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份合同和合同转让

多份合同和合同转让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涉特许经营协议是一个框架合同,该合同设立了一个当事人长期的交易框架。多份合同No.4A_452/2007原告在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就裁决提出异议,称仲裁庭应该就所提出的请求决定其有能力管辖。法院指出,仲裁条款没有提到多个运输合同,也没有暗示适用于这些合同。被告对两个分包合同提起了仲裁,原告阻止被告就第三个分包合同提起仲裁。条款允许但并不要求当事人提交仲裁。法院认定,第三份合同产生的争议与其他的分包合同无关。

专题四 多份合同和合同转让

框架合同

No.III ZR 22/06(2007年,德国最高法院)

多份合同

No.4A_452/2007(2008年,瑞士联邦最高法院)

Kellogg Brown&Root International,Inc.v.Altanmia Commercial Marketing

Co.W.L.L.(200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地区法院)

临颖县城乡建筑安装公司与平顶山市自然人居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2009年,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王某与北京耐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2009年,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两份仲裁协议

上海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林某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2007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

合同转让

武汉凯迪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2009年,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石峰支公司与柳某某保险合同纠纷案(2009年,中国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

连环合同

Alcatel Business Systems(ABS)SA et a.v.Amkor Technology et al(2007年,法国最高法院)

框架合同

No.III ZR 22/06

(2007年,德国最高法院)

本案中,法院认为,包含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应该适用于该协议范围下产生的所有协议的争议。所涉特许经营协议是一个框架合同,该合同设立了一个当事人长期的交易框架。基于这个理由,仲裁协议应该被理解为适用于特许经营协议下的其他交易,即便这些交易是由个别合同或其他附属协议所管辖。尽管其他单独交易和附属协议,如支付合同,没有规定自己的仲裁条款,也是可以适用仲裁条款的。

多份合同

No.4A_452/2007

(2008年,瑞士联邦最高法院)

原告在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就裁决提出异议,称仲裁庭应该就所提出的请求决定其有能力管辖。法院指出,仲裁条款没有提到多个运输合同,也没有暗示适用于这些合同。如果当事人想用一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替代多个运输合同的仲裁条款,他们原本可以表达这个意思。仲裁条款适用于产生于或与该合同有关的所有争议,并不意味着它适用于包含不同仲裁条款的合同所产生的争议。

Kellogg Brown&Root International,Inc.v.

Altanmia Commercial Marketing Co.W.L.L.

(200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地区法院)

原告与被告签订了三个分包合同,两个分包合同包含仲裁条款。第三个分包合同规定,双方在善意的基础上通过由公共能源中心推荐的ADR程序来解决争议。被告对两个分包合同提起了仲裁,原告阻止被告就第三个分包合同提起仲裁。

法院认为,第三个分包合同中争议解决的规定并不构成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意愿,仅仅是同意使用由中心推荐的争议解决程序,即规定了调解程序和仲裁。条款允许但并不要求当事人提交仲裁。法院认定,第三份合同产生的争议与其他的分包合同无关。

img5判决摘录

B.Th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in Subcontract S0040: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v.Binding Arbitration

Altanmia's argument that this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is a binding arbitration agreement is not persuasive.The Subcontract S0040 General Conditions Document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states as follows:

...

The cases Altanmia relies on to argue that Subcontract S0040's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constitutes abinding arbitration agreement are readily distinguishable.

Altanmia cites McKee,45 F.3d 981,for the proposition that“a contract's requirement of arbitration as a prerequisite to litigation requires‘binding’arbitration where the contract calls for arbitration pursuant to procedures stating that they will result in the issuance of a‘binding’award.”In McKee,the parties signed an agreement with the following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Should the Builder or Homebuyer(s)disagree with the Insurer's decision to deny the claim as recommended by the Service,the contesting party shall call for conciliation with the Service or an arbitration to be conducted by the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A.A.A.),or other mutually agreeable arbitration service at the Service's expense...The conciliation and/or arbitration process wi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rranty conditions described herein an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A.A.A.or other mutually agreeable arbitration service.The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ss shall precede any litigation attempted by either party on items that are specifically included in this warranty.45 F.3d at 983.The homebuyers,dissatisfied with the insurer's denial of their claim,“requested through their attorney that the matter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AAA”)as provided in the warranty booklet.”Id.at 982.

