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气候谈判立足点解析

中国气候谈判立足点解析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气候谈判立足点解析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有其非常独特的现实国情,在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时,不能简单化地轻易作出任何国际承诺,其选取的谈判立足点要综合考虑以下复杂的因素。就中国现实状况而言,更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又由于适应能力不足,因此脆弱性较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总额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二、中国气候谈判立足点解析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有其非常独特的现实国情,在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时,不能简单化地轻易作出任何国际承诺,其选取的谈判立足点要综合考虑以下复杂的因素。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利性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影响将是全方位和多种多样的,而且大部分将会是负面影响。发达国家因为其在经济、技术及其他方面的自身优势,其承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能力要比发展中国家强得多。[37]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负担过重、经济欠发达、土地退化、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使得自然和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自身调节和恢复能力差,特别是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极差,总体环境、经济的脆弱性又加剧了对气候异常事件的反映。一旦发生大范围的气候灾害,通常而言,发展中国家人民将首当其冲受到侵害并承受最具挑战性的影响结果,但同时,他们又最不具备应对这些不利影响的能力[38],所有这些因素将会给其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性破坏。就中国现实状况而言,更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又由于适应能力不足,因此脆弱性较强。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旱灾,其次是洪涝和风雹灾害。极端气候是造成我国农业大幅度减产和粮食产量波动的重要因素,对畜牧业生产会产生致命损失。[39]2009年我国北方冬季干旱面积最大达1.61亿亩,而夏季干旱面积最大时达1.68亿亩,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40]

因此,在气候变化对我国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利性问题上,我国要不断加强认识,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适应性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并敦促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新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二)我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成本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禀赋较差,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差,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主动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代价和成本还是比较大的。中国不是缺乏减排的政治意愿,而主要是缺乏减排的能力。中国的能源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确实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就能源结构而言,我国虽然提出了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短期来看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调整能源结构的潜力还十分有限。不可否认,从制度因素看,中国已经建立了大量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措施,但一些政策在设计上缺乏配套措施、存在立法缺陷、执行力较差等不足之处,都使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中国虽然在很多国际场合一再重申坚持不承担减排义务的立场不动摇,但并不妨碍中国在国内积极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出的贡献,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许。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国内和国际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但我国应该辩证地对待压力问题,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迫使我国尽快加速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使我国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道路。

因此,在我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成本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要求,采取对外不承诺但国内积极减排的双重策略,在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也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

(三)国际转移支付和国际碳市场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转移支付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资金、技术等外部投入,降低减排成本,增加短期收益,改变国家既有决策对成本效益的权衡关系。[41]虽然国际社会为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支付提供了平台,但仍然是沧海一粟,对于根本改善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从获取资金角度上来看,我国虽然从双边、多边以及国际资金机制中获得了一些资金支持,但直接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则很少。因此,仅仅将希望寄托于发达国家无偿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需求的,对发达国家抱有任何幻想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国必须积极寻求更接近市场规律、更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合作。

在国际碳市场方面,截至2008年2月,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涉及的核证减排信用达到3 637万吨,占全球的31.33%,如果清洁发展机制被充分利用,预计将有1 000亿美元的资金从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本质上是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问题,推动低碳经济实践和国际碳市场的构建,将意味着各类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采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将有利于中国目前的一系列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措施的实现。[42]现在低碳经济和国际碳市场的建立已经被看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有力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在国际转移支付和国际碳市场对中国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中国应该不断通过学习和借鉴,更好地掌握相关国际规则的运作机制,认识到国际碳市场的建立是降低全球减排成本,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赢的有效途径。我国应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参与互利双赢的、符合市场机制的国际技术转让和合作。

(四)气候变化问题与贸易问题的挂钩

气候变化问题与国际贸易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早在2004年,俄罗斯曾以批准《议定书》作为欧盟支持其加入WTO谈判的筹码。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总额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带来巨大的对外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高能耗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逆差”。据估算,2006年中国通过外贸进出口产品净输出的内涵能源,占到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大约1/4,但是大量消费中国制造的商品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并不领情,[43]反而指责中国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很可能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国际贸易关联。[44]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要想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面对发达国家可能会以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借口而设置的种种绿色贸易壁垒。中国企业未来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将面临更大压力。

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与贸易问题的挂钩上,我国应该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作好应对的各项准备。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我国要坚决反对将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问题相挂钩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逼迫发展中国家承担与自身能力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