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

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明确行政和产业是完全不同的,是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系统,这种取代不仅否定了产业发展本身的规律性和自然性,而且同我国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和在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实施制播分营的要求是相背的。

二、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

(一)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状况

广播电视产业处于一个大的信息产业系统之中,同时,广播电视产业本身也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涵盖全国所有的广播电视媒介产业机构。作为单个的个体来说,广播电视媒介又是整个媒介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内部又包含了一套内部的运行系统。整个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现状根据表现的系统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和区域性的广播电视媒介系统;作为个体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的系统化管理又可以细分为许多具体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系统化管理。

1.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现状

主要表现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介系统配置仍属于按行政权力层次划分形成的系统配置,即全国广播电视产业是一个大系统,在一个省内,其下辖的地、市、州由于自成体系形成独立的子系统,其下属的区、县也是各自独立的子系统。这种系统构建方式一方面接受中央到省(市)、自治区,再到地(市)、县(市)的纵向对口领导,另一方面接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地(市)、县(市)政府对本级广播电视产业机构的直接领导。在这种系统构建下,系统的纵向构架比较明显,是一种以行政权力的级次构造的阶梯结构,但是子系统之间横向沟通是不明显的,联系是松散的。由于管理体制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系统间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愿望都较差,系统间在利益冲突时互相牵制,而系统间良性的互促的制衡手段相对缺乏。整体系统的利益被摆在各子系统之下,因而系统的管理绩效差、系统管理优势无法发挥。

2.省级以下区域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状况

从省级以下区域的系统配置现状看,主流上仍是按行政区划划分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在2001年、2002年全国“实现”广播电视事业集团时曾有这样一种思路:“广播、电影、电视三位一体,有线无线合并,省、地、县三级贯通”,简称为“三位一体、三级贯通”。这种“变化”在表面上好像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区划”,实际上只是形式的改变,并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使传统的“一统江山”的管理模式更加巩固,用“垄断”代替了“竞争”,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国省以下区域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的现状大致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条块分割,“诸侯”割据型。多数省区仍按行政区划实行系统配置,各个系统间由于利益冲突走向自我封闭,系统内部追求自我配置,自给自足,搞“小而全”,专业化水平差。系统之间相互恶性竞争,这种系统构架和全国范围内系统构架方式的缺陷一样,以子系统自我为中心的构建方式所造成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牵制远远大于系统之间的协作,造成市场无序和资源的恶性争夺,严重影响广播电视产业健康发展。例如,在一个省会城市内,有省级权力层次的有线、无线两个相互封闭、相互重复的系统设置,这已是全国的一个共性的“特征”。有些省会城市还设有二台、经济台。在城市内部的行政区划内的同一层次的若干有线、无线电视台的背后都有一级政府或一个部门行政权力作为支撑,各有自己的行政主管和经济利益。一个个相互封闭的子系统由于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互不买账,都有自我配套能力,也不需要其他子系统的协作和帮助,于是在市场上造成“自相残杀”、“血肉相搏”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集中暴露在电视剧购买上,多一个建制就多一份电视剧的购买,为购买有收视率的电视剧,各个电视台竞相抬价。这样,不仅加大了电视剧的购买支出,而且降低了整个电视台的文化品位,破坏了市场环境,最终既无法保证自己的利益,又损害了整个省区的经济利益,其弊端是毋庸置疑的。正是由于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松散系统格局,导致了专业化市场的“难产”,也无法形成电视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2)整合划一型。这种类型大多都停留在一种理论分析和“形式”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这种类型应该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的整合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市场特别是对电视市场认识的提高,也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国内部分省市的广播电视产业机构,在国家行政手段干预下,开始放弃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广播电视媒介系统构架模式,探索运用市场手段,按照广播电视产业生产对象的资源属性、生产环节来划分子系统,实行“以专业化”为基础的新的系统化管理格局。这种系统构建模式首先打破了区域内有线和无线、广播与电视、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壁垒,在内部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分工,按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由于职能分工明确,系统间协作关系密切,系统间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一种良性协作关系而不是恶性竞争关系,因此不仅避免了系统间的恶性竞争,而且实现了广播电视资源按专业特征的专业化配置,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协作能力,从而以强大的系统合力代替系统牵制,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效果,并在全国广播电视界、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了优势,求得了较快发展。

