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变平了吗世界是平的

世界变平了吗世界是平的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刚看到这个题目,我有点质疑,世界怎么会是平的?看了开头,作者引用哥伦布提出“世界是圆的”之说,质疑并提出异议后,我觉得作者有意在推广自己的个人观点而已。世界的确是平的。*目前大约有245,000位印度员工专门负责为美国各类公司接听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服电话,或是打电话推销信用
世界变平了吗世界是平的_《世界是平的》阅读随记_访问学者在美国

December 26, 2006, Monday, Sunny

偶从网络文章得知,美国著名记者汤玛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2005年著作《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风靡全球,被比尔·盖兹N次推荐,并被《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商务周刊》(The Business Week)及亚马逊称为一号畅销书。于是,去图书馆借了两本来读,用了大概12天的空余时间。一本是纽约(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出版的Thomas L. Friedman的英文原著(First edition, 2005),一本是台湾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5年11月)出版、杨振富、潘勋翻译的中文繁体译著。

尽管译著有很多晦涩的甚至不准确的翻译(如将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译成开发中国家,将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译成已开发国家,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译为美国科学进展协会等等),但对照原著,还是帮了我很大的忙,使我得以顺利地理解并通读了原文。

堪称一部伟大而浩瀚的书,也是一本站在旁观者角度用第三只眼睛来看世界的书,是一部诠释当代世界发展动态与未来走向的包涵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巨著。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有点质疑,世界怎么会是平的?看了开头,作者引用哥伦布提出“世界是圆的”之说,质疑并提出异议后,我觉得作者有意在推广自己的个人观点而已。我曾想,中国有个说法叫“天圆地方”,这种哲学寓意已充分体现在古代外圆内方的铜钱币外形上,说明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又是方的。汤玛斯怎么会说世界是平的?而且有那么多名人附和并跟进?

看完全书,我确实被说服了。世界的确是平的。

我非常佩服作者那种追求真理、客观认识事物的勇气和精神。他是美国人,拿着美国政府的薪水,他非常爱国,言辞间不住流露出对美国的热爱和自豪,但他却冷眼看世界,把当代世界的各种交易、各种现象剖析地通通透透,一字一句地在告诉人们:世界一天天在变平,每个人美国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生存的现实,努力地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个饭碗,否则,只能自保,更不能保卫祖国、保卫地球

我实在没有很多时间来整理我的阅读感受,并记录下所有作者提到的一些人物或事件。这里,我只能摘录和随记一些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作者的语言或作者引用的被采访人或一些名人的语录。

*作者把全球化(Globalization)分为三个主要纪元(Era)。第一个纪元起自1492年,即哥伦布西行那年持续到大约1800年,称之为“全球化1.0”,把世界由大尺寸缩成中尺寸,这段时期推动的主要行动者与驱动力是一国的国力强弱;第二个纪元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称之为“全球化2.0”,把世界由中尺寸变成小尺寸,这段时期推动变革的主要行动者与整合驱动力是跨国公司;第三个纪元是从2000年以后,称之为“全球化3.0”,把世界由小尺寸缩成微小,推动力来自个人。(原著P9-10,译著P12-13)

作者认为,全球化2.0其实是电脑主机的时代,是以指令和控制为主,企业和部门的组织都是垂直的密闭塔式。全球化3.0是十辆推土机汇聚的时代,PC、微处理器、网络、光纤之间的整合尤其重要,把本来上下直向的竞赛场整个翻成横向。(原著P178-179,译著P161)

*作者在全书中一一论述了把世界变平的十辆“推土机”(Flattener),它们分别是(后面的注释为我本人所加):

①1989年11月9日柏林围墙的倒塌—象征着交流和沟通变为可能;

②1995年8月9日网景(Netscape)的上市—唤起世界注意网络网际的一声号角;

工作流软件(Work Flow Software)—能让你创造虚拟的全球性办公室,让你的工作成为24/7/365;

