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进程

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进程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进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委内瑞拉逐步由不自觉到自觉地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成为委内瑞拉人民的强烈愿望。在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放在农业和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基本国情经济发展进程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委内瑞拉逐步由不自觉到自觉地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委内瑞拉确定这一战略的依据,一是基本国情,二是当时的主、客观条件。

委内瑞拉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建设多样化经济的优越条件。全国总面积为91.2万平方公里(9120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为265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9.06%;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全国河流纵横交叉,湖泊星罗棋布,水力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长2800多公里,还有大陆架和各种海洋资源。委内瑞拉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因而被形象地比喻为“浮在油海上的铁船”,还有相当数量的煤矿、铝矿、铀矿、金矿和金刚石等非金属矿。因此,具有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巨大潜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委内瑞拉政治、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1.政治经济体制落后。1908~1935年戈麦斯的军人独裁统治虽然结束了此前长期存在的“地方割据”的状况,使经济有所发展,但单一制经济结构仍然占统治地位。所不同的是,经济由从前的以种植咖啡和可可等出口作物为主变为以石油采掘业为主,国内生产仍以国际市场需要为转移,经济仍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因此,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单一制经济结构,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严重依赖,成了委内瑞拉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

2.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低下。战前,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剥削和掠夺下,委内瑞拉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相当薄弱。当时,全国只拥有大多数是手工业作坊的8000多家所谓的“企业”,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生产食品、饮料、棉布和水泥,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大部分工业制成品需从国外进口。在农村,由于受1929~1933年大危机的影响,生产咖啡和可可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农场已濒临破产,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给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发展城乡生产力,是当时委内瑞拉面临的严重课题。

3.主要经济命脉受外资控制。1945年,石油业已成为委内瑞拉国民经济的支柱。石油收入占中央政府日常收入的53.5%,石油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达94.5%。[2]但是,石油的勘探、开采、提炼、运输和贸易都被外国,特别是美国资本所控制。因此,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成为委内瑞拉人民的强烈愿望。

这些基本特征表明,当时委内瑞拉的确存在改变经济状况的客观需要和可能性。委内瑞拉逐步形成和选择“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客观条件是:

1.1935年底,大庄园主势力的代表、军人独裁者戈麦斯去世之后,委内瑞拉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势力掌握了国家权力,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感到有必要实现工业化以摆脱对外依附的地位。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委内瑞拉代议制民主的奠基人罗慕洛·贝坦科尔特曾这样写道:“摆脱对外部生产的依附性,不光是经济利益的所在,而且是人民独立意愿的反映,一个长期保持原料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的民族,不可能完全独立。”[3]由此可见,资产阶级的掌权,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委内瑞拉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在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一些拉美大国如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在30年代均已开始了“进口替代”工业化进程。这些国家的经验对委内瑞拉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战后拉美发展主义思潮的盛行又为委内瑞拉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大国忙于应付战争,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减少甚至中断,造成了委内瑞拉市场上商品的严重短缺,为委内瑞拉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石油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和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入因而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它拥有比较充裕的发展资金。

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奠定基础阶段(1945~1957年)、替代消费品进口阶段(1958~1973年)和替代中间产品与资本货物进口阶段。

在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放在农业和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总投资率(即固定资本投资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保持在24%~30%之间,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均超过制造业。因此,农业由战前的停滞状态进入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年平均增长率达4%。基础设施的产值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从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45~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9%以上。1957年与1945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两倍。按固定价格计算的人均产值则从1485玻利瓦尔增加到3160玻利瓦尔。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发展消费品工业,称为“工业起飞”阶段。在这一时期,虽然受国内政局不够稳定的影响,总投资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3%~24%之间,对农业和制造业的投资额仍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制造业的固定投资额超过了农业。

随着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私人消费品进口额下降。制造业的产值增长77.7%,1966~1971年,产值增长47.6%。[4]私人消费品的进口额由1959年的33.23亿玻利瓦尔减少到1973年的16.96亿玻利瓦尔。[5]

1974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石油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进程步入第三阶段,投资重点向基础工业转移。总投资率又趋于上升,保持在21%~37%之间,1977年的投资率高达37.4%。1976~1980年即第五个发展计划期间,对基础工业的投资额占公共投资总额的57%。[6]大量的国家投资加速了石油化工、钢铁、炼铝和水力发电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74~1978年间达6.1%。[7]

当然,在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除了发展重点项目外,非重点项目也在发展,甚至达到相当高的发展速度。另外,每一个阶段的各个发展项目都是互相衔接的。例如,在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执行的农业政策,在第二阶段继续执行并得到深化,这就是说,各个时期发展重点的差别,显示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但是,各个经济阶段的发展项目是前后连贯的,具有连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