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书提出的关于中国城乡家庭的变迁概括起来是:中国城乡发展的梯级结构。
研究的理论关注点_变迁中的城乡家庭

二、研究的理论关注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家庭社会学有关城乡家庭变迁较有影响的研究,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农村的家庭和婚姻》、《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世纪之交的城乡家庭》和《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经济化背景下的变迁》这五本书中。这些书提出的关于中国城乡家庭的变迁概括起来是:

(1)中国城乡发展的梯级结构。中国农村的社会发展存在一种梯级模式,如果以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则以工业文明及城市文化为一端,以传统的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为另一端,大致就会形成以下两种梯级结构:A.沿海—内地—边远地区;B.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乡镇—村落。在经济体制改革后加速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及城市文化显然会扩展其影响,瓦解传统农村社区的自然经济,促使农村社会分化和社会文化变迁。(雷洁琼,1994:7)

(2)农村家庭和婚姻变迁的方向。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变迁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方向上的差异。但不管怎样,落后地区只要具备了条件,它就将因袭先进地区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最终方向是趋向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因为农村的家庭和婚姻变迁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所以在工业化背景之下农村家庭与婚姻发生的变迁因此也具有趋向现代化的意义,变迁的最终目标在于建立和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制度和婚姻模式。(雷洁琼,1994:5;杨善华,1996:10)

(3)续谱理论。由于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这就使不同的农村社区在社会变迁中处于不同的层次。这样,以尚处于小生产的单一农业经济中的农村社区为一端,以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农村地区为另一端,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农村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续谱(continuum),每一农村地区都可依据本地工业化的程度处于续谱上的某一位置。由于农村家庭和婚姻变迁的方向是与农村社会变迁的方向一致的,所以在农村家庭和婚姻的变迁与农村社会变迁之间就可以建立一种大致对应的关系,即处于农村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某一位置的某一社区,其家庭和婚姻变迁的程度与它的社会变迁的程度是基本相应的。(雷洁琼,1994:5)

(4)家庭的核心功能。所谓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家庭核心功能的这种作用使它在与其他家庭功能的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5)有关家庭的内涵。家庭功能组合、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着家庭的丰富内涵。它们的变化也反映着家庭所包含的内涵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总有内涵中的一种(该内涵的外部表现就是家庭的核心功能)居于支配地位,由于它的存在和所处地位,决定了家庭的本质。处于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家庭之本质,则总是对此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而言的,它受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映出该社会阶段的特征。因此,包含在家庭内涵中的家庭的本质也决不是不变的。社会变迁导致的家庭变迁,首先也是从家庭功能的变化,尤其是核心功能的改变开始的。(杨善华,1995:181,182)

(6)关于城市社会变迁对城市家庭和婚姻的影响。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变迁对城市家庭和婚姻的影响,首先是从改变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收入格局、改变家庭成员的职业和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与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的。由这三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各个方面———家庭的诸项功能、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因此,这三者是社会影响家庭的中间环节和突破口。(沈崇麟,杨善华,1995:9)

(7)20世纪90年代城市家庭变迁的目标。从总体上说,20世纪90年代城市家庭变迁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家庭制度,与以往的家庭制度(特别是和传统的家庭制度)相比较,这种家庭制度更强调把家庭与社会生活分开,把家庭看作是个人私生活的场所;更注重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个人情感的满足,从而淡化传统的“家本位”观念。(沈崇麟、杨善华、李东山,1999:13-15)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方面仍是本次调查关注的重点,只是侧重有所不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