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发展经验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发展经验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东海道城市群,该区域面积3.5万平方千米,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将近7 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一是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工业过度聚集,以规划引领城市群多核化发展。在以法律手段限制工业过度聚集的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大都市圈的规划,引导具有核心功能的外围城市建设与发展。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发展经验_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国内智库纵论长江经济带建设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东海道城市群,该区域面积3.5万平方千米,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将近7 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扶助下重建经济体系,形成了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及濑户内海的“三湾一海”沿岸地区,内含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四大工业区。这个带状城市群长约600千米,宽约100千米,集中了日本就业人口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低山丘陵较多的国家来说,发展这种高密集度的城市群非常适合日本的国情,也非常有助于提升日本的产业竞争能力,有三条经验值得重视。一是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工业过度聚集,以规划引领城市群多核化发展。为防止工业的过度聚集,首都圈和近畿圈分别于1959年3月和1964年7月实施了《工业等限制法》,实施对象为首都圈和近畿圈的已建成市街区,禁止一定规模以上的工厂及大学的新建与新设。继《工业等限制法》之后,日本政府又于1963年5月和1964年7月分别出台了《新产法》和《工特法》,为产业由大都市圈外移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或地方债贴息。日本政府还于1972年6月出台了《工业再配置促进法》,以进一步诱导产业外移。在以法律手段限制工业过度聚集的同时,日本政府还通过大都市圈的规划,引导具有核心功能的外围城市建设与发展。比较典型的案例是首都圈周边的筑波、横滨、川崎等9个外围新城的建设,其中筑波市位于东京东北50千米,面积284平方千米,人口21.73万,自1963年政府决定建设“研究学园都市”开始,目前已有32个国家级重要研究机构(占全日本的1/3以上)、300多家民间研究机构集中于此,科研人员总数超过2万人,为日本最大的科研基地,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城。二是轨道交通先行,打造多个副都心兼交通节点及快速轨道交通网。在1976年的第3次首都圈整备计划中,提出了在东京建立7个副都心的设想,其中新宿、涉谷和池袋三个副都心最为重要,加上之后追加的品川,每个副都心均自成一体,有效分散了东京的城市中心区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以此4个副都心为基点,相继建设了覆盖首都圈相关区域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使其成为郊外与都心交通连接的骨干节点。4节点的日均轨道交通乘降人数都达到数百万人,其中新宿站的日均乘降人数达到360万人,成为世界最繁忙的都市轨道交通换乘点。三是环境整治标准与法律约束并重,充分发挥民间监督作用。在20世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日本也经历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痛苦阶段,发生过“水俣病”“痛痛病”等著名公开事件,东京湾曾一度鱼虾绝迹,川崎等重工业城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以1971年日本环境厅成立为起点,基于《公害对策基本法》《环境基本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双重约束,再加上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政府对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大力支持等因素,使日本逐步成为全球环境标准最为严格、治理技术最先进、能源效率最高的环境友好型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