④资源开放(Open-Sourcing)—可以全球免费获取多种工具,从软件到百科全书;

⑤外包(Outsourcing)—印度抢先一步,大把赚了美国企业的钱;

⑥境外生产(Offshorping)—中国制造让自己市场活跃人们有饭吃的同时,也让美国和其他国家大占便宜;

⑦供应链(Supply-Chaining)—沃尔玛以其24/7/365和全球4000家分店演奏着“送货、分类、包装、发货、购买、制造、补货、送货、分类、包装”的“沃尔码交响曲”,演绎着永远低价的神话(Always Low Prices);

⑧内包(Insourcing)—拥有270架货机、88000辆货车、货柜车、拖车和机车的UPS快递公司,因为内包在为其每年带来20多亿美元的收益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帮助每一个人与世界同步(Your World Synchronized);

⑨资讯搜索(In-Forming)—Google让“人人都是名人”成为可能并让人变得越来越诚实,如果会Google,什么都会找到;

⑩轻科技“类固醇”(The Steroids—Digital, Mobil, Personal, and Virtual)—能让你的办公室无处不在的无线科技:电脑运算储存输入输出机能的强化、档案共享、网络电话(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视频会议的科技突破。

*2004年美国有十万件报税案被转包在印度班加洛(Bangalore)。其中印度一个MphasiS公司老总罗欧(Jaithirth Jerry Rao)说:“人人都要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Everyone has to focus on what exactly is their value-add)”(原著p14译著p17)。

*目前大约有245,000位印度员工专门负责为美国各类公司接听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服电话,或是打电话推销信用卡、手机,或是催缴账单(原著p24译著p26)。

*典型的美国口音训练句子(原著p27译著p28):

Betty bought a bit of better butter(贝蒂买了一些较好的奶油)

Insert a quarter in the meter(往计时器里投币)

A bottle of bottled water held thirty little turtles(一瓶矿泉水装了30只小乌龟)

It didn’t matter that each turtle had to rattle a metal ladle in order to get a little bit of noodles(每只乌龟都必须挥舞着金属勺才能吃到一点点面条不是问题)

*几个常见的网络术语的意思

FTP:传输档案文件;HTTP:传输HTML文件;SSL:利用网页从事电子商务;SMTP\POP: 传输电子邮件;TCP/IP:基本管线或轨道,其上再架构其他规范。

*一段非洲谚语(原著p114译著p105):

每天早晨在非洲,都有一只羚羊醒来

知道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不然就会被吃掉

每天早晨都有一头狮子醒来

知道一定要扑上最慢的一只羚羊,不然就会饿死

不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

当太阳升起,你最好快跑

Every Morning in Africa, a gazelle wakes up.\It knows it must run faster than the fastest lion or it will be killed.\Every morning a lion wakes up.\It knows it must outrun the slowest gazelle or it will starve to death.\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 are a lion or a gazelle.\When the sun comes up, you better start running.

在谈到中国跟美欧各国竞争时,作者说:“我怀疑最快的狮子将会是中国,我怀疑那一天会很快(I suspect that line will be China, and I suspect that will be pretty darn fast)。”(原著p127译著p116)

*日本人大前研一跟作者说:“真是个威胁(threat),中国是个顾客(customer),中国也是个机会(opportunity)。你要成功,就必须把中国变成你的一部分。你绝不能忽视中国。”他的观点是,与其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不如把生意分割成几个部分,看哪一部分可以在中国做,哪一部分想卖给中国,哪一部分想向中国买。(原著p117译著p107)

*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Ohio State University business professor)沈卡尔(Oded Shenkar)著作《中国世纪》(The Chinese Century)一书,在接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2004年12月6日采访时说:“中国正在发展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它抹平世界的力量也跟着增强,造就了规模经济,造就了当地把价格永远压低的激烈竞争,造就了一支年增35万的工程人才大军,造就了愿意天天工作12小时的年轻工作者和管理阶层,造就了举世无比的轻工业基础,以及不顾一切都要取悦于沃尔玛(Wal-Mart Stores)、杰西宾尼(J.C. Penney)、Target、Best Buy等连锁大店的创业热情”(原著p117-118译著p108)

