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尝言志矣

孔子尝言志矣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这年冬他在课堂的读书笔记中,即后来称之为《讲堂录》中,记录整理古人关于豪杰与志的言论。他记录孔子言志的话:孔子尝言志矣,曰:志于道,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志于道”即有志于学习与实践仁道,孔子对学习与追求这种“道”看得极重,故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对此,孔子处之泰然。孔子论志的观点,毛泽东是赞同的,而且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这年冬他在课堂的读书笔记中,即后来称之为《讲堂录》中,记录整理古人关于豪杰与志的言论。他记录孔子言志的话:

孔子尝言志矣,曰:志于道,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之有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89页)

志于道,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语见《论语·述而篇》,原文是,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意是,孔子说:“志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于仁,而游习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语见《论语·公冶长篇》,除第二、三句颠倒,与原文相同。这段话记录孔子与弟子颜渊、子路在一起谈论人的志向,孔子首先询问了子路和颜渊的志向,之后,子路对孔子说:想要听听先生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之有也。语见《论语·里仁篇》第九章,末句是“未足与议也”,其他与原文相同。

士:中国古代指读书人。《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即士是四民中读书习武的人。其地位在四民之上。

孔子提出的“士”应具备的一种立志追求真理的精神。也为孔门教育之根本目的。孔子意谓读书人立志学习和追求真理,但又以吃穿不好为耻辱,同这种人是没有什么好谈论的。

道:孔子毕生念念不忘的是“从周”,道本意当指周公之道,即周礼。后通常理解为道理、真理、正当的方法、做人的最高标准等含义。志于道的“道”即指此而言。“志于道”即有志于学习与实践仁道,孔子对学习与追求这种“道”看得极重,故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之志。

“志于道”,是说要有理想,矢志于实现心中的“道”。这是孔子所要求的“士”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对于这一点,孔子堪称为后儒们做了表率。孟子称赞孔子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谓得之。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当时的当政者多是些气识狭小的“斗筲之人”,因而孔子所倡导的仁道并不能大行于天下。孔子不仅少且贱,而且大半辈子时间都是处于贫穷而不显达的状态之下。对此,孔子处之泰然。在他看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由于孔子不仅坚守其志而且志于其道、修己不已,达到了仁智双彰、达天知命的境界。

孔子论志的观点,毛泽东是赞同的,而且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摘录这些立志名言,除体会圣贤之志外,还表露出他对自己的理想、道德的追求。毛泽东学生时代就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志向。

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走出韶山冲,到东山学堂读书时,就给父亲留下了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自己求真知、救国家的宏伟志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其志向、人格理想进一步确立和成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这就是为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而学习。当时毛泽东被同学称为“毛奇”,意思是他有“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做奇事”的志向。

毛泽东把救国和学习、掌握真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高度地集中到一点,那就是立志和为实现其志向而斗争。他认为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刻苦学习,不怕吃苦,求得真本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实现“文明其精神”的目的,他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出“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决心以全部精力,研究社会科学,从探索宇宙观、人生观入手,寻找“大本大源”。

在长沙“一师”期间,他不仅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启蒙教育,还对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情有独钟,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聚集了一批具有爱国革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以至在毕业后不久的五四运动前后,阅读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在学生时代,善于科学地支配时间,分秒必争,奋发学习;以自学为主,独立思考,执疑问难,谦虚请教;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学习,游历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进行社会调查。注重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说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立志解人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亡,为之而奋力学习。探寻真理,掌握真理,好似一根红线,贯穿毛泽东的学生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