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文化”初探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文化”初探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余朝晖余春树摘 要:从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刊名与刊标的艺术风格及封面主体图案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封面文化”问题。这种字体的适用性很强,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占较大比例。这既体现了图书馆的行业宗旨,又标明了期刊的业务归属,专指性很强。

朝晖余春树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咸宁 437005)

摘 要:从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刊名与刊标的艺术风格及封面主体图案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封面文化”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学;期刊;封面设计;封面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封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它涉及书法、美术、美学、建筑、摄影等多个学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暂且称之为封面文化。下面从刊名、刊标和主体图案等方面,初步探讨一下“封面文化”问题。

一、刊名与刊标的艺术风格

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设计中,刊名与刊标的设计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刊名犹如期刊的“眼睛”,能反映期刊的基本属性及其所涉及的特定知识领域,并能直接影响读者的订购意向和阅读情绪;刊标则是对期刊形象、特征、文化等的综合与浓缩,其作用是将期刊的经营理念、经营内容等传递给广大读者,从美学角度与文化学角度看,刊名与刊标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1.刊名的书写美

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设计中,刊名的书写十分讲究,其字体主要有以下三种:

(1)印刷体。包括仿宋体、黑体、老宋体、楷体和经过图案化的美术字印刷体。这种字体的适用性很强,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中占较大比例。如《图书与情报》、《图书馆》、《图书馆员》、《文献工作研究》、《四川图书馆学报》等,均采用这种字体,其主要特点是笔画整齐、严肃大方、结构紧密、体形端庄。

(2)美术体。它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将字的结构和字形加以适当改变而产生的变形字体,其特点是醒目美观,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界》等,均采用这种字体。

(3)手写体。即汉字书法的正楷、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字体。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各具迷人的魅力。正楷,刚劲庄重隶书,典雅古朴;篆书,弯曲如画;行书,流畅洒脱;草书,龙飞凤舞。选择恰当的字体,能烘托、渲染图书馆学期刊的主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山东图书馆季刊》刊名7个大字(行书)遒劲有力,给人以书法美的感受。又如,《图书情报工作》刊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其字体潇洒自如,线条丰润优美,真乃书法名家神来之笔。

2.刊标的图形美

刊标是一种图形,是用来代表、象征和标识期刊的徽记。一项精美的刊标设计,不仅能增加读者对专业期刊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刊物名牌地位的形成与提升。例如,《图书馆建设》(1999年)的刊标设计颇具特色,设计者将图书馆建设汉语拼音字头TSGJS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动感很强的的圆形,刻意展示信息社会中图书文献所处的重要地位。这既体现了图书馆的行业宗旨,又标明了期刊的业务归属,专指性很强。又如,《图书情报工作》(1983年以后)的刊标设计也很有特色,其构图由一个发射塔和一本展开的书构成,标志着图书、情报信息不断地向外传播,其寓意深邃、独特。

总之,在众多的图书馆学期刊中,那些以不同几何图形构成的刊标,无不闪烁着动人的抽象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主体图案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得好:“看文看题,看书看皮。”一本封面设计精美的期刊,犹如一壶“文化的醇酒”,不论是捧在手里,还是放在桌上,都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在图书馆学众多期刊的封面设计中,有的画面沉静朴实,色彩淡雅;有的粗犷豪放,明快晓畅;有的端庄凝重,严肃大方;有的清新典雅,诗情激荡。

1.内涵丰富的装饰美

抽象图案是针对具象图案而言的一种装饰图案,在图书馆学期刊封面中,应用较为广泛。抽象图案,亦称几何图案或纯粹形态,是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纹样,作为装饰图案。它是人们通过视觉形象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设计师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图书馆学期刊封面设计中,通过各种图形的变异,我们可以透视其隐含的文化价值和表达的新观念。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图书情报知识》(1999年)封面上的主体图案,其实体意义表示文献卷起后散开,其象征意义则为信息、知识的聚集与扩散。整个图案呈螺旋状旋转,给人以强烈的流动感,其韵味无穷,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特殊心境。又如,《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封面是一个方形单位向四周重复而连续延伸、扩展的图案。该图案由7个重复排列的正方形组成,是在二维空间上表现三维空间,利用透视的原理,依赖视觉的幻觉产生立体感,使原本静止的形态产生忽前忽后、忽凸忽凹的空间变幻效果,从而达到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丰富想象的目的。再如,《图书情报工作》的封面(1983年以后)由一种带状图案组成,呈平衡排列,采用了白、绿相间的暖色调,从而改变了众多图书馆学期刊单一冷色调的设计方法,给读者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总之,抽象图案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设计中应用较多,它把阅读的概念传达和视觉形象的直接感受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诠释了期刊的主旨,给读者以丰富的美感。

