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情感本质以及理智上不同品味与能力所受到的关照

人类情感本质以及理智上不同品味与能力所受到的关照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仅就人类爱美之心受到的关照而言,则与人类在其他任何方面所受的关照同样充足,同样惊人。但是当圣经作者需要诉诸人的情感本质时,他马上就会援引自然物体;通观圣经全书,群星、花卉和宝石在关于宗教之美和教会之荣耀的譬喻中,显得十分突出。圣经对人类本质的适应性之一,可见于对自然界之崇高与完美的表述中。
人类情感本质以及理智上不同品味与能力所受到的关照_自然神学十二讲

爱美之心/大自然的关照/品味/高雅的艺术基于自然/诗歌/圣经语言/绘画和雕塑/音乐/必要条件/轮廓和色彩之美/云/晶体/植物/叶子和花变得更美/重瓣花/显微镜下的动物/珊瑚/水母/贝类/并非为其自身的美丽/昆虫/色彩的分布/脊椎动物/化石之美/宏大与崇高/数世纪以前人类情感本质的完善/理智上不同的品味所受的关照/由此取得的科学与艺术进步/尚待揭示的科学

在前两讲中,我们已经考察了世界对人类理智本质的适应性。我们指出,这种适应性存在于秩序与和谐中,存在于自然物体的数学和力学联系中。这种联系使人类心灵不仅能够把握造物计划,而且在对自然物体的研究中,找到持久的思想进步与欢乐之源。我们还指出,人类生理本质所得到的关照,与其理智本质相关,因为只有通过心灵,人类才能从金属和自然力,以及那些提供衣食和住所的珍贵产物中受惠。

然而,得到关照的不单是人类身体上的利益,也不单是那种对元素和世间各种物体构成中的量与度以及确定关系感到满意的纯粹理智。人类被赋予了一种情感本质,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爱美之心。为了满足这种爱美之心,大自然采取了最为充足的特殊关照。我们在此前谈到的话题中,多少也涉及这一事实。因为我们没法在自然界的作品中划界,把一种关照同另一种关照完全分离开来。美和实用性,大体而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我们谈到前者时,就不可能完全忽略后者。但是仅就人类爱美之心受到的关照而言,则与人类在其他任何方面所受的关照同样充足,同样惊人。对人类而言,大自然是一个有序整体,它启发一种心灵,以多变的语言向心灵谈及秩序、比例和宏大,从而时刻唤起美与崇高之情。我们觉察这些性质,并享有美好与崇高之情,正是凭借这种心灵的官能或体制,也就是品味。为了帮助这种官能得到满足,我们有精美的艺术品,这些天才的创造为品味的需求提供了供给。但是如果没有那位伟大导师在他的创造物中给予的样式,天才也将毫无用武之地。正如科学唯有揭露出由创世理智所建立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科学,整个高雅艺术的历史也都表明,上帝在他灌注到人类身上的爱美之心,以及他安置妥当以供人类居住的世界之间,建立了相互关系。没有哪位天才忽略了这种关系,还能在任何一门高雅艺术中取得成功,正如人类的理智忽略了这种关系,就无法创建出一门科学。唯有那些与上帝所给予的样式接近的艺术作品,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当摩西将要建帐幕时,至高者(Most High)对摩西所说的,也是对艺术家说的:“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一切诗歌、雕塑和绘画创作,要么是再现自然场景与自然物件,要么借助了自然物来修辞。快速回想一下你最喜欢的那些作家;诗人动听的吟诵引人入胜,并通过凝练的力量使人从中得到享受;演说家的言词攫住每一位听众;看看他们对心灵的影响力,有多少归功于从大自然中抽取出来的符号吧。他们的言语中可能加入了语法和逻辑规则;他们可能喻之以理,也可能晓之以利。但是当他们想要以美迷惑人心时,就非得求助于自然界的宝石和花朵不可。群星在文学作品中,几乎就像在天空中一样璀璨夺目。猎户座的环带,昴星团美好的影响力,还有一切有名的星座,几乎美化了每一种语言。就连在野蛮人的语言中,也存在从自然物件中借来的力量和美。当诗人唱起印第安神话和传统时,他所复述的,既是从纳瓦达哈(Nawadaha)(注:一位音乐家,嗓音悦耳的歌手。——译者注)口中听来的,也是由这些地方发现的:

