于用户信息素质教育、院系联络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科馆员与教师的合作,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用户,笔者构建了“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服务模型(见图1)。

图1 “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服务模型

该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学科馆员、教师、交互合作空间、馆员及教师核心职责、机构知识库等几个核心元素。学科馆员与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在线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和维基等工具进行异步交流。馆员负责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教学培训、院系联络等服务工作中产生的有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及聚合,并将分析与评价结果以博客的形式进行推荐,以维基的形式建立相关学科类目,再将这些内容存入图书馆机构知识库中;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和维基发表教学、学术研究心得或与馆员进行异步交互,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讲义、研究报告论文或预发表成果等存入机构知识库进行管理或共享。以上各种信息通过图书馆的学科导航系统进行有序化组织,以便于利用和共享。学科馆员和教师不但可以通过虚拟环境交互和协作,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图书馆的研究讨论室或其他实体场所进行现场交流和协同工作,虚拟学术社区和实体场所共同构成了馆员与教师的合作共享空间。

用户在获取学科馆员与教师合作提供的信息服务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科馆员与教师,学科馆员与教师就需对图书馆服务、教学内容与形式等进行持续改进,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二、“学科馆员+教师”协同互动合作内容

(一)馆藏发展,也称馆藏资源建设

让教师参与馆藏资源建设,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馆员都必须主动联络,应积极深入对口院系,到教师的办公室、研究室等与教学研究人员交谈,熟悉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的研究项目、教学需要;或是在院系中聘请能代表本学科学术水平、对学科动态能整体把握的教师担任图情教授,由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图书馆提供学科基本情况;本学科国内外重大的学术成果、重大课题;本学科缺藏学术文献、最新学术文献、会议文献及其他出版信息等。教师虽然会对各自的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包括免费的开放存取的数字学术出版物、某个主题的书目和资源。有些教授也常常会建议购买一些出版物,但他们不会系统地关注图书馆馆藏的开发。馆员就应有计划地、定时地向院系发出征询意见书,或是准备一些目录由教师挑选,或者请教学人员对某个数据库的使用情况提供意见,而且在文献剔旧方面也应首先考虑教师们的选择,如美国太平洋大学健康科学和化学分馆在采购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让教师参与文献采购和剔旧工作,并将其作为一条优化馆藏、节约经费的途径。

让教师参与馆藏资源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发展合作项目。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带来了更多馆员与教师的合作机会。建立专题资料库,专题资源导航,发展一些小型的电子数据库,是开发学科馆藏资源的一个方面,也是与学科院系、教师合作的好机会。许多教师、研究人员都会有自己为教学准备的书目或小型资料库,馆员可以帮助他们将这些做成网页,或是连接到图书馆的资源库中。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许多图书馆正在建立学科为主的教学科研人员的机构知识库,如厦门大学运用DSpace系统构建了厦门大学机构存储系统——学术典藏库。馆员可以与院系、教师合作开发类似的仓储,这不仅可以作为本校本馆学科资源的特色开发,同时也为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传播途径,有助于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利用。

(二)课程合作

馆员与教师在课程方面的合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样的方式,如馆员配合教师教学课程的需要提供讲义;专业教师与馆员共同命题或出作业;教师与馆员合编教科书;通过设计活动引入合作等。他们的合作尤其突出表现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其合作形式主要有三种。

1.馆员针对教师的要求和课程特征,提供该学科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如开设学科专题讲座、举行专题座谈会和小组讨论会,或者应教师的邀请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

2.由馆员培训教师的信息素质技能,然后由教师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信息素质。

3.馆员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学和评价,由馆员和教师共同讲授相关的知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种合作形式,馆员与教师的关系相对松散,馆员是在被动服务,这样不利于与教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两种课程合作,馆员与教师的关系紧密,馆员是在主动服务,这两种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馆员通过和专业教师的协同合作,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生学科课程体系中。馆员应在设计课程大纲和布置课后任务时经常和教师接触,也可将一些研究需求整合到课程中。这种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通常可以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方式来实现。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方式、内容应由馆员和教师共同制定,他们共同对教学效果负责。课堂教学工作以教师为主,课堂内容则由双方交替传授,但有所分工,馆员侧重介绍基本的信息检索、利用和评价技能,教师则主要介绍与学科研究紧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对于学生遇到的信息检索文献的难题,馆员可以抽一两个课时集中解答,但在馆员授课时教师也应在场,以示课程的重要。此外如需使用网络和数据库,图书馆或计算机中心应免费提供教学设备(如计算机)和教学空间(如自由讨论区)等。

(2)网络教学。数字网络环境使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成为可能,网络成为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平台。馆员与教师合作可以开发基于学科/课程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南/课程;馆员可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将教学课件放到图书馆或者院系的“网上教室”上,供学生学习、选修;教师和馆员共同回答学生提问,并开通E-mail、在线聊天系统、专题论坛等与学生实时交流;馆员和教师还可通过制作互动培训课件,整合更多的在线内容。此外教师和馆员还可根据情况,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基于调查的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研究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及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等。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TWIST(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yle and Technology)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为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网络教学树立了一个典范。该项目于1996年启动,历时3年,旨在支持和培训院系教师将依阿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到各自课程中。参加人员包括教育技术人员、图书馆员和相关院系教师,由一名全职图书馆员负责三方的协调工作。自1997年以来,TWIST的教育技术人员已与170多位教师和馆员进行全面合作,创建了50多个基于学科的在线课程指南。TWIST的这种以教师作为内容专家、馆员作为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的合作方式,成为著名的“TWISTed Pairs”合作模式。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馆员和教师都要随时搜集反馈信息,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改进。教师、馆员和学生之间还应该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实现无障碍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馆员与教师合作进行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时,要注意区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从图书馆用户层次分析出发,可以将嵌入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即面向“大学新生”的“导向阶段”;面向二、三年级大学生的“入门阶段”;面向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基础阶段”以及未受过检索知识培训的教师和其他用户的“高级阶段”。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用户教育,图书馆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率,而且还能培养用户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某一领域的研发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用户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

(三)学术研究合作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集教学、科研为一身,除了教学任务外,有时还需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馆员应加强与教师的合作联系,真正介入到项目的科研过程中。作为科研项目组成员之一的馆员,即便不能撰写研究计划、研究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但至少可以利用所掌握的丰富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熟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收集、整理、评价并筛选相关文献资料,为教师做好项目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可以凭借对业界的敏锐洞察力比大多数教师更先了解相关讯息,为科研人员担当起学术出版的向导或中介,引导他们参与关注诸如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等的进展及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注重研究教师的学术研究行为,并建立相应服务来支持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

(四)咨询服务合作

学科馆员和教师可以共建学习资源库、学科导航库等各类知识库;共同完善学科服务网页;共同编制学科目录、书志和文献信息指南等。此外还可借助E-mail、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等共同为用户提供同步或异步参考咨询服务,共同解答用户提供的各种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桂华.与教师合作——高校图书馆服务开发的新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132-135

2.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EB/OL].[2008-09-07]. http://dspace.xmu.edu.cn:8080/dspace/

4.马新蕾,周凤飞,杨志刚,任静.馆员—教师协同教学模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论坛,2008,28(1):53-56

5.李武,刘兹恒.美国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两种合作类型[J].图书馆建设,2004(5):96-98

6.杜安平.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进展——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J].图书馆建设,2006(2):70-73

7.崔林.合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与教师关系的发展方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96-101

原文刊载于《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8期。

【注释】

[1]阎秋娟(1978—),女,汉族,硕士,副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