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邻里交往淡薄化

邻里交往淡薄化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代表三个时期社区形态特征的三种社区主要活动空间来看,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居民在家中活动的比例是最低的,60%以上的活动都不在自家发生;而更新或者改造的程度越高,居民在户外空间活动的比例越低;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自家中发生的活动比例高达46.5%;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53.2%的日常活动都在自家中进行。
邻里交往淡薄化_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

5.5 社区居民活动与感知形态

社区居民活动与感知,可以通过对交道口街道三个社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而得。调查问卷的数据,涉及日常活动、邻里交往以及邻里满意度等方面,这些问项采取封闭式选择和五点量表的方式,便于下面进行定量分析。如上文所阐述,转型期中国城市很多社区更新项目,是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初衷下展开的。本节着重检验在不同更新策略下这种初衷是否能真正实现,考察指标包括对居民客观行为和主观满意度的测度。

5.5.1 日常活动居家化

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也作为反映社区形态的重要方面。其中,居民活动空间和出行方式等物质性支持的测度,可以反映出社区物质环境与居民行为之间的关系(Clifton and Livi,2004)。

其中,居民主要日常活动的地点,通常与社区物质空间的品质直接相关。尺度宜人、设计人性化的院落,可以吸引居民停留、交谈和展开活动。同时,对于内城社区来说,胡同不仅具有通勤功能,而且也是院落之外重要的生活空间,成为儿童游戏和老年人聚会的重要场所。从代表三个时期社区形态特征的三种社区主要活动空间来看,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居民在家中活动的比例是最低的,60%以上的活动都不在自家发生;而更新或者改造的程度越高,居民在户外空间活动的比例越低;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自家中发生的活动比例高达46.5%;而在属于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社区的交东社区,53.2%的日常活动都在自家中进行。更细致地观察可以发现,在更新后仍没有将原有胡同格局改变的菊儿社区,日常活动在胡同内的比例高达30.2%;而在更新时合并了原有土儿胡同两侧地块、破坏了原有胡同格局的交东社区,胡同内的日常活动就只占到6.3%;同时也注意到,在更新后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居民日常活动在院内进行的只占16.3%。这个比例在三个社区中最低,这表明作为“天井”空间的院落并没有比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中的院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图5-9)。结果显示,在两种更新策略下,社区居民更少地外出到公共空间活动,变得更居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