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实践哲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率先将实践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明确地提出应当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人的行为,因而被后人称为实践哲学的开山。这可以视为其实践哲学的核心思想。可见,“亚里士多德是从根本上将实践理解为关于人的伦理行为、政治行为即人的存在行为的理性思考。”

西方实践哲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率先将实践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明确地提出应当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人的行为,因而被后人称为实践哲学的开山。在此之前,实践只是一个常识性的概念,未能进入反思领域;而亚里士多德用这一概念来反思人类行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将其上升为一个哲学范畴。在他看来,实践是一种对于人类实际活动与生活进行反思的行为,因此他所要建立的实践哲学就是“要通过对人类实践行为的反思指明人类存在和生活的善的、合适的、有价值的理论基础与趋向目标。”张能为,《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7页。 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对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即伦理行为和政治行为——的理性反思,寻找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4.1.1 实践与生产的区分

在亚氏的两部经典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他集中表述了其实践哲学的思想,明确提出要从实践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并超越了纯粹的理论前提和假设,转而从现实的人的伦理存在出发,分析人的实践行为的要素及其结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开首,亚里士多德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 译注,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页。 这可以视为其实践哲学的核心思想。人的这一趋向善的行为并不是自然的或是出于本能的,而是必须通过一个习得的过程,并选择有意义的、值得追寻的目标。这里的善并不是指事实上的善,而是指“趋向中的那个目的因素,指趋向因此而生,在此而成的那个目标。”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0页。 可见,亚氏这一“善”的概念实际上强调的是目的的确定与实现,也就是行为的成功;这里的善不仅是某一具体行为的目的,而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亚氏看来,人所从事的活动的不同造成了目的的不同,譬如医学以健康为目的,造船术以船舶为目的,战术以胜利为目的,而理财术则以财富为目的。而由于人的各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其目的也会彼此关联,并具有能动性。例如,刀剑对于铁匠来说是目的,对于士兵而言是手段,而使用刀剑又以战胜敌人为目的。这里,每一个目的的实现都是达成下一个更高层次的目的的手段,直到达成一种最高的、本身即为目的的活动。

进而,亚氏区分了两种结构不同的活动: 一种是以生产或制造某一产品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另一种是本身即包含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便是最初关于“生产”和“实践”两个概念的明确划分: 生产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只能在产品和成果的产生过程中得以体现。生产活动只是不断地、重复地进行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最终趋向的方向。实践则不同,人们可以根据实践行为本身去判断其善恶,因为这一行为是以善为趋向的,本身即具有意义,正如正义存在于人们的正义之举,仁爱体现于乐善好施的行为之中。在此,亚氏的伦理学超越了功利主义,因为他不是以技艺的发达为标准,而是以一种反求诸己的非线性的趋向来思考人类生活的无条件性。需要注意的是,亚氏之后的许多研究者将“实践”等同于“生产”,将其视为一种“物质性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对这一概念的简化和曲解,是从根本上与亚氏所要表达的精神主旨相背离的。因为在亚氏看来,只有当一种行为包含伦理之知、关乎善恶判断时,我们才能将其看做一种实践行为;而他所创立的实践哲学,即主张从哲学维度对于这一实践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可见,“亚里士多德是从根本上将实践理解为关于人的伦理行为、政治行为即人的存在行为的理性思考。”张能为,《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5页。 他的实践哲学始终关心着人的生命和存在,关乎他人和社会的福祉,因而也就具备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