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农业五十年发展历程与辉煌

宁夏农业五十年发展历程与辉煌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已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1949年宁夏农业已濒临衰落的境地,引黄灌区水稻亩产100公斤左右,南部山区的正常年景农作物亩产35公斤左右,1949年宁夏全区耕地面积972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2万亩,粮食总产量31.9万吨。由上综述,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持续稳定发展。水利建设工作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转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

宁夏农业五十年发展历程与辉煌

敬明森 侯建英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已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农业是宁夏的基础产业,50年来宁夏农业艰难地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枸杞、苹果等农产品自给有余,农村经济也快速发展,对国家和自治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农业发展历程

(一)1949年农业现状

宁夏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多年前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已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宁夏引黄灌区,秦汉时期就开始引黄灌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新中国建立前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军阀割据、封建统治等原因,引黄灌溉渠道年久失修,各种水利设施严重淤塞,无坝引水,灌溉根本没有保证;而到洪水季节,简易的进水闸又无法控制水势,经常决口形成洪灾。渠道淤水,加上雨水和山洪,形成大量的湖泊和沼泽,整个灌区湖泊面积近80万亩。至于南部山区,没有任何水利可言,只能靠天吃饭。1949年宁夏农业已濒临衰落的境地,引黄灌区水稻亩产100公斤左右,南部山区的正常年景农作物亩产35公斤左右,1949年宁夏全区耕地面积972万亩,其中灌溉面积1.2万亩,粮食总产量31.9万吨。

(二)建国初期至自治区成立时期农业状况(1949年~1958年)

1949年9月宁夏全境解放,1950年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水利方面先后兴修了扶农渠、第一农场渠、第二农场渠,秦渠、汉延渠、惠农渠、唐徕渠的裁弯和改造,灌区多条排水沟的新建和疏浚等工程;农业方面采用了良种,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推广先进耕作技术等;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1957年全区耕地面积达到1344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6.04万吨。

(三)艰苦探索时期(1958年~1978年)

1958年~1968年黄河干流青铜峡水库建成,结束了青铜峡灌区的无坝引水,新建了西干渠、跃进渠、东干渠等渠道,灌溉条件大大改善。1958年8月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66年5月中央“文革”小组成立,1958年~1978年的20年间农业方面遇到了“人民公社化”高指标,共产风,浮夸风,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的倾向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不前,l970年粮食总产72万吨,宁夏人口277万,人均有粮258公斤,粮油菜肉蛋奶供应全面紧张,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

(四)改革开放发展时期(1978年~2007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政治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共发了十个《一号文件》制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中央精神,1979年11月提出“大力造林种草、兴牧促农、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的方针,1983年3月作出《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规定》,1985年3月作出《关于开发改造银北百万亩荒地的几项政策的试行规定》,1990年6月发布《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定》,1991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通知》,1994年6月发布《宁夏双百扶贫开发攻坚计划》,1998年5月制定《宁夏1998-2002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1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1978年至今的30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正确领导下,农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农民,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电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业和种养加工商贸全面发展的思路建设和推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宁夏农业稳步快速发展。1984年粮食实现了自给有余,由粮食调入省份变成粮食调出省份,1993年自治区人均粮食400公斤以上,1996年起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位列全国前茅。2007年自治区农业总产值上升到165亿元,粮食上升到31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上升到3180元。由上综述,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持续稳定发展。

二、50年的建设和发展

(一)水 利

1.发展概况。1949年新中国建立,水利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引黄灌区在恢复整修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了第一、第二农场渠、跃进渠、西干渠,第三、第四、第五排水沟等一批灌溉排水骨干工程;在南部山区修建了中小型水库193座,主要解决农业灌溉问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解决中部干旱带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兴建了同心、固海、盐环定等扬水工程。20世纪90年代至今,引黄灌区以改造扩建为中心,工程建设以河套农业综合开发和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为主,进一步搞好配套;山区以“三田”建设和水土保持为中心。水利建设工作由主要为农业服务,逐步转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

2.农业灌溉工程。(1)自流灌区:自流灌区分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灌溉工程:青铜峡河西灌区有总干渠、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河东灌区有总干渠、东干渠、汉渠、秦渠;卫宁灌区有七星渠和北干渠,跃进渠等十二条干渠,总长度1160公里,引水流量86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520万亩。青铜峡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所有干渠全部变成有坝引水,供水保证率100%。

