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化用袁枚诗文四则

化用袁枚诗文四则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化用袁枚诗文四则文康对袁枚的著作很熟悉,往往在小说中将袁枚的诗文信手拈来,化而用之却不言出处,笔者找出四处,考辨如下:1.十三妹父死为德州城隍第二十二回写何玉凤的父亲死后成神,在德州作城隍。“人无风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贫”见诸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余有句云:“人无风趣官多贵。”《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中的“沂水春风”之辨,就是改编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四《〈论语〉解》之四。

化用袁枚诗文四则

文康对袁枚的著作很熟悉,往往在小说中将袁枚的诗文信手拈来,化而用之却不言出处,笔者找出四处,考辨如下:

1.十三妹父死为德州城隍

第二十二回写何玉凤的父亲死后成神,在德州作城隍。为何偏偏选在德州?笔者以为可能是受了袁枚《子不语·李倬》故事的启发。该故事讲有秀才王经者,有才华,当拔贡,却因某督学受赃三千而将其黜落,致使其愤激而亡。死后在李倬的帮助下,报复了某督学。接下来写道:

李(倬)是年登第,行至德州,见王君复至,则前驱巍峨,冠带尊严,曰:“上帝以我报仇甚直,命我为德州城隍。尚有求于吾子者,德州城隍为妖所凭,篡位血食垂二十年。我到任时,彼必抗拒,吾已选神兵三千,与妖决战。公今夜闻刀剑声,切勿谛视,恐有所伤。邪不胜正,彼自败去。但非公作一碑记晓谕居民,恐四方未必崇奉我也。公将来爵禄,亦自非凡,与公诀矣。”言毕拜谢,垂泪而去。是夜闻城内外兵马喧然,至五鼓始寂。李诘朝往城隍庙焚香作记,其道士已磨墨相待,云:“昨夜大王到任,托梦贫道,教相迎也。”李为镌石立碑,今犹存德州大东门外。[92](www.guayunfan.com)文康很可能是受此故事的影响,才会设计出何玉凤的父亲就任德州城隍,给何玉凤托梦的情节。

2.“受授”论

小说第二十七回写邓九公欲赠金十三妹,作为婚庆之礼。书中写道:

列公请看,世上照邓老翁这样苦好行情的固然少有,照何小姐那样苦不爱钱的却也无多。讲到“受授”两个字,原是世人一座“贪廉关”,然而此中正是难辨。伯夷饿死首阳,孟子道他“圣之清者也”;陈文子有马十乘,我夫子也道他“可谓清矣”。上古茹毛饮血,可算得个清了,如终不能不茹毛不饮血,还算不曾清到极处。自有不近人情的一班朋友,无故的妻辟,妾织蒲,无故的布被终身,饼饵终日。究竟这几位朋友那个是个人物?……所以说:“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大慝。”便是老生常谈,也道是:“不要钱原非异事,过沽名也是私心。”又道是:“圣贤以礼为归,豪杰惟情自适。”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二的《清说》一文则云:

民之初生,无不清也,茹毛而已,巢居而已;民之初生,又不能清也,不能不食而茹毛,不能不居而构巢。……后世不然,或无故而妾织蒲矣……

彼所好者,在乎矜名以自异,则不得不权其轻重,舍此而鬻彼。是俭其外而贪其中,洁其木而秽其本也,乌乎清?……故曰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伯夷以饿死称清,而陈文子有马十乘亦称清。……然则奢俭宜何从?曰:圣贤以礼为归,豪杰唯情自适。[93]

通过比较可见,除语序有颠倒外,小说所言基本上是整理改编自《清说》。

3.“人无风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贫”

第三十回何玉凤说:“前贤那‘人无风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贫’的两句话,虽是过激之谈,却也确有此理。”“人无风趣官多贵,案有琴书家必贫”见诸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

余有句云:“人无风趣官多贵。”一时不得对。周青原对:“案有琴书家必贫。”吴元礼对:“花太娇红子必稀。”[94]

4.“沂水春风”之辨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邓九公九秩庆寿,安老爷为同席讲《论语》“春风沂水”章,谓朱子注不可过信,四贤侍坐言志,夫子正是赏识冉有、公西华、子路三人,转有些驳斥曾皙。读者不得因“吾与点也”一句,抬高曾皙。曾皙的话说完了,夫子的心便伤透了。彼时夫子一片怜才救世之心,正望着诸弟子各行其志,不没斯文,忽听得这番话,觉得如曾皙者,也作此想,岂不正是我平日浮海居夷那番感慨?其为时衰运替可知,然则吾道终穷矣!于是喟叹曰:“吾与点也!”

