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园已矣,吹台绝响

梁园已矣,吹台绝响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是梁园已矣,吹台绝响,“千古名园”成了一个空头的称谓,化作一扇打开历史大门的门牌,循着这门牌的指引,你就看到了遗失的风景,并在风景中静思和感慨。“昔日梁园美,今朝吹台秀”是如今禹王台公园的宣传语。有钱又有势,他所修建的梁园,该是有多奢华。我静静地在牌坊下站了些许时间,痴痴地看着古吹台,心中对“梁园已矣,吹台绝响”的无奈和感伤少了许多。
梁园已矣,吹台绝响_中华古都文化之旅

在古城开封的众多景点中,最风雅的要数古吹台。它因史上“乐圣”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而得名。在这里,他创作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阳春》和《白雪》之曲,让“阳春白雪”成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后来,西汉梁孝王以古吹台为中心扩建成中原地区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的园林——梁园,“梁园雪霁”成为古汴梁城著名八景之一。到了明代,古吹台上建起了追念大禹治水功德的禹王庙,便有了“禹王台”这个沿用至今的名字。

“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就是古吹台、梁园和禹王台三个风格迥异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长蜕变,宛若涅槃的凤凰重生。

而今,古吹台已辟为禹王台公园。可惜,去的时机不是很好,既错了繁花似锦、高台踏春的禹王台春季庙会时日,又错过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时期的禹王台菊花展的花事,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去的正是时候。无论庙会还是花事,都是今人再造的禹王台盛事,热闹是他们的,不属于禹王台。

它应该是寂寥地沉寂在《阳春》和《白雪》的绕台声中,继续回味着乐圣的魅力,寂寥而不寂寞,自豪地向世人说:“子非我,安知我不乐”?

它应该是优雅地沉睡在梁园如诗似画的美梦中,继续享受着皇家园林的尊荣和高雅, 自傲地向世人炫耀:“子非我,安知梁园之盛?”

走进禹王台,进园的照壁上题有横书的“千古名园”四个大字和竖书的“禹王台”三个略小的字。真是梁园已矣,吹台绝响,“千古名园”成了一个空头的称谓,化作一扇打开历史大门的门牌,循着这门牌的指引,你就看到了遗失的风景,并在风景中静思和感慨。

“昔日梁园美,今朝吹台秀”是如今禹王台公园的宣传语。园内遍植奇花异草,其中尤以樱花、牡丹为最。

真的只能追忆“昔日梁园美”了。梁园,是西汉时期汉文帝的次子、汉景帝的胞弟梁孝王被分封定都开封时而建。他出身显贵,功劳显赫,又极受窦太后的宠爱,因而受赏赐无数,再加上梁国在他的统治下富足强盛,为诸侯国之首。有钱又有势,他所修建的梁园,该是有多奢华。我无法想象出史书称其为“方三百里”,极其壮观华美之景。至于史书所记载的“入冬,梁园万树银花,玉宇辉映,风景如画”的“梁园雪霁”之美,我想,只有看过雪后故宫之美的人才能领会。

越美的事物凋零得越快,伴随着园主人的陨灭,这园子也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因战乱而荒芜。这样的地方,越荒芜,似乎越能引发文人的探寻和诗人的诗性。猖狂的阮籍吊古大梁时来这里了,“徘徊蓬泽上,还顾望大梁”,久久不忍离去。面对着它的苍凉和凄清,金朝诗人感慨道:“汴水悠悠蔡水来,秋风古道野花开。行人惊起田间雉,飞上梁王古吹台”。

文人墨客到此感慨不已,流连忘返,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李白更是在梁园留住十年不忍离去。那么梁园最大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史料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梁孝王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纳天下人才,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为此又增筑吹台。司马相如和枚乘,他们都曾是梁园的座上宾。当时司马相如还发出了“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感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缓歌曼舞凝丝竹,斗酒十千恣欢虐,高朋满座喜相迎。”主人醉客,宾客相逢恨晚,宾主尽欢,让客人不知何处是家乡。梁园后来发展成了诗词中的一个意象。李商隐写过“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朱淑真感慨“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元好问怀想“卖花声动天街远,几处春风扬绣帘”……

说到梁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在河南境内、相隔不远的金谷园。金谷园,史上著名的大富翁石崇的别墅,修建得金碧辉煌、豪奢显贵。这不是园子值得史书有大书特书的地方,值得让史官恨得牙痒痒记录的是石崇在金谷园中糜烂的生活。他经常在园中设宴豪饮,当然免不了喝酒,如果客人酒喝不完,石崇就会将劝酒的美貌侍女杀掉。史书就有明确的记载: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到石崇的金谷园赴宴,王导滴酒不沾,但害怕石崇因此而大杀奴婢,所以在奴婢劝酒时只好勉强喝下,以致烂醉如泥;王敦则不然,当美丽的奴婢劝酒时,他都坚决不喝,结果使三名奴婢被石崇斩杀。如果笔锋真的可以作刀锋的话,史官的笔肯定能把石崇凌迟。

