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乌桓、鲜卑的发展_两汉民族关系史

乌桓、鲜卑的发展_两汉民族关系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乌桓、鲜卑的发展_两汉民族关系史(一)乌桓大人同地方豪强势力的结合早在西汉昭帝时,乌桓就开始发展。王莽篡位,使东域将严尤领乌桓、丁零兵屯代郡,将其妻子质于郡县,乌桓求出代郡,不许,于是逃亡,而诸郡杀人质,乃结怨于汉,同匈奴接近。乌桓降,鲜卑返还塞外。汉以乌桓大人戎朱蝅为新汉都尉。乌桓见汉发度辽营兵,自己退却。延熹九年夏,乌桓、鲜卑及南匈奴扰沿边九郡。

乌桓、鲜卑的发展_两汉民族关系史

(一)乌桓大人同地方豪强势力的结合

早在西汉昭帝时,乌桓就开始发展。王莽篡位,使东域将严尤领乌桓、丁零兵屯代郡,将其妻子质于郡县,乌桓求出代郡,不许,于是逃亡,而诸郡杀人质,乃结怨于汉,同匈奴接近。

光武初,乌桓常与匈奴合兵扰塞。“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1],构成对汉的极大危险,汉不能坐视不管了。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马援率三千骑出五阮关(今河北宣化西南)击乌桓,乌桓早知消息而避开了,使汉军扑空。(www.guayunfan.com)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内乱,乌桓乘机袭击匈奴。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且等九百二十二人朝贡,并愿留质宿卫,于是刘秀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的共八十一人,“皆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徕种人,给以衣食,遂为汉侦候”[2]。汉恢复了乌桓校尉,开营府,其任务兼领鲜卑,并“赏赐质子,岁时互市”[3]。双方趋向温和,东汉抓住时机,安抚住对手。

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夏,渔阳、右北平乌桓扰代郡、上谷;秋,雁门乌桓率众王无何与鲜卑大人丘伦及南匈奴骨都侯合七千余骑入五原,为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訲所败。乌桓降,鲜卑返还塞外。汉以乌桓大人戎朱蝅为新汉都尉。

顺帝阳嘉四年(公元135年)冬,乌桓入云中,“遮截道上商贾车牛千余两”[4],并将度辽将军耿晔困于兰池城。乌桓见汉发度辽营兵,自己退却。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乌桓大人阿坚、羌渠等同南匈奴左部句龙吾斯起兵,为中郎将张耽所击败。

桓帝永寿四年(公元158年),朔方乌桓与休著屠各起兵,为中郎将张奂所击败。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夏,乌桓、鲜卑及南匈奴扰沿边九郡。汉复以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5]。唯鲜卑出塞而去。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后车骑将军张温发三千乌桓突骑想镇压凉州边章,唯乌桓骑皆奔还幽州。这时,前中山相张纯暗中劝说前太山太守张举:“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张举以为然,于是在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张纯等与乌桓大人共同联络盟誓,出兵攻蓟下(今北京),杀了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今河北丰润)太守刘政,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阳终等,众达十余万人,屯于肥如(今河北迁安东)。称张举为“天子”,称张纯为“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6]。这时,张纯又遣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攻破清河(今河北清河)、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又拜刘虞为幽州牧,他“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7]。即离间了乌桓首领与张举、张纯的联合,在此情况下,张举、张纯心虚,便逃出塞外,于是这幕地方豪强自称“天子”的闹剧也就烟消云散了。

在此事件以前,乌桓内部已形成了几个大的势力: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乌桓大人难楼为首,拥众九千;辽西(今辽宁义县一带)乌桓大人丘力居拥众五千余落,都各自称王。另外辽东(今辽宁辽阳)乌桓大人苏仆延,拥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北平(今河北丰润)乌延,拥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张举、张纯就借乌桓之力为其所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败公孙瓒时,得力于乌桓,又出于私利,袁绍立乌桓首领为单于,并“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8],也就是说,袁氏势力与乌桓联结在一起了。

(二)鲜卑的统一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祭彤出为辽东太守,他“励兵马,广斥候”,准备对鲜卑采取军事行动。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秋,鲜卑万余骑扰辽东,为祭彤所败。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祭彤遣人“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其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9]。鲜卑别部满离、高句骊等,络绎至塞。时偏何邑众愿为汉效力,祭彤却以攻击匈奴为条件。[10]偏何等则击匈奴左伊秩訾部,斩首二千余级至郡。从此,形成互相攻击的局面。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鲜卑大人於仇贲、满头等朝贡,刘秀封於仇贲为王,满头为侯。