安老爷的此段见解,平步清在《霞外攟屑》卷九《小栖霞说稗·儿女英雄传》已指出:“本于随园。”[95]钱锺书先生《人生边上的边上·小说识小》一文进一步指出:

按此段议论,全袭袁子才之说。《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四《〈论语〉解》之四略云:“‘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问酬知也。曾点之对,绝不相蒙。夫子何以与之?非与曾点,与三子也。明与而实不与:以沂水春风,即乘桴浮海之意,与点即从我其由之心。三子之才与夫子之道终于不行,其心伤矣。适闻曾点旷达之言,遂叹而与之,非果圣心契合。如果契合圣心,在子当莞尔而笑,不当喟然而叹。”此《儿女英雄传》之蓝本也。翁覃谿《石洲诗话》卷三说东坡《在儋耳》诗:“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以为能“道着春风沂水一段意思”云云,亦颇合袁氏之说,特笔舌无此明快。乾嘉汉学家于袁解颇有节取:郝兰皋《晒书堂外集》卷下《书袁简斋〈论语解〉四篇后》即取其二、其四两篇,朱兰坡《小万卷斋文稿》卷七《与狄叔颖论四书质疑书》虽驳袁氏之解叹字而亦不非其夫子伤心之说。[96]

钱先生的辨析旁征博引,将此问题说得甚为明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中的“沂水春风”之辨,就是改编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四《〈论语〉解》之四。

弥松颐先生发现,国图藏《儿女英雄传》三十九回钞本并没有“沂水春风”一段情节,他说:

钞本第一至三十八回,与初印本同,但第三十九回,有较大出入,主要的是这个本子文字简净得多。……也没有邓九公作寿时,四位孔门弟子“混抖搂酸”的一番争闹,以及由是而引出安老爷开讲“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一片言谈,此种笔墨,完全是一个多年老西宾的声口,或许就是马从善“刊削”时所为。[97]

由此可见,弥先生认为“沂水春风”一段情节并不是文康所写,而是马从善所补。弥先生在致笔者的信中又重申:

对于马某,窃以为即是“成果”全书之人物,犹高兰墅之于《红楼梦》,然而马更胜于高,缘有东西之谊也。马久作西席,知主人甚悉,观三十九回残本所无,而后之印本所补文字(四十回),其腐恶之处,与前三十九回迥不相同,过犹不及,伧夫之行为矣。

笔者同意弥先生的观点,文康虽好炫学,却一向是点到即止。而“沂水春风”一段情节繁冗啰嗦,有之不能为书增色,无之不损书之价值,应非文康手笔。

【注释】

[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2]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下,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85页。

[3]《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页。

[4]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1页。

[5]同上书,第875页。

[6]吴忠匡校订:《满汉名臣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0页。

[7]吴忠匡校订:《满汉名臣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0页。

[8]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5页。

[9]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97—1098页。

[10]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2页。

[11]李塨撰,王源订:《颜元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78页。

[12]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1页。

[13]太田辰夫著,白希智译:《满洲族文学考》,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委会编印,1980年版,油印本,第72页。

[14]赵尔巽等著:《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397页。

[15]〔清〕崇彝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75页。

[16]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785页。

[17]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584页。

[18]张梦征编:《青楼韵语》下册,中央书店,1935年版,第43—44页。

[19]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上册,第365页。

[20]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297页。

[21]《桃红满天下》双周刊第74期,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2005年7月22日出版。

[22]〔清〕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海天琴思录 海天琴思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57页。

[23]〔清〕梁章钜等编著,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楹联丛话全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15页。

[24]同上书,第265页。

[25]徐凌霄著:《古城返照记》下册,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第616页。

[26]所谓“五鬼闹王营”一事,《水窗春呓》中有较详细记载:“道光甲申、洪湖溃决后,黄强淮弱,漕艘稽阻,琦侯与副总河潘芸阁力主开放王营减坝,导河北趋,将以下河身挑挖通畅,再行挽黄归故。正总河张芥航颇不以为然,而力不能止也。计费帑六百万。挽故之后,河身仍然高仰,一无成效。上怒,降琦侯为阁学,特命大学士蒋攸铦、尚书穆彰阿来江查办:以同知唐文睿倡议切滩,发新疆;管总局为淮扬道邹公眉经理未当,议处。一时物论沸腾,有五鬼闹王营之说:琦为冒失鬼,潘为怂恿鬼,张为冤枉鬼,邹为刻薄鬼,唐为糊涂鬼。此后乃行灌塘法通漕,不问淮、黄之强弱矣。”欧阳兆熊、金安清撰,谢兴尧点校:《水窗春呓》,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1页。

[27]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1页。

[28]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0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64页。

[29]同上书,第3162页。

[30]《续修四库全书》第150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31]〔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6—47页。