The issue before the court was whether the arbitrator's decision was binding on the homebuyers.The Fifth Circuit found that because AAA arbitration rules call for binding arbitration,the homebuyers were bound by the arbitrator's decision notwithstanding language in the homeowners'contract stating that the parties must go through a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ss before attempting litigation.Because“it is undisputed that the[parties'agreement]provided that AAA rules would govern if the dispute were submitted to AAA arbitration”—which it was—the arbitration was binding under AAA rules.Id.at 983.In contrast,Altanmia and KBR have not agreed they would select binding arbitration from the menu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dures available under the“Alternate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dures...recommended by the Center for Public Resources.”(Docket Entry No.63,Ex.B,§8.2)Altanmia and KBR have not agreed to arbitrate claims arising under Subcontract S0040.The issue in this case is not whether an arbitrator's final decision on the parties'disputes arising under a contract is binding,but whether the parties agreed to submit disputes under that contract to binding arbitr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McKee's holding that“arbitration is binding where the rules under which the arbitration is conducted call for binding arbitration”is not applicable to this case. McKee,45 F.3d at 983.The other cases that Altanmia cites are similarly inapplicable because th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s in those cases required a specific form of dispute resolution.

...

By contrast,Subcontract S0040's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vision does not state that the parties will arbitrate their disputes or require any particular ADR procedure to resolve disputes arising under that Subcontract.Rather,Subcontract S0040 states that the parties will use procedures recommended by the CPR to resolve their disputes before resorting to litigation.The record shows that the CPR recommends a number of procedures besides binding arbitration.Subcontract S0040 does not clearly express the parties'intent to submit disputes arising under that Subcontract to binding arbitration.

临颖县城乡建筑安装公司与平顶山市自然人居

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2009年,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5年10月10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008年12月6日,原、被告双方又签订协议一份,约定“在工程中发生的任何纠纷,以协商为主,如协商不成时,再由平顶山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在开庭前,被告平顶山市自然人居房地产开发公司提出了案件管辖异议,并提交了双方约定仲裁的协议。根据仲裁法有关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应当驳回起诉,故依法应驳回原告的起诉。

王某与北京耐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合同纠纷案

(2009年,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2007年7月1日,耐丁公司与王某签订销售代理协议,约定耐丁公司(即合同中甲方)委托王某(即合同中乙方)为销售代理人,推销世科美通网上聊天语音终端S306型。有效期为一年,自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双方约定,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如产生争议,可向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2007年7月3日,耐丁公司与王某签订销售合同。合同约定以双方2007年7月1日签订的代理协议为前提,按照双方约定条款进行买卖。同时约定如在履行协议过程中产生争议,可向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2008年5月28日,耐丁公司与王某签订退货协议书。协议主要内容为:双方确认于2007年7月1日签署有关S306产品在匈牙利销售的“代理协议”和“销售确认合同”。双方约定,从本协议签字之日起,撤销原订的两份协议,双方不再承担协议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法院认为,耐丁公司与王某签订的销售代理协议及销售合同中,双方已共同约定在履行期间如产生争议,向北京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2008年5月28日所签订的退货协议书,虽然未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但是退货协议书签订的基础系依据上述销售代理协议及销售合同,退货协议书约定的内容是对销售代理协议及销售合同的变更。故退货协议本身不是独立合同,其是以销售代理协议及销售合同履行为前提,虽然双方约定不再承担前述两个协议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但并未重新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因此双方此前约定的仲裁条款依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故本案不属法院管辖。

