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模型分析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模型分析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6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模型分析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企业的两种基本战略形式,即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本节对这两种优势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图4-104.6.2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模型参数分析在以上对曲线Q=Q,AQ=A,AP=A构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这里着重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讨论,并分析各参数的变化对最终产品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程度。

4.6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模型分析

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企业的两种基本战略形式,即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本节对这两种优势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

4.6.1 竞争优势模型的建立[18]

根据对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的关系Q=Q(P),产品质量优势AQ=A(Q)以及产品价格优势AP=A(P)含义及其形状的讨论,可构造如下产品竞争优势函数:

img17

式(4-1)代入式(4-2)有:

img18

在图4-6中,因为img19,且img20有:

img21

式(4-4)和式(4-5)提示了企业在最终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受产品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所决定的程度。

img22

图4-10

4.6.2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模型参数分析

在以上对曲线Q=Q(P),AQ=A(Q),AP=A(P)构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这里着重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讨论,并分析各参数的变化对最终产品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程度。

(1)曲线Q=Q(P)中参数的分析

在模型img23中参数K为产品所能达到0的最高质量点;当Q=0时,P1=ln(-K0/a0)/lnb0表示最低价格点。

在式(4-1)中,参数K0,a0,b0均有着明确的含义:

①参数K0是质量的高限极值,在特定的竞争优势分析时期中,它是产品质量所能达到的极点,它不受其他参数的影响,因此,所有有关新产品竞争优势的讨论应在该值以下的质量区域进行。

②参数a0是决定曲线纵向截距的参数。K0值一旦确定,则a0决定着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尽管此时该截距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分析的必要,但是从这个不同截点出发可以引出无数形状相似的曲线族,当这些曲线进入有实际分析意义的区域时,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产品方案,这些产品方案往往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③参数b0是曲线斜率的一个决定参数,它同a0值一起,决定着Q曲线的陡度,同时也就决定了各曲线所代表的产品方案的优势区域。

(2)曲线AP=A(P)中参数的分析

对式(4-3)两边实施倒数变换则有:

img24

img25则有:

img26

比较式(4-7)与式(4-3),它们有着相同的形式,只是img27表示价格劣势,是一逆向指标。在式(4-3)中,AP与P的相互关系是由市场竞争中不同的顾客偏好决定的。具体反映在对参数KP,aP和bP的决定上。

①参数KP的含义。当P→1/KP时,即img28由此可知,KP为价格劣势的极值点,它与aP和bP无关。客观上这一极点应当是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的,即当价格高达一定程度时,产品在市场上已没有需求者,此时的价格即Pmax,则该值所对应的价格优势就是1/KP

②参数aP的含义。当P=0时,AP=1/(KP+aP),img29=KP+aP,即aP与KP共同决定了AP的截距。当P≠0时,aP与bP共同决定着曲线下降的斜率,即决定着产品价格优势随价格提高而减弱的幅度。

③参数bP的含义。bP是曲线斜率的决定参数,它反映了不同的AP曲线随价格变动的趋势,因而是决定各曲线优势区域的主要参数。

(3)曲线AQ=A(Q)的参数分析

根据曲线AQ=KQimg30的特点,它与曲线Q=K0+a0b0有着相似的形状及函数形式。它所包含的参数KQ,aQ和bQ与KP,aP和bP含义相似,这里不再讨论。

4.6.3 竞争优势形成——不同曲线联合作用的效果分析[19]

(1)曲线Q=Q(P)和曲线AP=A(P)的联动分析

影响AQ=A(Q)的因素不变,考虑产品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及产品的价格优势改变的情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变动着的两个产品方案其价格优势曲线和价格—质量曲线存在着扩大某一偏好优势区域的可能,也存在偏好优势区域改变的可能。

(2)曲线Q=Q(P)和AP=A(P)的联动分析

影响AP=A(P)的因素不变,考虑产品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及产品的质量优势发生变化的情形,根据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变动的产品质量优势曲线和质量—价格曲线存在着扩大(或缩小)某一偏好优势区域的可能,同时也存在着优势区域变更的可能。

(3)曲线AP=A(P)和AQ=A(Q)的联动分析

假设:产品质量—价格曲线不变,考虑受竞争环境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发生变化的情形。

情况1:如图4-11所示。AP变动,由曲线1P变为2P,AQ=A(Q)保持曲线1Q不变。则最终优势曲线从A11变为A21,其交点设为img31,在img32点左边(即质量优势偏好),在曲线2P条件下具有相对优势,而在img33点右边(即价格优势偏好),在曲线1P条件下具有相对优势。

情况2:AQ即曲线1Q变为2Q,AP=A(P)保持曲线1P不变。则最终优势曲线A11和A12的交点为img34,在img35点左边(即质量优势区域)曲线1Q具有相对优势,在img36点右边(即价格优势区域)曲线2Q具有相对优势。

img37

图4-11 四象限影射图

情况3:曲线1P和曲线2P由原来对应曲线1Q变为曲线1P对应1Q,曲线2P对应2Q,则最终产品竞争优势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即产品Q=Q(P)在不同的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组合条件下,其所表现的最终竞争优势也不同。

4.6.4 主要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归纳出以下结论:

①不同的竞争企业的产品或是同一企业不同的产品,在竞争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其最终竞争优势也不同,而在竞争环境改变的条件下(即对产品价格优势的评价或是质量优势的评价改变),其最终产品竞争优势会发生变化,即原来的优势变为劣势、劣势变为优势。

②就同一种产品来讲,在竞争过程中竞争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对该种产品竞争优势的评价。而竞争环境的改变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技术、顾客偏好等因素。

③上述的四象限影射图揭示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影响最终产品竞争优势,即第Ⅰ象限影响着第Ⅲ象限的结果。而除此之外,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中,对某种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和质量竞争优势的评价同样影响着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

【注释】

[1]Teece,D.J.,Pisano,G.and Sbuen(2000),A Firm Capabilities,Resources and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Barkeley,pp.345-367.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2页。

[3]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尚利:《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72页。

[4]同③,第373页。

[5]同③,第455页。

[6]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7]齐捧虎:《企业竞争优势论》,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7页。

[8]同⑦,第19页。

[9]同②,第57页。

[10]刘冀生、许宏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11]同⑩,第40页。

[12]以垄断竞争厂商为例是因为该种厂商的行为曲线图较易说明问题,并且现实中的大部分厂商都具有垄断竞争厂商的特征。

[13][美]H.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14]蒋学伟:《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71页。

[15]谢恩、李垣:《组织内部要素与竞争优势的获取》,《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第8期。

[16]同img38,第59页。

[17]同img39,第61页。

[18]刘益:《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19]刘益:《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理论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