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思想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亚里士多德堪称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和政治学归为实践科学,实践是以善为目的的行为,研究个人之善为伦理学,研究公众或国家之善为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强调德性的,要养成节制的习惯,做个有德之人,做个好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是道德实践性的原则,是一个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现实之中的伦理方法。

亚里士多德堪称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第一次把伦理学从无所不包的哲学中划分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进行研究,并写出三本专门的伦理学著作,奠定了他作为西方伦理学创始人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和政治学归为实践科学,实践是以善为目的的行为,研究个人之善为伦理学,研究公众或国家之善为政治学。善分为具体的善和最高的善,具体的善背后都有一个目的,是手段善,比如,战术的善是取胜;最高的善是以其自身而被祈求的善,是善本身,以自身为目的,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是快乐与德性之间的一种平衡,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快乐是幸福的条件。德性是事物的本能、特长等自然禀赋的充分发挥,一切德性,只要某物以它为德性,它就不但要使该物状况良好,而且还会给予该物以优秀的功能。比如,眼睛的德性不但要使双目明亮,而且要使它视力敏锐。所以,德性甚至可以说是关于一切好人、好生活、好政治和好社会的品质。

中道原则。怎样做才是符合德性的行为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中道”原则。他说:“德性是一种选择的品质,存在于相对于我们的适度之中。这种适度是由逻各斯规定的,就是说,是像一个明智的人会做的那样地确定的。”[5]这里的适度就是所谓中道,即“第一,它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第二,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6]。这样,“中道”就作为德性的标准,比如,谦逊是无耻和羞涩的中道,义愤是嫉妒和怨恨的中道,慷慨是吝啬和浪费的中道。

德性就是过度与不及两种恶的中间,“中间”这个词显然带有数学的平均之意,但它不并是指简单的数学比例的相等。亚里士多德说的是“相对于我们的适中”,并不是事实的数学比例的中间。所以,“中道”不是数学上的“中值”,“中值是相对于事物的量而言的适中,由理论智慧所规定;而中道是相对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7]。中道是相对的,是因人因事因条件而异的,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在应该的时间、根据应该的条件、对应该的人、为应该的目的、以应该的方式去行为,去感受情感,才是中道,才属于德性。

做个好人。关键是我们怎么找到过度与不及两个恶呢?在做出合乎德性的行为之前,找出过度是什么、不及是什么,经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做好人不是轻松的事。因为,要在所有的事情中都找到中点是困难的”[8]。做出适中的选择是需要实践智慧的,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才能获得的。但是,我们可以先避免本身就是恶的感情或行为。因为,只在“过度”与“不及”之间,才有中道可言;而只在过度的情感和行为之中,或者只在不及的情感和行为之中,没有中道可言。各种恶的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中间之恶还是恶。比如,无耻、偷盗、通奸、谋杀,这些感情或行为本身就是恶,无中道可言,也就无德性可言。亚里士多德还从他的老师柏拉图那里继承了四大德性:公正、勇敢、智慧、节制,而且特别重视公正的德性,把公正视为百德的总称。但是,从中道的原则考虑,他更强调节制的德性,节制是快乐与痛苦的中道,是在快乐方面的适度,与借助触觉的肉体快乐相关,比如性欲和食欲。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强调德性的,要养成节制的习惯,做个有德之人,做个好人。

关涉新闻正义的道德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是道德实践性的原则,是一个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现实之中的伦理方法。做人适用,生活的行为和情感选择适用,即便是对今天的新闻实践也经常适用。比如,在新闻报道中,公众常常会指责虚张声势的炒作,也常常不满足简单地就事说事。在如何报道某个案件的具体问题上,要么什么也不报,要么把一切包括犯罪手段作案细节都报出来。这时候如何做到公正,如何行为达到新闻正义,中道原则常常可以帮助新闻从业者做出选择。而且,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被称为德性伦理学,德性伦理以德性为核心,主张做人要养成公正、勇敢、智慧和节制的美德,做有德之人,这对于新闻从业者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和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