“在森林的鸟巢中,

在河狸的小屋中,

在野牛的足印中,

在鹰巢的雏鹰中。”

沿着潺湲的古歌之流,一路上安插着大量厚重而令人愉快的自然美景。这些美景并非聚集成簇,而是如错落点缀在草地上的花卉一般,增添了诗歌想象力的丰富性。如此轻缓地细细数来,看起来就像清澈的溪流一般缓缓流淌,倒映出芳草堤岸上的青青垂柳。自然之美如此巧妙地编织成一首歌,形成那位希腊诗人墓碑上的一顶花冠

“翠叶青青,柳丝如织

环抱着索福克勒斯的坟墓,

常春藤散布你的忧思

为那吟游诗人形成荫蔽。

缠绕着娇羞月季

在柔嫩的藤间,现出你的叶子。

镶珠缀玉的树枝

应是他优美歌声的标志。”

我们自己语言中的诗歌,同样明白无误地谈到了自然界通过美和宏伟的展示来令人愉悦的力量。为了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品味,天才之子和歌曲之子已经走进大自然中去寻找主题和例证。因此,在各种语言中,历代值得一提的每一位诗人,无论他愿意与否,都曾经是那位至高者的一位牧师,因为正是诗人们使造物者的作品对人类情感本质的完美适应性深入人心。

如果我们需要更高级的例证来证明,自然物体不仅能美化语言,满足人的品味,而且能让我们从中找到可以想象得到的最高级的美,那么我们应当马上去参阅圣经。就连那些最强烈反对圣经教义的人,也承认圣经的语言之美;这大体上归功于借用自然物体所做的精致譬喻。圣经中的譬喻确实来源于各个领域。但是当圣经作者需要诉诸人的情感本质时,他马上就会援引自然物体;通观圣经全书,群星、花卉和宝石在关于宗教之美和教会之荣耀的譬喻中,显得十分突出。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然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

“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

这些物件的力量与美,同样也出现在救世主的教谕中。无花果和橄榄,田野里的麻雀和百合,在被用来譬喻重要真理时,显得格外有力,而且富于美感。

圣经通篇在这方面都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圣经是一群在时代、位置和思想文化上彼此相距遥远的作者撰写的篇章构成的合集,然而通观全篇,大自然都上升到了上帝启示的高度。圣经作者诉诸自然之美和崇高来唤醒情感,并经由情感,触及道德和宗教本质。这种统一性的要素贯穿于全部篇章中只要有可能涉及大自然的地方。圣经对人类本质的适应性之一,可见于对自然界之崇高与完美的表述中。通过这种表述,圣经作者使大自然始终在宣扬上帝的特征,以及他的完美。任何语言都无法像我们听到上帝在旋风中对约伯的回答那样透彻地阐发大自然及其力量的宏伟和惊人。对于自然之美及其创作者——上帝,最高的评价莫过于我们的救世主谈到田野里的百合花时所说:“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接着又说道:“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每片叶子和每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中美的元素,都归于造物者的技艺和力量。

因此,在日常语言的一切修饰中,在诗歌本身中,以及在天赋灵感的生动画面中,令人为之侧耳的最动听的音符来自大地之上;最亮丽的图景是大地本身的风光。天才在这里找到了一切品味所要得到的满足;如果上帝既是自然也是心灵的创作者,那么我们就理应希望,在晶体、花卉和有感觉的生物中,人的情感本质将会找到尘世间最大的满足之一。在绘画和雕塑中,人类心灵同样对出现在诗歌和日常语言修辞中的那些事物趋之若鹜。这是对爱美之心的满足。诗歌、绘画和雕塑,在一切时代中向来齐头并进。它们是人类心灵的天然产物。大师们之所以卓尔不群,正是由于他们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情感本质都有着明晰的观念,也是由于他们拥有从前者中选择合适的对象,来迎合后者需求的技艺。艺术家只要能将大自然中的蛛丝马迹组合起来,拼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就不必担心被人遗忘或忽视。

