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宁夏贺兰山列为以保护干旱风沙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贺兰山东坡。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18种。1988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原州、隆德、泾源三区县,面积6.78万公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建设绿色家园

第三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1982年宁夏批准建立贺兰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宁夏贺兰山列为以保护干旱风沙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img64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贺兰山东坡。北起石嘴山境内的枯水沟,南至永宁县境内的三关,南北长约100千米,东西平均宽15千米,总面积15.7万公顷。共有大小山峰46个,主峰“沙锅洲”海拔3556米。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集中于7-8月,常有山洪暴发。干旱,多风,风速较大。山体中植被分布呈“阴阳脸”,阳坡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无高大乔木。而在阴坡、半阴坡生长着成片的油松、青海云杉等高大的乔木,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更替分布。贺兰山犹如一座天然屏障,阻挡着西伯利亚寒流南下和腾格里沙漠的东侵;保护着银川平原26.7万公顷农田和这里的生态环境。贺兰山山体在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80科324属690种。其中有国家三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如蒙古扁桃、沙冬青、羽叶丁香、四合木等。有观赏价值较高的黄刺、玫瑰、野玫瑰、山丹丹花等。食用山珍有白蘑、紫蘑、营盘蘑菇以及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果木、药材资源。保护区内栖息的动物有177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18种。如黑鹳、金雕、豹、马鹿、马麝、岩羊、兔狲、荒漠猫、猞猁、蜂鹰、蓝马鸡等。

贺兰山不但是自然历史遗留给半荒漠区一份珍贵的遗产,而且保存有完整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著名的如贺兰山岩画、明代长城、西夏王陵、拜寺口双塔、正谊关汉墓、小口子明清寺庙、马连口佛塔及石刻佛像、大武口的武当庙等。由于贺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成为宁夏最佳的探险、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年游客达十万以上。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在保护森林资源、拯救濒于灭绝的动植物、维护和稳定生态平衡,有着深远意义。从保存自然和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宁夏经济的角度,贺兰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六盘山,写下了高亢激昂的著名篇章《清平乐•六盘山》,使六盘山名扬中外。

巍巍六盘山脉,跨越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南北逶迤200千米。它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和水源涵养地,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img65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1980年国务院确定六盘山为黄土高原重要水源涵养地。1988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原州、隆德、泾源三区县,面积6.78万公顷。一般海拔2000米,主峰米缸山2942米。是我国暖温带北缘半干旱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本区处于东亚季风区边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形成冬寒、夏凉、春干、秋涝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六盘山历来有"春去秋来无盛夏"之说。六盘山是阻挡东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北移动的主要山脉,所以有利于雨水的形成。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湿地”。区内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20.5万立方米,年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区内有四季流水的大小河流65条,森林总调蓄能力为2840万吨,相当于径流总量的3.5%,地下径流量的2.0%,为泾河、清水河、葫芦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气候凉爽、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123科382属788种,其中种子植物86科337属,占我国种子植物科数的28.5%。属数的11.3%。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植物150种;脊椎动物25目62科213种,其中有158种鸟类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等;昆虫资源17目123科905种,其中有珍贵稀有的金蝠蛾、丝粉蝶、黑凤蝶、波纹水蜡蛾等。使六盘山成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一座巨大的“基因库”。

随着近几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相继实施,使六盘山林业生态建设全面提速。据区林业局统计,在过去的六年间,六盘山森林覆盖率已由过去的28%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保护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保护区的功能也将更加强大。

六盘山风光旖旎,久负胜名。春来绿树杂花,天地清澄;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宁夏六盘山矗立在“苦瘠甲天下”的固原山区。1999年国务院确定六盘山为旅游扶贫实验区。结合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了老龙潭、凉殿峡、千秋架、胭脂峡、荷花谷、须弥山石窟、二龙河等景区,并大力开发了休闲观光游、森林探险游、历史文物寻古游、踏访红色革命遗迹游、感受回乡风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农民致富。2004年自治区确立了大六盘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正在成为带动区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引擎。

三、罗山自然保护区

1980年国务院确定罗山为水源涵养林区。主要保护干旱风沙区的水源林及其自然综合体。罗山地处典型的地理过渡带,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稀有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丰富的水源涵养能力。2002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罗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同心县境内,总面积337平方千米。罗山是宁夏中部最高山,海拔2100~2642米。年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宁夏中北部降水之冠。有泉眼30余处,日总流量930吨。为周边十多万人和数十万只家畜提供了优质水源,是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中心和宁南山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屏障。森林覆盖率28.1%,是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的一座绿岛,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之一。

img66

罗山自然保护区

罗山共有植物65科170属275种,以菊科、蔷薇科、豆科为主。乔木优势树种以松科、杨柳科为主。森林类型主要有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与山杨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与白桦混交林及山杨纯林等。罗山共有各种野生动物22目44科114种。其中有22种是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如金雕、鸢、猎隼、灰鹤、石貂、兔狲、猞猁等。

