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体育项目融入川西农家乐旅游的构想及模式

体育项目融入川西农家乐旅游的构想及模式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于在休闲、健康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下,探讨体育休闲旅游与农家乐旅游的结合与相融,并面对成都市城乡实际情况,研究与构建新时期川西平原农家乐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设计把体育休闲项目融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第二部分 体育项目融入川西农家乐旅游的构想及模式

(200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旅游科研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农家乐旅游在川西坝子悄然兴起继而推广到了全国,形成异军突起、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旅游的新型旅游形式。这种在参与中玩、在游中体验“乐”,兼有休闲娱乐、健身、益智多种功能,互动于城乡之间的大众化旅游形式,以其多种天然优势吸引着广大普通市民,与人们越来越崇尚的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相吻合,因而得以持续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稳定的市场,仅从数量上看,据专家的最新估计,全国至少有10万家城郊农家乐,可以说达到了历史新高。

在这个颇具声势的规模中,仅四川成都近郊就有6 000余家,与近两年估算并且公认的5000家左右规模的成都农家乐相比,呈进一步扩展的态势。这客观上表明,川西平原农家乐旅游和全国各地的农家乐旅游一样,有着它存在的合理性,有着深厚的发展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极大潜力,也足以证明农家乐旅游这种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将是成都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之一。

但也应该看到,数量的不断增长并不真正代表农家乐的繁荣程度和发展水平。因为,其一,农家乐的数量是一个变动的量,比如龙泉驿区的农家乐,旺季时有1000多家,能够坚持常年经营的则仅有20多家。其二,数量的增加实际上就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延续,表明农家乐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失衡,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加剧。

由于种种局限,在农家乐旅游过程中,景点与游客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和互动的沟通渠道,旅游内容单调乏味,缺乏文化内涵,激发不出游客的兴趣和动力。不少游客高兴而来,却淡兴而归,农家乐旅游对游客来说,有一时的新鲜感,没有长久的吸引力。城市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充满的渴盼与实际旅游效果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严重影响了游客重游或反复游的兴致,也使得各农家乐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绝大多数农家乐处于半商半农、惨淡的经营状态,整体效益长期不能整体成正比增长。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和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这个群体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内在质量,是其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进入21世纪后,日益重视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把他们追寻健康、追寻休闲文化的梦想,带到了农家乐旅游中。因此,每到双休日或周末,到宁静的乡村去感受泥土的芳香,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参与一些娱乐健身活动,这种讲究健康、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已经成为城市人时尚的休闲运动方式之一。

在成都农家乐旅游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把握好这种健康文化消费的时代趋势,把属于文化范畴的体育活动融入其中,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中突出健身、休闲、娱乐特色,使旅游情结、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融合在一起,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借以培育和扩展客源市场,求得效益和规模的同步发展,这既关系到川西平原农家乐经营户收入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关系到成都市及周边地区普通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成都市旅游业的总体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从成都市未来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市区居民与周边农民资源互补、共同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高度探讨新时期川西平原农家乐的新型发展模式,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必要性。

而体育旅游这种刚刚起步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与一般旅游之间有着天然的兼容性,其中的体育休闲旅游,又与农家乐旅游的休闲娱乐特性有许多共通之处。立足于在休闲、健康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下,探讨体育休闲旅游与农家乐旅游的结合与相融,并面对成都市城乡实际情况,研究与构建新时期川西平原农家乐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设计把体育休闲项目融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对策,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