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特点及内涵

特点及内涵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阳关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内涵一、阳关模式的形成阳关这个汉代的军事重镇,千百年来,在历史变迁中已经变得荒凉、孤寂,只有阳关残破的烽燧见证着那曾经的辉煌。只有葡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市场销路好,农民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每年3月至10月主要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种植经营葡萄。

第一节 阳关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内涵

一、阳关模式的形成

阳关这个汉代的军事重镇,千百年来,在历史变迁中已经变得荒凉、孤寂,只有阳关残破的烽燧见证着那曾经的辉煌。1982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23元,农民生活艰苦,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吃不饱,穿不暖。1982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当年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今天,在阳关脚下的阳关镇生活的人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春光。全镇葡萄定植面积达到14132亩,人均3.2亩,占耕地面积的98%,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葡萄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五届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农民的不断创新中形成了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阳关模式。从时间上来看,阳关模式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1.创立阶段(1982—1997年)

1985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阳关镇一方面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从单纯粮食生产走向经济作物的种植,当时发展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桃子、杏子、葡萄、胡麻、洋芋等。当年种植葡萄23亩。经过5年的发展,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及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棉花、蔬菜、桃子、杏子等作物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收入。只有葡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市场销路好,农民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所以,从1990年起,相关部门开始大力推广葡萄种植。在政府的宣传、引导,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支持下,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葡萄种植首先在农民人均耕地较多的二墩林场较大面积地推广。到1997年,阳关镇葡萄面积达到3300多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30%,葡萄产业开始启动。

2.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3年)

在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比较收益大幅度提高,一部分农民逐步富裕,葡萄市场活跃,需求旺盛。同时,葡萄种植技术逐渐成熟和普及,农民葡萄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到2003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9300多亩,产量达6万多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葡萄产业已成规模。

3.模式形成阶段(2003—2007年)

随着葡萄面积的增加,产量大幅度增长,敦煌市鲜食葡萄市场逐渐饱和,加上全国性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葡萄首次出现了卖难的问题,比较收益下降,部分地区开始把已经成年的葡萄砍掉,改种其他作物,葡萄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严峻的环境下,政府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保留葡萄。同时,政府为农民寻找销售渠道,将葡萄上网销售、邀请客商、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打开葡萄销路。建立葡萄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科技服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招商引资建立葡萄酒厂、发展凉晒房等。终于使葡萄产业走出卖难阴影,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绿洲农业的阳关模式。

二、阳关模式的特点

比较我国发展成功的苏南、凤阳、万丰、闽南、珠江、刘庄、寒亭等模式,阳关模式借鉴了这些模式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

1.产品特色化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户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但相应的农村种植业的分散状态仍难以避免。在二十世纪阳关都是分散种植,种植产业多样,但难以形成产业规模。1995年,阳关镇邀请香港客商到阳关收购葡萄,看到葡萄的品质如此之好,其一次就要收购3万吨,但阳关全部的产量才3千多吨,交易难以完成。阳关人从中受到启发,必须形成规模才能赢得市场。限于绿洲地区土地分割、集中土地少的局面,只能走相对集中的土地产品单一化的道路。

2.种植规模化

市场的竞争不仅需要品质优良的产品,还需要产品达到一定的规模。阳关人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开拓巨大的市场的基础和能力。所以,从2006年起,在政府鼓励、引导和富裕户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迅速地扩大葡萄种植规模,2007年建成14132多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99.8%、年产6万多吨的葡萄基地。

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把化肥、地膜、农药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了农业的生产中。葡萄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支撑。首先,政府牵头对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培训,邀请乡土专家、农技员讲课,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解决在葡萄生产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农民在葡萄栽种、顶针、防虫、掐头、减果、施肥都用现代科技知识来进行生产。最后,加强田间的科学管理,在浇水、通风等方面科学规划,合理管理。使葡萄生产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质量稳步提高,葡萄串大、圆饱、硬度强、耐储存、含糖量高、口感好。

3.销售一体化

2003年首次出现了葡萄的滞销,农户在卖葡萄的过程中竟相压价,农民收入整体下降。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开始销售一体化。

4.服务公司化

为了提高葡萄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规律,由葡萄协会牵头,在产前主要统一提供市场信息、农民技术培训等,产中提供统一防虫、防病、用水等服务,产后主要统一提供销售等服务,形成了协会对农户服务的公司化。

5.管理协会化

葡萄产业发展起来后,为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阳关在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基层组织+农户”的模式组建葡萄协会。农村实行“两免一补”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逐渐减弱,为了把基层组织的职能与市场相结合,与为农民服务相结合,成立了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葡萄协会,统一管理葡萄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影响整体发展的事务

6.农民生活两栖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农民开始在城市买房,形成农村生活、城市生活的两栖化。每年3月至10月主要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种植经营葡萄。11月至下年的2月到城市享受现代生活。

三、阳关模式的基本内涵

阳关模式从地域来讲,其产生于远离城市的绿洲,交通不便,居住环境恶劣;从产业发展来讲,其以产品特色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科技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公司化、农民生活两栖化、管理协会化等为特点。通过与其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相结合,形成了阳关葡萄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阳关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富农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途径,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本手段,以产品特色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科技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公司化、农民生活两栖化、管理协会化为基本特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