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农户极其分散,经营规模小小而全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相反,由于传统农户固有的经济特征对农业产业化的不利影响,必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造。重点是使大户生产的农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第三节 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农户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农户极其分散,经营规模小

小而全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这样就导致了农户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数量,劳动生产率比较低,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千家万户的难度很大,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

二、农户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

在目前工业还难以大量“反哺”农业的情况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难以处理。处理不好要么影响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积极性,要么失去产业化对农户的吸引力。

三、农户农产品生产的商品率低

由于农民合同意识淡薄,制约了农户与农户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进程。

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早已解决。而在中国,这个问题的解决正处于探索之中。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对于农户采用先进技术、掌握市场信息、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等形成了制约,因而得出结论,中国的农业难以在农户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在农户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中国农业生产近40多年的实践和国际经验后指出,中国农户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中国农业只有而且只能在农户实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化,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供选择。

但是这不等于说,传统农户完全适应产业化要求。相反,由于传统农户固有的经济特征对农业产业化的不利影响,必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造。

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农户家庭经营,必然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以适度规模的土地为载体,以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为主要内容,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这一要求,改造传统农户的方向应该是企业化,即把农户逐步改造成为真正的农业企业。

实现农户经营企业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今后,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会朝以下几个方向分化:

1.农户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专业化分工。农户一部分成为农产品生产大户,一部分成为农产品加工大户,一部分成为农产品销售大户,一部分成为农业生产服务大户。

2.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大户逐步向企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是使大户生产的农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3.大部分从事农产品自给自足、或者是商品率较低的农户逐步消亡。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部分农户或是向乡镇企业转移,或是向其他产业转移,或是向城镇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