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线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网络

时间:2022-06-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在21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络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不需要电缆等网络设施,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搭建,而且赋予网络用户足够的自由,因而受到许多公司、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青睐。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概念。

第九章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和移动商务

学习目标

1.了解无线通信网络

2.熟悉无线通信技术相关术语

3.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4.了解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

5.了解无线局域网标准

6.了解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

7.熟悉无线网络的互联设备

8.了解移动商务的概念

9.熟悉移动商务的分类

10.掌握移动商务的应用

11.掌握移动金融服务与应用

第一节 无线通信网络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在民用通信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这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方面。1946年,AT&T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线电话,它可以将移动用户连接到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AT&T公司基于此技术开发了最早的民用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移动电话服务(Mobile Telephone Service,MTS)。后来该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其改进系统IMTS 于1969年成为当时遍布美国的惟一一个移动电话系统。IMTS系统满足了人们想要摆脱通信电缆束缚的要求,然而该系统通信容量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电话用户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蜂窝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世界各地投入运营,如1981年由爱立信(Ericsson)开发的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system)开始在瑞典正式投入公共通信服务,1984年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在北美开始运营,它们是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网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取得迅速发展,使得数字通信系统不仅可行而且比模拟通信系统更加经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网只能提供语音通信服务,而移动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语音通信服务,他们要求新的通信服务,如数据通信服务。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移动通信进入了以数字化为特点的第二代。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有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北美的过渡标准(Interim Standard)IS-54和IS-95以及日本的PDC(Pacific Digital Cellular)。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技术随着互联网的爆炸式普及而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只能提供一些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服务,无法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结合推动着移动通信网络向高速数据传输方向发展,这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在21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倡导和推动下,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通过3GPP和3GPP2两个计划逐步走向统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它经历了以模拟技术为特征的第一代、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第二代和以多媒体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正在努力实现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笔记本计算机在公司、学校和政府部门等办公场所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传输业务要求日益增长。人们希望能从计算机网络电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而实现移动办公,因此提出了无线局域网络的概念。无线局域网络采用与有线计算机局域网络相似的网络协议,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代替传统的网络通信电缆,从而使笔记本计算机等移动站可以在一定区域(通信距离与发射机功率成正比,典型通信距离为100m)内自由移动。为了满足应用日益广泛的无线局域网络的需求,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委员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于1997年发布了IEEE802.11标准,其工作频带2.4GHz,最大传输速率2Mb/s;于1999年9月制定了IEEE802.11a(工作频带5.8GHz,最大传输速率54Mb/s)和IEEE802.11b(工作频带2.4GHz,最大传输速率11Mb/s)标准,其中IEEE802.11b标准因为可以提供高达11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工作于2.4GHz而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6月IEEE制定了802.11g(工作频带2.4GHz,最大传输速率54Mb/s);2007 年3月制定了802.11n(草案2.0版本)(工作频带2.4GHz/5GHz,最大传输速率约为300Mb/s)。此外,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ETSI)也于1991年开始制定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High Performance Local Area Network)标准。无线局域网络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不需要电缆等网络设施,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搭建,而且赋予网络用户足够的自由,因而受到许多公司、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青睐。

在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得以广泛应用的同时,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悄然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兴起,PDA与移动电话和笔记本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结合应用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如果能将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上面提到的手机、PDA、笔记本计算机等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起来,实现近距离范围内互通,那么人们的工作就会更加方便。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概念。实现无线个人区域网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通用的无线空中接口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在近距离范围内相互通信。1998年5月,由五家世界著名公司——爱立信(Ericsson)、诺基亚(Nokia)、东芝(Toshiba)、国际商用机器(IBM)和英特尔(Intel)联合发起的蓝牙(Bluetooth)计划为无线个人区域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另外,1998年3月12日IEEE 802标准委员会成立了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研究组,研究关于在个人操作区域内的电子设备之间提供一种低功耗、低复杂度无线连接所需要的新无线网络标准。经过一年的调研,该研究组于1999年3月11日升级为802LMSC工作组,制定了P802-15标准,即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标准。实际上,无线个人区域网络不仅可以在家庭和办公室环境中使用,而且可以在商场、会议等场合使用。

