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矣上帝〔〕

皇矣上帝〔〕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矣上帝,临下有赫〔2〕。上帝耆之,憎其式廓〔6〕。既受帝祉,施于孙子〔25〕。上天在诗中是完全人格化的,他监视善恶于下,从天下诸国之中寻找代替殷商的,最后发现只有周国能堪此任。前二章说上天去恶就善,选中周国,赞颂周君文王之德。不获,不得民心。这是从空间上说,上帝揣度四方之国,遴选有道之邦代替殷商。〔16〕作,造就。畔援,指恃强凌弱;歆羡指觊觎他国国土。这两者都是上苍所反对和禁止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2〕。监观四方,求民之莫〔3〕。维此二国,其政不获〔4〕。维彼四国,爰究爰度〔5〕。上帝耆之,憎其式廓〔6〕。乃眷西顾,此维与宅〔7〕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8〕。修之平之,其灌其栵〔9〕。启之辟之,其柽其椐〔10〕。攘之剔之,其檿其柘〔11〕。帝迁明德,串夷载路〔12〕。天立厥配,受命既固〔13〕

帝省其山〔14〕,柞棫斯拔,松柏斯兑〔15〕。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16〕。维此王季,因心则友〔17〕。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18〕。受禄无丧,奄有四方〔19〕

维此王季,帝度〔20〕其心。貊其德音〔21〕,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22〕。王此大邦,克顺克比〔23〕。比于文王,其德靡悔〔24〕。既受帝祉,施于孙子〔25〕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26〕,诞先登于岸〔27〕。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28〕。王赫〔29〕斯怒,爰〔30〕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31〕,侵自阮疆〔32〕。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33〕。度其鲜原〔34〕,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35〕,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36〕。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37〕。不识不知,顺帝之则〔38〕。帝谓文王,询尔仇方〔39〕。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40〕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41〕。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42〕。临冲茀茀,崇墉仡仡〔43〕。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44〕。(《诗经〔45〕·大雅·皇矣》)

【注释】

〔1〕这是一篇经典的天命神话,通过帝谓文王的叙事模式,说明周人代商遵循上天意志,从而为周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超验保证。上天在诗中是完全人格化的,他监视善恶于下,从天下诸国之中寻找代替殷商的,最后发现只有周国能堪此任。而其最重要的观念是周人之“德”,这是上天之命和下方之德的统一。全诗共八章。前二章说上天去恶就善,选中周国,赞颂周君文王之德。第三、四章回溯一笔,美大伯、王季之德,说明其福流子孙,是世世修德。第五章以下,又接续文王攻伐之事。

周自后稷以来,莫不修德。祖绀以上,公刘最贤,诗人有《公刘》之篇美之。公刘以下,则不及公刘。至大王、王季,德又益盛,大王、王季、文王、武王四世贤圣相承。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神话都围绕“德”做文章,不过不同之处是,夏禹之父鲧并无美德反有恶名,汤父也似乎并无令闻。而周人则是世代积德,故而周之代殷,兆彰上世。所以诗人选取了一个超验的叙事视角,利用“帝谓文王”这一特殊的叙述模式,将周人伐商归因于上帝旨意,假言天意,而去恶与善,归美文王,以为世教。

〔2〕皇,光耀貌。上帝,天帝。有赫,就是赫赫,光明貌。

〔3〕莫,有两说。一说训为“定”,意即归止。毛《传》:“莫,定也。”郑《笺》云:“求民之定,谓所归就也。”一说以为“瘼”(mò莫)的假借,鲁、齐皆作“瘼”,病的意思。求民之瘼,意思就是考察下民疾苦。

〔4〕二国,《传》:“殷、夏也”;周人多以前代为借鉴,故此训可从。不获,不得民心。这两句是从时间上说殷夏末代不得民心,逐渐转衰。

〔5〕《传》:“四国,四方也。究,谋。度,居也。”这是从空间上说,上帝揣度四方之国,遴选有道之邦代替殷商。

〔6〕耆,厌恶;《传》曰:“耆,恶也”,马瑞辰《通释》:“耆从旨声,旨、责二字双声。”《潜夫论·班禄》引作“上帝指之”,马瑞辰亦以为训“恶”,“或遂以为上帝指示之,未免望文生义矣。”式廓,《班禄》篇云:“乃用奢夸廓大,上帝憎之”,是训“式”为用,训“廓”为“奢夸廓大”。

