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里士多德论同情

亚里士多德论同情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里士多德说怜悯是一种痛苦,是我们由于意识到相似的不幸也许会随时降临到我们或我们的亲人身上而产生的。这一定义似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有些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辞术》里,亚里士多德也教给我们如何去调动观众的情感。亚里士多德下面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同情产生于这样一些基本认识,即痛苦是人类生存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摘自《修辞术》

亚里士多德说怜悯是一种痛苦,是我们由于意识到相似的不幸也许会随时降临到我们或我们的亲人身上而产生的。这一定义似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有些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修辞术》里,亚里士多德也教给我们如何去调动观众的情感。亚里士多德下面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同情产生于这样一些基本认识,即痛苦是人类生存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把怜悯定义为一种由明显的灾难所引起的痛苦的情感,这种灾难降临到本不应遭此不幸的人身上,而且往往是毁灭性的。同情者会想象这种灾祸有可能也会落到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身上,而且有可能很快就要发生。很明显,一位将会产生怜悯之心的人必定是这样一种人:他们觉得自己或自己的亲友有可能遭受某种灾祸,这种灾祸如上述定义中所提到的那样,或者与之类似。因此那些彻底绝望的人不会有怜悯之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饱受创伤,再也没有什么会降临了;那些自以为十分富有的人也不会有怜悯之情,他们拥有的只可能是傲慢无礼,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已经获得了世间的一切善,显然就不会遭受任何灾祸了,因为这也包括在内。那些认为自己有可能遭遇不幸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曾经遭受灾祸而又幸免于难;或者是上了年纪的人,由于他的见识及人生阅历就会这样认为;或者是孱弱的人,特别是较为懦弱的人;或者是受过教育的人,因为他们有理智。此外还有那些有父母双亲、子女和妻室的人,因为这些人与他们息息相关,而且有可能遭受上述的灾祸。又如,那些缺乏胆量的人,或者那些从没有体验过发怒与感情失控的人——那样的人是不管将来怎样的,以及那些生性温和的人——这些人想不到将会遭受什么,只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人才会有怜悯之情。那些处于极度恐惧中的人也不会有怜悯之心,因为他们只感受到自己的痛苦,无暇同情别人。那些认为世上还有贤明之人的人也会心怀怜悯之心,因为若是认为这世上全无好人,那么就会认为所有人受苦受难都在情理之中了。总而言之,只有当人们记得这样的祸事曾经在自己或自己的亲友身上发生过,或者认为将来还会发生时,他们才会心生怜悯。

此外,当危险的事情就在周围发生时,人们也会心生怜悯。人们怜悯在年龄、性情、品质、价值或地位、门第等方面同自己相似的人,因为落在这些人身上的不幸都似乎更有可能落在他们自己身上。总体来看,我们可以把这看成一个普遍的原则:如果一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感到恐惧的话,当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时我们就会心生怜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