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南诸族_两汉民族关系史

西南诸族_两汉民族关系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称西南夷,蜀汉时称南中,其族属“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如汶山,汉嘉夷也”[46]。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重。(七)夜郎、句町夜郎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句町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文山、红河地区,两汉时属柯郡,即“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句町、夜郎同一个族系,唯后来各自发展,至蜀汉时,句町区域另建为兴古郡,二者均渊源于百越。

西南诸族_两汉民族关系史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司马迁“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昆明”,了解了许多情况,这在其《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反映了出来:“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榆,名为辒,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辒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都最大;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这里所述的八个区域,白马在广汉和蜀郡以北,所立武都郡,初属益州部刺史,唯与陇西、天水近,后归凉州部,已述之于前节。

汉称西南夷,蜀汉时称南中,其族属“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如汶山,汉嘉夷也”[46]。“,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辒曰,蜀曰邛,皆夷种也”[47]。可见,西南夷中大都出自一个系统,即《后汉书·西羌传》所说的“牦牛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

(一)冉 鎓

冉分布在今四川汶川一带,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48]。由于土地刚卤,故种麦而已,惟“宜畜牧,有旄牛,出名马”,“特多杂药名香”[49]。(www.guayunfan.com)又《后汉书·西南夷传》载:

冉鎓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为汶山郡。至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重。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反其邑聚。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又土地刚卤,不生谷粟麻菽,唯以麦为资,而宜畜牧。有旄牛,无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为紈,出名马,有灵羊,可疗毒。……其人能作旄毡、班、青顿、竪、羊羧之属。特多杂药,地有咸土,煮以为盐,鬤羊牛马食之皆肥。

(二) 都

元鼎六年立为沈黎郡,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并蜀为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今泸定),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今雅安),主汉人”[50]。东汉末,复置为汉嘉郡。永平中(公元58—75年),有“白狼、木、唐等百余国”。[51]即众多部落分布在今康定、雅江、理塘、巴塘一带。

(三)邛 都

元鼎六年置越辒郡,包括原西昌地区、原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邛都人“结,耕田,有邑聚”[52],“其土地平原,有稻田”[53],而“邛都县,特好蚕桑,宜黍、稷、麻、麦、稻、粱”[54]。此外,邛都出铜,会无出铁[55],“台登县(今泸沽)……山有纈石,火烧成铁,刚利”[56]。

在这区域的雅砻江以西的定县(今盐源)有摩沙夷。

(四)滇

滇人,分布在滇池地区,即《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言的“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益州郡,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声盐池、田、渔之饶,故“人俗豪,居官者皆富及累世”[57]。

(五)昆 明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榆,名为辒、昆明。”辒即辒唐,在今保山市,榆即今洱海地区[58]。据《史记》所载,昆明人“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惟洱海东南部“土地有稻田,畜牧,但不蚕桑”[59]。

(六)

为邛都羌族人中的一支,初居青衣江流域,后一部分顺岷江而下,居道县(今宜宾)一带,再迁至朱提郡(今云南昭通)地区,另有一部分则沿雅砻江而下,散居金沙江与洱海之间。“人,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秦纪》所谓僮之富者也”[60]。所居之朱提县,“川中纵横五六十里,有大泉池水口,名千顷池。又有龙池,以灌溉种稻”[61]。这里又盛产铜铁,尤以银为最,“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62]。

以上所述冉、都、邛都、滇、昆明、等均属羌语系统,下面说百越一派的各族。

(七)夜郎、句町

夜郎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句町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文山、红河地区,两汉时属柯郡,即“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句町、夜郎同一个族系,唯后来各自发展,至蜀汉时,句町区域另建为兴古郡,二者均渊源于百越。夜郎、句町在西汉时,已在“耕田,有邑聚”的一类,唯同邻近地区相比,则“多雨”,“寡畜生,又无蚕桑。故其郡最贫”[63]。《华阳国志·南中志》亦言其郡“多雨潦”,“山为田,无蚕桑”,“寡畜产,虽有僮仆,方诸郡为贫”。

(八)哀 牢

哀牢族在两汉时主要分布在今云南保山一带,武帝时,设辒唐、不韦二县,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设为永昌郡。

“哀牢即永昌濮人。”[64]这里濮人的名号很多,有闽濮、裸濮,闽越濮之称[65],又有称黑濮、木棉濮、赤口濮、文面濮、折腰濮、尾濮,等等[66]。永昌濮人的系属,有主蒙克语属的,有主属百越的,前者似乎更为合理些。

哀牢居住区,“土地沃美,宜五谷”[67]。物产丰富,有黄金、铜、铁、锡、光珠、虎魄、翡翠、犀、象、孔雀、蚕桑、绵、绢、采帛、文绣,尤以华布为最,又叫“兰干细布”[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