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

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周大勇摘要:本文通过解析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五个核心概念”和“五个关键问题”的内涵,剖开媒介信息的横断面,将其隐藏的玄机呈现出来,确立了信息解构的切入点与方法;而“自主权螺旋”通过“四步曲”体现信息解读不断提升的螺旋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批判解读和自我省思的步骤。

在信息解构中确立主体性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与步骤的探究

周大勇

吉林大学文学院讲师)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五个核心概念”(Five Core Concepts)和“五个关键问题”(Five Key Questions)的内涵,剖开媒介信息的横断面,将其隐藏的玄机呈现出来,确立了信息解构的切入点与方法;而“自主权螺旋”(The Empowerment Spiral)通过“四步曲”体现信息解读不断提升的螺旋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信息批判解读和自我省思的步骤。该方法和步骤为青少年正确运用和驾驭媒介设置了路径,从而使青少年在接触和解读信息的过程中主体性得以生成和张扬。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信息解构 主体性 方法与步骤

今天青少年处于“媒介化”的生存环境里,如今的青少年一天所接触的信息量比其曾祖父母一年还要多得多。媒介所建构的“眼见不为实”的世界不同程度影响着认知有限的青少年。信息量以几何级数递增,这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在拓展青少年信息选择空间的同时,却也造成他们使用和选择信息的迷茫,有时甚至使选择本身变得更加无所适从。正如阿尔温·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指出的:“有朝一日,选择将是超选择的选择,自由将成为太自由的不自由。”(1)这一天在媒介时代真的到来了。当今青少年户外活动的减少增加了其对媒介的依赖性,现代社会青少年知识增长与心理发展的非同步性,导致青少年的脆弱、浮躁。过多的成人化媒介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化与生理上非成熟性之间的断裂,媒介催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灵与心理的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教育应运而生。

媒介素养教育最初是基于大众媒介对人们的负面影响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是为了对青少年“保护”而采取的一种“免疫”措施,即为一种防御理念。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媒介技术更新所产生的海量信息的轰击,一味阻挡、堵截是无济于事的,信息洪流更需要疏导方能畅通。这种情况下“主动参与”、“理性选择”成为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正如伊丽莎白·托曼(Elizabeth Thoman)所说,“媒介素养不是‘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管一些组织促使家庭仅仅关掉电视,实际上,媒介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便关掉电视,也逃不开今天的媒介文化,媒介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文化,其本身就是文化”(2)。媒介素养是要使青少年应对各种媒介时具有批判意识、解读方法,以及对信息可以进行理性选择、梳理和甄别,即雷恩·马斯特曼(Len Masterman)所界定的“批判自主性”(critical autonomy)。所以说,媒介素养不是远离媒介,不是“不看”,而是仔细的观察、大胆的批判和掌控驾驭媒介的方法。

在这个意义上,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主体性教育指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媒介素养教育实际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进行对象性活动中,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彰显,我们注重青少年与媒介信息接触和互动的过程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所以,海量信息冲击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颠覆传统“保护主义”所涵盖的“远离媒介”的理念是大势所趋和众望所归,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探究和驾驭媒介信息的解读方法和途径也是一种必然抉择。媒介素养教育所涉及的“教什么”、“怎么教”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焦点,也是理论和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教什么”是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而“怎么教”是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问题。“如何教”更具有现实的方法论意义,正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克瑞斯·沃索坡(Chris Worsnop)所言:“成功的媒介教育‘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得多。”(3)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力、强劲的批评思考力和理智的判断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