排水工程:两灌区的骨干排水道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农田基本建设时期,主要沟道共32条,总长290公里,排水能力568立方米/秒,控制排水面积730万亩。

(2)扬水灌区:扬水灌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截至目前,灌溉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扬水灌区有甘城子、扁担沟、同心、固海、南山台子、陶乐、盐环、红寺堡、固海扩灌等,总设计供水能力8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43万亩,实际面积约130万亩。

(3)支流灌区:主要包括清水河、葫芦河、泾河、苦水河等四条河流的川台地,共建有中小型水库193座,设计溉面积91.42万亩,实际面积约50万亩。

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引黄灌区农村普遍推广封闭式手压水井。随着扬水灌区的开发,同时解决渠道沿线部分农民的饮用水问题,进而全面解决山区饮水困难地区农民的饮水问题,截至“十五”末,共建设各种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00多处,打生活水窖30多万眼,已解决150多万人和l50多头(只)家畜的饮水问题。

4.节水农业工程。节水农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主要内容是渠道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水利工程节水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节水技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先进技术节水与传统技术节水相结合,依靠农民节水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上述措施和政策,使我区节水农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效益和成就。宁夏最大可利用水资源量:当地水资源4.09亿立方米,黄河过境水资源40亿立方米,宁夏平原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13.22亿立方米,宁夏最大可利用水资源量57.31亿立方米。50年来可利用水资源没有变化,水利的效益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农林牧渔生产量不断增长。以粮食产量为例;1949年32万吨,1978年117万吨,2007年316万吨。

(2)水的利用率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引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29;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0.33;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0.37;2005年上升到0.40,扬黄灌区达到0.52,在全国名列前茅。

(3)除农业灌溉外,还在干旱地区解决了150多万人,150多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水土保持,防洪除险,城镇和工业供水也保证了供给,水利事业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林 业

1.宁夏林业的特殊地位。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三面环沙,植被稀疏,风沙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严重。加快林业建设,改善生态条件,不仅是关系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大计,而且对维护黄河下游特别是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更具重要的作用。

2.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宁夏就存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人工林数量较小,长期以来林业的发展随农业和生态的发展而发展,引黄和扬黄灌区主要以营造防护林经济林为目标;南部山区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并加强六盘山以及外围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灌区和宁南山区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苹果、枸杞、红枣、葡萄等特色林产品;花卉,生态旅游、林纸一体化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巩固和发展了林业。在城镇大力发展城镇绿化。

3.建国以来自治区重大的林业建设项目。主要项目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农田林网建设,河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林网配套建设;1978年至今的“三北”防护林(宁夏段)工程;1996年~2002年的贺兰山东麓生态林业工程;2000年~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等。

4.效益和成就。(1)生态效益。20世纪70年代全区森林覆盖率3.3%,2005年达到10.5%,其中河套区12.4%,贺兰山区11.2%,中部干旱风沙区8.2%,南部黄土丘陵区4.4%,六盘山区18.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0%,较建国和自治区成立时显著提高。社会效益:木材、水果、枸杞等林产品极大增长,例如:水果总产1949年0.55万吨,1980年0.63万吨,2000年28.5万吨,2005年31.48万吨,2007年70万吨,50年来宁夏木材的材积量也不断增加,产品供应市场,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解决了万名林业职工的就业和劳动岗位问题。(2)经济效益。林业总产值1958年239万元,1978年1505万元,2005年24亿元,2007年27.4亿元,是1958年的114倍,50年来林业经济的年增长率15.1%。

(三)种植业

1.粮食战略地位不断加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战略物质。1951年中央指出: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以后又指出,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各行各业要尽可能支援农业。党的十六大又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要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国家提出18亿亩耕地和5亿吨粮食的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1600万亩耕地和300万吨粮食的目标。

2.发展概况。50年来种植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线,粮油菜饲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严格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引黄灌区进行荒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和蔬菜基地建设;南部山区大力推进“三田”建设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黄灌区以两高一优农业为中心,建设优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生产基地;山区以特色农业为主,积极发展优质马铃薯和小杂粮生产基地。

