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档案减灾策略与方案

档案减灾策略与方案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档案减灾方案1.建立备份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备份机制,做好档案实体、档案信息的备份工作,是抵御灾害、突发事件破坏,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档案减灾策略与方案_档案保护与安全

(一)档案减灾的目标、策略

1.档案减灾的国家策略

我国非常重视档案的减灾工作,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建立了符合国情、具有档案特色的减灾工作机制。国家档案局在国家减灾大战略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分别制定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和《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实施了档案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发布与共享、救灾应急物资储备、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运协调等机制。建立健全了针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日常安全管理的档案减灾工作体系。各地档案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减灾工作机制。

2.档案减灾的主要任务

档案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制订系统、规范的档案减灾政策、法规,以及适用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减灾预案,形成完善的档案容灾及风险防范体系,增强档案灾害监测预报、应急处置、灾后抢救修复的能力建设,做好档案减灾的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档案减灾一体化综合管理体制。

(二)档案减灾方案

1.建立备份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备份机制,做好档案实体、档案信息的备份工作,是抵御灾害、突发事件破坏,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施档案备份工作时,要遵循档案备份的基本原则,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档案的容灾备份方案,分别采取异质化备份和异地备份方式。在进行电子数据备份时,注重选择备份方式和备份介质。

2.完善建筑防灾设施

灾害预防控制工作需要从源头抓起。档案馆的防灾减灾工作首先考虑从馆(库)建设开始,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馆址场地调研、灾害威胁评估、灾害预防对策、建筑总体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统筹谋划,借助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手段,全面提高档案馆建筑的综合防灾能力。

实施中,明确新建档案馆建筑在灾害评估与预防对策、馆址选择、建筑设计、防火设施、消防设施、防洪防涝、建筑施工等方面的防灾要求,对档案馆(库)的围护结构、库房门和窗户等进行有效的改造与加固。同时,结合应急预案的制定,做好减灾防灾的培训与演练,充分做好防灾抗灾的资金和物资的准备,提升档案馆(室)的防灾减灾能力。

3.做好灾害预防和安全检查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档案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实施档案减灾设备使用的技术指导,制订档案安全的工作机制,落实档案减灾措施。

档案馆(室)要做好档案工作各环节的安全保护,定期对文书立卷、接收移交、库房管理、提供利用等进行安全检查,杜绝一切引发档案事故及灾害的风险因素和事故隐患。重点检查库房和利用档案的场所和部位,维护馆(库)设备设施,不定期进行馆(室)全员的消防、减灾及应急防范演练。

4.加强灾害应对工作

灾害来临时应当有序地开展档案减灾工作。发出灾情预警或档案馆值班员发现灾情后,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及时通报出事地点、灾难种类、伤亡人数、损害状况及其他异常情况等。应急指挥机构得到警报后,应当及时勘查现场,锁定发生原因,判断是预警性自然灾害、突发性自然灾害、火灾事故,还是其他灾情,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

依据灾害情况和危害程度,作出是否采取对馆内人员和馆藏档案进行紧急疏散的决定,同时根据档案受损情况和破坏状况,确定紧急处置的相关事项,为灾后档案的恢复抢救做好充分的条件准备。

5.实施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受损档案的恢复抢救,需要及时跟进。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

(1)受损情况调查评估与重建规划。主要是:档案受损情况调查、档案馆舍受损情况的评估鉴定、抢险救灾报告以及恢复重建规划等。

(2)受损档案的抢救修复。包括:真空干燥、熏蒸消毒、除尘处理、去除污渍和修复加固等。

(3)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的灾难恢复。主要有:基础设施恢复、网络系统恢复、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的恢复等。

(4)受损档案馆舍的恢复重建。主要工作是:受损馆舍的维修加固、严重受损馆舍的重建方式与重建要求的落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