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层面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投资层面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为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营造启动民间投资的良好氛围,并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调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发展较快。近年来,湖北省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
投资层面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_湖北发展研究报告

二、投资层面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6年,湖北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72.69亿元,同比增长28.1%,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32.97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全年全省投资增长较快,呈现出的投资亮点较多,但也存在工业投资增长偏低、投资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

(一)投资亮点纷呈

1.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成效。

2006年,湖北省投资建设领域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认真清理全省在建投资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和重点行业3000万元新开工项目,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保持了全省投资建设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明显成效。(1)新开工项目增量少,投资增速下滑。2006年,全省在建施工项目11413个,比上年增加44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有8698个,比上年只增加46个。受开工项目不足的影响,下半年开始,全省投资增长速度逐月趋缓。1~12月全省城镇投资增速比1~11月下滑6.2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下滑10.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滑13.5个百分点。(2)重点调控行业的投资得到有效抑制。2006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227.8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国家重点调控行业:水泥制造业投资一共完成30.66亿元,同比只增长9.7%,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19.6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幅低11.9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汽车工业投资一共完成89.40亿元,同比下降17.0%,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46.3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幅低38.6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3%,比上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钢铁工业投资一共完成146.60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9.9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幅低2.2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1.9%,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3)房地产开发有所降温,商品房售价有所回调。2006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宏观政策。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全省商品房销售价格回调,房地产开发有所降温,投资逐月走低,对全省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2006年,全省共累计销售商品房2038.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3%,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915.3万平方米,增长23.6%。全年全省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20.96亿元,同比增长34.8%。2006年,全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55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9%,比1~11月回调134元/平方米,比上半年回调231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2422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9%,比1~11月回调102元/平方米,比上半年回调128元/平方米。2006年,全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4.76亿元,同比增长26.1%,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比去年回落6.7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全省投资4.7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0.6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6年,湖北省在贯彻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全省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1)中央项目投资增长较快。2006年,在城镇投资中,中央在鄂企事业单位全年完成投资575.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1%,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而全省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65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低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湖北地方项目投资增长慢于中央项目14.2个百分点。(2)民间投资增长快。近年来,湖北省为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营造启动民间投资的良好氛围,并加快了企业改制的步伐,调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发展较快。同时,随着全省民营经济的日趋活跃,各类民间资本正迅速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民间投资领域不断由传统产业向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拓展。2006年,全省城镇民间投资完成1084.86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5.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投资比重为33.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而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90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5%,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1.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投资比重为58.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3)高耗能工业投资趋缓,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06年,湖北省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249.12亿元,同比增长22.6%。高耗能工业投资一共完成191.61亿元,同比仅增长16.8%,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12.5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幅低4.8个百分点,高耗能工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5.6%,比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钢铁工业投资完成146.60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工业投资增幅低2.2个百分点。肥料制造业完成投资25.84亿元,同比下降10.3%,比工业投资增幅低31.9个百分点。2006年,全省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47.09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5.8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60.2%,比上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40.9%)、住宿和餐饮业(4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1.0%)、金融业(89.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3.4%)等全面高速增长。

3.重点项目投资进度快。

近年来,湖北省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2006年,在全省11413个施工项目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8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1个,完成投资1622.43亿元,增长33.9%,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6.4个百分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施工早,投资进度快,带动了全省投资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安排的69个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到年底已经有66个项目正式施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63.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0%,占全省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0.5%。

4.投资到位资金增长较快。

2006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到位较好,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本年资金到位3453.90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全年完成投资增幅快5.1个百分点,满足了投资进度的需要。在本年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372.08亿元,增长48.3%,占全省到位资金的10.8%;国内贷款到位713.20亿元,增长47.0%,占全省到位资金的20.6%;利用外资到位79.12亿元,增长11.6%,占全省到位资金的2.3%;自筹资金到位1801.31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省到位资金的52.2%。

5.农村投资增长快。

2006年,湖北省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乡村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省农村投资累计完成339.71亿元,同比增长31.2%,比全省城镇投资增长幅度高1.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项目投资完成162.84亿元,增长32.4%;农村私人建房及生产性购置投资完成176.87亿元,增长30.1%。

(二)投资层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2006年湖北省投资在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亮点较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省投资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值得重视。

1.投资增长幅度与周边省份相比偏低。

虽然2006年湖北的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回落,与周边省市相比,明显偏低。2006年,湖北城镇投资增幅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3.5和10.1个百分点。1~12月份(按国家可比口径),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国的第12位,比中部地区的河南(39.9%)低12.6个百分点,比安徽(43.8%)低16.5个百分点,并且河南投资总量超过湖北1803亿元,湖北与河南的差距越来越大。