两份仲裁协议

上海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林某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

(2007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上海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林某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案的请示的复函

2007年9月18日  [2007]民四他字第12号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7]沪高民四(商)他字第1号“关于上海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林某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本案为申请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案件,案件涉及的两份仲裁协议即合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会议纪要》中的仲裁条款均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有效。你院请示报告归纳的本案争议的实质问题是准确的,即本案实质在于解决合资合同中仲裁条款和《会议纪要》中仲裁条款效力范围的冲突问题,亦即两仲裁条款约定的仲裁事项的冲突问题。

本案所涉仲裁裁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对《董事会决议》效力问题的争议。根据目前查明的事实,《董事会决议》是对合资各方增资问题作出的决议,作为本案当事人的各合资方在《董事会决议》作出后,又召开股东会议,形成一份《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一步对《董事会决议》的履行作出了约定,并明确“各投资方如不能履行本决议的,如有纠纷,由上海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如当事人未在《会议纪要》中约定新的仲裁条款,则对于因履行《董事会决议》产生的纠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贸仲上海分会)依据合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当然有权进行仲裁,但由于当事人在《会议纪要》中约定了新的仲裁条款,依据该约定,因履行《董事会决议》(包括对其效力)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均应依照《会议纪要》中仲裁条款的约定,由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因此贸仲上海分会无权对因《董事会决议》产生的纠纷进行仲裁。且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贸仲上海分会作出仲裁裁决前,已经先行作出民事裁定,明确认定贸仲上海分会对有关庄城公司增资事项不具有管辖权,此后贸仲上海分会仍然作出涉案仲裁裁决,明显与人民法院生效裁定相违背。

综上,同意你院请示意见,本案仲裁裁决依法应予撤销。

此复。

合同转让

武汉凯迪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

(2009年,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武汉凯迪蓝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申请称:(1)蓝天公司与焦作市双盛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盛公司”)没有签订仲裁协议,焦作仲裁委员会没有管辖权。蓝天公司因工程需要,从双盛公司处采购并由其供应生石灰,形成事实上的买卖合同,双方没有签订任何将争议提交焦作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的书面条款和补充协议。(2)焦作市银达科学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达公司”)违反合同约定,转让合同的债权债务行为无效,双盛公司在程序上无权引用银达公司和蓝天公司签订的仲裁条款,在实体上也无权享有银达公司对蓝天公司的专属债权,不具备申请仲裁主体资格。蓝天公司与银达公司签订的生石灰购销合同约定,本合同不允许卖方进行转让或分包。双盛公司没有证据证明银达公司将合同开票、结算主体变更通知到蓝天公司,即使该通知已送达蓝天公司,根据《合同法》第79条的规定,银达公司转让债权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双盛公司不享有银达公司对蓝天公司的专属债权。(3)焦作仲裁委员会罔顾事实,故意歪曲理解法律,甚至无视法律明文规定,存在枉法裁判行为。