3.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国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结果。(1)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种植业内部实行夏粮、秋粮、绿肥各占三分之一的用地结构,在农作物品种上实行粮食、饲料、瓜菜各占三分之一的三元种植结构。(2)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油菜等主要农产品增长的同时,加快和提高畜牧养殖业、水产业、林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3)优化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4)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宁夏川区和南部山区的地域优势,布局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4.农业工程建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治水改土工程,20世纪80年代来的扬水工程,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河套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外,农业方面的主要工程有:科技兴农的“5311”工程,农民教育的“231”程,农业产业化的“三个十工程”,农作物良种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水产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沃土工程,农村能源工程,草原保护工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农业经济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农村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等。

5.主要农作物发展情况。宁夏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和枸杞。

(1)水稻。水稻是“塞上江南”的标志性作物,1950年种植面积35万亩,长期以来进行品种更新和推广机插秧技术,近10年来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总产60万吨至70万吨,自给有余,部分外销西安、兰州、包头等地,是宁夏的优势粮食作物。

(2)小麦。种植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广优良品种和麦套玉米,近10年以来总产达80万吨至90万吨左右,是宁夏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品质好,宁夏小麦在国内市场有一席之地。

(3)玉米。1965年宁夏玉米面积4.12万亩,总产量0.66万吨,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麦套玉米栽培新技术,2007年宁夏玉米发展到270万亩,总产120万吨,是宁夏第一大粮食作物,除本区饲用、工业用、食用外,还远销四川等省区。

(4)马铃薯。在宁南山区种植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随着扶贫项目的开展,品种的更新和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外销市场,近10年来面积和产量发展很快,种植面积300多万亩,总产量30多万吨,平均每亩净效益310元至360元,南部山区平均每人净收益410元,其中西吉县人均550元,成了宁南山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项目之一。

(5)蔬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发展,近10年来蔬菜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总产l50万吨,2005年184万吨,2007年产量255万吨,产值仅次于粮食。

(6)枸杞。枸杞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药用和保健价值极高,是我区著名特产,誉称“红宝”。建国至今产区以中宁县为中心向全区发展,1950年面积3200亩,产量130吨。1950年~1978年因市场销路的原因,发展时起时伏,1980年418吨,l990年792吨,1995年1070吨,2005年30000万吨,2007年57600吨。有关资料表明:国内市场流通量,宁夏枸杞占46%左右,出口市场宁夏枸杞占62%左右,近些年来由于宁夏枸杞实现了良种化栽培,实现了枸杞深加工,主要产品有:枸杞原汁、枸杞酒、枸杞粉、枸杞油、枸杞醋等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生产前景和市场形势很好。

6.效益和成就。宁夏粮食总产量1949年32万吨,1957年56万吨,2007年316万吨,是1949年的99倍,是l957年6.6倍,年增长率3.5%。2007年宁夏人均粮食530公斤,全国人均粮食380公斤,宁夏为全国的1.4倍。粮油菜等必备农产品的保障供给,促进了宁夏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畜牧业

1.发展概况。畜禽的饲养在宁夏有悠久的历史,1949年宁夏有大家畜33.42万头,猪8.98万头,羊88.92万只。1949年~1978年由于政策和生产水平所限,发展极其缓慢,肉蛋奶等畜产品远不能满足宁夏人民生活的需求,供应极其紧张。1978年至今由于政策的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玉米和饲料产业的发展,畜禽科研和养殖技术的发展,我区引进了牛、羊、鸡等优良品种,推广了牛、羊、鸡等的标准化养殖技术,畜牧业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大发展:由农民的家庭饲养向支柱产业的转变;由自给型向市场外销型转变;由生产主导型向市场消费主导型转变;由小农经济的粗放饲养型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转变;由单纯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转变。由于上述政策和经营方针的转变,自治区肉类总产量由1978年的1.23万吨,2007年发展到30万吨。

2.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清真牛羊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品,2003年宁夏被列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西部肉羊产业带,为宁夏的清真食品的发展开拓了市场。宁夏畜牧业的发展方针是:突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稳步发展养鸡业,适度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利用清真品牌的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灌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以肉羊、肉牛、奶牛养殖为主。山区抓住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建设的机遇,增加饲草料种植,积极发展家庭舍饲、半舍饲为主的畜牧业。

3.发展成就。畜牧业总产值l957年0.26亿元,2005年46亿元,为1957年的177倍,年增长率11%;肉类总产量1978年1.23万吨,2007年30万吨,年增长率11.6%;禽蛋总产量1990年2.18万吨,2007年7万吨,年增长率7%;牛奶产量1978年0.37万吨,2007年94万吨,年增长率21%。50年来,肉蛋奶产量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水产业