如此不堪的金谷园,它的没落让人拍手称快;可如此美好的梁园,它的没落又实在让人伤感和心痛。

看到有一地势凸起的土包,绿树丛中露出红墙绿瓦的建筑,想必那里就是古吹台。古时候的吹台是很高的,周长也长,由于黄河泛滥导致泥沙淤积,它的地理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远远就能看到。

回想着《阳春》《白雪》的曲调,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近了它,每走一步,脚下仿佛踏出的就是一个音符。朋友曾说,去李白墓走一遭后,回来晚上酒量剧增,喝了平时两倍的酒也没醉。要是从古吹台回去之后,可以对古琴曲的聆听更有所心得,那该有多好。

绿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大柱,白底黑字,正中门楣上题有“古吹台”三个大字,古吹台的牌坊就那么让我惊艳。在翠柏的掩映之下,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牌坊好比蓝天多了白云和阳光的装点,更加美妙多姿。我静静地在牌坊下站了些许时间,痴痴地看着古吹台,心中对“梁园已矣,吹台绝响”的无奈和感伤少了许多。

沿着石阶一步三回头登上古吹台,心里希望这路能再长一些,好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溯那千年的历史。

绕着古吹台上的建筑走一圈,透过时光回想千年前的人和事。独自一人在古吹台上徘徊,不想离去。闭上眼睛,耳边是那么清静,《阳春》《白雪》已作了古,那临风在高台上抚琴的白色身影早已乘风而去,只存在故地凭吊的后来人的想象中罢了。不知在庙会时节,这吹台上有没有古琴表演呢,有的话,那弹琴之人真是勇气可嘉。

“吹台秋声”也是这里的一景。万物皆有灵性,吹台的土壤师旷曾踏过,它们耳濡过那天籁般的琴音,长此以往,它们也成了知音,领悟和回味了千年,它们也成了弹琴高手,在秋风中,它们的低吟肯定是充满魅力的。当然,还有鸟声、虫声、落叶声,甚至花开的声音来伴奏,一时间天籁齐鸣,人类的音乐在它们的演奏前全部黯然失色。

今日古吹台上,经过修葺后的主要建筑有禹王庙、三贤祠、水德祠和御书楼等。登古吹台,原本就不是为了观景而来,走马观花似的在台上的禹王庙里溜达了一番。

禹王庙因开封城饱受水患之害,人们怀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建。因禹王庙的缘故,古吹台从此又叫“禹王台”了。庙里立有高大的禹王像,让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水德祠是为纪念历代对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贡献的人而建,祠内供有牌位。

三贤祠是为纪念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唐代大诗人在此重逢、聚会、吟诗而建。祠里面有三位诗人的塑像,“一览极苍茫,旧苑高台同万古;两间容啸傲,青天明月此三人”,这是门口的楹联,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想当年,这千秋万岁留名的三人当时不过是仕途失意、落魄的流浪诗人,登台饮酒赋诗不过是为了一吐心中不快。“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的骨子里始终是潇洒的;“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杜甫的个性从来是沉郁的;“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高适的怀抱一贯是苍凉的。

高山流水话知音,落魄时日相逢,真是别样的境地与情怀,让人感慨万千。这一相聚,聚成了千古佳话,古吹台奏响了别样的阳春白雪。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次相聚还聚出了一段奇缘。相传三位诗人走后不久,一位聪慧可人的宗小姐来到了古吹台,深深地被李白写在白墙上的《梁园吟》的字与诗所吸引。为了保住它不被人擦掉,拿1000两银子买下了那堵墙。“千金买壁”,一时作为佳话传遍开封古城。

后来,丧妻的李白故地重游,被宗小姐的行为所震惊和感动,心生爱慕之情。杜甫和高适便做了“红娘”,亲自到宗小姐家登门做媒,成就李白与宗小姐的旷世良缘。此后,李白就开始了他的“一朝去宗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原来,李白在梁园留住十年不忍离去还有这样的故事。而今,三贤祠里有“千金买壁”的故事塑像,只不过那千金壁早已埋入了历史。

岁月轮回,昔日盛都早已遍历人间盛衰荣辱,阅尽沧海桑田巨变。多少繁华忆旧梦,古吹台已经绝响,三百里梁园早已掩映于历史的深处,而今的禹王台,只剩下一座空台,但仍是魅力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