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护羌校尉的设置_两汉民族关系史

护羌校尉的设置_两汉民族关系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护羌校尉的设置_两汉民族关系史汉初,匈奴势张,其势力亦伸达诸羌地。这是积极的行动。是年,汉置护羌校尉于护羌城,持节统领[43],把西羌纳入自己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统治。由于渠安国处置不当。渠安国邀功求成,采用镇压手段,反而事与愿违,使汉军遭到重大损失。计度临羌东至浩,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

护羌校尉的设置_两汉民族关系史

汉初,匈奴势张,其势力亦伸达诸羌地。景帝时,羌中研种留何率所部求守陇西(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塞,于是研种留何部被安置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安故(临洮南)至临洮(岷县)、氐道(天水西,岷县东)、羌道(宕昌,舟曲间)一带。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出于自己的战略目的考虑,“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今甘肃永登西北),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41]。这是积极的行动。

作为河西走廊来说,森林茂密,草肥水美,既宜畜牧,亦可农耕,匈奴一再力争控制这一地区,羌族当然亦想在此繁衍生息,这样匈奴力图与诸羌联系,从而加强同汉的抗争力,而汉也绝不会坐视不顾。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疑为安故,治今甘肃临洮南)、粃罕(今甘肃临夏)。匈奴入五原(今内蒙古包头),杀太守”[42]。两者彼此呼应,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抗势力。这次起来抗争的是先零羌同封养牢姐种,他们事先解仇结盟。(www.guayunfan.com)对此,汉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发陇西、安定(今宁夏固原)、天水(通渭北)骑士及中尉、河南、河内兵十万人,以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率领进行征伐,羌被击败,于是离湟中,依西海(今青海湖)、盐池(今青海湟源)左右而居。

是年,汉置护羌校尉于护羌城(今青海日月山西倒淌河附近),持节统领[43],把西羌纳入自己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统治。

此后,匈奴与羌仍有往来,如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44]显然匈奴还没放弃对羌的拉拢。

汉宣帝初,遣光禄大夫渠安国觇行诸羌,其先零种豪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以为畜牧。”于是他们“遂度湟水,郡县不能禁”[45]。看来,这部分羌人只习惯放牧生活。

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羌同诸羌种首领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誓,准备反抗。当时赵充国以为“间者匈奴困于西方,闻乌桓来保塞,恐兵复从东方起,数使使尉黎(今新疆库尔勒附近)、危须(今焉耆东北)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其计不合。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从沙阴地,出盐泽(今罗布泊),过长,入穷水塞,南抵属国,与先零相直,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46]。以后不久,羌侯狼何果遣使到匈奴借兵,想攻击鄯善、敦煌,以隔断汉同西域的通道。赵充国估计匈奴使已达羌地,先零、罕、磈等种解仇结盟,至秋天马肥起事。所以建议派人至边作准备,阻止诸羌解仇结约。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就派渠安国到羌地巡视。然而渠安国一到羌地就先召见先零羌诸酋长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并纵兵袭击羌众,杀戮千余。由于渠安国处置不当。导致激变,“于是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恐怒,亡所信乡,遂劫略小种,背畔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安国以骑都尉将骑三千屯备羌,至浩,为虏所击,失亡车重兵器甚众”[47]。渠安国邀功求成,采用镇压手段,反而事与愿违,使汉军遭到重大损失。

是年,宣帝发三辅士及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都、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云集金城。四月,令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镇压西羌。六月,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两路并进。

如何进行这一战争?辛武贤提出于七月间分兵出击罕、磈,入冬再攻。赵充国则以为,“先诛先零已,则罕、磈之属不烦兵而服”,若“置先零,先击罕释有罪,诛亡辜,起壹难,就两害”[48]。赵充国想以威信“招降罕、磈及劫略者,解散虏谋”[49]。原先罕、磈豪靡当儿派其兄弟雕库密告先零欲图反抗,为都尉所扣留。赵充国认为他无罪,并从瓦解对方出发,所以将雕库放回,叫他转告羌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50]这样,罕、磈竟不烦兵而下。赵充国比较明智,采用软硬两手以击败羌人。是年十二月,合击先零,降者万余,汉又得了胜利。

为了稳定这一地区的局势,赵充国上屯田奏,提出:

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

计度临羌东至浩,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万余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絬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51]

对此宣帝问赵充国:“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赵充国上状回复说:“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仪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豚,骨肉离心,人有畔志,而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于是他提出屯田致谷,据其肥饶,民不失业,罢兵省费,河湟漕谷,善治邮亭,坐得必胜,无经阻远,不损威武而虏难乘间,不惊罕、磈而使生他变,治湟桥以制西域,豫息徭役以戒不虞等留屯田可得十二便,出兵便失十二利:

“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视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闲暇时下所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堕之患,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闲之势,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磈小磈使生它变之忧,十也。治湟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上复赐报曰:“……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掠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磈、小磈前言曰:‘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零为一?将军孰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余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罕、磈、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虏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势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骑兵虽罢,虏见万人留田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它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至于虏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可卒禁。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众。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立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繇役复发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足以故出兵。”[52]

朝廷从其请,留充国以屯田。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赵充国奏请:“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忘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

是年秋天,羌若零、离留、且种、儿库等杀先零大豪犹非、杨玉以及诸豪弟泽、阳雕、良儿等,靡忘即率领煎巩、黄羝等部四千余人来归。于是朝廷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离留、且种二人为侯,儿库为君,阳雕为言兵侯,良儿为君,靡忘为献牛君,并置金城属国以安置来归羌众。

赵充国的言行,当然都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唯他将羌众看成是同汉人一样,应给以田作畜牧的条件和出路,要顺天时、因地利来处置,持“易以计破,难用兵碎”的主张,并用屯田罢兵来安定局势,这是很有见地的,同渠安国粗暴简单相比,那就高明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