*作者认为,中国真正的长期策略,是要赶欧超美(outrace America and the E.U. Countries),成为世界第一(Top)。…中国的领导人真正想要的,是下一代的内裤和机翼都不只是中国制造也要中国设计…未来三十年之内,我们将从“卖给中国(Sold in China)”变成“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再到“中国设计(Designed in China)”甚至“中国所梦想出来(Dreamed up in China)”,…中国将变成一个低成本(low-cost)、高品质(high-quality)、超高效率(hypereffi cient)的合作者(collaborator),而且样样都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理事长(Chairman of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渡边修(Osamu Watanabe)曾告诉作者:“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已经从低阶发展高阶,现在是高科技产品了”“日本企业要维持全球竞争力(globally competitive),必须把某些产品的制造和一部分中阶产品的组装搬到中国去,然后在自家制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日本才能和中国成为同一条供应链的伙伴”,但是,同时,日本政府警告企业,对中国应采取“中国加一(China plus one)”的策略,即把制造的两只脚一只放在中国,一只放亚洲其他国家,以防有一天动乱,中国又变得凸凹不平了(just in case political turmoil unfl attens China)(原著p119译著p109-110)。

*作者引用2004年10月4日《财星》(Fortune)杂志引述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一项研究,说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便宜货就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约6000亿美元,也在零件供应上,替美国制造业省下了几十几百亿美元。省下来的这些钱,让联邦储备局能把利率维持在最低点,让更多美国人买得起房子或把房贷换新,也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创新。(原著p120译著p110)

*一家在中国北京的美资汽车零件厂商潘考斯基(Jack Perkowski)对作者谈道:“如果你坐在美国,还不知如何进入中国,那么不出十年十五年,你将不再是全球的领导者(global leader)”(原著p125译著p114)

*谈到中国的改革,作者说:“政治再不改革,经济就不能再成长(It will soon be reaching a point where its ambi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will require more political reform)。没有新闻自由(free press),没有活跃的公民社会机构(civil society institutions),腐败是不可能根除的(root out corruption)。法律不完善(more codifi ed rule of law),经济不可能真正有效率的(effi cient)。政治不开放(more political system),不让民怨得以抒发(allows people to vent their grievances),中国就不可能有能力处理必然会来的经济衰退(deal with the inevitable downturns in its economy)。换句话说,不突破政治改革这个大速障,中国是不可能真正变平的。”,作者引述一位驻华美国官员的话说,中国的改革还是半透明的(Reform here is translucent),“如果全透明,要怎么面对一切呢?他们还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他们还不会处理透明化将造成的种种后果。”(原著p126译著p115)

*作者引用《商业周刊》2004年12月6日那篇题为《中国代价》(The China Price)文章说:“中国能主宰一切吗?当然不。美国仍旧是世界第一大的制造大国,世界总消费值的75%是在美国生产,只是数值已经从九十年代中的90%往下降。需要高度研发和巨额投资的产业,像航空航天、制药、汽车制造,在美国的基础依然很扎实。中国的经济扩张绝对会继续带给美国好处。”“除非美国能因应中国代价在很多方面所带来的长期挑战,美国将会失去经济的强权和影响力(It will suffer a lose of economic power and infl uence)。”(原p127译p116)

*Google总部在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 California)。Google执行长(CEO)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Google让世界变平的意义在于:“知识取得,人人平等(There is no discrimination in accessing knowledge)”。目前,Google已经可以用一百种语言来搜寻了。(原p153译p139)

