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加工贸易的发展

世界加工贸易的发展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世界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加工贸易的发展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国际贸易方式的加工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工贸易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表2-1列出了加工贸易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的加工贸易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所谓出口加工区是各国政府专为发展加工贸易而开辟的经济特区。

二、世界加工贸易的发展

(一)加工贸易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国际贸易方式的加工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生产开始取代手工制作,生产力极大提高。当时的英国纺织工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本地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生产能力的需要,于是英国从殖民地国家寻求原料供应。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从澳大利亚输入羊毛,为本土的纺织企业提供纺织原料,生产出的布匹、毛毯等纺织品除本国消费外,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英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具备了加工贸易的一些特征,可以说是加工贸易的最初形态。但是,当时英国的纺织业进口原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出口,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过剩的生产能力才用于出口,因此与现代意义的加工贸易有较大的差异。

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现代意义的加工贸易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时期。当时,日本、中国台湾的一些工厂以来料加工形式接受了为美军加工军需品的订单,赚取工缴费。进入60年代后,这种贸易形式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img2

图2-2 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年度报告》(2000)。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工贸易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加工贸易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本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的份额(见图2-2)。表2-1列出了加工贸易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的加工贸易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菲律宾在1990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仅为16.5%,而到了1999年这一比重已经达40.9%。萨尔瓦多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样迅速,加工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91年的不到20%攀升到1998年的48.6%以上。墨西哥的加工贸易在整个90年代的发展比较平稳,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缓步上升,1999年加工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比1991年大幅增加,达到45.2%。突尼斯和多米尼加的加工贸易在本国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1998年突尼斯的加工贸易出口则占到了其出口总额的67.4%,多米尼加共和国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80%以上。中国的加工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稳步上升,期间出现过两次小幅下降,但对加工贸易增长的大趋势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的比重从1991年的13.5%增加到了1998年的56.9%。

表2-1 部分国家加工贸易和出口增长(1990~1998年)

img3

注: a 1993~1998年;

b 1991~1999年;

c 根据财政年度数据统计。

资料来源:转自《WTO Annual Report( 2000)》。

(二)出口加工区

虽然开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建立出口加工区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开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和手段。在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大多是在出口加工区内进行的。所谓出口加工区是各国政府专为发展加工贸易而开辟的经济特区。从出口加工区诞生的50多年来,出口加工区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东道国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为了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强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效率,中国在2000年也已经开始筹建15个出口加工区试点。那么,究竟什么是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又有哪些特点呢?

出口加工区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新的经济特区,是一国或地区在港口、机场附近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的一定区域,在区内搞好水、电、道路、通信、厂房等基础设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出口加工工业,以达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就业、赚取外汇等目的。

Matthew W. Roberts(1992)在对牙买加和毛里求斯两国的加工贸易区进行比较研究时,综合了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1985)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UNCTC,1988)对加工贸易区的定义,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在地理上划定的经济区域,区域内的企业主要进行以出口为目的的生产加工。为了吸引外资企业在出口加工区内投资,政府通常给以特殊的政策优惠,如基础设施补贴,投入品的免税进口,对利润汇出不加以限制等。”出口加工区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点:[2]进口商品免除关税并且不受进口管理条例的限制;②建立工业区;③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④加工区内主要依靠外国投资兴建企业。

出口加工区与自由贸易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的特定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贸易性是自由贸易区的鲜明特点。为充分利用其位于或邻近国际贸易地区通道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规定只要是主权国家允许进出口的商品,均可进入区内,并可免交关税,也不必办理海关手续;商品进区后,可储存、拆散、分级、分类、重新包装、重新标签、与外国或国内商品混合和再出口等。除对这类商品进入所在国其他地区限制较严外,对进出自由港区的活动不加限制。自由贸易区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来的,通常设在港口的港区或邻近港口的地区,可起到繁荣港口、刺激所在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促进边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自由贸易区与出口加工区的区别在于: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增加商业收入以繁荣设区国经济,而出口加工区则通过规定有关的投资优惠条件,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工业,取得工业方面的收益,并以此促进设区国经济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一般被认为是爱尔兰的香农国际机场(邵祥林等,2001; Roberts,1992)。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的航程越来越远,香农机场作为航行中转站的价值逐渐丧失,使用率越来越低。为了刺激就业,1959年政府在香农国际机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积极地吸引制造商在当地投资建厂(ILO/UNCTC,1988)。1965年我国台湾在高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经济特区。这种以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为主要内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就业、发展本地区出口工业和当地经济的方式,迅速引起了众多国家的兴趣和关注。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爱尔兰和台湾的做法,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出口加工区,甚至许多发达国家也把建立出口加工区作为吸引投资和增加就业的手段。1999年世界范围内出口加工区的数量达到了850个(WTO Annual Report1999)。

但是,现实并没有按照各国政府的良好预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出口加工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其实际效果与设立时的初衷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1)出口加工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形成了“飞地”经济。虽然出口加工区的繁荣对区内的厂房用地开发、公路建设以及电力、港湾、学校、医院及职工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出口加工区的产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所需的原辅材料都可以保税进口,因此和东道国的经济几乎不存在前后向联系,对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微弱。

(2)在完善的保税措施的前提下,出口加工区的最大成效是增加了就业。外商在出口加工区内投资建厂,最主要的是为了利用当地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外商在出口加工区的投资大多是投向劳动密集的加工部门,如服装、杂货制品和电子工业等,这些部门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中间产品一般都是体积较小、重量很轻的零部件,易于运输,且运输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小。各国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在审批过程中一般都对加工区内的企业提出雇佣标准。如韩国马山加工区规定工厂平均每坪土地至少要雇用20~25名职工,区内平均每家企业雇用职工29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