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知的弱化

感知的弱化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场所的感知能力取决于空间的形态和品质,以及主体自身的文化、经验、心理状态等主观的影响。林奇对方向感的分析对于主体对场所的感知具有积极的意义。“表里一致”,是指空间环境所呈现出的形式与内在的非空间内容的一致性。“直接感”,是指人能够直接观察到出现在空间环境中的人的活动、社会和自然的程度。
感知的弱化_观城论市: 城市化背景下场所认同的危机与重建策略研究

对一个场所的感知就是能够感受和认知此地,这是一种非空间的价值观念,它将主体生活的空间形态同其自身的认知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感知是一种主动的、源自主体自身的心灵感受,它依赖个体的人对周边场所的感情,这种感知是人与场所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

一个好的场所,是通过各种方法使人对自己生活过的社区、对社会网络、对空间和时间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和铭记于心。这些要素和环节不只是特定空间、时间和文化的产物,而且表达了共同的生命体验。对场所的感知能力取决于空间的形态和品质,以及主体自身的文化、经验、心理状态等主观的影响。虽然对于同一个地方的感受会因人而异,但是总有一些特质能到让大多数人在精神体验上产生共鸣。这些感受的一致同主体相似的生理结构、感知能力、生活经历、行为习惯等具有深刻的关系。好的场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带来强烈的舒适、和谐的感觉,而欠缺的空间带给人的是微弱的感受。

3.4.2.1 地方特色的消退

地方特色是最直接的一种感知形式,它能使人区别出此地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或是生动的,或是平凡的,但一定是有自己特点的,能唤起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同的场所体会到独特的感受经验:感受光线的变化、空气的味道,感受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的享受。这种单纯而简单的物质就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乐趣,它能调动起人们多重的感官体验。场所不一定多震撼和丰富,但给人的感知却一定是独特和难忘的。人们对家乡或童年成长的地方总是印象很深刻,因为该环境对主体的感知、记忆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唯一的和直接的。而现代空间的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带给人的是一种过客的心理,所有的人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空间、同样的体验。时间和记忆的阻隔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唯一和独特的体验方式逐渐成为奢求。

3.4.2.2 方向感与认同感的共同作用

主体对场所的感知表现在应具有清晰的方位感和明确的归属感。要想对某场所产生情感,人首先应该能辨别方向,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如果一个场所的方位系统不明显,人们对此环境的辨识感下降,那么人就会感到失落、迷茫。这种失落的恐惧感来自动态的人想要在环境中确定方向的需求。这说明空间环境与主体的心理感受之间具有很紧密的关系。身处方向感强的空间中,人们能更容易地了解此地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人在这种可识别性强的空间中感到安全和舒适;人处于方向感弱的空间内则容易感到无助与不安。林奇通过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的分析,指出了基本的空间结构是形成人的方向感的客体,这些要素通过直觉上彼此之间的联系来塑造一种环境的意象,并指出一个好的环境意象能带给使用者心理上的安全感。林奇对方向感的分析对于主体对场所的感知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主体除了能辨清方向,还应在此环境中认同自己,能找到自己与场所间的特殊感受与关系。例如,某人能清楚地辨别出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方向,但可能没有真正的认同感。所以说,主体对场所的感知和体验应该是这两种精神功能的完全发展。在原始社会,环境中的点点滴滴都被人熟知,人在复杂空间的结构中能轻易地辨别方向和认同自身;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形态的分解与重构上,主体成为空间里的匆匆过客,像流浪者一样,在精神感觉上被疏离和分化。

3.4.2.3 真实性的缺失

感知的另一种形式是真实性。空间和时间的真实性帮我们把环境形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真实性包含“表里一致”和“直接感”。“表里一致”,是指空间环境所呈现出的形式与内在的非空间内容的一致性。建筑的表皮化、尺度的模糊化给人的感知就是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的不一致性。后现代主义对表象的形式和风格的过度追逐,缺乏对城市真实生活形态的把握,导致了建筑的浮夸与模棱两可。此外,例如在某一聚落里,当地的居民用符号性的物质特性来进行有效的沟通、证实自己的身份以及划定所处的地域范围,那些环境标志是当地的产物,是在同一空间和时间里,于相关的活动、群体、条件下产生的,不熟悉当地文化的外来者是无法理解的。然而,当代的建筑师被这些观念吸引,急于逃脱功能的需求,而去玩弄符号,试图用这些符号来强调作品的深度和不可言喻的意义。然而,脱离了有效的时间与空间的形式是不真实的、人工的、创造的,带给人们的感知是虚假和肤浅的。“直接感”,是指人能够直接观察到出现在空间环境中的人的活动、社会和自然的程度。这里所指的是观察和体验到公共空间中的各种真实活动的发生。例如,可以观察到在路边下棋的老人、在街角处游玩的孩子、在阳台上浇花的妇人、在路边聊天的人们等非正式的动作和行为。他们在场所中传递出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感受,所有的功能都呈现在眼前,满足着人们的感官需求。正是这些随机的、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增进了人们的感知过程,丰富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而不是只能看到建筑、树木、高速公路,而没有人们日常生活的冰冷、机械、缺乏直接感受的现代空间。

以上这些感知的构成部分描述了确切的空间形态与非空间概念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它们把环境空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然而主体对现代空间感受和认知的弱化乃至缺失正是对上述构成要素的忽视和误读造成的。感觉对于一个好的场所来说具有功能性的作用,它是人们生活在令人舒适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基本条件,而感觉的迷失会让人失去对空间的体验和情感上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