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邻里满意度弱化

邻里满意度弱化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分项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可见,在环境卫生、绿化、商业购物、安全感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具有传统社区形态的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表现出优势。在环境卫生和商业购物两个方面,南锣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在三种社区中最高,这显示了传统风貌社区在社区设施和物质环境质量方面的优势。
邻里满意度弱化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图5-9 交道口街道内三个社区居民个体的日常活动空间比较

此外,日常活动的出行方式也是重要的测度指标。在同一个街道内的三个社区,交通情况十分相似,尤其是到公交和地铁站点的距离相差不大。在交通条件控制下,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可以反映居民日常出行与社区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从代表三个时期社区形态特征的三种社区不同交通形式选择来看,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居民更多地选择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方式,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仅为2.3%。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出行的比例都比南锣社区低,但整体来看,私家车的出行比例也不高。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占到了16%,另外出租车和摩托车出行的比例也分别达到16%和16.01%,采取步行和自行车的比例明显减少,这说明在交东社区的交通发生量最高,只有一半左右的居民采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同时三个社区中,保持传统风貌而没有进行更新的南锣社区,交通出行方式反而是最符合良好交通形态的理念(图5-10)。结果显示,在两种更新策略下,社区居民更多的依赖私家车,这样有悖于可持续理念的出行方式。

图5-10 交道口街道内三个社区居民个体的日常出行方式比较

5.5.2 邻里交往淡薄化

除了物质性的支持活动,邻里交往特征也是反映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指标(Putnam,1995)。邻里交往可以采用邻里熟识程度和群体性活动的参与两个方面来测度。将这些调查样本按照所属社区进行分组的ANOVA分析显示,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居民平均可以说出邻居的名字最多为15个,其中见面会打招呼的邻居数量也最多,达到8个。在参与群体性的休闲娱乐活动方面,如棋牌曲艺和其他形式邻里活动等,每次持续的时间最长为88分钟;到达活动地点的单程耗时为30分钟;平均每次花费最低,为13元。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居民平均只能说出6个邻居的名字,其中见面会打招呼的邻居也为6个。在群体性休闲娱乐方面,菊儿社区居民每次休闲娱乐的持续时间居中为76分钟,而单程耗时和花费却是三个社区中最高的,分别为59分钟和21元。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居民平均能说出邻居的名字数量最少,仅为2个,他们见面会打招呼的邻居名字为4个,这反映了新建小区邻里之间较为生疏的特征。在群体休闲娱乐方面,交东社区居民平均每次的休闲娱乐时间最少为71分钟,到达活动地点的单程耗时最短为21分钟,平均每次活动的花费为15元,这可能与交东社区内的楼间绿地提供了大量的邻里交往空间和设施。

ANOVA分析结果表明,在邻里熟识度方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和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居民对附近的邻居比较熟悉,也更乐于通过打招呼的方式与邻居交往;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由于大量新居民迁入,邻里之间的熟识度明显低很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交东社区中会“打招呼的邻居”数量甚至超过能叫得上名字的邻居数量,这反映了彻底更新的社区中虽然邻里还不够熟识,但是却愿意和需要进行邻里交往。从休闲娱乐方面看,在更新但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中,这些邻里活动的成本是最高的,这可能与菊儿社区封闭性较高、类似于“门禁社区”的特征有关,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了阻隔(表5-8)。结果显示,在两类更新策略下,社区居民的邻里交往更加淡薄,邻里关系的密切程度下降。

表5-8 交道口街道内三个社区的邻里交往特征的ANOVA分析

5.5.3 邻里满意度弱化

在对内城社区的邻里满意度进行测度时,借鉴西方满意度研究的测度方法,结合中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将邻里满意度分为社区物质环境、社区服务设施和邻里氛围等三个领域,并分别在这三个领域中选取一定的评价因子,通过居民的五点量表来做出邻里满意度的评价。共选择20个评价因子:U=[住房面积(u1),建筑质量(u2),室内日照(u3),室内通风(u4),噪音干扰(u5),环境卫生(u6),绿化(u7),商业购物(u8),老字号店铺(u9),公共设施配套(u10),交通出行(u11),文化娱乐设施(u12),体育锻炼设施(u13),休憩场所(u14),邻里交往空间(u15),社区文化活动(u16),邻里关系(u17),与老朋友联络(u18),安全感(u19),家庭关系(u20)]。并让社区居民对上述因子逐项打分,评语集合分为五级:V=[很满意(v1),满意(v2),一般(v3),不满意(v4),很不满意(v5)]。

从分项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可见,在环境卫生、绿化、商业购物、安全感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具有传统社区形态的社区的居民满意度表现出优势。安全感是居民最为关注的因子,评价数据表明,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满意度评价最高;而在门禁设施最完备、围墙围合度最好的菊儿社区,居民安全感还稍低于南锣社区;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评价最低,除了一般的评价之外,大部分居民表示对安全“不满意”。在环境卫生和商业购物两个方面,南锣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在三种社区中最高,这显示了传统风貌社区在社区设施和物质环境质量方面的优势。此外,在家庭关系方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满意度评价最高,更新后仍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评价其次,而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居民对家庭关系的评价最低(表5-9)。

表5-9 交道口街道内三个社区的满意度评价对比

续表5-9

代表三个时期的社区满意度评价表明,“规划良好”的内城社区物质空间更新,不一定意味着居民满意度的提高。甚至在某些方面,虽然物质空间改善了,然而居民的邻里满意度——尤其在社区社会环境和邻里交往等方面,不但没有提升,反随着社区更新而增加了不满意的比例。

本章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中的三个具有不同形态的社区为例,显示了三种不同更新策略下社区形态的差异:保持传统风貌的胡同社区,采取“修旧如旧”方式、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社区,采取社区整体更新后的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以此来对其社区形态的演变进行描绘。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虽然有着较好的社区物质环境形态,社会环境形态以及居民活动感知形态却表现不尽如人意;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社区,不仅社会环境形态以及居民活动感知形态与未更新的社区相比不具有优势,其社区物质环境形态也因门禁化、尽端路的大量使用以及功能单一而下降(表5-10)。

表5-10 不同更新策略下城市社区形态的测度

续表5-10

本章结果表明,在两种更新策略中,“修旧如旧”保持大体风貌并不一定带来社区物质环境形态的改善,它也可能带来用地功能的分隔,社区门禁化以及大量尽端路等不良的物质环境形态。同时,即使物质环境形态改善了,社区的物质环境形态也不一定就得到提升,也可能产生公共空间缩减和私有化,以及社会阶层隔离等不良的社会环境形态。此外,虽然各种更新策略都有“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初衷,然而事实上比起传统未更新的社区,都呈现出日常活动居家化、邻里交往淡薄化以及邻里满意度弱化等不良的居民活动与感知形态。这些结论对转型期中国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启示在于,在目前对“推土机”式大规模更新方式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内城区通常采用的“修旧如旧”更新方式,虽然保存了大体相同的风貌,但用社区形态的视点来看却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