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上帝辩护之作《上帝之城》

为上帝辩护之作《上帝之城》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古斯丁充分警觉人类生存现状的模棱两可。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来回应此攻击,于是开始写作《上帝之城》。但基督徒所归属的并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于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上帝之城》共分二十二章。《上帝之城》可以说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

·作者简介·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天主教译为“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中,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奥里留·奥古斯丁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幼年时曾跟随母亲加入基督教,但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的时候成为摩尼教追随者。从修辞学校毕业之后,先是在迦太基城,后到罗马和米兰教授修辞和演讲术。那个时候奥古斯丁受到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影响,脱离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派的著作。

奥古斯丁生平的著作繁多,大概有一百一十三本及五百多篇讲章,他的学识跃然见于纸上。而每当他与异端争辩的时候,他的神学奇才更是显露无遗,引起神学界的注目。其实早在他接受洗礼之时,他就立论攻击摩尼教;之后,奥古斯丁又与当时盛行的几派异端邪说争辩,维护真道,力主教会合一,且帮助正流派澄清原罪和恩典的观念。

奥古斯丁的著作可归纳为五大类:神学、释经、伦理证道、哲学和自传。杰出者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前者是奥古斯丁的自传,他以亲身经验来见证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用和恩典,提出人与神可以亲切来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经验著述之典范、世界之名著,传诵直至今天。

·作品导读·

《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这部书的写作期超过了十二年,首先是奥古斯丁对基督教应为411年罗马之耻负责的控诉而进行的护教性答辩。他认为基督徒太看重地面上的城市,对苦难与天命感到困惑。本书展现出世俗与神圣、帝国与圣经,从创造到最后审判的历史全景。《上帝之城》的信息偏重于来世,真正的平安与公义社会只有在天上才能寻见,这是一群爱神之人的命运。他们在地上的朝圣之旅,认同感及财富,与“地上之城”的人们无分别地混杂着,在教会与社会均无差别。奥古斯丁充分警觉人类生存现状的模棱两可。

·作品概要·

公元413年,罗马城被歌蛮族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之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来回应此攻击,于是开始写作《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衰退的原因是道德上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于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并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于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城从起源到结束的过程中,他对人类的群体生活也有深入地讨论,建构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上帝之城》共分二十二章。第一部分一至十章主要在驳斥对基督教不实的攻击,第二部分十一至二十二章则是在说明地上城和上帝城的不同起源、进展和结局。《上帝之城》可以说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此书左右了整个中世纪的政治发展。

·经典章节·

第五卷第二十章

把美德当做人的终极之善的哲学家想要使另一些哲学家感到可耻,因为他们虽然把美德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却使美德受制于肉体的快乐。这快乐本身便是目的,而美德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快乐就像一位出身高贵的女王,坐在王座上,周围是那些美德大臣,注意着女王的点头示意,随时准备按她的命令行事。她命令“审慎”小心地考察以什么方式可以达到最大的、最安全的快乐。她命令“公正”提供服务,使她能在友谊中得到好处,“公正”在身体的舒适中是必要的,也可以用来避免犯错,或是由于违反法律而使快乐受到伤害。她命令“坚忍”使他们的女王,亦即“快乐”,保持勇敢,如果对她的身体有伤害但还不至于死亡,那么她能凭借回忆先前获得的快乐而使现在的强烈疼痛减轻。她命令“节制”只吃限量的食物,哪怕是最爱吃的,使健康不会被任何过度所伤害,或者说借助“节制”,快乐(对伊壁鸠鲁主义者来说,快乐主要是身体健康方面的事)得到了严格的检查。这样,有着全部荣耀和尊严的美德将成为快乐的奴隶,而快乐就像某些专横、不名誉的女人。

我们的哲学家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这幅图更可耻、更可怕,善人的眼睛无法忍受它。他们道出了真理。但是,即使我们把美德表现为人的荣耀的奴隶,我也并不认为这幅图景就能变得比较美丽。因为,尽管人的荣耀不是一位放荡的女人,但它无论如何受到了吹捧,有许多空洞之处。因此,用坚实的美德去侍奉这种荣耀不值得,这样做会使“审慎”什么都不能提供,“公正”什么都不能分配,“节制”什么都无需克制,除非它能使人快乐,能侍奉空洞的荣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