罗山在唐高宗时称为“安乐山”,明朝时代又称为蠡山。据历史考证,罗山在宋代时水土甘沃,有良木薪秸之利。明代尚峰峦耸翠,草木茂盛,清代仍峰峦叠嶂,苍翠如染,四旁皆平地,屹然独立,上多奇花异草,良药珍禽。20世纪60年代大罗山还有3000公顷的林地,到90年代初只剩下1400公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大量放养山羊,导致罗山生态自然环境严重恶化,林木边界上移,草坡破坏,罗山的森林面积缩小,涵养水源的作用减退,山下形成了目前的荒漠及半荒漠区域,周围群众的生活处于极贫困的境地。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罗山林区的保护管理,1950年宁夏人民政府将罗山全部划为封山育林区。随着保护区建设,日益好转的森林环境改善了当地气候,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被为畜牧业、农业、林业和采药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没有罗山,就没有当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经济。它是宁夏大地上一块名副其实的“荒漠翡翠”。

四、白芨滩自然保护区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是2000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天然柠条林、沙冬青、药用植物甘草麻黄、银柴胡及苦豆子等稀有旱生植被及沙地灌木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漠的西南边缘、灵武市东部42千米处,总面积8.18万公顷。海拔高度在1150-1650米之间。猪头岭呈南北走向,将保护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多湖盆草滩,西部沙丘高大密集。保护区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北沙窝、大泉分场引黄灌溉、条件优越。保护区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9~10倍。沙面温度高达64.8度。主风向西北偏南,八级大风日年平均约17天。最高达72天。

img67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荒漠植被保存良好,尤其是中部核心区内分布的以柠条为主的1.7万公顷天然荒漠灌木群落是国内面积最大、最集中的特有类型,北部核心区内2万公顷以猫头刺为主的天然荒漠草原群落也是国内已建保护区中最大的一处。区内已知高等植物有49科149属262种;已知脊椎动物有22目45科115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鹳、荒漠猫、兔狲、鹅喉羚、鸢等22种。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岩、陶瓷黏土和大量沙石建筑材料。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是在白芨滩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林场始建于1953年。50年来,林业建设成绩突出,1958年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签名奖励;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受到奖励;1980年被列为全国三大种子基地之一,种子调往全国各地。对治沙造林、水土保持起了重要作用。到1992年累计造林8733.3公顷,平均成活率80%左右。使干旱风沙区逐步形成一条东西长达47千米,南北宽38千米的人工营造的乔灌混交大型防风固沙林带。有效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

五、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盐池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前身为哈巴湖林场。2003年3月3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3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巴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以荒漠植被、草原带沙生植被、草甸、灌丛形成的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体系及其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img68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地处毛乌苏沙地的西南缘。海拔1343~1614米,总面积8.4万公顷。属干旱草原荒漠区。气候干燥,降雨少且集中,蒸发强烈,温差大,日照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地带过渡特征显著,湿地面积2.16万公顷,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活栖息地。物种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复杂,现有野生植物54科169属3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我国特有种3种;有脊椎动物25目50科140种和44个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自治区保护动物28种,是一处天然种质基因库和自然科学研究基地。

六、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1983年6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由自治区环保局管理。1994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沙漠自然生态系统、人工固沙防护体系、特有的沙地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环境。是我国第一个沙漠植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积1.34万公顷,位于中卫市城区境内、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深居内陆,地势较高,受蒙古高压的影响,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气温变化剧烈,风大沙多,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1毫米,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5%。年平均蒸发量在2919.4毫米以上,为降雨量的15倍。沙面最高温度可达74℃。本地区多西北风,年起沙风时数在29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时数的33%。

img69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草原与荒漠交汇地带,生物种类及生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区内种子植物有453种,其中裸果木、沙冬青等11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145种,昆虫有800多种,其中黑鹳、金雕、岩羊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充分展示出一个以亚洲中部北温带向荒漠过渡的生物世界。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是在人工改造下,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植物固沙体系。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沙流侵袭得到了控制。从而保证了包兰铁路的畅通。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沙坡头是宁夏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沙坡头濒临黄河,是集沙和水为一体的绝景。这里北有沙海铁路,中有金沙鸣钟,南有黄河、香山。大河滔滔,沙山陡峭,白云碧空,沙海绿洲。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壮观奇特。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由于治沙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为5A级景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