(3)惟我独尊型。这种类型的广播电视媒介管理体系是以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系统,主要出现在经济较不发达而行政力量较强的落后地区,是第一种形式的极端化表现。

在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已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模式,即以广播电视局这种行政系统取代产业发展系统,以行政主管局作总系统的中枢和权力中心、资源调配中心、产业发展计划中心和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心,在广播电视局统一管制下按资源属性和生产环节划分子系统,完全打乱产业发展系统的构架,以行政职能取代产业发展职能,这种模式的实施为地方割据加上一层更坚固的行政权力保护膜。必须明确行政和产业是完全不同的,是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系统,这种取代不仅否定了产业发展本身的规律性和自然性,而且同我国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和在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实施制播分营的要求是相背的。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行政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广播电视产业的职能附着了行政意志后,会形成对市场的干扰和对广播电视产业本身规律的扭曲,当行政权力附着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之后,在一个时期也可能会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这也被一些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但最终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将造成行政权力的恶性扩张。

(二)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主要理论来源于系统理论和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代管理理论,如现代管理学派中的系统学派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等。广播电视产业本身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系统化管理的特色,如何根据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强化对广播电视媒介产业的管理,不仅是一个理论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具有直接操作意义的问题。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方式、方法,特别是电台、电视台内部的系统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不仅对电台、电视台内部的系统有影响,而且对广播电视媒介整体系统的管理绩效也会造成重要影响。系统间的牵制越少,协作能力越强,就越能够保证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进行系统化管理时要重视组织管理的整体效应,在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应以系统整体效应为重点,从系统总体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从整体出发协调好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系统整体效应即贝塔朗菲定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实现。为此,这里结合重庆电视台在系统化管理中的一些实践,讨论系统配置和运作中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系统思维、系统联动、系统互补、系统制衡等方式。

1.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在进行系统设计和构建的时候,要站在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进行思维,从而使系统构建建立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保证整体系统最优化。系统间是协调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电视产品是专业化合作的综合成果,一个子系统的启动必然牵涉其他各子系统。比如电视台的宣传管理,电视媒介机构如何利用系统思维,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电视机构是综合性的现代化的信息产业机构,它的管理需要社会科学支撑,也需要有自然科学支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编辑、记者、导演,也要有技术工程人员,还要有财会人员和行政人员。由于管理的需要,这些人员分别组成了若干个编播部门、技术部门和人事、财会、行政等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电视媒介系统中的子系统,同其他部门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发挥系统的作用,有效地管理本系统的事务,宣传系统化管理需要有编委会、技术系统的技委会,行政系统有台务会议的相互合作,其中宣传系统占主导地位,各系统的活动必须要符合整体的利益,决不能搞独立的王国。电视台是生产和传播信息产品的“工厂”,规模较大,综合性强、专业化分工就比较细,各部门的依赖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分工协作是它的最大的特点。电视台播出的每一个节目,都是各个部门、各个工种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电视台的宣传搞好了,是各个部门共同的功劳,相反,各个部门都应该负有责任。所以,电视台内部各系统千万不能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不搞协作,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整个系统就像是一部机器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用处,需要相互紧密的配合,使之按规律有秩序地运转。管理者必须有全局观念,必须有整个系统的运筹规划。也就是站在全局的立场上,从整体上进行全盘的考虑,既顾及宏观又重视微观。

