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议机制的内涵及特点

评议机制的内涵及特点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评议机制的特点与排行和认证机制相比,评议机制是最随意的社会评价机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高等教育属社会公共事务,法律赋予了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的充分权利。
评议机制的内涵及特点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一)评议机制的内涵

“评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议论而评定,评论。”在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中,评议机制属于普遍的个人评价,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或群体,普遍地参与对高校的评价,是个别的、分散的高校社会评价,包括了学生家长、校友、用人单位、捐赠人及社会慈善机构等对高校的评价,是高等教育系统之外非官方的个人或群体根据自身的立场、经验和价值观对高等教育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没有严格规定的评价标准和明确规范的评价过程,是社会评价中最为随意的一种评价机制。由于评议机制随意而零散,常常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它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相反,由于评议机制能够比较感性直观地反映现象的社会价值,因而是理性化和统一的社会评价的感性材料来源,是社会评价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和最迅速的表达方式。

(二)评议机制的特点

与排行和认证机制相比,评议机制是最随意的社会评价机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评议主体的多元性

评议机制对参与评价的社会成员没有身份的限制,无论是社会个体还是社会群体,只要有参与评价的意愿,都可以自由参与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议中。高等教育属社会公共事务,法律赋予了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的充分权利。“当前的大学已经成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发展的质量不仅直接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有赖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参与。”[16]

2.评议标准的多样性

参与评议的主体不同,其立场、意愿和价值观各异,他们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时所持标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有人做过专门调研,同样都是质量评议的重要主体,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标准各不一样。学生家长对上“好大学”和“好专业”表示了极度的渴望,在他们心目中判断什么是“好大学”的标准依次是教学质量、学校知名度和毕业生就业率[17];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个人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他们理解的“好大学”是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强调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的大学。[18]

3.评议方式的随意性

评议机制的各评价主体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发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对高校进行评价,评议的方式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例如,学生家长通过他们的孩子、亲戚朋友以及从学校网站上获取的信息来了解高校情况,通过与别人的交谈及电话网络沟通等方式对高校进行评价,无须经过像认证或排行那样的规范程序。再如,企事业单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接收者和使用者,他们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最有发言权,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通过对某校毕业生在单位上工作表现的考察,或者在新员工招聘时,对某校应聘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的观察,对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出间接评价。

4.评议结果的参考性

与认证和排行机制相比,评议机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比较明显,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专业性不强,由评议而来的关于高校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主要是一种参考,不是最终的定论,但这并不表示评议结果不重要。评议是社会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和最迅速的表达方式,在普遍的个人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共同一致的成分构成了公共舆论或社会舆论的评价,它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具有广泛的参考借鉴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