作者说,在Google的世界,名誉永远跟着你,正如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永远说真话,这样就不必记住你说过什么话(Always tell the truth that way you won’t have to remember what you said)”。在强力搜寻的时代,人人都是名人(Everyone is A Celebrity)。Google把资讯变平等了,再没有阶级和教育的界限。(原著p159译p144)

*根据作者采访耶鲁大学的记述,该校接收外国留学生数量如下(原p193译p173):

1985年秋季共接收中国留学生71名,占到当时外国留学生总数836名的8.5%;2003年秋季班(包括大学部班和博硕士班)共有297名,占到当时外国留学生总数1775名的16.7%。与此同时,俄罗斯1985年有留学生1名,2003年仅增加至23名。

*作者引用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说明全球化的必然与结果。“新需求取代了过去本国生产即可满足的旧需求,唯有靠遥远的土地及气候的产品才能满足。旧有的那种一区一国的鼓励与自给自足已经不再,代之而起的是全方位的互动及全球性国与国的互相依存。物质生产如此,知识生产亦然。一国的知识已然成为共有财产。独厚本国的偏颇做法及狭隘观念已愈来愈难以立足。”“商品的廉价击垮中国所有城墙,逼得仇外冥顽的蛮族非屈服不可的重炮。廉价逼得所有国家都必须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否则就等着亡国亡种。廉价逼得所有国家都必须引入资产阶级所谓的文明,亦即都变成资产阶级。”(原P203译P183)

*作者引述纽约州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校长兼美国科学促进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主席雪莉安杰克森(Shirley Ann Jackson)的话说:“天不会塌下来,今天不会有什么灾难。美国仍然是创新的火车头(the leading engine for innovation),研究所最好(the best graduate program),科学基础建设最完备(the best scientifi c infrastructure),资本市场最能给创新机会(the capital markets to exploit it)。然而,我们一定要醒过来面对理工科技所面临的无声危机(Quiet Crisis)。美国正面临全球竞争,别国不仅非常清醒,而且都在跑马拉松(marathon),我们却只在跑百米(sprint)。如果不修正,美国的领导地位与创新能力将不保(this could challenge our preeminence and capacity to innovate)”。(原p253译p224)

杰克森指出,“中国的学士学位有60%是理工,韩国为33%,中国台湾为41%,美国却一直停留在31%上下。美国工程师总会的‘Trilogy’2004年一份报告称,不算自然科学,只算工科毕业生,在美国就只占所有大学毕业生的5%,俄罗斯高达25%,中国更高达46%”(原著p258译p228)

*由于美国加强国外学生及学者入境的关卡,据2004年12月21日《纽约时报》狄隆(Sam Dillon)的文章称,美国2004年接收的外国申请下跌了28%,注册的外国研究生下跌了6%,其中美国研究所的中国申请件数下跌了48%,而同时欧洲好几国都宣布中国留学生激增。(原p260译p230)

*当谈到美国留学生教育和世界教育问题的时候,国际教育机构(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总裁古德曼(Allan E. Goodman)说:“世界还是圆的时候,他们不能回国,因为没实验室也没网络。现在有了这些,他们纷纷回国。他们说,回国舒服多了。自己的国家比纽约好住多多,工作也很好,干吗不回去?”(原p259译p229)

*美国大学校园中理工科的外国学生与职场中理工类(S&E)的外国人才,1990年,外国出生占理工人力的14%。拿到理工学士的,1990年国外出生占11%,2000年达到17%。1990年国外出生的硕士占19%,2000年上升为29%,博士由1990年的24%上升为2000年的38%。(原p259译p229)

*美国英特尔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科学展(the annual worldwide 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大约四十国先办全国性科展,再选送优胜者去参加国际决赛。2004年,美国有大约65000名青少年参展。据英特尔中国区总裁谭伟锭(Wee Theng Tan)中国多达600万青少年参展(a national affi liate science fair),因为每一省都派学生参赛,获选出国比赛的学生不必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想读哪家大学就读哪家。2004年英特尔科展大赛,中国共赢得35面奖牌,有一面还是全球前3名,胜过亚洲其他国家。(原p266译p235)

