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层面状况及其问题

产业层面状况及其问题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汽车行业潜力巨大“十一五”初期,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其显著特点是“首昂身腾”。在景气市场的拉动下,湖北省电子信息企业均有良好的开局。第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小和发展不平衡。湖北省第三产业中除物流服务业外,为生产和居民服务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致使该行业的价格偏高。
产业层面状况及其问题_湖北发展研究报告

三、产业层面状况及其问题

从总体上判断,湖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为“矫正型的重化结构”。也就是说,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农业与“单一型重化产业”经过多年的调整和矫正,呈现出目前的这一结构特征。在“八五”到“十五”时期,我们经历过“大轻工战略”,此路不通后,重新认识省情,再次回到“制造业立省”,特别是“重化制造业”立省的轨道上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在一个结构优化和技术跃迁基础上的循环,因为重化工业是工业化中期不可逾越的主导型产业,且湖北资本、技术力量的70%集中在这里。失误的是湖北旧的重化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体制僵死的局面长期没有解决,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十五”以后,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实施对重化企业的改革和改造,冶金、化工和机电制造行业开始重焕生机。

这种重新确立的重化结构尚需继续从三个方面加以矫正和补充:一是需要继续深化企业的改革和改造,使之切实具备现代企业制度和信息化技术装备,增强竞争力;二是需要在重化产业中突出发展机电制造业,相对减少原材料工业的比重;三要突击性发展交通、通信、服务业,以缓冲过于偏重的结构,并为新的重化工业搭建扩散和吸引的市场平台。只有这样,经过矫正的重化结构才真正切合省情,适应中国经济演进的大方向和中部崛起对湖北的角色定位。可以说,“矫正型重化结构”是我们应坚定固守的发展方向,对2006年的即期分析也以此为指导。

(一)轻工业呈“补偿性发展”态势,契合“矫正型重化结构”

近年来,湖北轻重工业的比重有所调整。2001年轻重工业的比例约为27∶73,到2005年扩大为约25∶75。2006年,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轻重工业增长格局有了进一步的改变,轻工业在食品、饮料、纺织、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行业的带动下,其增幅明显快于重工业。2006年1~9月,湖北省轻工业增幅同比上升14.1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幅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幅由上年同期慢于重工业9.2个百分点变为快于重工业7.4个百分点;轻工业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24.9%,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这一发展态势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而是一种“补偿性发展”,因为轻工业过于腿短的格局应有所改变。同时,多数轻工产品集中在“两头”:电子信息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食品、纺织带动农业产业化。这两方面都十分重要,可视为“矫正型重化结构”的必要补充。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汽车行业潜力巨大

“十一五”初期,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其显著特点是“首昂身腾”。所谓“首昂”,即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龙头”已经昂起。2006年,湖北省工业在产品开发、结构调整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高速增长,其主要拉力是光纤光缆市场看好,显示器、智能家电产业快速发展。在景气市场的拉动下,湖北省电子信息企业均有良好的开局。如武汉冠捷上半年产值增长3.7倍,武汉海尔电器增长1倍。所谓“身腾”,是指光机电一体化快速推进,工业化新的技术装备这个主干躯体已经腾起。2006年上半年全省光机电产业增加值达到93.2亿元,同比增长34.9%,占全省高新产业增加值的30.7%。不仅如此,这个“龙身腾起”还表现在光机电一体化迅速在冶金、机电制造、建材(如新法水泥业、制陶业)、化工等领域普及开来,有望在短期内使湖北省的传统工业部门得到信息化的改造。应特别指出的是,配备新技术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06年上半年,全省小轿车产量增长59%,这个趋势是喜人的。因为不论如何限制私人买车,新的汽车消费市场一旦形成,仅汽车行业的振兴便足以支撑起湖北经济的半壁河山,这一态势与“突出发展制造业”的重化结构也是完全吻合的。

(三)制造业投资乏力,对全局影响重大

2006年1~9月,湖北省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19.01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中的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增幅较低,与湖南、河南和安徽等省高达40%~70%的制造业投资增幅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而湖北省制造业2006年1~9月累计完成投资570.78亿元,同比只增长24.0%,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了15.4个百分点,甚至比工业投资还低3.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增长中,有一半是由电子、电力、汽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原料制造五大行业拉动的。2006年1~9月,上述五大行业实现增加值790.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46.1%。2006年上半年,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达97509.3万美元,这一数额尽管只占全国机电出口总额2439.9亿美元的零头,但相对21世纪头两年来说,却有巨大的跃升。这些情况凸显出在全国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后,制造业无疑是市场竞争中的主战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谁掌握了制造业,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导权,何况湖北存量资本和技术力量的60%都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中部要崛起,制造业必须先行!在这一点上,制造业投资乏力甚至大大落后于工业投资的平均水平,影响是深远的。从今后两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湖北制造业领域也没有大的投资项目进入。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使中部崛起最主要的产业出现空心化倾向。

(四)服务业稳步发展,产业层级尚需优化

2006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92.59亿元,增长10.3%,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交运仓储和邮电通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零贸易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8.1%、10.7%、12.4%、9.0%、3.6%和11.5%,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过小和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以层次较低的餐饮、商贸零售服务业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创造的附加值低;而代表先进第三产业的信息、金融服务、咨询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则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湖北省第三产业中除物流服务业外,为生产和居民服务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致使该行业的价格偏高。

(五)农业政策性增长幅度大,“平面农业”后劲不足

2006年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及粮食涨价等因素的作用下,农业增加值增长4.7%,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明显,人均现金收入3419.4元,增长10.3%。但这主要是政策性增长,即政策刺激了粮、棉种植面积的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10.49万亩,棉花种植面积605.67万亩,恢复到2004年的水平。除油料面积和产量有所减少外,生猪和水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湖北省的农业基本上还是“平面农业”,即增产和增收主要依赖于初级农产品。这个局面应努力加以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