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使针对网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发生了新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在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环境下各类网民的心理特点进行创新。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引导网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自我发展。网恋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恋爱观的教育、性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网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使针对网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发生了新变化。有研究者认为:在网络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全面,并且具有更强的可观性和更多的选择性,教育内容中的文化和科技含量大为提高。[5]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说也是十分丰富的,主要包括培养个体的优良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高与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能力、提高人们预防心理疾病和调适心理困扰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在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环境下各类网民的心理特点进行创新

我们认为,网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网络心理发展性内容的教育

(1)网络意识与媒介素养教育

增强网民的网络意识与媒介素养教育是保持网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差异,网民的网络意识和媒介素养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前提条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帮助网民深入认识网络的本质、特性以及网络的消极影响,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清醒认识网络的依赖性,避免沉迷网络,酿成心理疾病。

(2)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

网路环境下道德的规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网络法律规范实施的思想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对保障网民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在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提高网民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道德自律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网络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制造和传播非法信息,尊重他人,共建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网民的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其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认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各项网络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网络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教育

发挥网民的主动性,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网络自我教育,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意识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是个体的自我构建、自我完善的过程,外力只是辅助力量。根本的动力来自个体内部,源于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6]外界的帮助辅导对于网民的心理发展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要靠网民自己。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引导网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自我发展。通过自我教育中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从根本上促进网民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的网民面对网络社会变化的事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和问题,也需要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不断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和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以适应外部社会激烈的竞争,坦然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对于网民中的适应不良者,针对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所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个性障碍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中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调控能力。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网民,在用药或接受外来帮助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也必须发挥自身主动调节的功能。任何对医生、咨询员、药物的依赖,都不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关键是靠自己[7]。可见,网络心理健康意识的自我教育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

(4)网络情绪管理心理教育

每个人都有情绪,各种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人们大都对情绪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关注。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败坏情致,重则使人走向崩溃;而积极的情绪则会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潜力,使人身心愉悦。一些人遇到情绪困扰时会利用上网去宣泄,上网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若运用不当,也会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只有了解了情绪,才能管理并控制情绪,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情绪管理的心理教育,使人们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辨认自己的情绪,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简单地说,工作并快乐着,这就是情绪管理的目标。

(5)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互联网打破了人类受制于社会阶级和地理区域的传统的人际互动模式,创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和人际关系模式。网络给了网民很好的交流途径,却疏远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的甚至还患上了“网络孤独症”。因此,加强网民的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十分重要。要提倡健康心理状态上网,学习进行网络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掌握了一定的网上交往技巧和艺术,并能够用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人际交往,才能在网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们在网上健康快乐生存的保障,同样也是他们在现实中健康快乐生活的保障。

(6)网恋心理教育

当前,许多青少年网民在没有形成正确恋爱观念时就开始了恋爱实践。对于心理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网民来说,如何应对网恋产生的情感问题,是一个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的问题。网恋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恋爱观的教育、性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一是正确恋爱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青少年网民正确地认识网恋及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在现实中能够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二是要加强性健康教育。部分青少年对色情网络的入迷,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教育中对性健康教育的忽视和欠缺有关。因此,要解放思想,通过有效方式举办性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解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消除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建立起对性的科学认识。三是应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女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即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所谓网恋对他们造成身心伤害。

(7)网络学习心理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对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学习心理指导,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疲劳的预防、现实学习与网络学习的联系与区别以及网络学习的技巧等。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介绍生涯规划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网络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

(8)中老年心理保健教育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而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中。中年人发育成熟,经验丰富,是社会中流砥柱,但由于工作负担繁重,且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教育子女,故多不堪重负。老年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机能衰退,疾病增加,心理功能也随之出现老化的趋势。医学界称中老年为生理心理的“危险期”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疾病发病率较高,心理压力大。而由于网络的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成为上网一族了。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关注这一群体,应将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

(9)生命教育

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近年来,日本、英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应该是广义的生命教育。它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2.网络心理障碍防治教育

(1)预防网络心理障碍的教育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络心理障碍”也相伴而生,这种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理由,没完没了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聊天、浏览、发布信息甚至攻击谩骂,以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损害身体健康,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典型表现是: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钝、有自杀意念等。网络心理障碍有多种类型,如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迷恋症、网络收集狂、网络游戏狂、网络破坏狂、网络色情狂等。

要加强“选择教育”,即价值选择和网络选择价值选择教育,也就是通过价值引导,教育人们自由、自主地进行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并做出选择。通过教育,帮助人们适时地走进网络和走出网络。一方面我们应该教育网民选择做网络的主人,充分利用网络对人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要适时走出网络,使网民们认识到它毕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沉迷于网络,走不出网络,就必然会导致自我迷失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

(2)预防网络犯罪的心理教育

由于对网络犯罪的认识程度不同,各个国家对网络犯罪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尽相同,关于网络犯罪的确切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未经许可,对他人的电脑系统或资料库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通过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或者利用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如网络服务商IPS),在网络环境中实施的、侵害或威胁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行为。[8]按照通常说法,所谓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直接危害网络安全及网络正常秩序的各种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源于犯罪主体法制观念的淡薄。不少人在网上作案时,并无明确的作案动机,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由于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高技能犯罪,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全适应,致使犯罪分子因无法可依而逍遥法外,为所欲为。预防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犯罪个体的心理改造,还包括社会环境的优化、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各个方面。网络社会迫切需要制定严格的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要对网民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网络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是预防网络犯罪的基本要求。

网络犯罪的个体预防包括伦理、心理、人格等诸多方面。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犯罪,要加强犯罪主体的伦理控制、心理控制、人格控制。[9]

(3)网络危机干预和反应机制的建立

要及时防治网络心理障碍,必须建立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和反应机制。应宣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消除网民前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疑虑。应在网站上介绍心理问题或事件紧急处理(或危机干预)的有关条例、心理咨询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处理紧急事务的规范流程和心理辅导的原则及要求。

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反应机制的网络化进程。社会反应机制的建立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完善的标志,其网络化进程包括:①社会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网络化,即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项网民心理问题调研分析,形成年度心理问题研究报告,对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高危社会心理问题发作趋势在第一时间发布、通告并责成心理健康研究机构提出对策。②社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联动机制网络化,即各专业部门实现立体互动的网络化联结,把握心理疾病的诊治规律,根据心理问题的程度施行接待—咨询—治疗的整体策略,最大限度地避免诊治环节的中间滞留,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效率。③社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反馈机制网络化,即对教育开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对科研成果进行时效分析,对心理咨询和诊治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所有结果形成的反馈将成为总体把握网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服务的直接依据。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内容已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心理教育的需要。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不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满足各类网民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