正如大自然是作家提取材料的储备库,作家必须依照大自然中的范式来创作一样,画家和雕塑家也必定是如此,谁能依循画布的纹理和石料的孔隙,创造出的作品就会永远闪现出生命的温暖。

然而,哪怕诗人从不曾写下一行诗歌,画家从不曾在画布上涂过一笔,雕塑家从不曾发现蕴藏在石块内部的雕像,我们也不会意识不到,大自然为我们做出了关照——为我们的情感本质,也为我们对宏伟和美丽的热爱做出了关照。

我们之前谈到高雅艺术,只是为了用它们当作证据来说明,历代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关照,当艺术家竭尽全力去唤起人的情感时,他们已经在试图效仿自然。而当我们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领域时,为了表达我们关于这些更高级的美的观念,我们依然要依靠大自然的符号。天地之宏美,恰如无与伦比的绘画创作,每日呈现出令人惊异且喜悦的新场景;每种独立的物件,都好比一笔素描,填充了整个画面,而其自身也能凭借美或恢宏壮丽的力量,唤起灵魂中的情感,使之得到欢乐的回报。

我们从动听的乐章中得到多少欢乐!耳朵的构造,使我们能准确辨识各类声音的特征:鸟类和昆虫;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过河床上的卵石;海洋,还有雷电,以其深广的音域,生成最动听、最恢弘旋律中的音乐元素。如果我们把音乐视为一种供我们消遣的艺术,我们绝不会注意不到,在我们自身中,在音乐元素的物理属性中,必须满足多少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欢乐的来源,而且还是如此丰富的来源呢。在前面的一次讲座中,我们已经考察过听觉;然而即便缺乏鉴赏音乐的能力,这种感官也已经适用于一切日常用途。

听觉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绝对必需的。很显然,如果没有听觉,人类也能在地球上生存。诚然,那样一来,人类种族将远比现在低等得多,因为从哑巴接受正常听觉者的教导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没法判断,如果让一个哑巴种族顺其自然地发展,他们会变成什么样。

听觉无疑是人类在生理上适应于世界的重要适应性之一;然而音乐鉴赏力完全是另一码事。如果我们仅仅把人视为一种动物,我们说不出这种能力有什么必要性;它完全就是一种欢乐的来源。获得这种欢乐的条件是,当音乐产生时,我们有鉴赏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必然为我们所有,因为有些人就没有音乐鉴赏力。我们还要了解物质材料的性质,声音正是因此而产生的。就空气而言,它没必要在颤动时产生声音,也没必要在世界各地对同样的乐器施加同样的影响。各种类型的木头、金属和其他材料,也没必要发出音色各异的声响。事实上,人类发明的一切乐器奏出美妙乐声的神奇力量,都是自然物中为满足人类与生俱来对音乐——纯粹作为一种欢乐来源——的热爱而予以关照的证据。

音乐唤起灵魂中的欢喜和哀伤,就像大地上掠过的光影。从中可以见到,人类的情感本质受到何等的关照,即便是在空气的振动中——音乐正是由此产生。人类嗓音丰富多变而欢快的声调,听起来如此悦耳,它们在耳朵这一器官中形成混合的乐声,单单通过声音的力量,就能唤醒人类最深处的一切情感。这宣告了,在耳朵的构造机制、空气的声波,以及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纯粹理智中,人类情感本质的欢乐已经得到了关照。

而在轮廓和色彩之美中,我们的欢乐得到了最慷慨的关照。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夜空的美丽是一种随机事件。群星闪烁的苍穹似乎力量过于强大,不可能以其美丽来取悦于人,因此也不可能是专门为此提供的一种关照;我们或许会承认这一点,尽管我们知道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太阳,也就是其他星系的中心。