1.发展概况。宁夏得黄河灌溉之利,渔业资源丰富,天然捕捞历史悠久。1949年~1978年由于养鱼条件技术的限制,仍然以捕捞为主,1980年宁夏水产品产量3200吨。改革开放后国家启动了渔业发展计划,1982年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国家投入和引导农民投入加快渔业发展。1986年自治区引进联合国粮食计划署“2814”渔业开发项目,投入资金1576万元,在银川郊区、永宁县、贺兰县建设标准化精养鱼池10000亩。1987年起自治区以渔业丰收计划为龙头,大面积推广普及池塘养殖高产模式化技术,1990年以来推广集约化高产养殖技术,探索渔业养殖“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途径。1995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水产业,实施“水上小康”工程,建设银川、银北、银南、固原四大商品鱼基地,把宁夏建成西北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中心,同时加强自治区渔业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管理、科研、技术推广、饲料加工和经营的一整套体系,从而使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水产品总产量1.84万吨,2000年3.7万吨,2005年6万吨,2007年7.5万吨。改革开放以来的水产品产量年增长率12.3%。

2.渔业发展目标和方针。充分发挥我区渔业资源优势,继续扩大养殖面积,立足区内外市场,推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走特色、优质、高产、高效渔业发展之路。区域布局上突出引黄灌溉区的主体地位,形成银北集约化和围垦精养,银川建成名特优新基地和垂钓观光渔业,银南建成生态渔业基地,山区建成冷水渔业养殖基地,把宁夏建成西北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集散地。

(六)乡镇企业

1.发展概况。农村粮油加工,酱醋酒酿造,铁木等生产资料作坊宁夏有悠久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84年乡镇企业为农林牧副渔业中的副业或社队企业,1984年更名为乡镇企业。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乡镇企业的主要形式为合作社的副业队,区、乡的农机具修配厂,副食品加工厂或手工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中央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的口号,宁夏原有的集体社办企业无偿转为公社企业,从而使社办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65年自治区工副业总产值达2148.8万元,占同期农业总产值的4.4%。“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社队企业发展缓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队企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197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推动了社队企业的发展,1983年宁夏社队企业的总产值达12486万元。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1984年7月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中作出了从政策、税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到2000年乡镇企业内部已发展到近40个门类,主要有建材、冶炼、毛纺、皮革、造纸、食品,农机具制造修理等,形成了在银北以采矿和金属冶炼为主,中部灌区以造纸、轻纺为主,南部山区以食品、皮毛加工为主。同时形成乡镇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乡镇企业的三大支柱。

2.效益和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乡镇企业稳步发展,1985年总产值6.03亿元,1990年13.28亿元,1995年56.9亿元,2000年157.6亿元,2005年345亿元,2007年472亿元,年增长率15%以上,乡镇企业的稳定发展已成为宁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乡镇企业的目标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实现二次创新,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以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

(七)农垦业

1.发展概况。宁夏灌区农业垦殖始于秦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新中国国建立前,银川已有西马营农业试验场(现中山公园),八里桥农业试验场,平吉堡畜牧试验场等农林牧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抗美援朝的形势,西北地区部分军转人员需要安置和国内粮食生产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四省区建设国营农场,宁夏国营农场建设得以快速发展。1950年建灵武农场,1952年建前进农场,1953年建巴浪湖农场,1954年建连湖农场,1955年建暖泉农场,以后相继建渠口农场、平吉堡奶牛场、南梁农场、黄羊滩农场、西湖农场、简泉农场、贺兰山农牧场、玉泉营农场、长山头农场、银川林场、银川糖厂、农垦磷肥厂、沙湖景区等20多个农垦事业企业单位。2007年农垦总面积182万亩,其中开发面积120万亩,开发面积中耕地60万亩,林地9万亩,园地8万亩,利用水面9万亩,牧草地46万亩,垦区总人口11.1万人,其中农垦职工2.3万人。

2.建场方针和经营方针。坚持“不与农民争地”的原则,“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多打粮食、示范农民”的建设方针。农垦事业多年来一直是自治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机新产品试验推广的前沿阵地。其一,经营方针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其二,财务管理体制为:1979年前实行“盈利向上缴,亏损向上报”的统收统支办法。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全面实行承包制,2000年~200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

