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

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SDP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 萍灵武市教研室    谢建宁宁夏灵武作为第一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近年来基础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发展使学校有了后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因此,针对SDP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具有积极意义。

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

SDP引领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 萍

灵武市教研室    谢建宁

宁夏灵武作为第一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近年来基础教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6年8月,灵武又引进了另一种新的改革实验项目——SDP和PTT,成为该项目在宁夏的第二批实验县市。项目实施两年多,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在更适于成长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师生共同成长,校园内呈现出了和谐氛围;办学硬件和软件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些都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SD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传入宁夏,对我们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现在,在项目即将关闭之时,通过梳理分析,我们认识到有许多深层的问题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方面。

一、立足现实,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ww.guayunfan.com)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的活水从哪里来?应该从学校发展找答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培养应具有连续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灵武市教育在1998年以前还属于一种追赶式的教育,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为了追求升学率,只能凭借着“四苦”(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精神去追赶周围市县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鉴于这样情况,我们痛定思痛,对制约灵武教育发展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发现了灵武在课程执行和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1998年成功引进了上海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经验,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模式组织教学,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2001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序幕,灵武市有幸成为国家级改革实验基地之一。在实验初期,灵武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经历了新的教学理念洗礼,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在以后7年的实践中,大家积极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新经验,走出了新路子,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课改远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课改进入“高原区”后,教师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了“眩晕症”,这些问题制约课改进一步发展。课改的出路在哪里?学校教育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2006年8月,灵武市成为SDP项目第二批实验县,两年时间过去了,我们深深感到,项目不仅仅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且有利于管理者、教师、社区、学生的提高与持续发展。这些发展使学校有了后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因此,针对SDP对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具有积极意义。

二、显山露水,在项目实施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一)学生能力与班级的发展

项目实施后,灵武市教育部门在部分农村学校先期实施的基础上,认识到了SDP的优势,决定让所有学校都引进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提升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严格依照项目要求做好“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在实施中创新工作方法,办出学校特色。

白土岗回民小学是一所山区学校,学校的师资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学校管理者在做好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将目光投放在了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他们思考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在班级文化上,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班级文化建设好了后,会带动学校文化的提升。他们围绕“努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快乐和谐校园”的专题,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实践。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每个班成立了班级管理委员会,创作了班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班名如“小草班”“春芽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各班都发挥了学生在管理中的作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在这个小“家庭”中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快乐。西部的冬季非常寒冷,白土岗回民小学的教室属于平房建筑,由于饮水量大,学校无法给学生供应开水。一次校长走进六年级教室,看到取暖火炉上有一把铝壶冒着热气,他向学生了解水壶的来历,学生回答是他们自己购买的。为了防止疾病传染,他们又从家里拿来水杯,自己的水杯自己用。学校无法解决的事情,由学生自己解决了,这就是学生自主管理带来的好处。

通过对这个案例研究,我们深知班级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与这个小“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因为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只有作为主体的人本身发展了,班级才会发展。由个体到总体,每个班级都发展了,学校自然也就得到了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以往我们只是片面追求学习质量的提高,而忽略了其他,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白土岗回民小学的实践价值就在于他们从小就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关注到了人才的诸多因素,现在我们将他们的实践放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感到其意义非常深远。

(二)教师成长与学校的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课程改革遇到问题后,我们采取反思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遇到“高原反应”,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发展水平跟不上课改的需要。在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就成为我们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东塔回民小学,地处回族聚居区,是一所农村学校,教职工人数为28人,学生约600名。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优秀教师很难留得住,现有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比较低,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农村学校的中下位次上徘徊。实施SDP项目后,学校的管理者将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项目子课题进行研究,基于教师的研究水平,在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研究活动。他们以制度为保障,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2007年春季,他们在市教师培训中心的组织下参加了“新思考网”举办的教师远程教育研修班学习,学校承担了教师学习的全部费用,校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收看视频,撰写作业,与专家在网络上在线讨论。结业时,包括校长在内的3名教师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所有参与学习的教师收获颇丰,目前一个具有较高科研素质的教师群体已经出现,每个学期末学校都将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以下是实施项

之前与实施项目后教师案例、论文、反思等研究成果的对比:

表1 论文发表对比表

表2 研究成果评比获奖对比表

从以上两个表格中不难看出,项目开展以来,这所学校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研究成果显著,2006年至2007年一年半成果超过2001年至2005年5年总量。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2008年学期末全市统一考试四年级语文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成绩6.3分,处于30所学校第7位(25所农村学校中排列第2位)。五年级数学高于全市平均成绩2.68分,位列30所学校第9位(25所农村学校排列第4位)。学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发展重要动力源泉,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发展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大特色。这所学校研究专题结果表明,教师成长对学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具有发展潜能,教师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的发展平台,制度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课程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设置与可持续发展是新课程实施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研究课题,我们虽然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立项研究,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已经接触到了相关问题,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建立在学校基础之上的富有活力的课程,这种课程不仅关系到了学校的发展,还关系到了人的发展,因此,新课程实施之初我们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一是要“以校为本”,二要“以人为本”。

郝家桥回民小学在校生600余名,学校在调查了学生的需求后,开设了烫画、工艺、体育、刺绣、编织、粘贴、折纸、民族风情等课程,教师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对学生开展教学。这些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学校也在人民的满意声中得到发展。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考虑,目前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对目前因应试教育形成的知识的偏窄、素质的缺失等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有抑制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培养的人是为明天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校本课程的影响下,学生具备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将来步入社会,就会为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作出贡献,这也是学校课程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

学校将课程建设好了,学生从小就会从中受益,学校也因为课程的活力而更具影响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来看,课程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四)校长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我们认为校长是一个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校长也在发展。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SDP项目催生了校长新管理观念的形成,也促进了校长行为方式转变。

2007年8月,在SDP项目实施一年后,我市新一轮校长竞聘工作开始,经过激烈的竞争,先期实施项目的8位校长全部入围。杨军同志以前在山区学校任校长,在实施项目工作中,他根据学校实际,与学校管理委员会成员们一起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他所领导的宁东小学也成为全山区学校发展最为迅速的学校之一。由于出色的管理水平,他这次竞聘到了城区第三小学任校长。上任后,他将SDP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引进到了第三小学,从成立管理委员会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从协调社区支持到校园文化建设,他都全程参与,在以前管理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们在办公楼道内设置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师风采栏,每位教师都设计了自己的教育格言,如蒋建琴老师的格言是“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摆脱’我,让学生超越我”。他们在校门口、办公楼口等处准备了具有温馨提示作用的挂钟,时时刻刻提示师生要节约时间,具有时间观念。在操场四周,他们布置了德育、科技、体育宣传墙,此处无声胜有声,教育的功能无处不在。由于工作出色,市三小承担了全自治区SDP项目工作现场观摩会,学校也被评为全区项目工作先进集体。杨军校长离开宁东小学后,那所学校现在怎样?杨军校长从宁东小学离任后,SDP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停止。在企业学校移交地方以前,蒋伟平是一所企业学校的校长,并不了解SDP项目。蒋校长接任后,立刻感受到这个项目的优越性,他按照原管委会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继续做好项目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自己的管理理念得到更新,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使宁东小学的发展继续走在山区学校的前列。

以上案例说明,SDP项目具有可持续性,在实施过程中,校长自身素质得到了发展,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发展并不会因为工作的变动而受影响,反而会因工作的变动会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带到另一所学校,促进学校发展。SDP就像燎原星火一样,不断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另外“学校发展规划”一旦形成,并不会因为校长的更换而废弃,“学校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会像接力棒一样,一棒棒地传承下去。从以上分析来看,SDP项目能够促进校长成长,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校长成长又能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发展。这也许就是这个项目的魅力所在。