〔7〕《传》曰:“顾,顾西土也。宅,居也。”《笺》云:“乃眷然运视西顾,见文王之德,而与之居。言天意常在文正所。”

〔8〕作,马瑞辰以为通“槎”,引《说文》:“槎,衺(今作邪)斫也。”屏,除去。菑(zì自),直立的枯树;《传》曰:“木立死曰菑。”翳,倒地的树;《传》曰:“自毙为翳。”

〔9〕修,修剪。平,芟平。灌,丛生木。栵(liè列),通“烈”,树桩上长出的枝条。《经义述闻》:“栵当读烈。烈,桒也,斩而复生者也。”

〔10〕柽(chēng称),河柳,又名三春柳。椐(jū居),灵寿木,枝节肿大,可做拐杖、马鞭等。

〔11〕攘,除去。檿(yǎn演),山桑,可做箭杆。柘(zhè这),黄桑,叶可喂蚕。

〔12〕迁,移。《传》:“徙就文王之德也。”串夷,即犬夷;《笺》云:“串夷即混夷,西戎国名也。”马瑞辰《通释》“串夷、混夷为一,皆畎夷之假借,或又省作犬夷。”载,则。路,通“露”,疲敝。《笺》云:“路,瘠也。”《通释》:“古路与露通,露之言胪也。瘠者其筋骨外见,胪列于外……故训为瘠”,“古以国之盛为肥,则以衰为瘠矣……诗谓帝迁明德,串夷则瘠败罴惫而去,故曰‘载路’。”

〔13〕厥,其,指天;周人以有德者配天,称天子。受命,膺受天命。

〔14〕帝省其山:省有两意:一是“察”“看”的意思。一训为“善”,《笺》曰:“省,善也。天既顾文王,乃和其国之风雨”。其山,指岐山,周人大社所在之山。

〔15〕斯,是。柞棫斯拔,即柞棫是拔。兑,直立。《传》:“兑,易直也。”

〔16〕作,造就。对,《传》“对,配也。”此处的配意思如上文“天立厥配”之“配”;《笺》云:“作,为也。天为邦,谓兴周国也。作配,谓为生明君也。”太伯、王季:太伯,即吴太伯,太王长子。太王三子:长太伯,次仲雍,次为季历。季历即王季,其子昌有盛德,太王想让他继承王位。太伯知道父亲心思,因此就和兄弟逃到吴地,以便通过季历传位于昌。详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17〕《传》云:“因,亲也。善兄弟曰友。”

〔18〕则笃其庆,载锡之光:王季因积累他的善行,上帝于是就赐予他荣耀。笃,厚。庆,《传》曰:“庆,善。”载,则。锡,通“赐”。光,荣耀。

〔19〕受禄无丧,奄有四方:受上天福禄而不会丧失,遂拥有天下。丧,亡。奄,就是有。《通释》:“此诗即《执竞》并云‘奄有四方’,《閟宫》诗‘奄有下国’、‘奄有下土’、‘奄有龟蒙’,盖以‘奄有’二字连文,‘奄’即‘有’也。”

〔20〕度:揣度。

〔21〕貊其德音:貊(mò莫),通“嗼”,静定的意思。《传》“貊,静也。”貊其,即貊貊。德音:美名。

〔22〕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笺云:“德正应和曰貊,照临四方曰明。类,善也。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

〔23〕王此大邦,克顺克比:做周邦的君王,能够团结上下,任用贤能。王(wàng旺),做君王。《传》曰:“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

〔24〕比,到。靡(mí迷),没有;《笺》云:“靡,无也。”悔,恨事。

〔25〕帝,上苍。祉(zhǐ止),福。施(yì易),《笺》曰:“犹易也,延也。”

〔26〕无然畔援,无然歆羡:无,通“毋”,禁戒之词。畔援,连绵词,强武蛮横之貌;《笺》云:“畔援,犹拔扈也。”歆羡,艳羡。畔援,指恃强凌弱;歆羡指觊觎他国国土。这两者都是上苍所反对和禁止的。《笺》以为上天之训诫:“女无如是拔扈者,妄出兵也。无如是贪羡者,侵人土地也。”

〔27〕诞先登于岸:先平狱讼。诞,发语词,无义。《笺》曰:“登,成。岸,讼也。天语文王曰:……欲广大德美者,当先平狱讼,正曲直也。”

