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的第七部分分别从十个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约束。图6-4 信息化管理系统标准总体构成

当前,企业信息管理过于重视企业生产技术,忽视管理理念;过于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和人才重用等,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不匹配;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者多是信息系统管理的旁观者;企业缺乏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系统分析,系统开发过于模仿人工管理流程,难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和支持决策。

1.信息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

首先建立标准化、通用化的管理体系标准,然后,各企业根据各自的需要,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PDCA过程方法建立和运行自己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企业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都在该体系的指导和控制下进行,达到规范、有序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层次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有效运行建立在各成员基础之上,各成员是系统中相互独立的子系统。企业各子系统是在信息集成环境下通过协调与合作,使整个企业范围的信息得到正确、有效的利用,共同完成企业的各种活动。企业信息管理包括三层体系结构,即信息管理层、数据转化层和网络处理层,如图6-1所示。

图6-1 企业信息管理的三层体系结构

第一层:信息管理层。信息管理层处于这个三层体系中的最底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层,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与虚拟企业相关的信息,包括虚拟企业内部各成员企业的信息,如成员企业的技术能力、资源状况等;也包括虚拟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如虚拟企业竞争对手的状况等。同时,把所搜集到的信息发送给数据转化层,它主要由核心层的企业来完成。

第二层:数据转化层。数据转化层处于此三层体系的中间层,它的主要任务是把信息管理层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抽象、整理,用数字或符号等系统内通用的语言来表达信息,同时把信息进行分类,如分为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等,再把信息发送到网络处理层,数据转化层是连接信息管理层和网络处理层的桥梁。

第三层:网络处理层。网络处理层处于此体系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数据转化层的信息,并把信息发布于网络上。虚拟企业各成员企业可通过登录网络处理层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各个系统,如ERP、 CRM等系统的集成,外部是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的集成。

第一,集成核心业务模块。这些业务模块通常都是一些能够清晰、完整地表现其业务价值的软件实体,该软件实体包含了它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

第二,集成应用程序。将企业待集成的应用程序包装成Web Services(用WSDL描述),也就是标准的服务组件,服务都能够提供对外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 ing Interface),服务之间可以通过API进行交互。

第三,集成服务及其描述。将服务及其描述发布到Web Services的UDDI注册中心。UDDI注册中心是对所有提供公共UDDI注册服务站点的统称,在逻辑上,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物理上,则是以分布式系统架构实现。不同的站点之间采用对等网络结构实现,因此,访问其中任意一个站点就等同于访问UDDI注册中心。UDDI可以用来查询API、发布API和删除API。

第四,各个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来互相访问,进行消息传输、数据转换、动态路由等。

第五,用户由Web服务器验证身份、检查权限后,在UDDI注册中心查询需要的Web Services的位置和WSDL描述文档,然后通过平台工具,自动将WSDL描述文档装载到自己的开发平台中并生成相应的接口。用户通过使用SOAP协议与对方Web Services进行交互(如图6-2所示)。

图6-2 面向服务架构——业务角度

4.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体系

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体系来看,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平台,如图6-3所示。

图6-3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体系

5.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标准框架

标准的前三部分是对标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说明和规范,主要内容为:体系的适用范围、制订该标准引用的文件、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

标准的第四部分描述了如何建立、实施并保持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对相关文件的控制作出了规定。

标准的第五部分规定了一把手的职责;说明了企业全体员工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制订了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内部沟通程序;说明了与信息化管理体系策划过程相关的内容,以及为保证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的管理评审内容等。

标准的第六部分制订了企业信息化所需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管理方法。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硬件、软件、工作环境和信息资源等,重点说明了信息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办法。

标准的第七部分分别从十个方面对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约束。

标准的第八部分分别对体系业绩、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实施测量和监控。对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通过内部评审进行;对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测量和监控,即要求企业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重视掌握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包括对信息化无形收益的评价与量化问题。另外,该部分还包括应急准备与反应、持续改进等内容。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标准结构,如图6-4所示。

图6-4 信息化管理系统标准总体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