系统原理要求每个系统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各系统的目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比如宣传系统就是根据中央的宣传要求,确立栏目,制定好选题和播出计划,并于其他部门协作录制节目。宣传部门内部也有新闻类、社会教育类和娱乐类节目之分,各类节目应根据各自的任务组织录制节目。比如新闻部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地把新闻类节目办好,使其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生动活泼,让观众喜欢。为保证录制出高质量的新闻类节目,也需要财务系统、技术系统的支持,否则,所谓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录制也很难实现。所以每个系统都必须有各自的目的,一旦目的确定了,就要动员各种手段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奋斗。

系统原理还要求各层次明确职责、任务、权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作用。电视台是个庞杂的综合体,从横的角度看,有宣传、技术、行政等系统,各系统之间是团结协作关系。从纵的角度看,从电视台的领导系统到各个部、科、栏目组,每个层次都有若干个机构,都担负着各自的任务,电视台总系统的任务又都是靠他们来完成的。电视台采取逐级管理的办法,电视台管理部处,部处管科组,科组管理具体的人。各级都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才能发挥各级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既能调动每一个机构或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避免事无大小都请示领导的混乱局面。在同一层次的各系统之间的正常业务问题,由他们在本身的权限之内商量办理。只有他们之间发生矛盾需要协调时,上一级才出面过问。

重庆电视台的电视传播管理就是很好地运用系统思维的个案。在重庆电视台构建自己内部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当时有同志提出,电视产业生产涉及几十个大小工种、环节,同时启动太复杂,难度太大,应抓住节目质量,从提高节目质量来推动整个工作。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就需要精心拍摄、精心制作,因此建议以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单独推进质量管理。但是决策层最终的讨论结果认为,就质量论质量,就单纯抓质量管理而提高质量,是一种一相情愿的理想化的想法,这是因为,要精心拍摄、精心制作,必然涉及车辆保障、设备保障、收入分配、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从宣传系统考虑显然无法解决。以车辆管理为例,如何解决车辆问题就涉及车辆管理体制、驾驶员、维修人员积极性的调动、车辆维修、更新等,设备保障同样也涉及这些问题。就评价系统来说,由谁来评价、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同时也涉及投入产出的效益评价,提高效益评价又涉及成本核算问题。电视台生产工具的配置、成本回收和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涉及人事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问题。因此,提高节目质量仅从宣传部门本身的管理运作研究,或者根本解决不了质量问题,或者造成系统脱节、系统不平衡,反而挫伤其他系统的积极性。因此,思考问题必须从系统出发,系统思考,从而系统决策,实现系统指导。

2.系统联动

按照系统动态性原理,系统间各个部分的联动是动态联系的,是互相促进同时又相互牵制的,在确定了系统思维的整体设计和管理组织思路后,出于站在总系统的高度思考,解决任何一子系统的问题都必须考虑相关系统的同时启动才能保证决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对系统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

以重庆电视台为例,在推进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系统化管理时,把当时改革方案划分得很细,而每一个细小方案的实施将会对整体产生系统的影响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若干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同时启动,让系统间的联动在作业的各个环节都得以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良性的互益联动。在经济管理上,根据重庆电视台电视产品生产大投入、高消耗的产业特征,以及节目商品化的必然趋势,围绕成本这个中心着手建立经济管理三大机制:①严格、科学的财经预算约束机制。每年都在部门预报、专业测算、财务平衡、职工讨论、集中决策的基础上形成预算方案,并制定分期执行计划,一经形成,严格执行,年终结算,余奖超罚。每个节目、每次活动开支都实行预算,做到不预算不开支,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支出和不便预算的项目,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解决。②保证基本收入、放活劳务收入的按劳分配机制。用“软着陆”方式过渡,凡是电视台正式员工,保证其基本工资和非岗位性补贴、福利的发放,节目制作、设备管理、广告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律从参与节目制作的成本节余、稿费或使用费分成、广告分成中分配,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参照前述人员收入的一定系数发放岗位津贴。③设备有偿使用的成本回收机制。设立技术中心和车辆调度中心,统一对设备和车辆的购置、管理、维修、出租、收费行使职权,按成本折旧和资金占用利息、维护费用测算单位计价标准,以内部银行的资金运行方式有偿使用。