〔28〕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密,古国密须,在今甘肃灵寿西。距,通“拒”,抗拒。阮、共,二古国名,在甘肃泾川县。徂,往。《传》:“国有密须氏,侵阮遂往侵共。”马瑞辰引《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密人侵阮,文王率师伐密。”

〔29〕赫,怒气盛貌。

〔30〕爰,于是。旅,军队;《笺》曰:“五百人为旅。”《笺》曰:“以却止租国之兵众,以厚周当王之福,以答天下乡周之望。”按,阻止。祜(hù户),福祉。对,答报。

〔31〕依其在京:依,通“殷”,盛貌。依其,即依依,犹“殷殷”也。《经义述闻》:“依之言殷;殷,盛也。”京,周都。

〔32〕侵自阮疆:侵,通“寝”,罢兵。《通释》曰:“‘依其在京’是已还兵于周京,则‘侵自阮疆’是追述其息兵于阮疆之始。”

〔33〕陟,登上。矢,陈列。阿,《笺》云:“大陵曰阿。登其山脊而望阮之兵,兵无敢当其陵及阿者,又无敢饮食于其泉及池水者。小出兵而令惊怖如此,此以德攻,不以众也。陵、泉重言者,美之也。每言我者,据后得而有之而言。”

〔34〕鲜,泛指小山。《传》:“小山别大山曰鲜。”原,平原。将,旁边。

〔35〕万邦之方:方,榜样。《传》“方,则也。”《笺》:“方,犹乡也。……为万国之所乡。”

〔36〕予怀明德:怀,念。明德,有显著德行之人。

〔37〕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以,通“与”。大意说,文王以德化为本,而不是通过政令和刑法。《通释》引汪德钺之说:“不大声以色,不导之以政也。声谓发号施令,色谓象魏悬书之类。不长夏以革,不齐之以刑也。夏谓夏楚,扑作教刑也;革为鞭革,鞭作官刑也。”

〔38〕帝,上天。则,法。这是言文王自然而知,性与天合。《笺》云:“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此言天之道,尚诚实,贵性自然。”

〔39〕询,征询意见。仇方,盟友;《传》:“仇,匹也。”同,会同。兄弟,当做“弟兄”,同姓诸侯。马瑞辰《通释》引《后汉书》:“今作兄弟者,乃后人误倒耳。”《齐诗》作“弟兄”,当从马说。

〔40〕钩援,以云车攻城时所用的武器。《传》曰:“钩,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者。”临冲,攻城的战车,临车以居高,冲车以冲击;《传》:“临,临车也。冲,冲车也。”崇,古国名,大约在丰、镐之间。《笺》云:“当此之时,崇侯虎倡纣为无道,罪尤大也。”墉(yōng拥),城。

〔41〕《传》:“闲闲,动摇也。”《笺》:“言言,犹孽孽,将坏貌。”执讯,捉俘虏,讯谓俘虏。《传》“连连,徐也。”攸,所。馘(guó国),割左耳以计军功。《传》曰:“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

〔42〕类,祭社。《通释》引《淮南子·本经》:“有不行王道者,乃举兵而伐之,戮其君,易其党,封其墓,类其社。”祃,军中祭天。《笺》曰:“祃,师祭也。”致,送。《通释》:“送而付之曰致,已克而不取之谓也。”附,通“拊”,即“抚”。《通释》“唯初伐未遂绝灭之,故类祃之后,唯致其土地人民而已,唯拊循其国而已。至于致之拊之而不知悔,乃复伐而绝灭之耳。”

〔43〕茀茀,《传》曰:“强盛也。”仡仡,将败坏的意思。《传》曰“犹言言也。”言言,《笺》云“犹孽孽,将坏貌”

〔44〕肆,突袭;《传》曰:“肆,疾也。”忽,《传》:“灭也。”拂,违抗。《笺》云:“拂犹佹也。言无复佹戾文王者。”佹(guǐ鬼)戾,乖违。

〔45〕《诗经》:原本只称《诗》,和《尚书》一起成为中国古典神话的经典著述。中国神话系统就是通过《诗经》《尚书》以天命神话、圣贤叙事为骨干构成的谱属叙事构筑起来。《诗经》有今文、古文之分。西汉齐鲁韩三家今文列学官,后通过郑玄的努力,《毛诗》地位大大提高,今文家所传的《诗》逐渐散亡。清人王先谦辑录有三家诗的逸说。《诗经》中的《皇矣》是典型的天命神话,《生民》《玄鸟》则是和族源叙事融在一起的天命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