*据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院长(Executive)李开复(Kai-Fu Li)说,第一年微软面向中国全国征才,全国考了两千场,一考再考,把2000人筛减成400人,再筛成150人,最后只雇20人,这20人取得两年聘书,两年后结束将视工作品质觉得是否续聘,没续聘就获颁一纸博士后证书的权利。第一批20人中,有12人续聘。如今,微软亚洲研究院有200多名研究人员,另有大约400名学生出入执行专案,是现成的选才来源。(原p266译p235)

*英特尔企业庶务部主管库恩女士(Tracy Koon)在谈到美国的教育时说:“多年以来美国一直靠傲视全球的高等教育,借着吸引国外第一流的大学生研究生,来弥补我们中小学教育的不足。但现在,留学生和学成待下来的都愈来愈少了。上天又没赏赐我们独占天下英才的权利,渐渐我们第一轮选秀的选择会愈来愈少。在这些有关产业的科技领域拿到硕博士的外籍生,都应该随文凭附一张绿卡才对。(For years America could count on the fact that we still have the best higher-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And we made up for our defi ciencies in K through twelve by being able to get all these good students from abroad. But now fewer are coming and fewer are staying…We have no God-given right to be able to hire all these people, and little by little we won’t have the fi rst-round draft choices. People who graduate in these very technical fi elds that are critical to our industries should get a green card stapled to their diploma”(原著p273译著p241)

*“在繁复中寻找单纯,在喧闹中寻找和谐,机会就在困难的中央。—爱因斯坦”(Out of clutter, fi nd simplicity. From discord, fi nd harmony. In the middle of diffi culty, lies opportunity.—Albert Einstein)(原著p241)339译著p293)

*作者说,我们对地球全都有保管之责,我们这一世代的考验,就是在能否把地球以很好、甚至比我们继承时更好的状况传给后代(We are all stewards of the planet, and the test for our generation is whether we will pass on a planet in as good or better shape than we found it)。(原著P411译著P351)

*国际保育协会副主席(Vice president of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普里克特(Glenn Prickett)曾经谈及(remark):“生态之父”(the father of wildlife ecology)李奥帕德(Aldo Leopold)说过:“补破锅的智慧守则第一条,就是所有破片都捡起来(The fi rst rule of intelligent tinkering is save all the pieces)。”(原著p412译著p351)

*作者说:人不会因为你告诉他应该改就去改。人会改,是因为他对自己说,不改不行了(People don’t change when you tell them they should. They change when they tell themselves they must.)。正如约翰霍普金斯外国事务部教授(Johns Hopkins Foreign Affairs Professor)(《征服世界的理念》一书作者)孟德邦(Michael Mandelbaum)所言:“人不会因为你告诉他有更好的选择而改变。他改变,是因自己得到别无选择的结论(People don’t change when you tell them there is a better option. They change when they conclude that they have no other option)。”(原著P462译著P393)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说道:“世界正在抹平”(The world is being fl attened)“在抹平的世界中,你可以茁壮,但必须要有正确的想象力与正确的自我鞭策(You can fl ourish in this fl at world, but it does take the right imagination and the right motivation)。虽然你们的生命受911影响很大,但世界需要你们永远当119的后代,当个战略上乐观、梦想比回忆多的世代,每天早晨醒来时不仅相信世界会更好,也每天会努力实现那份想象力(the world needs you to be forever the generation of 11/9—the generation of strategic optimists, the generation with more dreams than memories, the generation that wakes up each morning and not only imagines that things can be better but also acts on that imagination every day)。”(原著p469译著p399)他希望美国年轻的一代们,应该成为“行动中的梦想家,不是等待中的烈士(All dreams in action—not martyrs in waiting)。”(原著p468)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Albert Einstein)(出自原著p4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