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介绍《韩非子》,是韩非著作的集成,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历史上有称为《韩子》,有称为《韩非子》。关于《韩非子》一书的篇目和卷数,史载稍有差异。《韩非子》中对政治权谋作如此深入的研讨,进行赤裸裸的描述,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十分罕见。而在今天,重视法家思想,研究法家智慧,《韩非子》同样对当代有着积极的意义。
《韩非子》_阅古拾珍:大学生必读的36部国学经典

经典介绍

《韩非子》,是韩非著作的集成,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文献。历史上有称为《韩子》,有称为《韩非子》。历代正史中,艺文志、经籍志皆称《韩子》;宋代以后,古文家韩愈被称为“韩子”,为了避免与韩非书相混,学者渐称《韩非子》,并沿用至今,仅少数人称《韩子》,如尹桐阳《韩子新释》等。

关于《韩非子》一书的篇目和卷数,史载稍有差异。《史记·韩非传》中并没有具体说明《韩非子》到底有多少篇多少卷,只是列举了若干篇目而已;《汉书·艺文志》“诸子法家类”录《韩子》55篇,这很可能是其书的早期形态。《韩非子》初传只分篇不分卷,魏晋以后才分为20卷,如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梁阮孝绪《七录》称有20卷。现在流传的《韩非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版本,其每卷所包含的篇目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分为20卷;各种版本虽然文字不尽相同,但也大都包含了55篇的内容。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在战国末期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系统地阐述了法家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法治理论,成为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其中《问辩》《难一》至《难势》五篇以及《说疑》《诡使》《六反》《八说》《和氏》《孤愤》《五蠹》《显学》《忠孝》等篇,集中了他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观点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既展现了韩非的思想,又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十过》《喻老》《说林》三篇、《储说》六篇等,虽然体例不同,但都是分门别类的资料汇编、缀集,故事林立;《主道》《有度》《扬权》《解老》《大体》等篇很像是他对自己学说的义理思辨;《八经》篇则全面阐述了韩非有关法治、术治、势治等方面的要点,像是他全部政治思想的总纲。通篇来看,《韩非子》一书摒弃了儒、墨两家“法先王”和“复古”的观点,提倡因时制宜,认为只有以法为本,明法、任势、用术,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这才是治理国家、统御群臣的根本途径。韩非以动乱时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为依托,站在人性本恶的立场上,从“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的历史进化观,指出了“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的不可行,再三强调了“以刑去刑”“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的法制思想。他对于法术、权势的认识,触及了君权政治的核心问题,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因而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尤可称道的是,《韩非子》中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法禁、信赏罚”“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其中表现出来的法制公平的理念,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的法术思想中,最受后人诟病的就是那些手段非常卑污的种种“治术”。《韩非子》中对政治权谋作如此深入的研讨,进行赤裸裸的描述,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十分罕见。生活在民主时代的我们,恐怕没有不被这些论述惊呆的。其实,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对于韩非来说,他之所以对“术”如此强调与重视,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反复申述那些我们今天看来卑鄙肮脏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他所处的那个社会是一个卑鄙肮脏的社会,实际上这是战国时代列国之间、君臣之间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由于韩非经历过惨烈的宫廷政治,看到的都是功利至上的险恶丑陋,所以韩非备受批判的“惨少恩”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充满怨愤之气的表达方式也外化成了《韩非子》犀利峻刻的文风。

韩非是先秦诸子之一,《韩非子》作为一部子书,其子书特质尤为明显。韩非无论批判历史还是批判现实,都站在法家立场上尽力宣扬其法术理论,有时为了强调他的某一主张,往往用极端的方法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如为了强调人性自利的社会观,他便大肆渲染父子、夫妻之间勾心斗角的情形,《六反》“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备内》“后妃、夫人、适子为太子者,或有欲其君之蚤死者”;为了强调他“循名而责实”的考核办法,《二柄》“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韩非子》中诸如此类偏激之处,正体现了子书“各引一端,崇其所善”的特点。子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往往具有文学色彩,《韩非子》就是这样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先秦散文集。开卷我们即能感受到其文立论新颖、论点精湛;论证周密,析理透辟;时而严刻峻峭,时而形象生动。实事求是地讲,它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先秦时期最为出色的议论文。韩非每阐述一个观点,或论辩一个问题,都抓其关键和要害,层次分明、笔锋犀利,且语言通俗流畅,善于用各种概括的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的概念。他除了善用譬喻等修辞手法外,还经常利用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寓言故事作为论据来说明抽象深刻的道理,因此《韩非子》一书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故事与传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中如“守株待兔”“智子疑邻”“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凿龟数策”“邹缨齐紫”“老马识途”“画鬼最易”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成语而被人们沿用和传承至今,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历史上的韩非虽没什么傲人政绩,但他却留下了名垂千古的《韩非子》。宋朝名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无独有偶,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称:“半部《韩非子》治天下。”两个“半部说”合二为一,透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法家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活跃于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之中。我们若要理解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能不读《韩非子》一书。而在今天,重视法家思想,研究法家智慧,《韩非子》同样对当代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3年,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据说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但善于著述,其文章气势逼人,当时堪称大手笔,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曾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嬴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于狱中。

韩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和慎到之“势”集于一身,并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后世称之为“韩子”或“韩非子”。现有《韩非子》一书存世。

精彩片段

德者,内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神不淫于外,则身全。身全之谓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解老》

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

——《说难》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五蠹》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者?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显学》

延伸阅读

读其书,文机鼓舞,笔端有舌,老于人情世故,一切病根利害,都被说破……无纤毫尘障气,治文家祖得此法,笔必不窘,词亦迎眸。

——(明)汤宾尹:《历子品粹·读韩非子》

韩非……其身与国为体,又烛弊深切,无繇见之行事,为书以著明之。故其情迫,其言核,不与战国文学诸子等。迄今览其遗文,推迹当日国势,苟不先以非之言,殆亦无可为治者。

——(清)王先谦:《〈韩非子集解〉序》

韩非为先秦诸子之殿,亲受业荀卿,洞悉儒家症结;“其归本于黄老”,宴道家之精;与田鸠游,通墨家之邮;又泛滥于申、商、施、龙,而悉抉其藩,以自成一家言。以极致密深刻之头脑,生诸大师之后,审处而断制之,其所成就之能大过人,则亦时代使然也。故其书与《老》《墨》《庄》《孟》《荀》同为不可不读之书,不必专门学者也,一般人皆然。

——梁启超:《〈韩非子〉解题及其读法》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在这里,可以说是倒过来了:政治是军事的继续。人事关系就好像一场无情的战争,各人为着一己之利害拼命争夺,人生就是战场。从而孙子、老子那一套兵书也完全可以适用在政治领域和生活领域中。这正是韩非在思想史上的巨大业绩。韩非这一套在政治斗争中,如同《孙子兵法》在军事斗争中一样,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可行性。在两千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不是仍然有“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之类的行为和理论吗?这一切在韩非那里早已有了淋漓尽致的说明。在后代社会的日常经验和人情世故中,为什么读韩非的书可以“益人神智”,大抵也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去冷静地揭穿、看透那包裹着层层漂亮外衣下的冷酷事实和“世人的真面目”吧。

——李泽厚:《孙老韩合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