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篇2 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目前,虽然高职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专学校五年制高职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篇2 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四个矛盾

目前,虽然高职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专学校五年制高职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一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中专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初中毕业起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矛盾:

一、教学要求较高与学生基础较差的矛盾

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我国的高职教育相当于第5级B类,即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职业类教育。而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现在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普遍较差,其入学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也存在问题,这不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学生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以较差的学习基础应对较高的教学要求。

显然,确保高职教育质量的长久之计还是要狠抓生源质量,提高跨入门槛(对高职学校来说这一项最省力)。但在办学经费不足、不少学校仍在“以生源挖财源”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吞下“生源差”这粒苦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狠抓高职一年级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到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自信心、意志、情感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www.guayunfan.com)

二、中专学校氛围与高职学生角色的失配

由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都满足不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一些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试办了高等职业教育班,这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应该承认,目前中专学校办高职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材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缺少供高职学生使用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多处于中专档次;图书馆的藏书大多是适合中专生阅读的书籍;管理模式和中专学校雷同;历史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缺乏高等教育的气息。凡此种种,只能使学生在大学生的理想定位中,过着现实的中专生活。所以,我校对于2000级的高职生,尽管在入学教育中一再强调他们是大学生,可一年后,仍有57.9%的学生认为自己“和中专生差不多”,37.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中专生,只有4.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学生们真正享受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的企盼无法满足,必将导致他们对高职学习的疑虑及对高职教育、高职生价值的否定,动摇其成为合格大学生的信念。因此,如何从高职教育理念、师资、设备设施、管理、校园文化环境等各方面营造大学氛围,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培养,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三、家庭重视与学校轻视的反差

众所周知,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需要友爱、亲情,也渴望爱情。入学后,除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可以得到满足之外,由于学生身份的限制,情爱只能限定在异性友谊的范围之内(有时,也常常突破“友谊”的范畴而让学校、家长难堪),而父(母)子之爱由于空间距离的制约则无法像未入学之前一样频繁享受到。这就使学生的情感生活出现了“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对高中毕业后的大学生来说,随着独立意识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大多可由他们自己去填补与平衡,但对刚刚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讲,填补的任务只能落在学校的身上。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祖、父辈关爱。在初中毕业成为高职生之前,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已经习惯享受关爱和受到重视,离开父母、寄宿学校、步入高职生活后,他们那种被关爱和重视的感觉突然消失了。而他们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同学,所有的同学都有被关心、被爱护的需求,但却往往不会或不善于给予他人关心和爱护。学生渴望并习惯的长辈之爱,最可能的来源只有教师。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父母的替代者,尤其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年。然而,在中专学校存在的事实是,除班主任(且还不是所有班主任)外,任课教师很少有与学生交往的机会,就是给学生的关注都极为有限,更谈不上关爱。因此,教师对学生在情感上的轻视与学生的情感需求形成的强烈反差,必然影响学生的行为便司空见惯了。而这一切又使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误以为“学生素质差”而采取严厉的校纪班规对学生“管、卡、压”,使学生进一步感觉到学校对自己的轻视和粗暴对待,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一部分学生仇视学校,仇视学习,甚至仇视社会;另一部分则抑郁、恐惧、忧愤。大部分学生虽然最终适应了学校生活,但其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却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这就提示我们,办高职的中专学校在教书上要达到大学水平,而在育人上要强调采用中学的方式。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既有学者的素质,又有家长的情感,仅仅是“双师型”教师还不够,必须是理论、技能、情感“三栖型”导师。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诱惑的争夺

任何学校教育都存在与社会诱惑争夺学生的问题,但对于办高职班的中专学校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

第一,处于这个年龄段(15~18岁)的高中生由于受高考的压力与大学梦的吸引,这种争夺多以学校教育的胜利而告终。而对高职学生来说,既没有高考的压力,也不再有大学梦的吸引。

第二,整个高中的课程多是初中课程的延续,某门课程不合格,以后还有追赶的希望;可高职学生除第一、二年外,常常是一学期或一学年结业一门课程,一旦失误,便失于重新学习和追赶的机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极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走向自暴自弃的道路。

第三,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职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其教学管理体制明显比高中教育松散。课程多而杂,任课教师更换频繁,师生之间难以熟悉和交往,甚至彼此不认识;加上教师之间难以协同管理,也给学生放纵自己提供了机会。

第四,由于生源素质较差,学生自控力不强,上述因素又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在社会诱惑面前迷失的现象必然比高中生和普通高校学生要多。

通过调查研究,我校2000级高职生入校时意识到“读书与将来就业关系大”的占78%,认为“将来就业主要靠知识才干”的占84%,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充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85%的学生打算“好好读书”。然而,在实际行动上,49%的学生承认“学习劲头小或没有”,62%的学生将空余时间用在闲逛、交友上面或无所事事。导致这种“愿望与行为分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与意志的薄弱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从学生入校起,就培养他们对专业的爱好、对课程的兴趣、对学校的情感、对学习的渴望,应当作为一件大事来研究与实施。学校应上下一心,以极大的热情,将学生牢牢地、持续地吸引到学习中去。

以上四个矛盾提示我们,中专学校在热火朝天抓基建、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务必狠抓师资、管理等软件建设。而要抓好软件,必须深刻认识学生,制定出正确的策略,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达标、人才合格及“产品”畅销,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