(五)社区变化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与社区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以往学校管理中,我们对这种关系认识虽然有,但是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学校管理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实施SDP项目后,由于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不同,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敞开学校大门,主动走出学校,与社区建立广泛联系,吸纳社区各阶层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使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目前,所有实施项目的学校都建立了由社区和学校共同组成的学校管理委员会,管理者通过调查,梳理出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形成了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社区学生家长、企业家、乡镇领导等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譬如灵武市台子小学,他们将社区一企业家请进学校,共同研究学校发展。这名企业家从事羊绒加工,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为了家乡的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他在前期投入10多万元的基础上,2007年冬季又投入20多万元为学校更换了供暖设备,农村孩子告别了火炉取暖,用上了暖气设备。这所学校也由此更名为“鄂尔多斯希望小学”(这家企业厂址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从校名就可以看出台子小学已经成为社区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灵武是回族聚居地区,各学校成立管理委员会时,都将宗教界人士吸收进来,他们充分利用在宗教界的威望,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使民族地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国家“两基”要求。一位清真寺阿訇在一次发言中这样说:“我是宗教界人士,想不到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因为我们是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观念也落后。受观念的约束,很多人将娃娃们的学习当做走过程,仅仅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并没有在娃娃的心中扎下理想的根子。通过这个项目,学校面貌改变了,在时间紧、办学资金缺的情况下,学校发展到今天,人们都感到很高兴,所以很多人在上寺时,要求我在主麻日,或古尔邦节开斋节(回族的几个重要节日)演讲时,讲讲教育的重要性,我都做到了。因为回族是一个重教育的民族,所以现在能在六一儿童节或其他时候参加学校的活动,我们有一个好的团体、好的领导、好的教师队伍,民族地区的教育就有希望……”从社区群众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对学校教育的认识在转变,他们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我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社区是一家,学校发展靠大家”所产生的效应。社区的变化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又能成为社区今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即学校发展能促进社区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改善,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学校的持续发展就等于社区的持续发展,社区的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二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总之,以上分析研究都离不开对人的研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即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这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SDP项目的核心理念。

三、扬鞕奋蹄,推进SDP项目工作走向深入

两年来,我们在实施项目工作中看到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师生们感受到了项目的优越性,社区也对学校的变化给予首肯。但是,我们也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发展不平衡。灵武虽然要求各学校都要以SDP项目为“抓手”开展工作,但是,有的学校管理者行动还不迅速,学校相对于其他工作突出的单位,变化显得很小,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到全市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对此,我们认为,现在项目虽然已经快要结束,但是鉴于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还未在所有管理者心中扎下根子的现实,建议项目还应继续开展下去,以实现项目实施的初衷。

(一)继续做好项目的推广工作,使项目覆盖所有学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为SDP项目提供政策支持,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使学校教育常抓常新。很多学校谈到学校的变化时,都感到最新的教育成果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同小可,如果教育部门能够加以正确引导,给予信息、政策、资金等支持,学校将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和省区项目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继续做好项目的再研究,为项目区继续提供技术支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今后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就像学校发展“问题树”一样再梳理,采取优先排序的方式逐一解决,学校的发展会更加健康平稳。在实施项目中,教师对教育研究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只是停留在肤浅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前灵武的实施已经到了第三阶段,各学校在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时,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障碍,这反映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如果今后能将项目继续深入下去,教师会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只有在不断的磨砺中,教师才能实现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三)依据地区教育实际和其他工作,为项目寻求新的突破口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SDP项目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为实施工作注入活力。建议有关部门提供新的研究平台,以便发挥项目的可持续作用。以前基层学校进行教科研都是低水平。我们在提倡教师在从事校本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撰写教学案例。但是,久而久之,教师的研究出现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是大家的研究潜力已经被挖掘尽了,缺少高水平专家的进一步引领,后面的研究只能是“萝卜烩白菜”,永远是一个味道,很难再向前发展。正是SDP这个项目,才使得学校的教科研迈上新台阶,正是SDP项目这座桥梁,将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与教师联结在了一起,使一线的教师能近距离接受专家的指导,与专家倾心交流,增长见识,提高科研水平。因此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离不开好的项目支持,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也需要一线教师的实践检验,基于这样的认识,科研项目就是几者结合的纽带,这条纽带能否持久联结,关系到了校长、教师、学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建议能将SDP继续进行下去,并能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提供新的科研项目,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四)项目工作的开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评价

有些地区项目工作成绩突出,得益于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科学评价,即评价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比如灵武市在学校管理工作考核中,将SDP项目作为评价的一个内容,要求各校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必须按照SDP文本要求做,这样的考核评价,对项目能起到促进作用。依靠评价促发展可以作为今后项目工作的思路,只有科学的评价才能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可待续发展。

SDP项目虽然实施两年多,接近尾声,但我们感到这项工作才迈出了第一步,今后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灵武作为西部百强县,下一步的目标是争创中国经济百强县。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教育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肩头担子的沉重,也深深感到职业的神圣,因此,我们需以百倍的热情,充足的干劲,聪明的才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借SDP东风,再鼓前进风帆,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