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外出版物发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比较

中外出版物发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比较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中外出版物发行行业都越来越重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出版物发行行业也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步入了新的时代。这种形式使美国的出版业进入了电子商业时代,由于美国书业系统顾问委员会的努力,美国出版业制定了电子数据交流标准,这套标准统称为X12。

随着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中外出版物发行行业都越来越重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出版物发行行业也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步入了新的时代。

1.国内出版物发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简介

(1)计算机系统应用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推行多种购销形式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发货由原来的单一批发折扣转变为多种折扣,这不但增加了发货店业务的繁杂程度,也增强了发货店实行业务电算化管理的紧迫感,一些发货店陆续开始应用计算机。其间,北京发行所从日本引进的M-240D大型计算机于1986年开始运行于包括进发货、书目登录查询、添发货、大中专教材专业查询、制票、统计结算等子系统的图书发行管理系统。20世纪90年代发行业应用计算机的主体从发货店向销货店拓展,发货店应用计算机从单机向网络化拓展。“三把火”引燃计算机应用燎原之势。1995年7月31日,由长春科技书店和长春佳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书店条码扫描技术应用管理系统”正式开始运行;1995年12月8日,由新华书店总店和北京中启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公司联合开发的“计算机书店门市销售系统”在新华书店总店华威书店正式开始运行,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物条码技术应用推广研讨会同时召开;1996年11月,最早的基于连锁意义上的“BIMS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在深圳书城投入运行,该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条码扫描技术,使书店的进货、仓储、销售、结算、管理各环节全部实现电脑化。此外,以浙江省店为代表的一批书店自行研制或合作开发出各自的计算机系统,以广智、巴颜喀拉、华讯为代表的一批专业软件商开发了商品化图书管理系统并进行普及推广,图书连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大发展。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书店的经营实现了由码洋管理到品种管理、从数量管理到质量管理的质的飞跃。随着2004年跨地区连锁经营的突破,连锁信息应用的发展重点转向了异地直营连锁,即通过整合信息网络与物流平台,帮助集团企业顺利实现跨区域整合经营,为全国性的连锁网络形成创造条件。

(2)数据传输方面。1992年以来,我国开始了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尝试,在不同书店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开展定期、定时的“点”对“点”数据通信,传递征订书目信息和订购图书品种与数量信息。如新华书店信息中心就先后与福建省新华书店、四川省新华书店的计算机室开展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多的则是省新华书店与全国大多数省店之间征订信息数据软盘的传递。但由于数据著录格式、数据字段选取的长度、字段先后次序安排的不统一,使得通过通信线路传递发行信息的工作进展缓慢。1997年末,新华书店总店与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湖北、四川、陕西8个省新华书店、发行所合作,成功组建了“全国出版物发行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各店现有的计算机系统资源和China PAC、China DDN等全国公用数据网资源,为我国即将开展的网上快速发布出版信息、网上报订和余缺图书调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连锁信息对接方面,我国在2002年之前,主要是通过DDN专线或者VPN虚拟专网技术直接联总部查询,前者费用昂贵,后者速度低而不稳定,异地店必须远程访问总部书目库进行查询和录入。到了2004年,由于虚拟实时连锁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2.国外出版物发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情况简介

(1)出版物订购系统。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较多采用“电传订购系统”(Teleordering System)来实现书刊出版信息的发布和订购信息的传递。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省的范围内,工具主要是“电传订购”公司的中心计算机和出版商、批发商、书商等的电传终端及电话线路。20世纪90年代,联机图书订购服务开始在国外盛行。1993年,丸善书店在日本第一个提供了联机购书服务,其网络现已覆盖了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出版社。丸善书店在日本各地的分部所收到的顾客订单均可以在24小时内传送至美国和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德国的KNO和LIBRI两大批发商为读者提供了存有包括约50万种图书的《德国在版书目》和自己公司的库存书目,任何一部与之联机的终端都可直接检索这两种书目。20世纪图书发行进入网络时代。1998年春,美国出版商协会、全美大学书店协会和鲍克出版公司(R.R.Bowker)合作将原来的PUBNET升级为PUBNET2000。书店只要进入这个网页,输入自己的口令就可以订货,而且还可以查阅出版社的新书信息,并且进入鲍克出版公司的《在版书目》数据库,从付款到查询可以瞬间完成。[2]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自行开发的OSSIAN订单与发货信息系统可以跟踪每一本书的整个发行过程,包括巴诺连锁书店在内的大约1500家书店使用了这一系统,并在1999年给这一系统增加了订货功能和价格显示功能。1999年开始,美国图书网络公司和其他出版社及书店开始一起使用国际互联网络跟踪系统BOOK-EASY。通过这一系统,书店可以全天候地跟踪价格、备货情况、订单情况等。