形态多变、色彩绚烂的云朵,每天都带来新的景致。当朝阳和落日的光束透过上层空气中层层叠叠的水蒸气时,黎明和夜晚的天空中燃起了怎样的光辉!谁要是曾经观看过各种气候下黎明和夜晚时分的浮云变化之美,就会承认那些场景的美丽,承认它们是每一位美的追慕者欢乐的来源。水的构成使壮观的云海显得流光溢彩,也使蛊惑人心的美丽彩虹在下落的水珠中显影,而我们绝不能认为这是事物本质中必需的东西。虽然依据事物现有的秩序来说这是必需的,但是这些关照,或者说这类关系,都有力地证明,这种秩序是一种计划的结果。我们不知道晶体的形式和色彩如何就不可能是同一个关照的一部分。自然界形成的矿物晶体和某些有机结晶物,是何其美丽的物件,又是怎样的欢乐之源!我们在这种有选择性的结晶化力量(selecting power of crystallization)中,看到人类在诸多方面受到一种具有最高价值的关照,我们也已经考察了它与纯粹理智的关系。我们不仅看到这种选择性的力量,而且看到初晶和次晶中展示出的形式之美,以及一切宝石色彩的光怪陆离。那些宝石的美,不单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修辞,而且是因为它们自身从本质上来说,就适于满足我们的爱美之心。

当我们进入有机界时,大自然的关照表现得更为惊人。云和晶体可能不大被看得起,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展示了光的属性,和物质的属性。然而有机生物是基于截然不同的基础。先前地球上并不存在这些生物。它们的美无疑绝非确定的,也绝非必要的。在很多情况下,很难说特定的形式和色彩的展示有可能存在任何用处,除非是为了满足人的爱美之心。无论我们谈论动物界还是植物界,那都无关紧要,因为在两者中,都明显存在同样的设计。单单在植物界中,就有丰富的例证。到处都是美的事物,这些事物产生的方式,通常让人觉得它显然是独一无二的造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实用性与美结合在一起。叶片剪裁合宜的边缘有利于接受阳光辐射,从而服务于植物的利益;当我们考察所有叶子变化万端的外形、人工栽培下更美丽的形态以及复叶中形成的组合时,无论是巨大的多样性,还是不同形式内在的美,都会令我们欢喜,可是这两者,无疑都不是必需的。花朵也同样如此。我们知道一朵完全花必须具备哪些关键部位才能产生果实。然而,是怎样的奇思妙想,构思出了无数不同类型的花卉呢?一些大型的采集园又是何其令我们沉醉?就拿邱园来说,那里有英国皇室花费重金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植物,有成千上万种植物,还有从中产生的许多变种,而我们在其中任何一种植物中,都不会找不到某种美的元素。如果我们单单局限于考察形式,哪怕是在常见花卉中,我们也会体会到莫大的欢乐。当我们在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无与伦比的色彩时,人类如何能相信,除了一种与他本身相似的存在者之外,还有谁能为他的快乐提供一种关照;或者至少是了解他的本质构成,并且希望满足他的情感本质呢?

当睡莲浮现在水面上时,看看盛开的花吧,瞧那雪花石膏白与金色的美丽对比!再看看众多花卉无比均衡的色彩——点状或环状的色块分布如此精确,不仅丰富的色彩,还有色彩相互之间,以及色彩与花朵形式之间富于美感的关系,都令我们欢喜。谁能相信,如此美丽的形态和色彩,仅仅是为了吸引昆虫?

我们也正是在植物中间发现,特殊的关照机制使植物在栽培条件下变得更加美丽,同时让人类逐渐懂得鉴赏美本身。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花的重瓣现象,譬如蔷薇,大丽花,还有很多别的花,正是通过这种进程变得更加美丽,直至完全丧失结实的能力,而结出种子原本似乎是开花的首先目的。不过,没有任何植物会无缘无故地丧失结实的能力,除非另有机制保证它的繁衍;当一株一年生植物产生变化导致无法再结种子时,它就会变成多年生植物。在这类情况下,植物的整个经济体系,似乎都是出于美的考虑来进行安排的,但与此同时又对物种保存做出了明智的前瞻。植物具有结种子的能力时,一年中就能完成整个生命周期;而当繁殖器官展开来形成美丽的花瓣,导致结实能力丧失时,它又能通过这一进程预留出足够的力量,使植物顺利成长,并延续植物的生命,由此靠根系来进行繁殖。植物中必定具有何等均衡的力量,才能做到这一点!