在经济管理方式上,重庆电视台根据不同节目的不同属性和制作播出周期等特点,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对固定栏目实行成本核算、费用包干。将栏目制作的采访拍摄、编辑制作、设备及车辆的租用、节目直接管理成本等费用一并纳入预算,限定定额,包干使用,节余分成。实行成本费用“四挂钩”:一是与收视率考核挂钩;二是与质量评分挂钩,按收视率和质量得分情况分等次拨付稿费和行政管理成本费;三是与广告收入挂钩,按栏目规定所带广告时段的定价的80%收入为准,超、减收部分均由电视台与部门分成(按不同时段确定不同的分成比例),其中部门所得部分的80%用作栏目奖励;四是与观众测评挂钩,每年组织一至两次观众问卷调查或座谈会,调查评分或推选最好、最差栏目,根据观众测评状况对栏目经营者进行奖惩,并决定栏目的去留和人事调整。同时,对长线节目实施产业管理、商业运作。

在人事管理上,重庆电视台重点推出了“三个二”的思路,一是抓两项制度,即节目制片人制和全员聘用制,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最大优化组合。制片人试行竞争上岗,首先由本人提出申报方案,经过部门审查确定资格,职工评议,无记名投票推选,经台长办公室讨论通过后,由台长聘任。员工在“四定”(定机构、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的基础上,公布聘任岗位、聘任条件、聘任办法,采用公开招聘、自我推荐、群众评议、领导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二是抓两个达标,即全员学历达标和计算机达标,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对管理、记者、编辑、工程技术等业务岗位的正式职工和招聘员工,要求四年内达到国家教委认可的本科学历,对在后勤岗位的正式和招聘员工,要求在三年内达到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要求记者、编辑、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会计、管理干部以及处级以上干部在两年内,分批分期逐步参加计算机学习培训,以获得国家教委、人事部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等级合格证书为达标。三是抓两个调整。结构调整,优化组合生产力,在通过“两项制度”激活用人制度,实施存量调整的同时,还根据电视产业发展的需要实施增量调整。政策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分两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多名大学以上学历专业人才,较快地改善了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整体水平。

3.系统互补

系统互补就是要以总系统的整体目标为优先,以实现系统整体目标为最终目的来进行系统内部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围绕系统目标,通过加强各子系统或要素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系统的协调运作,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比如宣传系统,当节目策划完成以后,一定要在部门内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一些重要节目的策划方案还需要在台编委会进行选题通报和讨论,以保证节目策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选题通过后,还需要按照电视台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预算申报和审批。对于一些固定性栏目,其预算也必须经过部门领导、分管台领导和财务三级审批后才能支出,固定栏目外的长线大型节目如系列报道、大型综艺节目等还有专门的费用支出标准。在选题和经费问题解决后,按照车辆、设备使用情况的历年统计数据,制定各栏目和部门的月度用车量标准。车辆使用上,要求保证新闻用车10分钟以内出车,固定栏目用车30分钟以内出车。设备保障上,根据节目制作部门提出的要求安排机房和外拍设备。同时,在编委会对节目选题进行审定时,广告部必须派人参加,以便对近期节目安排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进行广告组合。这样,通过上述各个系统环节和要素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保证了从节目制作到节目投资回收和组织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从而保障了宣传子系统职能的有效发挥,为整个系统综合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系统制衡