(2)出版物发行数据传输。国外最初的连锁数据传送大多采取异步传递文件的方式,拨号、拷贝、邮件等,手工干预程度较大,也有一些大型企业采取光纤、DDN等同步方式。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连锁书店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流(EDI)。这种形式使美国的出版业进入了电子商业时代,由于美国书业系统顾问委员会的努力,美国出版业制定了电子数据交流标准,这套标准统称为X12。根据这些标准,出版商、发行商和零售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联网和准确对话。不过一般来讲,由于需要大量投资,只有大型出版社、批发商和书店有实力进行这种电子交易。此外,这些电子交流信息一般是通过其他电子公司比如通用电器公司开发的附加网络(VAN)进行传输的,所以传输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为了解决成本问题,许多大型出版社如哈勃考林斯出版公司、兰登书屋以及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1987年,数家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商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的组织下筹建了自己的网络系统——PUBNET,这一系统可以实现大学出版社和大学书店之间图书发行的电子化。到目前为止,加入这一系统的出版社、批发商和书店已经超过了2 000余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连锁数据传输技术在2000年、2001年左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主要是ftp技术的应用。ftp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也主要采用它接受客户订单。随着宽带的普及和费用的大幅度下降,连锁数据传输在2004年取得很大的突破,发展出虚拟实时技术。虚拟实时技术是每间隔一定的时间(从几分钟到一天),就自动将本地数据库新增或新改的数据压缩成包,自动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总部或分店,用户无需执行数据交换操作,数据就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在数据库间自动交换。虚拟实时技术目前在国外连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熟的有ftp和E-mail群两种模式,其中E-mail群模式特别适合于复杂的商业架构或异地连锁。

(3)出版物发行信息标准化。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是在出版物发行范围内获得最佳市场运行秩序,对出版物发行过程中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它涵盖了出版物发行中物流、信息技术、商流、服务等若干领域,如多媒体元数据、发行交易术语、营销分类、接口数据、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等都属于出版物发行标准化的内容。

欧美书业信息标准发展比较早,现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日本用二维条码早已解决了困扰业内多年的图书信息惟一性的确定问题,其二维条码除了包含国际ISO标准外,还包含一个补码,在补码中包含了此图书区别于其他图书的惟一性和独特性信息。

ONIX(On 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是由国际组织EDITE-RU、美国的AAP(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BISG(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和英国的BIC(Book Industry Communi-cation)等机构联合开发的电子信息数据的国际性使用标准。它是出版商使用的,向图书批发商、网络书商、零售商、其他出版商或所有书业参与者传送电子信息的标准格式。该标准信息含量丰富(例如包括目录、作者情况、获奖信息、媒体书评等),而且采用先进的XML结构,使接口具备强大的拓展性和适应性。XML结构受所有国际IT巨头支持,是国外最新信息标准的普遍选择,目前较新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都能支持。

3.中外出版物发行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版物发行企业已开展了现代技术应用工作,利用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配套的机电设备处理订货、进货、销售、调拨、存储与管理等发行业务,实现对原有业务管理的改造。我国出版物发行行业已取得如下成绩:推动书店由粗放型的码洋管理向集约型的品种管理转变;信息传递现代化提高了书店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生产作业的现代化为书店企业树立整体形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出版物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北京图书大厦、上海、深圳书城和北方图书城等超大型书店于1999年组建起“全国超级书店联盟”,在统一建立信息数据库、制定规范的计算机销售目录、网上共享出版物信息资源等方面取得共识,为书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与出版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版物发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出版物征订发行周期太长;确定合适订数缺乏科学的手段与方法,由于订数不合适,书店长期存在积压与脱销并存的局面;门市销售、读者预约与信息查询等直接对读者提供的窗口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出版物余缺调剂效果欠佳;库存管理在库容空间的利用、库存信息的管理及物流操作的工具和手段等方面都需要改进;财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基层书店及门市部的计算机应用比例不高等。尤其是在计算机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问题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出版发行行业没有一个出版物信息交换的标准格式和规则,出版上游和发行中游之间缺乏双向互通的信息平台。国内信息标准化的缺失,使中国整个生产环节上流通领域成本居高不下,比美国大概高了两三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设备,走信息化、标准化与网络化的道路。

【注释】

[1]孟培编译.内容管理系统:出版社的香饽饽?.中国图书商报,2004-12-03(15)

[2]香江波.鲍克出版公司全面展开网上出版业务处理权.出版参考,2003(9):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