经审理,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1)银达公司和蓝天公司2007年8月签订的生石灰购销合同中,银达公司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了双盛公司,双盛公司拥有该合同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该生石灰购销合同签订后,银达公司于2007年12月15日将开票和结算主体变更的通知以及由变更后的双盛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一并邮寄蓝天公司,蓝天公司接收变更通知和增值税发票后,对此后的供货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和接收,并向双盛公司支付部分货款。虽然该变更通知的内容是将开票和结算主体变更,实质上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银达公司向蓝天公司邮寄变更通知和增值税发票的行为,应视为要约行为,蓝天公司在接到变更通知后按照原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接收货物以及支付部分货款行为,是对要约的承诺。虽然该合同约定“本合同不允许卖方进行转让和分包”,但根据《合同法》第88条的规定,银达公司将结算主体变更为双盛公司的行为,经过蓝天公司同意并部分履行,合同权利、义务转让成立,双盛公司即拥有该生石灰购销合同的全部权利和义务。(2)该生石灰购销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是有效条款。该购销合同纠纷在焦作仲裁委员会第一次开庭时,蓝天公司明确表示对双方签订的仲裁条款没有异议,根据《仲裁法》第20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第一款、第27条第二款的规定,双方约定的仲裁条款有效。(3)焦作仲裁委员会有权对超过1 000吨的生石灰购销合同进行仲裁。该生石灰购销合同7.3条约定,“卖方同意在总量1 000吨以内,买方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可增减供货量……”,11.2.1条约定,“卖方将1 000吨(暂定,以实际需要量为准)货物分批送到现场……”,双方在合同履行中,根据工程量增加了用量,应当属于履行合同约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当事人概括约定仲裁事项为合同争议的,基于合同成立、效力、变更、转让、履行、违约责任、解释、解除等产生的纠纷都可以认定为仲裁事项。”双方约定的仲裁条款“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到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属于对仲裁事项的概括约定,基于上述两点,焦作仲裁委员会对超过1 000吨的生石灰有权仲裁。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石峰支公司与

柳某某保险合同纠纷案

(2009年,中国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年2月26日,涉案载重汽车的原车主李某某与财保石峰支公司签订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并交纳了保险费。合同中载明:保险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为提交株洲市仲裁委员会处理。柳某某在转买被保险载重汽车后,在原购买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的基础上向财保石峰支公司增购了车上货物保险,并依约交纳了保险费。2008年4月7日财保石峰支公司对原保单进行了批改:被保险人为柳某某,增加投保车上货物责任险保额为人民币10万元,保险期限为2008年4月8日至2009年2月26日,并注明本保险单所载其他内容不变。另查明,财保石峰支公司于2009年4月27日对原保单进行了批改,将被保险人李某某变更为柳某某,变更时间自2008年3月18日起至2009年2月26日止,同时注明本保险单所载其他内容不变。

法院认为,本案系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纠纷。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与被申请人柳某某是否就发生保险争议提交仲裁裁决达成书面协议。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与湘B12866原车主李某某签订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提出原车主李某某将车辆及保险合同转让给被申请人柳某某,并未告知申请人,因此该转让行为不发生效力。事实上,财保石峰支公司2008年4月7日对原保单进行批改时就将被保险人改成了柳某某,并且其2009年4月27日的批单也追认了从2008年3月18日至2009年2月26日被保险人李某某变更为柳某某。被申请人柳某某转买该车后向申请人增加投保车上货物责任险,并支付了保险费,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虽然与被申请人柳某某没有订立书面的车上货物保险合同,但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用批单的方式认可了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对原保单所做的上述变更,并且批单中注明“本保险单所载其他的内容不变”,这里的“本保险单”指的是保险单号为PDAA200843020400000418项下的所有保险合同,也就包括李某某与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签订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该合同载明保险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为提交株洲市仲裁委员会处理。因此,申请人财保石峰支公司的申请理由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支持。

连环合同

Alcatel Business Systems(ABS)SA et a.v.

Amkor Technology et al

(2007年,法国最高法院)

本案涉及连环合同。ABS与AME签订了一份合同,共同成为生产电子芯片的集团。AME随后与Amkor签订了一份合同,即提供电子元件,合同规定在费城的美国仲裁协会进行仲裁。Amkor又与Anam签订了合同,Anam是一家元件生产的公司,合同规定在加州的美国仲裁协会进行仲裁。后发生争议,ABS对Amkor和Anam提起诉讼。被告(Amkor和Anam)就法庭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指出合同存在仲裁条款,规定在费城的AAA进行仲裁。法院要求当事人依据合同中的方式解决其争议。ABS对该裁定提起上诉。

最高法院驳回了ABS的上诉请求。最高法院认为,在一系列的财产转让合同中,仲裁协议也自动转让,仲裁协议是被转让的实体权利的附属。无论形成该连环的合同是否一样,都与仲裁协议的转让没有关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