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评价机制的内涵与特点

社会评价机制的内涵与特点

时间:2023-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评价机制的特点从主体来看,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可分为政府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机制的内涵与特点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活动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自大学产生以来,社会上就存在着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各种评议,但相对规范的高等教育认证和大学排行却主要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的事情。

(一)社会评价机制的内涵

关于机制的解释,在本书第二章已明确界定为“构造、运行及功能”,这里的关键是关于社会评价的理解。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侧重于从主体的角度理解社会评价,认为社会评价的主体不再是政府,而是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非官方的群众组织与民间机构[1];或者强调评价机构的专业性,认为社会评估就是通过独立于政府和学校之外的专业性评估机构或中介机构进行评估[2];或者强调评价机构的独立性,认为社会评价是具有一定权威的社会团体,不受国家及任何教育管理部门的委托,独立地对学校教育活动所进行的一种评价。[3]有人侧重于从评价性质的角度理解社会评价,强调评价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联性,认为教育的社会评价是以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为主体,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为尺度,对教育行为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4];或者重视评价者自身需要的满足,认为社会评价指的是社会上独立的民间机构或团体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去对大学进行综合的价值判断,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主要表现形式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大学排名。[5]还有人主要从评价内容理解社会评价,认为教育社会评价就是泛指一切社会上的个人、团体、企业等对教育领域里的一切事物进行评价,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或者认为社会评价主要是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出评价,必须把大学评价的内容重点放在大学的产出——大学的社会成果上,而不是放在大学的要素上。[6]

对于社会评价的以上理解,反映着社会评价活动的复杂性、多维性,也表征着社会评价研究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思路,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全面。笔者认为,对高等教育社会评价的理解需要从三方面全面理解和把握:首先,从评价主体来看,社会评价主体是区别于政府和高校的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团体,如学生、家长、毕业生、校友、社会人士;既可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可能是并没有多少权威性的社会团体,如用人单位、慈善机构、媒体、评价中介组织等;既可能是民间的,也包括半官半民的组织或机构,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学会等。其次,从评价标准来看,社会评价主要以社会的价值标准为准绳,又必须关照受教育者个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是社会发展与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以及利益相关者价值的综合体现。第三,从评价内容来看,社会评价涉及高等教育活动过程及结果,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重点是关于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就是除政府和高校之外的社会第三方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社会评价机制则是这一判断过程的构造、运行及功能。

(二)社会评价机制的特点

从主体来看,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可分为政府评价、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评价,社会评价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的多元性

无论是政府评价还是高校自评,其评价主体都是单一的,或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是高校自身,而社会力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很广,除了社会上专业的民间机构和团体外,还包括社会上独立的个体或群体,比如学生家长、校友、用人单位、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实际上,社会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观点和看法,都可以对高等教育质量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无论这种判断是相对规范的认证、排行,还是不十分规范和正式的评议。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是十分复杂的,政府和高校之外的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2.目标的多样性

政府的评价,一般来说就是帮助政府了解高校运行,对高校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高校的评价主要是帮助学校进行自我诊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社会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呢?社会评价目的是多元的,既是为了政府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满足绩效拨款需要,也可以帮助学校进行自我诊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既可以是为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大学的选择需要,也可以是为满足社会对高校运行的知情权和自由表达权,等等。

3.内容的复杂性

高等教育社会评价的主体既包括了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或团体,又包括用人单位、新闻媒体、社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群体,还包括学生家长、校友、教育捐赠人等社会个体。评价主体不同,目标多样,评价的立场、观点各异,评价的侧重点差别很大,使得社会评价的内容也十分复杂。既有综合的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又有专门的学科专业评价;既有学术水平的评价,又有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既有分等排序的排行评价,又有合格标准认定的认证评价;既有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又有资源条件的实力评价或产出能力的成果评价等等,高等教育质量社会评价的内容十分复杂。

4.标准的差异性

主体的多元性、目标的多样性、内容的复杂性以及高等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社会评价难以使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来进行评价。从评价主体来看,专业评价中介机构重视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用人单位强调工作能力和岗位实际表现,家长则看重就业能力和能否找到好的工作;从评价目的来看,有偏重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排行,有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其指标体系及权重设置都有差异;从评价类型来看,有研究型大学评价标准、应用型院校评价标准、高等职业技术型院校评价标准;从评价方法来看,有定性标准、定量标准;从质量层级来看,有合格标准、良好标准和优秀标准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