花朵加倍美丽的变化在花朵形成过程中受到关照的另一个显著证据,可见于如下事实:有些花的雄蕊粗大且美观,构成一个独立的美的要素,那样的花极少——即便有可能的话——会变成重瓣花。

在动物界中,同样随处可见对外形之美和色彩之和谐的考虑。如果动物界中存在怪兽,那很可能部分是源于形态与本质的关系;或者,是因为它们在创造物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以至于只能产生相应的适应性,而根本无从去谈美。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有可能引起异议的例子全都置之度外时,广大的动物生命所讲述的,正是那位以无与伦比的技巧构建出田野里那些百合花的神性艺术家(Divine Artist)。

在显微镜下的天地中,通常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美丽。有些动物、植物过于微小,无法为肉眼所觉察,或者即便能觉察到,也如微尘一般。而在放大镜的作用下,它们呈现出令人无比惊叹的轮廓和形体之美。在体形较大的动物微小的器官中,同样展示出美和结构之完备。在一些受到慷慨资助的科学学会中,有一部分成员专门从事显微研究。他们采集世界各地池塘中的泥土,远洋航行的船桅上收集来的灰尘,以及通过测深锤从深海河床中带来的软泥;他们在各个隐秘之处搜寻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微小的事物。

然而,在这一切探寻中,他们可曾发现一处不完美的迹象?当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掌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时,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的,难道不正是每种新的标本向他们揭示出的新发现吗?在一种标本中,存在结构之美;在另一种标本中,则是轮廓和形体之美;还有一种具有色彩之美;还有一种具有完美的适应性。因此,显微学家流连于一个充满魅惑的世界,一个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世界,一个自有妙境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像天空中循环往复的太阳和行星那样,各部分均完美无缺,并且显而易见地宣扬着神性智慧与技艺的世界。在所有耐心的观察者中,我们还需要找到第一个宣称显微镜揭示出的一切全都完美无缺的人。他用放大镜来观察各种美丽的物品时,唯一的期望就是,通过放大镜的显微效果,将会揭示出更美的景象。就一切人造物而言,放大镜呈现出的是缺陷;而就一切自然作品而言,则是加倍的美丽,在整个显微研究史上从未出现过一次例外。

如果我们再向前迈出一步,我们会看到动物界中辐射对称动物这一分支,即珊瑚虫、水母和海星一类。珊瑚虫类凭借优美的形态和鲜艳的色彩,形成如此美丽的海底花园,无怪乎诗歌想象中将海中仙女的居所安置在珊瑚林中。这些地方实在太美,对于陆地世界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当活珊瑚艳丽的色彩褪去,只剩下坚硬的石基时,那些形态各异的珊瑚石呈现出多么优美的外形和精妙的轮廓啊!人类凭借怎样的奇思妙想,才能设计出这些海底宝库中丰富多样的藏品类型呢?石珊瑚的叉状分枝,星珊瑚和脑珊瑚的圆顶,各自有自身美的要素,于是我们马上就会觉得,希望实现的理念已经达到了。我们可能会认为一种形式比另一种更美,但是我们挑不出任何一个标本,是我们能改进其中美的形式,又不至于改变其构造计划,以致将其变成另一个物种的。

我们从中发现一幅宏大的图景,海洋中的贝壳为此提供了进一步例证,这些我们将逐一来说。虽然活体动物有它们的美丽,但是留存下来的物品却是坚固的珊瑚和贝壳。那些动物之美,无法像某些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之美那样长久保持。对这些最低等的动物而言,当生命逝去时,所有的美也随之逝去。然而坚固的珊瑚和贝壳是坚不可摧的,就连珊瑚动物活着时不曾被人察觉的珊瑚石,也带有美丽的花纹,就好像是特意让坚固的基座能够永恒地记载,并始终见证大自然为满足人类爱美之心而采取的关照措施。

