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学海形象的文化意义

安学海形象的文化意义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学海形象的文化意义居家的安学海不喜娱乐,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甚至“虽是生长京城,活了五十来岁,凡是京城的东岳庙、城隍庙、曹公观、白云观,以至隆福寺、护国寺这些地方,从没逛过”。安学海最大的乐趣是好为人师。不过教育其他人都是虚写,书中主要写了安学海对安骥的教育。所谓追求功名富贵,在安学海身上是看不到的。可以说安学海是文康独家贡献的形象。

安学海形象的文化意义

居家的安学海不喜娱乐,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甚至“虽是生长京城,活了五十来岁,凡是京城的东岳庙、城隍庙、曹公观、白云观,以至隆福寺、护国寺这些地方,从没逛过”(第三十八回)。偶尔同人下下棋,也是每下必输,“程师爷让九个子儿,老爷还输九十着”,又与仆人叶通下,“叶通还是尽力的让着下。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第三十四回)。他的爱好有三:喝酒、读书、当老师。

安学海酒量颇豪,“每饭总以三五斤为度”(第十三回),与好酒的邓九公堪称棋逢对手,第十五回中写两人的结交,酒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安学海闲暇最喜读书,书中经常写他读书,如“这日饭后,正拿了一本《周易》在那里破闷”(第十二回)。“安老爷正得了一本《江南新科闱墨》在那里看”(第十三回),“拿了本《朱子大全》在灯下看”(第三十四回),甚至安老爷在把家政交付两位儿媳,腾出身子后的愿望也是能“趁着这未锢的聪明,再补读几行未读之书”(第三十三回)。

安学海最大的乐趣是好为人师。他“向来诸处谦光,只有遇着人拜他作老师从不推让。他不道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只道是‘有教无类’”(第三十九回)。安学海最喜教化子弟,“亲友子弟,因他的学问高深,都送文章请他批评改正”(第一回),连执情矫性的谬品娄主政在他的熏陶下也变了一番模样。不过教育其他人都是虚写,书中主要写了安学海对安骥的教育。安骥“交了五岁,安老爷就教他认字号儿,写顺朱儿。十三岁上就把《四书》、《五经》念完,开笔作文章、作诗,都粗粗的通顺。安老爷自是欢喜”。他的理想是“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安学海虽也聘请程师爷照料安骥温习举业,但程师爷学识未见高明,第三十四回安学海与程师爷一起评阅安骥的预考卷,“那程师爷的批语不过照例几句通套赞语”,足见他所起的作用实在有限。安骥日常功课的安排,考前的预考,甚至入场的穿戴、考篮,事无巨细,安学海都一一亲为安排。太田辰夫先生认为安学海亲自教子源于满族遗风,他说:(www.guayunfan.com)安老爷热心于教育子女,不正是基于满洲人的这种风俗吗?如依照施罗科·哥罗夫的说法:“老爷们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能担负点容易干的工作和妇女的工作,特别是照顾孩子们。”(192页)“长老们总希望干点对本家族有用的事,于是就照顾孩子,好像说照顾孩子是他们的义务似的。”(154页)施罗科哥罗夫调查过的满洲族,那是很具体的,制作玩具等送给孩子,作孩子游戏的对手,在有教养的满洲族上层家庭,这无疑就是教育子女的事情。[17]

笔者则以为此言未必尽然,如明代文学家康海的祖父康健“日日躬自督课,使五子各自治经”[18],蒲松龄父蒲槃“暮年食指繁,家渐落,不能延师,唯躬自教子”[19],这些都是父亲亲自教子的显例。

安学海虽好为人师,却不善治家,为儿娶妇之前,家事主要是安太太负责,“仗着这位太太的操持,也还可以勉强安稳度日”(第一回),双凤进门后,安学海把家务放心交付两个儿媳打理。

安学海“一生忠厚待人,从不晓得甚么叫作闹脾气,嫌人脏,笑人怯”(第三十七回),家庭内部是很民主的,喜欢听人的建议,择善而从。他的理想不过是“果有余暇,便任我流览林泉,寄情诗酒”。所谓追求功名富贵,在安学海身上是看不到的。

可以说安学海是文康独家贡献的形象。他的身上既有文康的影子,也有着时代风气的烙印。文康所生活的道咸时期,清王朝已经进入末世,伴随着统治阶级的腐朽,当时的士习亦十分堕落,姚莹指出:“道德废,功业薄,气节丧,文章衰,礼义廉耻何物乎?不得而知。”[20]管同也认为:“历观史传以来,士习之衰,未有甚于今日者也。”[21]这种形势下,在有识之士的心目中,要改变士习的衰落,最根本的莫过于正人心,挽风俗,而其武器便是传统儒家道德。如道光二十年(1840),唐鉴“再官京师,倡导正学”[22],在他周围聚集了倭仁、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等一批理学名士,开始复兴宋学。就《儿女英雄传》,刘富伟、郭豫适指出:“从中可以发现其回归儒家旧道德、重振传统价值观的思想脉络,这和当时唐鉴、倭仁等复兴宋学的努力是同声相应的,也与龚自珍‘药方只贩古时丹’的思路不谋而合,这就使得小说洋溢着道德理想主义的情调。”[23]文康寄寓在安学海这个形象身上的正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主要通过安学海的道德实践来表现,安学海做官是清官,居家为良民,有道德,有真才实学,能洞达世情,文康塑造这样饱学、恬淡、仁厚、践行忠恕的道德英雄,目的是树立一个正面的范本,借此以挽救封建家庭、国家深重的危机与士习的衰颓。不过文康并没有为安学海画一幅标准的圣人像,安学海也时有迂腐说教,酸气逼人,有时文康还促狭地写他的窘态,如第四十回写长姐口误,引得众人大笑,安学海“觉得自己又是公公,又是家主,这如何笑得?只眼观鼻鼻观心的满脸一团正气。大家看他那脸上,一阵阵红的竟比公子脸上红的还红,紫的竟比珍姑娘脸上紫的还紫”,但凡此描写,却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安学海,那他就是“具有真性情的道学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