一、无线通信网络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通信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网络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构成了直接面向用户的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分为核心网和接入网两部分,无线网络主要扮演接入网的角色,提供给用户在移动中进行通信的可能性,如图9-1所示。目前,无线接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一大热点问题。

图9-1 现代无线通信网络结构

二、无线通信技术相关术语

1.GSM/2G

GSM即全球移动通信,是1992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统一推出的标准,它采用数字通信技术、统一的网络标准,使通信质量得以保证,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业务供用户使用。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9.6kbp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论坛称,截至2010年,全球所有手机用户(包括2G和3G)超过40亿,其中3G用户只占8亿,这意味着在2010年之前以GSM领衔的2G还有6亿甚至更大的市场空间,GSM技术在世界数字移动电话领域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80%。由于GSM相对模拟移动通讯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所以简称2G。2009年,我国拥有4.5亿以上的GSM用户,成为世界第一大运营网络。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简单地说,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技术,其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网络容量只在需要时分配,不需要时就释放,这种发送方式被称为统计复用。目前,GPRS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可达115kbps。GPRS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第二代数字通信和第三代分组型移动业务之间的一种技术,所以通常称为2.5G。

无线应用通信协议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等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浏览各个网站。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无线标记语言(WML)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中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因此,现有WAP的内容同样可以通过GPRS进行浏览和应用。WAP是2.5G的协议。

2.2.5G

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目前出现的2.5G衔接技术除了GPRS之外还包括HSCSD、EDGE等。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HSCSD)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因此能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2~3倍。目前,新加坡电信的移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6kbps。

全球增强型数据提升率(Enhanced Data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EDGE)完全以目前的GSM标准为架构,不但能够将GPRS的功能发挥到极限,还可以透过目前的无线网络提供宽频多媒体的服务。EDGE的传输速度能达到384kbps,可以应用在诸如无线多媒体、电子邮件、网络信息娱乐以及电视会议上。

3.3G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CDMA被认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

在通信领域中,常谈到宽带和宽带网,那么宽带网和窄带网区别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宽带和窄带的分水岭数据问题,通常人们把骨干网传输速率在2.5Gbyte/S以上、接入网传输速率达到1Mbyte/S的网络定义为宽带网,显然所有2G和2.5G的产品和技术都不是宽带技术,而能称得上宽带技术的只有3G及其后续技术。

4.CDMA

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是数字移动通信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CDMA最早由美国高通公司推出,近几年由于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作用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用户已突破5000万,我国也已全面开通了CDMA移动通信业务。

三、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要了解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首先要了解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组成或物理结构。无线局域网物理结构如图9-2所示,由站(Station,STA)、无线介质(Wireless Medium,WM)、基站(Base Station,BS)或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等几部分组成。

图9-2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1.站

站(点)也称主机(Host)或终端(Terminal),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基本组成单元。网络进行站间数据传输,我们把连接在无线局域网中的设备称为站。在无线局域网中,站通常用做客户端(Client),它是具有无线网络接口的计算设备。包括以下几部分:

(1)终端用户设备。终端用户设备是站与用户的交互设备。这些终端用户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和掌上电脑等,也可以是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如PDA等。

(2)无线网络接口。无线网络接口是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处理从终端用户设备到无线介质间的数字通信,一般是采用调制技术和通信协议的无线网络适配器(无线网卡)或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网络接口与终端用户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总线(如PCI,PCMCIA等)或接口(如RS—232、USB)等相连,并由相应的软件驱动程序提供客户应用设备或网络操作系统与无线网络接口之间的联系。

(3)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等网络软件运行于无线网络的不同设备上。客户端的网络软件运行在终端用户设备上,它负责完成用户向本地设备软件发出命令;并将用户接入无线网络。当然,对无线局域网的网络软件有其特殊的要求。

无线局域网中的站是可以移动的,因此通常也称为移动主机(Mobile Host,MH)或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如果从站的移动性来看,无线局域网中的站可分为三类:固定站、半移动站和移动站。