[32]漱六山房著:《九尾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0页。

[33]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0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63页。

[34]同上。

[35]同上书,第3165页。

[36]同上。

[37]同上书,第3166页。

[38]同上书,第3163页。

[39]同上书,第3165页。

[40]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0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164页。

[41]同上书,第3163页。

[42]顾廷龙主编:《清代硃卷集成》第47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97—200页。

[43]齐如山著:《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107页。

[44]太田辰夫著,白希智译:《满洲族文学考》,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委会编印,1980年版,油印本,第69页。

[45]杨钟羲撰集,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卷第十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19页。

[46]侯健著:《中国小说比较研究》,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67页。

[47]孙楷第著:《沧州后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3—254页。

[48]《文史》第18辑,第236页。

[49][美]恒慕义(Hummel,A.W.)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代名人传略》编译组译:《清代名人传略》下,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页。

[50][日]内田道夫编,李庆译:《中国小说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页。

[51]弗莱著:《批评的解剖》,转引自叶舒宪选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

[52]尔弓校释《还读我书室主人评儿女英雄传》(齐鲁书社,1990年版)作“暗用魏尖头笔公古诗事”,“诗”字误,应为“暗用魏尖头笔公古弼事”。据《北史》卷二五《古弼传》载:“古弼,代人也。……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弼头尖,帝常名之曰‘笔头’,时人呼为‘笔公’。”见〔唐〕李延寿撰:《北史》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05—907页。“锐头鬓发根根上指”一句或化用此典。

[53]据《北史》卷三十三记:“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明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遣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见〔唐〕李延寿撰:《北史》卷二十五,第1202页。文康或仿此笔意而撰此情节。

[54]《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于曹操,曹操将书看了十余次,忽命将阚泽推出斩首,阚泽仰天大笑,曹教牵回,问其何故哂笑,阚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见《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389页。尹其明埋怨之辞明显仿此。

[55]〔元〕柯丹邱《荆钗记》第十五出《分别》云:“[外]举子纷纷争策艺,[老]此行愿取登高第。”[旦]马前喝道状元来,[合]这回好个风流婿。见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九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9页。〔元〕施惠《拜月亭》第三十九出《官媒送鞭》亦有:“文科武举都招赘,真乃一门朱紫贵。马前喝道状元来,这回好个风流婿。”见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第九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7页。其实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已经有此两句。见《张协状元》第二十出:“(生白)今夜枕头都是泪。(旦)望君此去登高第。(生)马前喝道状元来。(合)这回好个风流婿。”见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7页。但包括《张协状元》在内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系1920年叶恭绰游欧时在伦敦的小古玩店发现并购回的,文康不可能见。

[56]钱锺书先生云:“明、清俳谐遂复有四时不乐读书诗,《鸳鸯梦》第四出、《双蝶梦》第一一出,《广笑府》卷一皆载之,字句大同小异,以《儿女英雄传》第三〇回一人‘游惰赋诗言志’云:‘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初长正好眠,秋又凄凉冬又冷,收书又待过新年’——第一句从《广笑府》作‘春游’、第二句从其他三本作‘夏日炎炎’。庶几集思备美。”见钱锺书著:《管锥编》四,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188页。

[57]孙楷第著:《沧州后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8页。

[58]《香祖楼》共三十二出,二卷。另加总纲“情旨”,上卷楔子“情纲”,下卷楔子“情纪”三出,实三十五出。此剧叙欲界天中紫兰与白兰因凝盼有情,被贬落尘世。紫兰降生为河南永城县仲文,时观政兵部,正乞假在家,筑香祖楼以供县令裴畹所赠之兰花。仲文妻曾氏以千金为夫纳邻居邱氏女李若兰为妾。若兰即白兰降生,其继父银匠李蚯贪财赖悔,将若兰再卖与福建总兵扈蕃,复为海贼所劫。仲文出任福建巡按,破贼救出若兰,置之尼庵中养息,至迎归日病逝。神卫护送白兰复归天界。

[59]据《清代人物大事纪年》记:“陈守诒,雍正九年(1731)正月初十日生,字仲牧,号种木、约堂。江西新城人。享年七十八。”见朱彭寿编著:《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页。

[60]周妙中点校:《蒋士铨戏曲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44页。

[61]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62]《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871页。

[63]《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392—393页。

[64]《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643页。

[65]《金批水浒传》,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

[66]除上所引正文外,《敬斋箴》尚有一小序:“读张敬夫《主一箴》,掇其遗意,作《敬斋箴》,书斋壁以自警云。”见朱杰人等主编:《朱子全书》第24册,《朱文公文集》卷第八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996页。据周晓光《新安理学》所言:“汪清卿,字湛仲,婺源人。有志圣贤之学,以‘敬’名其斋。淳熙三年(1176),朱熹归婺源扫墓,常寓其家,汪清卿因此得以时时执经请教。朱熹日与乡人子弟讲学于汪清卿‘敬斋’中,随其资禀高下,循诱不倦。同时,朱熹还为汪清卿‘敬斋’作了《敬斋箴》。”则《敬斋箴》一文,实为汪清卿而作。见周晓光著:《新安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67]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1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41页。

