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学校走向卓越_现代学校课程领导

引领学校走向卓越_现代学校课程领导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领学校走向卓越_现代学校课程领导第一节 课程领导:引领学校走向卓越——安吉路实验小学发展实例一、谋求再创辉煌的支点:国家课程改革安吉路实验学校,在似乎什么都有的时候,开始反思“什么不能没有”,从而在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为学校走向未来打下新的基础。安吉路实验学校作为既存体制的受益者,拥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对“名校”内涵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向着成为卓越学校的目标进发。

引领学校走向卓越_现代学校课程领导

第一节 课程领导:引领学校走向卓越

——安吉路实验小学发展实例

一、谋求再创辉煌的支点:国家课程改革

安吉路实验学校,在似乎什么都有的时候,开始反思“什么不能没有”,从而在我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为学校走向未来打下新的基础。

(一)高端突破为学校创新发展路径(www.guayunfan.com)

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前身是小学,1954年建校,次年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小学,1990年成为“五·四”九年一贯制学校,改为现名。近10多年来,在“优质办学、示范办学、规模办学”方针的指引下,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先后合并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形成一校三部的格局,基本实现了重点学校所追求的“高的分数=大的学校”的“资本积累”。

同时,学校紧随时代潮流,就办学理想、行动纲领提出一些设想并主动发起或参与一系列教学、课程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注意解决初中教育薄弱的问题,这一切努力无不透出学校试图“做强”的愿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正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及学校重构运动,学校从改进到发展、从数量到质量、从维持到效能、从外控到校本管理、从简单技术到成熟知能已是大势所趋。安吉路实验学校作为既存体制的受益者,拥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对“名校”内涵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向着成为卓越学校的目标进发。

(二)课程改革为学校注入强劲动力

虽然新课程在浙江省现在只推进到小学三年级,但对于正在谋求学校高端突破之支点的安吉路实验学校来说,却别具意味。

新课程在结构设计上有较大突破,而且无论是校外,还是交由学校开发的课程,都倡导校本化实施,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真正享用到合适的课程,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此,学校自然要扛起更多的责任,能够配合课程改革的内涵,精致化自己的办学理想,将学校从达成某些静态标的工具,发展成也是人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并以保障学生的权益统领校内人员的赋权增能。显然,这一校本管理的过程是学校再造的过程。

我们也注意到,尽管这次国家课程改革对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意义深远,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局限,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理性的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学校并不多见。这意味着学校正处于“重新洗牌”的转型期。在这历史性机遇面前,学校要善于“顺势、造势、导势”,提前全线进入课改腹地,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新课程的思路和策略,以求为解答自上而下推行的课程改革如何在学校层面生根、落实这一世界级难题,作出“草根式”的贡献。

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而存在的,现在整体上有了更好的课程可用,因此,如何按照新的理念实施新课程,以充实、提升学校的内涵,谋求学校整体深度发展,就成了安吉路实验学校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二、构筑课程升级的平台: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面对新课程逐年进入学校的事实,一年前,安吉路实验学校开始用新课程标准改造旧的学科课程。随着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深化,我们萌生了更有作为的想法;但对破解如何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感到力不从心,自然也就产生了与校外专家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的设想。

(一)与谁合作

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在这次国家课程改革,扮演重要角色的华为、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专家们,并有幸邀请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崔允廓教授领衔的一支优秀团队加盟,他们拥有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专业水准。

(二)合作什么

学校一级课程改革,涵盖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范畴,全校、小组和个人层面,行政人员、教职工、学生及校外人士等角色,可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矩阵力场,演绎出不胜枚举的课题。

经过双方几次酝酿、讨论,最后把学校课程发展规划锁定为合作项目。因为该项目同时满足这样几个基本要件: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基于新课程框架,制订本校实施的课程方案;有了这样的方案,能将学校现有课程版本升级”;本项目就其内涵不局限于课程方案的制订,还包括其他问题,符合通过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初衷。

尽管本项目是精心选择的产物,但考虑到双方可用时间等限制,拟先行研究学校的使命、九年一贯的课程方案、有效教学指导纲要、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组织的运作、教师专业发展等显性课题。

(三)怎样合作

为了通过本项目研究,学校能发生有效、持续的变革,我们致力于建立基于兼容双边不同需求和抱负、跨越中小学和大学两个世界的有机伙伴关系。

于是,“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的立项被嵌入组织情境之中。项目开展近一年来,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师生座谈、调阅学校档案资料、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已基本完成了对学校的强势、弱势、机遇、危机(SWOT)分析,其他多个课题也取得明显进展。学校教师在参与中,持续专业化。“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同样是后续研究要坚持的方针。我们相信:本项目自始至终是一个敏锐回应用户需求、深究问题、发展有效解决策略,以及试验新知、贡献新知的生成过程,留给学校教师的不仅仅是可操作的精良文本,还有许多宝贵的、无形的、带不走的资产。

三、创造课程领导的角色:学校行政理念与策略

学校按照既定规划推行课程改革所际遇的问题,肯定不是上述项目研究所能完全涵盖的。为了将这个在国内尚属“破冰之旅”的项目所具有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以此带动学校全方位变革的胜势,需要处于学校不同层面领导岗位的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主管,能够成为将“做正确的事”与“把事做正确”集于一身的人。即,他们既须是领导,又须是管理者。