水母是最扑朔迷离的生命形式之一。水母身上别样的美丽形态和色彩陡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格陵兰港口某个晴朗的夏日,当各种各样的水母在水中四处涌现时,那种美景是无法超越的。完美的形态和精妙的色彩,使水母如宝石一般美丽动人,尽管它们很快就会消失。在缓慢增长的珊瑚中,我们有结实的基座留下来观赏把玩,而水母,则像大地上一季季怒放的一年生花卉一样,总会为那些热爱它们完美形态与艳丽色彩的人,一次次在水中大量重现。

如果逐一提到动物界各门各支,可能会花费我们太多时间。我们也没必要这样去做。不过,在辐射对称动物这个最低等的类群中,美的元素一毫不差地贯彻始终;外形和轮廓之美,以及色彩的丰富与精湛,也都不可能归因于动物本身,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为人类天性中对美的热爱给予的关照。我们情感本质中这一要素由此得到满足。这种关照让我们得到莫大的满足和欢乐,于是我们承认,这一行为的实施者理解我们的天性,他愿意而且有能力去满足我们的天性。尽管他照顾一切生灵,让它们在宇宙中各得其所,他也让它们服从于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并最终顺服于一切可能形式中最高级的类型,也就是依照他自身的形象所造的生命类型。假定造物者乐于见到他自己制造出的事物之美,也不能算是不敬的。

不过,在考察动物界中下一个分支——贝类生物时,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并赞同这种关照。谁能想象得出比在贝壳陈列柜中所见的贝壳更美的类型?精致无比的形态和花纹,以及最丰富的色彩融合,都构成了极其完美的艺术效果。成千上万枚贝壳各有超乎人类想象的美,如果没有大自然事先提供的类型,人类连半点头绪也摸不着。在几乎无穷无尽的多样性中,有珍珠鹦鹉螺,色彩艳丽的宝贝螺,还有珍珠母和银白色的珍珠本身。没有一种美是为了动物自身。鲜艳的色彩只会招来天敌,加速动物的灭亡。除了让智慧生命获得欢乐的一种关照措施之外,我们还能从中看出其他的用意吗?我们有可能根本看不出其中的用意吗?

在昆虫中,同样展示出极其丰富的艺术技巧。昆虫的结构和本能对于它们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因此或许有人会声称,我们找到的都是那些完美的组合,因为唯独受到充分关照的那些物种存活了下来。然而对于令人称羡的色彩之均衡,以及夏日在花间掠过的那些飞虫翅翼上精美的花纹,就没法给出这样的原因了。翅翼本身在外形上通常是一种美的奇迹,而上面的色彩组合,则比我们在任何人工艺术品上所能见到的更多变,更美丽;那些色彩本身也是人造品绝对无法企及的。要不是色彩的分布所产生的装饰效果,单单色彩本身也不会如此令我们惊叹。在这里,我们很肯定,我们所见到的是纯粹而简单的自然作品,超出自然选择这一可能原理的作用范围之外,因为这是个单纯的色彩分布问题。当有人指出自然选择原理时,我们只需要去看看一些昆虫,或是回想一下每年再次出现在花朵上的蝴蝶纤巧的形态,就能了解这一原理的作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金黄色翅翼,紧贴波浪式的外缘带有一条黑线的昆虫——另一些种类的昆虫是绚丽多姿的红蓝两色,带有环状、点状和线状的丝绸般光华——此外还有那些“披金戴玉、全副武装的甲虫”。