3.效益。农垦事业50年来开发荒地120多万亩,就业2.3万人,形成农林牧渔工业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2005年工农总产值15.38亿元,是1958年的368万元的430倍,年增长率13.8%,粮食生产23.5万吨,占自治区总产量的9%,还有肉蛋奶等产品,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4.“十一五”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垦区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强农,现代农业富农,城乡一体化兴农,旅游特色化助农,产业集团化立农”的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切实壮大农垦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八)扶贫开发

l.宁南山区的贫困状况。宁南山区包括固原市的5个县和中卫市的海原县,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和红寺堡区9个县区。1991年底实有人口208.3万,其中回族100.8万,是回族人口聚居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92万。这一地区的主要问题: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农牧业生产条件极差;二是1949年至80年代初期过分强调粮食产量,使该地区的农业结构变得相当单一;三是人口失控,1949年~1994年的45年间人口增长3.19倍,同期粮食增长1.83倍;1994年人均粮食200.2公斤。1994年调查,生活在温饱线(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139.8万,其中30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63.9万。该地区人口、粮食、土地、生态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扶贫开发概况。1983年宁夏的西海固与甘肃省的定西、河西地区一起列为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一个反贫困计划之中,消灭贫困正式列入了自治区计划。以后通过项目扶贫和专项资金扶贫。主要扶贫项目有《三西扶贫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中国北方灌溉项目》《宁夏高原三县扶贫项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工程》等。主要扶贫资金有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专项扶贫贷款,社会援助资金等。

3.扶贫开发战略方针。有水路,走水路,没水路,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即整村搬迁,插花搬迁和就地开发扶贫相结合,异地搬迁安置的移民设施做到:水利建设、土地平整、房屋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林草建设、学校、医院、行政管理、农电、通信、道路均配套,移民的目标为1年搬迁,3年定居,5年解决温饱,10年发家致富。

4.效益和成就。扶贫开发20多年来,共搬迁安置贫困人口60多万人;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2年的126.58元提高到2007年2214.87元,年增长率11.8%;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139.8万人下降到2007年(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37.7万人,其中668元以下的特困人口由63万下降到3.5万,年递减率9.6%;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过去有所下降;搬迁安置的移民9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三、成就和启示

50年来宁夏农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走了一些弯路给人以启示。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宁夏农业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引黄灌区进行灌排系统改造和配套,开发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山区兴修水库塘坝,进行“三田建设”从而确保全区耕地稳定在l06.7万公顷以上。林业方面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林木覆盖率不断提高。农业服务体系水利、林业、农机、农技、种子、畜牧、水产、多种经营等站覆盖自治区县乡。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供电和用电量不断提高,农村道路、电信、能源、环境、农产品质量检测、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业气象科学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

50年来宁夏土地面积和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没有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却不断提高。以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农业总产值和人均纯收入四个数字来说明:1949年粮食总产量为32万吨,1958年粮食总产量为70万吨;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117万吨,肉类总产量为1.2万吨,农业总产值为4.8亿元,人均纯收入为116元;2007年粮食总产量为316万吨,肉类总产量为30万吨,农业总产值为165亿元,人均纯收入为3180元。2007年和1949年相比较,粮食总产量为10倍,农业总产值为153倍;2007年和1958年相比较,粮食总产量为4.4倍,农业总产值为76倍;2007年和1978年相比较,粮食总产量为2.7倍,肉类总产量为24倍,农业总产值为34倍;人均纯收入为28倍。1949年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89%,1958年为70%,1978年为37%,2007年为19.8%,反映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规律,农业只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50年来森林覆盖率由3.3%提高到10.5%,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与国际接轨,“十五”以来自治区农业执行“优质、高产、高效、环保、安全”的方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三)农业发展战略逐步清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就提出:“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党要大办农业,各行各业要大力支援农业”。但是,1978年以前仅停留在以粮食为纲,粮食是国家稳定安全的战略物质的层面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仍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农业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和新起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农业发展战略清晰了然。

(四)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

宁夏农业5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农业就发展,农村就安定,农业形势好,国民经济就随之发展。背离科学和实事求是,劳民伤财,劳而无功,农业就停滞不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农民是实在的,现实的,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发展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差距要求宁夏农业跨越式发展

50年来宁夏农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效。但是,宁夏农民的科技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的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0元。和全国比较,尤其是和东部发达省区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宁南山区还有38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因此,宁夏农业发展不能盲目乐观,还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