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越称臣_两汉民族关系史

南越称臣_两汉民族关系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越称臣_两汉民族关系史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派兵攻取了东瓯和闽越,建立了闽中郡,并于公元前219年越过五岭,进入今广东、广西地方,建立了南海(今广东),桂林、象郡。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其核心是叫尉佗去掉帝号,恢复南越王号。陆贾到后,尉佗愿奉诏,永为藩臣,奉职贡,并下令宣布“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

南越称臣_两汉民族关系史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派兵攻取了东瓯和闽越,建立了闽中郡(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并于公元前219年越过五岭,进入今广东、广西地方,建立了南海(今广东),桂林(今广西东部)、象郡(今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公元前213年,将五十万罪徒谪戍于五岭以南[41]。而南方多雨湿,所谪北方之卒水土不服,于是“戍者死于边,输者愤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42]。伍被将其视为秦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又使(尉佗)〔任嚣〕五岭,攻百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室而七。”[43]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王朝淹没于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时,秦南海尉任嚣欲乘诸侯并起的局面,以南粤一隅,“自备待诸侯变”,唯其身染疾,故召龙川令赵佗面授其谋说:“番禺(今广州)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并使赵佗行南海尉事。任嚣死后,赵佗杀戮秦所置官吏,全安置其党羽统治。秦亡,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王。[44]

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以陆贾为使,争取南越。陆贾至,赵佗以“椎结箕倨见”。陆生以势利导,宣扬“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以明当时形势,强调中原人众,地方辽阔,万物殷富,尤其是“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进而将二者作比较,说“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最后劝告他不要“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并以“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相威胁,总的目的是希望赵佗“北面称臣”。这样终于说服了对方,“卒拜赵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www.guayunfan.com)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45]

刘邦拜赵佗为南越王,这是统一战争的继续,只不过形式不同,即使用和平的手段罢了。陆贾大言可以派多少兵一举击灭南越,这是虚张声势。当时,中原的战争刚结束,汉王朝百废待兴,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以和平手段争取南越是上策。

还在楚汉战争时,闽越王无诸、东海王摇率越人佐汉,所以在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闽中故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以举刘邦时功,将摇立为东海王,世俗号东瓯王。

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出于“别异蛮夷,隔绝器物”,高后允许有司所请,禁止同南越关市铁器,于是引起了南越不满,赵佗乘此自号为南越武帝,并发兵攻击长沙王境。高后遣隆虑侯周灶去镇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岭”。不久,高后死,只好罢兵。而尉佗以兵威,以财赂,将闽越、西瓯等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于是“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46]。对汉提出“求亲昆弟,罢长沙两将军”的要求,显然赵佗还不愿断绝内属称臣之路,给自己留了一条内附称臣的后路。

公元前179年,文帝即位。尽管尉佗称帝,但是文帝仍旧采用了和缓的政策,一方面“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并罢了博阳侯,满足了尉佗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遣陆贾入南越,同时在给尉佗的书中强调了“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47]。其核心是叫尉佗去掉帝号,恢复南越王号。

陆贾到后,尉佗愿奉诏,永为藩臣,奉职贡,并下令宣布“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上书表白原来称帝发兵,事出有因,一是高后信谗言,为别蛮夷,于是下令“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与牝”;二是“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由于“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

陆贾至,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于是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因为书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夫故粤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粤王,使为外臣,时内贡职。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以赐老夫者甚厚。高后自临用事,近细士,信谗臣,别异蛮夷,出令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老夫处辟,马牛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皆不反。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也。高皇后闻之大怒,削去南粤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敢发兵以伐其边。且南方卑湿,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亦称王。老夫故敢妄窃帝号,聊以自娱。”[48]

这些因素显然是激成尉佗称帝发兵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尉佗其人割地自雄,扩大地盘的野心,实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色;所以说,禁止与南越关市铁器等,仅仅是诱发尉佗称帝的原因之一,这样看更加妥当些。那么,“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的尉佗,为什么又愿意北面称臣呢?据他自己说:“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49]作为尉佗个人,本是真定人,念祖坟,思亲友,是他亲汉称臣的重要因素。但是,他得考虑到南方与北方,自来联系紧密,是一个整体,尤其是秦建立统一封建国家之后,越五岭,几十万人戍守南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他们与越人共居,发展生产,说思亲念旧那是几十万人的心声,而且南方需要精金良铁,而高后禁止与南越关市铁器,促使尉佗称帝而无阻挠,正是这种经济联系性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帝封尉佗为南越王,而吕后处置不当,激成反复,尉佗称:文帝“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派使抚慰,尉佗终于去帝号称臣于汉;至孝景时,亦称臣使人朝请。总而言之,汉允许南越“称王朝命如诸侯”[50],故六七十年间,南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