我们没必要举更多的例子;在动物界的等级中,从最低等的直至最高等的,我们总能见到同样的美的展示。同样的理念通过如此各异的手段实现,从而讲述出理性生物的欢乐所得到的一种重大关照。就水螅珊瑚和水母而言,色彩通常在动物自身之中。就贝类动物而言,色彩永恒存在于贝壳中,贝壳像从采石场上劈下来的石头一样坚硬;就虫类而言,色彩点亮甲虫的翅翼,在鳞翅类昆虫的翅翼上染上精细的磷粉。就脊椎动物而言,色彩出现在鱼类和爬行动物的鳞片中;出现在孔雀华美的羽毛和蜂鸟红宝石与绿宝石般的色彩中,以及热带地区涌现的成千上万种其他生命形式中。拿河流或海洋中的鱼类,鸟类以及更高级的动物来说,当我们看到它们从大自然手中出现的样子,就会惊叹于其色彩的艺术呈现。在一百个例子里,也不可能有一例是同动物的快乐有任何关联的。在某些情况下,动物体表色彩与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能保护动物免遭敌害;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必须视其为一种平白无故的关照,与动物自身是毫不相干的。不过,只要进行过这方面研究的人,就绝不会看不出其中的用意;在色彩的和谐与均衡中,唯一可能的用意,必定是取悦那些有智慧的生物。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一点:这种美,并不是在地球上出现人类来欣赏它的时候才产生的。在地质年代的动物、植物中,也存在同样的艺术技巧,这种技巧不仅体现在手段对于目的的适应性上,而且体现在动物、植物美丽的花纹上。我们毫不怀疑,如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之美,远比以往任何地质时期更为丰富。诚然,我们没法确定这一点,而只能通过对现有生物与当时那些生物进行对比来推断。然而,历史上出现的任何一类生物都有它们的美丽,岩石中留下了美的痕迹。甚至在志留纪岩石地层内的三叶虫中,我们也找到了美丽的花纹。在任何地质陈列室中,都可以见到一些当年无论形态还是色彩都美丽动人的标本。我们曾经见过一些菊石,除了精致的光华之外,它们美丽的贝壳依然完美无缺,就像刚从大海里捞出来的珍珠螺一样。

在那些早期的植物类群中,很可能极少有美丽的花卉,但是叶片和植物所必需的各个部分,都像形态之美最让我们欢喜的植物一样,经过了艺术化的修饰。

巴克兰(Buckland)对波西米亚煤矿出土的化石植物中融合的丰富美感做出了生动的阐述。

“意大利宫殿彩绘藻井上描摹得最精致生动的叶片,也无法与这些富于启示性的煤矿美术馆中高悬的灭绝植物缤纷的美丽相提并论。屋顶覆盖着一顶织锦华盖,上面缀满最雅致的叶片,枝枝蔓蔓,无遮无拦地向着屋顶表面各个角落伸展。这些植物的煤黑色,与它们所依附的岩石基座之光泽形成对照,进一步增强了效果。参观者会情不自禁地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森林中,就像被勾了魂似的;他注视着大地上那些如今没人能说清其形态与习性的树木,几乎能感受到它们初生时的美丽和生命活力;它们鳞状的茎和弯曲的枝,还有精巧的叶片,全都在他眼前铺展开来,丝毫未曾受到无数岁月流逝所带来的损害,依旧忠实地记载着灭绝植物的体系。关于它们何时出现,又何时终结,这些残骸是万无一失的历史学家。”

当大地上尚未出现任何智慧生命时,这一切的美有何用处呢?“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吗?”将爱美之心注入人类天性中的,难道不应当从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快乐吗?这些美丽的事物,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为了让他高兴而造的。但是如果单单考虑人类,我们会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我们之前已经指出,在大地为人类的生理本质做出关照时,必然考虑到了他的理智本质。人类最高级的发展,需要他去研究地球的外壳。煤和金属蕴藏在那里,他必须去寻找。古老生命的残体,是他的界标。地壳归人类所有,这也正是为什么人类应当在那里寻找美的对象,正如他们应当在生物中寻找美一样。思考一下早期地球中为人类准备的这些关照,也是件乐事——这些关照预示了人类崇高的天性,也预示着人类知识的进步。