(一)学校行政理念

学校行政主管及行政人员,应具备创新自主、协调整合、专业成长及绩效评价的理念。

创新自主。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教师专业自主空间,鼓励教学创新,如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专业合作的安排与协调、多元评价的实施等,学校行政人员须充分掌握课程设计及教学创新的正确理念,并采取创新与突破性的行政支援,才能呼应推动新课程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虽然新课程的实施有国家制订的指引性文件可参照,但新课程强调校本的课程发展,以建构学校课程特色,因此,学校行政措施如何配合学校现有资源及条件自主作为,支持教师的教学需求,就显得相当重要,并应成为学校行政人员应具备的理念。

协调整合。鉴于现阶段的校园生态,学校推动任何创新措施,都必须先整合学校行政部门、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就新课程本身的运作而言,有关课程发展委员会、各学科领域小组的组成及运作;校内班群组织的形成;各处室执行课改的配套措施;教师协同教学及中小学课程的衔接等,均须通过学校行政人员之间沟通协调,才能顺利推动。因此,需要建立协调整合机制。

专业成长。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带动教学形态的创新。学校行政人员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及相关配合措施,也应充分了解与掌握,与教师同步成长,才能实现支援与协助教师教学的理想。因此,如何有效规划学校行政人员的专业成长活动,并激发他们主动、敏捷、负责及创新服务的热情与教师取得合作默契,也是学校必须应对的课题。

绩效评价。新课程的实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课程整合、协同教学及多元评价等理念与做法。这些课程政策及学校配套措施,能否达成总的课程目标及各学科领域的教学目标等,均须通过绩效评价的机制,才能有效检视。因此,学校行政人员必须对评价课程实施现况的方式及工具进行研究,并不断检讨与改进,以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二)学校行政策略

学校行政部门在配合推动新课程时,如能采取创新思维,参考企业组织的相关思潮及经验理念,并与学校行政运作流程相结合,定能进一步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重视课程领导。“课程领导”是教育人员对学校课程的相关事务所表现的领导行为。而使学校的课程、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能更为理想、有效的各种作为,均可视为课程领导的行为。传统的学校行政,偏重行政领导,校长及各处室主任等行政主管的主要职责,均以行政事务的推动为主,除教务处主任及相关业务组长外,其他行政人员较少关注教师教学专业的领导。近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得到确认,有人提出校长应恢复其“首席教师”本意,负有专业领导的职责。因此,学校行政主管如何发挥其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的功能,有效指导教师顺利执行综合课程、教材设计、协同教学及学生学习评价等程序,并提升教学成果,则是必须有效落实的职责之一。同时,学校也应发扬校内教师团队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课程领导的参与,扩及学校教师,以延伸其实施效果。

创建学习型学校。学校在推动新课程的过程中,可采取下列做法:(1)形塑学校推动新课程的愿景。运用“深度会谈”方式,安排行政人员、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士,专注用心地就课程设计方向、学校拟建立的特色、未来教师进修的重点等,深入地交换意见,并凝聚共识;(2)学校行政主管的持续学习。包括校长、各处室主任、组长等行政主管,应转型为学习者、探索者与沟通者的角色,针对新课程的理念、架构、内涵及相关配套措施,不断研究与检讨改进,并与一线教师进行对话,以相互学习及成长。(3)开拓学校职工之专业学习与成长机会。为学校职工安排各种进修活动,使其初步认识新课程,帮助其完成支援教学的任务。(4)成立具有学习型组织特性的教师成长团体。举行不同学科教师的跨学科研讨会,由不同学科的召集人轮流担任主席,借助彼此教学经验的交流,了解不同学科之课程内涵,并可增加课程整合及合作教学的可能性,以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采行策略联盟。策略联盟是目前许多产业界企业间基于共享的理念,或互补长短,走向合作、结盟,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所采取的手段。在教育组织方面,也已经出现类似做法。英国近年来所推动的“教育行动区计划”,就是将邻近地区的中小学组成“教育行动区”,彼此分享教育资源及师资,协商解决行动区内的教育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开发教学资源,如补充教材、教具及网络学习资源等。采取跨校策略联盟的合作方式,既可减轻教师的教学准备负担,亦可提升教学资源的品质。

落实知识管理。学校可将政府颁发的各项相关课程政策、学校配合措施及相关事项、教师实际教学创新经验,教师专业活动的安排与心得,教师自编教材的管理,学生学习多元评价的实际做法等,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建立电脑资料库,供人们随时搜寻与参考。另外,代表教师教学创意的“缄默知识”,亦可经由知识管理的过程转化为“显性知识”,让更多教师同仁分享,以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配合组织再造。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时,面临许多变革,包括课程发展委员会及各学科领域小组的成立、教师协同教学团队的组成、班群组织的建构、社区资源人士的参与教学活动等,均需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方式与人员互动模式。因此,建立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的沟通机制,针对所需改变的相关行政运作及教学专业措施进行研商,并掌握组织再造的弹性、机变原则,有效突破传统行政运作的科层化特性,进一步营造团队合作、共赢的组织文化,有助于顺利解决实施新课程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

运用营销策略。营销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定位、促销及分配,其目的在于满足顾客需求及完成组织目标。“教育营销”则能协助教育组织,检视自身条件及内外环境变化趋势,改善教育品质,有效提升学校形象,并争取外部资源。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时,对于学校教师、家长及社区相关人士,也有运用营销策略的必要。例如,将新课程的内涵、架构及核心概念,学校行政相关的配合措施,学校所需要家长或社区支援的事项等,利用文告、电话、电子邮件以及碰面机会,进行价销与宣传,以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争取社会资源的协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