[68]齐如山著:《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69]林海权著:《诗词格律与章法》,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70]齐如山著:《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页。

[71]袁枚著:《随园诗话》,凤凰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72]太田辰夫著,白希智译:《满洲族文学考》,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委会编印,1980年版,油印本,第92页。

[73]弥松颐撰:《〈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及其家世》,《文献》第18辑,1983年版,第23页。

[74]据《麻勒吉列传》载:“麻勒吉,满洲正黄旗人,姓瓜尔佳氏。先世居苏完,有达邦阿者,当太祖高皇帝时来归,麻勒吉,其曾孙也。世祖章皇帝顺治八年,定满洲、蒙古与汉军、汉人分试之制,麻勒吉以翻译取中举人。明年,会试第一名,殿试一甲一名,授修撰。”见吴忠匡校订:《满汉名臣传》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页。

[75]齐如山著:《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108页。

[76]关德栋撰:《“道情”二题——海外读书记》,《齐鲁文史》1998年第3期,第27页。

[77]李家瑞撰:《唱道情》,《人间世》1935年第36期,第18页。

[78]范烟桥著:《茶烟歇》,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81页。

[79]齐如山著:《齐如山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8—109页。

[80]张次溪编著:《人民首都的天桥》,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76—77页。

[81]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69页。

[82]同上书,第337页。

[83]《人间世》1935年第36期,第18页。

[84]纳兰词《浣溪沙》云:“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见赵秀亭、冯统一笺校:《纳兰词笺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77页。

[85]据《清词综补》卷十四载:“范来宗字芝岩,英县人。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编修。”《清词综补》所选其《沁园春》词云:“辗转怀人,夜雨空阶,晨星几何。遇钜公接席,感深文字,名流倾盖,触动诗魔。后约难期,前欢易逝,都付人间春梦婆。嗟弹指、看双丸跳掷,疾去如梭。而今握管吟哦。欲补写相思费揣摩。记何人何日,须眉涌现,某山某水,裙屐轻过。惹我离情,凭君好事,一样回肠两手搓。挑灯读,怕星星丝鬓,明日增多。”见〔清〕丁绍仪:《清词综补》上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0页。

[86]关德栋撰:《“道情”二题——海外读书记》,《齐鲁文史》1998年第3期,第28—29页。

[87]关德栋撰:《“道情”二题——海外读书记》,《齐鲁文史》1998年第3期,第29页。

[88]据姜聿华著《中国传统语言学要集概论》所言:“《字母切韵要法》刊于《康熙字典》卷首,撰人不详。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写作时间,据《等韵源流》推断是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之间。《字母切韵要法》包括两种不同的韵图,一种叫《内含四声音韵图》,一种叫《明显四声等韵图》。前图是一个声韵拼合表,不涉及声调;后图是一个声韵调拼合表。《内含图》分韵母为十二摄,与《五方元音》的十二韵相近,它的最大特点是[uη]与[eη]合并,收[-m]尾诸韵并入收[-n]尾诸韵中。”见姜聿华编著:《中国传统语言学要集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5页。

[89]何佩森著《梨园声韵学》指出:“究竟十三撤是何人所创?至今还尚无定论。有人说是明末的鼓词作家贾凫西,根据《中原音韵》的十九个韵部简化而来,又经过了蒲松龄的改正(此二公皆为山东人,对民间的口头文学都颇有研究)。也有人说‘十三辙’出自清朝初年(1654—1673),唐山人樊腾风所著的《五方元音》的十二韵目。还有人说‘十三辙’与《等韵》的十二韵摄有关。以上诸种说法当中,十三辙远继《中原音韵》十九韵部,近承《五方元音》的十二韵目一说,是比较准确的。但是,这三者之间并非直接的继承关系。”见何佩森著:《梨园声韵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101页。

[90]王力著:《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3—94页。

[91]赵荫棠著:《中原音韵研究》,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34页。

[92]〔清〕袁枚著,申孟、甘林点校:《子不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135页。

[93]〔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615—1616页。

[94]〔清〕袁枚著,王英志校点:《随园诗话》,凤凰出版社,2000年版,第356页。

[95]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下册,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872页。

[96]钱锺书著:《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41页。

[97]弓校释:《还读我书室主人评儿女英雄传》下册《后记》,齐鲁书社,1990年版,第10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