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祭彤赂偏何等攻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赤山乌桓歆志贲,鲜卑大人皆来附汉,“并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为常”[11]。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耿夔击败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12]。这既是民族分布的一次大变化,即整个大漠以北为鲜卑所居,同时又是鲜卑自身发展的一大转机,即能在很长的时间内,不受约束地自由发展起来。

永元九年(公元97年),鲜卑攻入肥如(今河北迁安东),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辽东鲜卑扰右北平(今河北丰润),并入渔阳,殇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鲜卑又扰渔阳,太守张显、兵马掾严授、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等,都死于阵。

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鲜卑大人燕荔阳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今河北万全)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13]。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秋,辽东鲜卑围无虑(今辽宁北镇南),又攻扶黎营,杀辽东属国(今辽宁义县)长吏,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辽西鲜卑连休等烧塞门,为乌桓於秩居所败,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秋,代郡(今山西阳高)鲜卑万余骑穿塞而入,分攻城邑,烧宫寺,杀长吏而去。冬,入上谷(今河北怀来),攻居庸关(今北京延庆)。第二年秋,又入马城塞(今河北怀安),为度辽将军邓遵、中郎将马续等所击败。

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率众诣邓遵降。诏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为率众侯。第二年(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其至却扰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功曹杨穆等皆败死,鲜卑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为耿夔、庞参等所解围。

延光元年(公元122年),鲜卑扰雁门(今山西朔城东偏南),定襄(今山西左云西),并攻太原。第二年冬,其至自将万余骑分道进攻南单于于曼柏,日逐王战死。延光三年(公元124年)秋,又扰高柳(今山西阳高),杀南匈奴渐将王。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秋,其至扰代郡,次年为南单于所败。是时辽东鲜卑六千余骑亦扰玄菟(今辽宁沈阳),为乌桓校尉耿晔及乌桓率众王所破,三万余人降辽东。永建三年、四年(公元128、129年),鲜卑又连续入渔阳、朔方郡,耿晔于永建六年(公元131年)出塞击败。

到桓帝时(公元147—167年),鲜卑檀石槐部日益强大,“乃立庭于弹汗山陃仇水上,去高柳(今山西阳高)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把整个鲜卑统一起来了。他将鲜卑地分为三部,“从右北平东至辽东,接夫余、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14]。

而檀石槐时,对沿边诸郡的骚扰掳掠有增无减,为什么呢?当时的鲜卑正处于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檀石槐统一各部,正是部落联盟,而此时鲜卑是以战争和掠夺为务的,“灵帝立(公元168年),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杀略不可胜数”[15],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秋,护乌桓校尉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余发。”[16]此实属频繁了。

对当时鲜卑如何认识,应劭有一番较好的描述。《后汉书·应劭传》载:

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之帅,庐落之居,而天性贪暴,不拘信义,故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往者匈奴反叛,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发鲜卑五千余骑,又武威太守赵冲亦率鲜卑征讨叛羌。斩获丑虏,既不足言,而鲜卑越溢,多为不法。裁以军令,则忿戾作乱;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劫居人,钞商旅,啖人牛羊,略人兵马。得赏既多,不肯去,复欲以物买铁,边将不听,便取缣帛聚欲烧之。边将恐怖,畏其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今狡寇未殄,而羌为巨害,如或致悔,其可追乎?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太守李参沈静有谨,必能奖励得其死力。当思渐消之略,不可仓卒望也。

这样一来,朝中有人则请发兵征讨,亦有人提出放弃鲜卑之论,如蔡邕以为“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过于匈奴”。他提出步汉元帝罢珠崖,李牧守边之术的后尘[17]。其实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想甩也是甩不掉的,因为时代前进了,条件不同了,想避开是不行的,难怪当时灵帝对蔡氏之论也不以为然了。

光和中(公元178—183年),檀石槐死。死后子弟相争,鲜卑又处于离散状态,唯鲜卑“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18]。这样鲜卑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北方强大起来的另一个民族,其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还处于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所以,它有极强的冲击力,而处于向上发展的民族既要保存自己,又要图自己的发展,于是总想通过战争进行掠夺。而汉当时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财富较鲜卑要多得多,这样就引起鲜卑的贪欲,对东汉的沿边郡进行抄掠,当然东汉也不是被动挨打,也想安抚鲜卑,所以采用时战时和的策略对付鲜卑,因而造成双方纠缠不清的战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