现在,在我们所能勾勒出的草图中,必定已经很清楚了:自然界各个分支中,都有充分的关照机制来满足人类对美的热爱。人类已经得到了鉴赏美的官能,接着又有专门的关照机制,以多变的形式和色彩来满足这种官能的需要,而这类情况都是根本没法用其他原因来解释其存在的。不过,当我们开始考虑壮观和崇高,情况似乎多少有些不同。我们不曾感受到山川高昂起头,就会惊叹于它们的伟大;不曾感受到山雨欲来时的威势,和大海掀起的可怕风暴,就会见证宏伟和崇高。我们感觉到,这些全都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它们全都具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与人类无关。但是我们绝不会意识不到,一位英明的造物者在使我们生来具备理解这些强大作品的官能,从而在这些作品面前满怀敬畏和惊叹时,所体现出的设计意图。如果自然界中有任何事物能让我们离上帝更近一些,那它就是宏大的,可怕的。我们不崇拜山川,不崇拜海洋,也不崇拜雷电;可是当这些事物出现时,最大胆的无神论者有时也会忘却疑虑,躬身以待。

不仅人类的情感本质受到充分的关照,而且人类种族的历史表明,人类这种与道德本质和宗教本质关系极为密切的更高级本质,在数世纪以前,便如眼下一样完备。尽管科学依赖于长期不断的观察积累,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才逐渐达到完善,并由此让我们充分认识纯粹理智所能做到的一切,但是,这种更高级的情感本质在最早期的历史时期,就表明了它的神圣起源。如果我们希望看到诗歌中最高级的类型,我们求助于荷马和希伯来诗人;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形式中的美,我们就会寄望于古代大师们苦心孤诣之作。在自然科学的雏形期,这些从不确定的文明暗影中照射出来的人类最高能力的闪现,表明了一切发育论在应用于人类心灵时的崩溃。在诗歌、雕塑、建筑和哲学领域,仅就我们所能回溯的而言,我们总会发现高级类型思维能力的迹象,就像当今世上所能见到的一样。它们缺乏科学上的方法,缺乏进步的手段——这需要数世纪的聚合累积——但是它们并不缺乏我们拥有的任何能力要素和能力水平。人类崇拜自然界中宏伟、可怕的事物,例如山川、太阳、火和雷电,这一事实确实表明了知识的匮乏;然而同时也表明了人类情感本质的力量,以及情感本质在自然物和物理因素的召唤之下活跃起来,从而引起道德和宗教冲动的潜能。

在大自然与人类心灵之间,我们应当注意的最后一种适应关系,是人们理智层面不同的品味所得到的关照。心灵的相似性足以构成思维哲学的基础;但是很显然,即便在同一个家里,也能发现有一些孩子适合从事不同的理智追求。没有这种品味和能力上的多样性,科学和艺术将会进步缓慢,整个疆域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在一切科学、高雅艺术,或是有用的艺术中,个人所能掌握的只是何其少的一部分!世界上最有天分、成就最高的人,只要在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上哪怕只走上一天,就能看到,他具备的知识,只是所有人具备的知识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他能制造的同等巧妙的艺术品,又是一切艺术品中何其少的一部分。正如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那样,文明并不是任何个人所能代表的;文明是各行各业千千万万从业者所掌握的科学与艺术的集合。有一些人可能因机会使然,转向了一个方向,而不是另一个方向;但是进步,或者说科学和艺术中不同分支的存在本身,依赖于人类心灵质地的多样性。不仅自然界通过物质本身的构成,以及物质在有机生物中形成的一切组合搭配,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而且通过心灵的这种多样性给予的关照机制,也让一切学科都能在适当的时候,成为人类获得欢乐的手段。这些潜在的学科,就像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煤、石油,以及其他关照机制一样,长达数千年始终不为人知,直到人类的发展需要它们,那时人们便会得到它们。在对自然界的探索中,人类忙碌的心灵凭借自身差异性,将工作划分开来,也使自身能力增强了一千倍。谁能说得清,自然界那些无人探索的房间里面,还隐藏着哪些科学呢?当所有的探索者从幽深晦暗的研究场馆归来时,他们带回的宝藏,将会变成全世界的财产,全人类也将踏上更高的一阶。不仅大自然的性质和人类心灵整体的性质为人类无止境的发展提供了关照机制,而且各种召唤人类投身到千差万别的活动领域中去的不同品味与能力,也为人类的飞速前进,为人类种族的各项职业与快乐,均做出了关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