2.各地区投资发展不平衡,武汉城市圈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

2006年,全省各地都很重视投资建设,在注重宏观调控的同时,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提高投资建设质量,加快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但各地区投资发展仍不平衡,对全省投资的贡献也不平衡。2006年,投资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10个,其中黄冈(36.7%)、咸宁(40.0%)、荆州(40.3%)、天门(46.8%)等增长较高。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幅水平的有7个地区,其中仙桃(13.7%)、恩施(14.6%)、宜昌(3.9%)等增长较低。武汉市全年完成城镇投资1297.06亿元,同比增长26.7%,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2.6个百分点。武汉市的投资历年来都占全省投资的40%左右,由于权重较大,对全省投资的影响举足轻重。受其影响,2006年,武汉城市圈(“8+1”)投资共完成1955.80亿元,同比增长28.4%,低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6.1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的带动作用已有所减弱。

3.工业投资增速仍然偏低。

2006年,湖北省工业投资完成1227.83亿元,同比增长21.6%,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7.7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46.44亿元,同比增长20.6%,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8.7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834.66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8.4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完成投资346.73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5.7个百分点。

4.投资效益需进一步提高。

近两年来,湖北省的投资效益不高,与投资增长不够协调。2006年,全省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房屋竣工率等指标都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全省城镇新增固定资产1807.03亿元,比上年仅增长11.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5.9%,比上年降低8.9个百分点。全年建成竣工房屋面积3648.11万平方米,比上年仅增长7.7%,房屋竣工率为41.4%,比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

5.投资领域“三角债”依然存在。

近年来,受建设资金紧张的影响,湖北省建设资金拖欠现象依然严重。截至2006年底全省城镇投资的各项应付款达38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其中拖欠工程款164.41亿元,同比增长38.9%。这种状况若不能改变,不仅抑制今后全省投资的稳步增长,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投资动因分析

2006年,湖北省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4.1个百分点。这一现象怎么解释呢?

1.补偿性增长。

湖北省投资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其他省份相比起步晚、基数低,投资增速长期以来也低于全国水平。“十五”时期,湖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8%,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2005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27.2%)低4.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9位,比中部地区的山西(27.1)低4.2个百分点,比江西(30.9%)低8个百分点,比湖南(29.5%)低6.6个百分点,比安徽(32.7%)低9.8个百分点,比河南(44.9%)低22个百分点,且河南投资总量超过湖北981.22亿元。因此,在全国投资长期普遍高涨后,湖北积聚多年的投资力量在今年初步显现,它是资本形成在积累中的自然表现,带有补偿的性质。

2.结构性增长。

2006年1~10月,湖北省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4.60亿元,同比增长33.1%,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30.47亿元,同比增长24.9%,比重为3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63.06亿元,同比增长46.8%,比重为60.3%。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比全省投资增长速度慢12.5个百分点,比第一、第三产业分别慢8.2和21.9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中的制造业投资增幅较低。

img2

2006年1~10月份湖北分产业固定资产增速走势图

湖北省投资结构与湖南、河南和安徽等省主要靠制造业投资拉动全省投资增长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些省份制造业投资增幅一般都在40%~70%,而湖北省制造业1~9月累计完成投资633.49亿元,同比只增长20.4%,比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低了17个百分点,甚至比工业投资还低4.5个百分点。湖北省唯有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主要是交通、通信、邮电、房地产等部门,有超常规增长。这是典型结构性推动的增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武汉为龙头的“8+1”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与“大物流中心”很不适应,应该在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一结构性推动的增长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3.政策性增长。

不论从何种意义上讲,一旦中部崛起战略从论证走向了实践,必然会在投资上有所反映。湖北及中部地区2006年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发展政策带动的。这主要表现在:(1)中央项目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1~10月中央在鄂投资了422.9亿元,同比增长67.4%,高于全省投资增幅30个百分点,高于地方投资增幅35个百分点。我们不能据此就认为中央项目已经开始向中部倾斜,但中部崛起政策的导向效应则是明显的;(2)同样对政策反应敏感的外商投资也有较大增长。尽管2006年1~10月份,湖北省外商投资合同金额及外商投资新批项目同比有所下降,但实际使用外商投资63.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如果考虑后续在谈外商项目的投入,今后向中部转移的资本会更大,速度也会更快。这种政策性的增长,是各方面对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重要战略地位的确认,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事实上,中部崛起政策在投资上必然会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规划项目盘子急剧扩充,企业开始实施扩张计划。一旦这三大因素发酵后,发展速度会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强劲的加速态势,人为打断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对中部崛起战略形成起步封杀的作用。从这一点来判断,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令人担忧的。自2006年6月以后,湖北省投资增速开始回落,实际情形是:比1~9月回落2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2.5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了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了5.4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湖北的中部崛起还仍然处于发起阶段,它必须在基础设施、主要产业和市场建设上率先取得突破,即必须保证有优先于非中部地区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否则,不可能达到崛起的临界点。正因为如此,宏观调控仍应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结构性的失衡必须采取结构性的管理措施。在这方面,我们应援引20世纪80年代深圳开发区的事例加以说明,进一步争取政策,把中部崛起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