2.达意晓畅的绘画美

在许多图书馆学期刊封面的主体图案中,有不少绘画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例,略加分析。

首先,体现中国绘画特色。如《图书与情报》(1999年)、《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1999年)、《江苏图书馆学报》(1999年)等。尤其是《图书与情报》(1999年)每期都用不同的古代山水画精品作为主刊图,显现古代绘画大师的艺术风格。如该刊1999年第1期封面上印的是法米友仁的青山白云图,此画以远山为背景,山恋叠嶂,云雾缭绕,山上林木扶疏,蓊郁茂密;画的近处,山溪逶迤,秋水扬波,小舟轻泛;岸边数株垂柳,在微风的吹拂下婀娜起舞;在山林的深处,一座村落若隐若现,掩映于丛林之中。画幅的左侧自题道:“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自不知。”这种青山作父、白云作儿的描绘,实为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此画引书法入画;融诗心、诗境于画境;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借诗句以衬托画中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的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体现西方绘画风格。如《图书馆》1997年第1期封面的绘画为陈逸飞的《绿洲神韵》,作品背景为上海图书馆新馆。这是一幅油画,画家运用了印象派的手法。近看,色彩鲜明强烈,物象模糊,色调明亮得使人眩目;远望,却如海市蜃楼,只见朝霞满天,新建的上海图书馆大厦在朝霞的辉映下,显得金碧辉煌,雄伟挺拔。整个画面与墨绿色的封底相映衬,显得别具一格。

再次,显示抽象画的风味。如《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1999年)、《四川图书馆学报》等。特别是《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年),其封面是由几本厚重的大书组成,且中间的一本书开了一扇门向读者敞开,这寓示着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厚重感,即由书籍的厚重来反映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厚重。该刊1999年的封面设计更有特色,它是在出刊100期后推出的,其实体意义是表示年轮、新芽,其象征意义则为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也就是说,它象征着整个图书馆事业正处在改革发展之中,现代图书馆像新芽一样富有生命力。还有《四川图书馆学报》也颇具特色,其封面图案呈网状,设计者采用几何图形制造出了动人的光色效果。

综上所述,图书馆学期刊封面汇聚了古今中外绘画的多种风格,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美妙的艺术境界。

3.雄伟典雅的建筑美

有位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说过:建筑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再没有像建筑这门艺术如此地牵动每个人的心”。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不仅为一个区域、一所高校增添了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外观,给人以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越。

改革开放以来,在图书馆学期刊封面中,我们经常见到反映全国各地图书馆建筑的图片,如《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1999年)、《图书馆建设》(1998年)、《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年)等。它们设计精巧,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它们犹如“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符”,不仅为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添色生辉,而且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雄伟典雅的建筑美。例如,《图书馆建设》1998年第4期的封面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新姿,该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园林之中,是一组颇具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其建筑主体是仿古建筑,具有古色古香的风韵,充分显示出中国建筑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和勇于创新的风貌。该馆的室外是中国式的庭院,整个空间组合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承传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是我国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典范。又如,《图书馆建设》1998年第3期的封面为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该馆外观设计新颖、别致,总体造型与西藏传统建筑的神韵相协调,同时又着意于体现现代感,使两者得到完美结合。整个建筑气势非凡,集中体现了西藏民族文化的深蕴内涵。

不可忽视的是《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年第2期的封面,上面印着南昌市图书馆新馆设计图。该馆的建设是南昌市人民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峻工后既可与毗邻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和省博物馆新楼共同构建南昌市最大的文化旅游风景区,又可极大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化科技的需求。整个设计运用象征的创作手法,使广大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创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

综上所述,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封面文化”的确值得深入研究,以上所述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5.

[2]吴平.图书学新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216,224.

[3]成朝晖.完美交织的现实与想象——开创平面设计创意的新境界[J].包装世界.1999(1).

[4]李巍等.标志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7.

[5]童教英.中国古代绘画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1.

[6]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553,555,565.

[7]曾雪梅.圣手绘出烟霞境——甘肃省图书馆藏王羽军《山水图册》观感[J].图书与情报,1999(1).

[8]王惠翔.从外表包装到内容质量——《图书情报工作》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1998(3).

[9]《图书馆建设》编辑部.《图书馆建设》刊标设计说明[J].图书馆建设,1998(6).

[10]张明等.变革进取中的南昌市图书馆[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2).

(原载《图书情报知识》2000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