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播电视媒介中文译名问题

广播电视媒介中文译名问题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广播电视媒介中文译名问题与平面媒体需要文字译名不同,广播电视有时仅仅需要发音,而不一定需要文字译名。由此看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不是需要用文字稿显露中文译名时,对于不熟悉的人名,不必采用先将外文名字准确对应为中文字的做法。

七、广播电视媒介中文译名问题

与平面媒体需要文字译名不同,广播电视有时仅仅需要发音,而不一定需要文字译名。当然,有些电视节目需要字幕作为辅助说明,广播中有些声音资料要转化成文字资料保存,这些工作可能需要将译名转化成文字。但在通常情况下,语音作为独立系统,并不一定需要以文字为前提才能够使用,我们在口语中使用的一些词,可能并没有合适或明确的字来描写,但它们仍然活跃在口语之中。

广播电视中涉及的外国人名、地名,主要出现在新闻播读、现场采访等节目要素中,来源有文字和语音两种,文字可能是中文,也可能是外文原文。中文一般是由编辑记者或其他来源提供的中文译名,这类译名通常是由译者负责其准确性和规范,播音员和主持人只要读出来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播音员和主持人自己翻译,则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译写。这一过程与一般平面媒体记者相似。

广播电视中更多的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节目类型,这些节目并不一定需要文字稿件,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地谈论各种人和事,当涉及对象是外语的人名和地名时,应当如何将这些人名地名转译到中文系统中,是一个需要规范的问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外国人名地名越来越多。另外,在节目制作方式上,事先无准备的即时性制作越来越多,播音员或主持人要在事先无准备状态下接触各种人名地名。随着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出现,广播电视中涉及外国人名地名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译名不规范的问题,很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混乱。与文字媒体相比,广播电视主要采用语音传递方式,在译名方式上与文字有所不同。

首先,广播电视即时性传播不可能有字斟句酌的“字译”。例如,在与使用外语的外国人进行相互交谈中,要在中文表达中重复对方涉及的人名地名时,除了人们都熟悉的人名地名,你不可能立刻将对方所说的人名地名用十分准确、合乎规范的汉字译出。例如,当你听到人名“Hart”一词的时候,你不可能十分准确地将其译成“赫德”,并且用带有声调的中文将其读出来。由于汉字每个字都有声调,所采用的汉字声调不同,也可以被认为是翻译不准确。而多数外语是非声调语言,将其音译时加上声调,实在是一种因语言差别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至于用什么声调的字,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此,如果将一个外国名字翻成中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译法,产生不同的中文名字。由此看来,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不是需要用文字稿显露中文译名时,对于不熟悉的人名,不必采用先将外文名字准确对应为中文字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