正如系统原理指出的那样,系统之间除了互补关系外,还有牵制的关系,如果系统间为突出自我利益而互相扯皮,就会对系统的整体效应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系统间能够以牺牲局部利益保障整体利益进行良性的制约和监督,就可以保证总系统的平衡运作,进而会促进系统整体效应的发挥。例如,车辆和技术部门的津贴收入来自其对宣传部门的服务收入,车辆、技术部门对宣传部门如果不配合,设备车辆减少了使用量,就会减少收入,从而减少提成,职工收入也将受到影响;同时,宣传部门通过对后勤服务部门工作以及其他部门工作的打分,影响着这些部门职工的收入,进而制约着车辆、技术部门的工作。如果制约是单向的,就可能造成对某一方面的束缚,挫伤某一方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制约如果是双向的,则能够推动双方的协作能力和协作水平,为此,还必须制定技术、车辆部门对宣传部门的制约措施。车辆、设备部门对宣传部门的制约主要是通过车辆、设备的完好率,车辆、设备使用效率等来实现,如果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对车辆、设备使用粗暴或无限制地浪费使用,则可进行相应的制约和处罚。这样,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加强了系统间的联系,促进了系统间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进而达到了系统平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整体效应的发挥。

(三)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着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系统化的管理也是如此,它具备一系列优势,同样也难以避免存在问题和缺陷。系统原理告诉人们,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若干子系统的相互协调。这样对于各子系统自身功能的实现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就显得额外重要。各子系统经过专业化的分工,分别是总系统功能实现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甚至妨碍总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因此,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意外的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从更大的系统来看,对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的管理更难,因为它受到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系统在具体的内部运营中由于采用系统化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整个系统对于各环节的突发性偶然因素的应对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专业化分工,各个部门分别掌握着某一部分或某一环节上的资源,各个部门功能的实现只是整个系统功能实现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步骤。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各自子系统功能的实现。一旦一个环节遇到某一突发问题,功能实现就受到影响,进而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只有等到这个环节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系统整体功能才能实现。

在工业化社会中,由于生产流程相对稳定,各个环节处理应对突发性事件相对较少,对于处理应对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而到了信息社会,尤其是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产业系统,面临的信息机遇非常多,所要求的反应能力相对较高。由于各部门之间相互掌握着某一部分的资源,要能迅速作出反应,必须经过各部门间的协调,这样,如果增加了中间环节,造成信息和效率消耗的也是在所难免的。

为了将这一负面效果减低到最小,就要求系统具备相当娴熟的应对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积累提高效率的经验,多进行一些紧急事件处理的锻炼。由于对系统协调要求高,还必须注意培养各部门员工的高度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环节对于系统整体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突发性偶然因素时上下一心,迅速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应对效率。

2.各环节之间的监督和协调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实施有效的监督。比如,在质量考核环节,如果考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了不够科学和客观的现象,就会挫伤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质量考核从制度建立到具体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支持。为了将人为因素减少到最小,在设计质量考评体系时,应是煞费苦心。制度的制定总是或多或少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到了具体的实践中,各个指标虽然已经量化。但打分的工作主要还是由人来做,其中人为因素更是难以避免。为了将这一负面因素降低,只有花大力气实行监督。透明化管理、民主化决策使监督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各个环节中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也需要重视和投入。比如,计财部门每个时期所需要的各种资料,都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其中一个部门出了问题或者不能按期来完成,就会影响到整个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需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存在,往往是不能及时获得齐备的资料,而使整个成本核算的进程受到影响。

3.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管理对于人才的要求高

管理的关键还在于有科学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的人,要提高广播电视人的管理意识,最主要的是提高经营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只有各级经营与管理者的认识提高了,并树立了全局的观念和系统的思想,真正科学的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的管理模式就能得到建立和完善。

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管理会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再加上媒介产业的特殊性和在系统化管理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缺陷,要实施广播电视媒介的系统化管理,当前急需要进行制度的创新,这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系统管理的关键。在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中还要充分注意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在实施中要有相应的灵活性。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还要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借助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力量使管理更加趋于完善。此外,要提高广播电视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技术和人力资源同属于广播电视媒介大系统中的“软性”因素,也是这个系统内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