固定站是指位置固定不动的站。半移动站是指经常改变其地理位置的站,但是它在移动状态下并不要求保持与网络的通信。移动站则要求能够在移动状态也可保持与网络的通信。其典型的移动速率限定在2~10m/s。

无线局域网中的站之间可以直接相互通信,也可以通过基站或接入点进行通信。在无线局域网中,站之间的通信距离由于天线的辐射能力有限和应用环境的不同而受到限制。我们把无线局域网所能覆盖的区域范围称为服务区域(Service Area,SA),而把由无线局域网中移动站的无线收发信机及地理环境所确定的通信覆盖区域(服务区域)称为基本服务区(Basic Service Area,BSA),也常称为小区(Cell),它是构成无线局域网的最小单元。在一个BSA内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的一组主机组成了一个基本业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由于考虑到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和通信技术等因素,BSA不可能太大,通常在100m以内,即同一BSA中的移动站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m。

WLAN中的站或终端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如IP型和无线ATM型。无线ATM型的站包括无线ATM终端和无线ATM终端适配器,空中接口为无线用户网络接口(WUNI)。

2.无线介质

无线介质是无线局域网中站与站之间、站与接入点之间通信的传输介质。这里指的是空气,它是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传播的良好介质。

3.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简称接入点)类似蜂窝结构中的基站,是无线局域网的重要组成单元。无线接入点是一种特殊的站,它通常处于BSA的中心,固定不动。其基本功能有:

(1)作为接入点,完成其他非AP的站对分布式系统的接入访问和同一BSS中的不同站间的通信联结。

(2)作为无线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桥接点完成无线局域网与分布式系统间的桥接功能。

(3)作为BSS的控制中心完成对其他非AP站的控制和管理。

无线接入点是具有无线网络接口的网络设备,至少要包括:①与分布式系统的接口(至少一个)。②无线网络接口(至少一个)和相关软件。③桥接软件、接入控制软件、管理软件等AP软件和网络软件。

无线接入点也可以作为普通站使用,称为AP Client。WLAN中的接入点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如IP型和无线ATM型。无线ATM型的接入点与ATM交换机的接口为移动网络与网络接口(MNNI)。

四、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

从逻辑上看,WLAN的拓扑主要有基础结构式和对等式等。

1.基础结构集中式拓扑结构

基础结构集中式也称为基础结构,中心辐射是它的工作方式,如图9-3所示。

图9-3 以BS/AP为核心的基础结构网络

基础结构集中式拓扑结构能够与有线网络和移动用户通信,常常应用于广泛的覆盖区域和使用多个基站或接入点的情况。图9-3是单个基站接入(BS/AP)的情况,BS/AP用于网络中心移动终端位于该网络中心辐射的末端,任何一个用户端点与另一个用户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BS/AP,中心站点管理每一个移动的用户。移动用户与有线网络和固定用户之间也是通过BS/AP进行通信的。

2.Ad Hoc拓扑结构

无线Ad Hoc网络,又称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其设计思想是:采用无线分组数据通信,在恶劣环境下,通过多跳通信、自动组网实现灵活有效的通信,系统最终实现数据共享。无线自组织网络不但在军用通信中得到重视,更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在民用通信中得到了极大重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灾后救援、科学探测等领域,Ad Hoc有着其他通信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对于多移动机器人系统,为实现机器人之间的数据共享,Ad Hoc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网技术。

Ad Hoc是没有基础设施的无线通信网络。它不需要固定设施(如基站)的支持,各节点自由接入、自动组网,没有固定的网络拓扑(拓扑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中)。Ad Hoc网络没有专用的路由设备来集中处理网络流量及业务请求,所有数据包都是通过网络结点、多跳转发,由各结点承担路由功能。

Ad Hoc网络基于TCP/IP协议族,信息流采用分组数据格式,传输采用包交换。底层的无线通信技术选择较灵活,可以采用WLAN,也可以采用蓝牙技术等。根据所选用的不同技术,网络所能提供的性能也有所差异。

Ad Hoc具有如下特点:

(1)动态网络拓扑结构。

(2)无中心网络,抗毁性强。

(3)多跳无线通信。

(4)传输带宽受限。

(5)分布式控制网络。

(6)移动终端资源受限。

(7)安全性差,易受攻击。

(8)可扩展性不高。

(9)存在单向信道。

(10)网络生存时间短。

按照网络结构来划分,可以将Ad Hoc划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两种。在平面结构中,网络中所有结点的功能和地位相等,不存在“瓶颈”结点,网络可靠性高,并且结点的覆盖范围比较小,相对比较安全。但用户较多,特别是在移动的情况下,存在处理能力弱、控制开销大、路由经常中断等缺点。因此,它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网络。为了提高扩展能力,大型网络多采用分级结构。

3.蜂窝拓扑结构

蜂窝拓扑结构是一个特殊的多基础结构配置,它使用了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概念。蜂窝技术是一种使用频率复用的智能方法。蜂窝拓扑是在大规模陆地无线网络和卫星无线网络中使用的主要拓扑形式。蜂窝通信的概念最早由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使有限的带宽可以容纳巨大数量的用户。

蜂窝无线通信在传输中使用大量低功率的基站,每个基站只覆盖有限的区域。用这种方式每次建立一个新的基站或发送器时,容量就会增加,因为同样的频谱在指定的区域内可以被复用几次。蜂窝的基本原理是为覆盖区域分配信道,这样可以减少干扰、提供充分的性能以及满足这些区域的通信量。这些小区域称为小区,一组区组成区群。在每个区群中使用了全部可供使用的无线频谱。划分区群的原因是由于干扰的存在使得相邻的小区不能使用相同的频谱,所以把整个频带分成频率组,并分配给区群中的小区使用。在区域中无线频率组(称为子带)的空间分布必须采用某种方式,以便获得理想的性能。一个区群中小区的数量称为区群大小或频率复用因子。

在蜂窝结构中存在两种干扰:一是在不同区群的小区中使用相同频率产生的干扰,称为同频道干扰,使用相同频率组或信道组的小区称为同频道小区;二是在一个区群中的不同频率信道中由于旁瓣重叠而产生的干扰。必须对区群内和区群间的信道分配进行处理,以减小这两种信道干扰。蜂窝拓扑结构如图9-4所示。

图9-4 蜂窝拓扑结构

五、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性能

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性能比较如表9-1所示。

表9-1 几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性能比较

IEEE802.11b产品于2000年推出,采用DSSS技术,其技术比较简单。为了扩展传输范围且获得高传输率,2002年推出了802.11a产品,它采用比较复杂的正交频分复用(OFDN)技术,传输速率可达54Mbps。但传输范围较小。Home RF和蓝牙技术两种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环境中。

由于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的额外开销,实际的传输率可能只有40%左右。在传输时,由于出错而必须重传又会影响传输效率,最后有效的传输率还会更低。如IEEE802.11b的实际传输速率可能只有2Mbps左右,且在信道上每个端站只能实现共享的半双工操作。

六、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

目前,计算机无线通信传输手段有两种:无线电波,即短波或超短波、微波;光波,即激光、红外线。

短波、超短波类似电台或电视台广播。采用调幅、调频或调相的载波,通信距离可达数万米。这种通信方式早已用于计算机通信,但其速率慢、保密性差,没有通信的单一性、易受其他电台或电气设备的干扰,可靠性差。另外,频道要专门申请,因此一般不用做无线联网。

微波是以微波接收机、发射机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信道。因为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能够实现数据传输高速率,受气候条件环境影响很小。微波的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微波波段又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微波的波长很短,其特性包括:①直线传播。②频谱宽,携带信息容量大。③微波器件受尺寸大小影响。④微波受金属物体屏蔽,但能穿越非金属物体。⑤可穿透大气层,向外空传播耗损大。

由于激光和红外线易受天气影响,也不具备穿透的能力,因此在无线网络中一般不采用。根据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无线网络通信传输媒介中最有潜力的是微波。以微波频段为媒介,采用直序扩展频谱或跳频方式发射的传输技术,并以此技术制作了发射机、接收机。遵照IEEE802.3以太网协议(Ethernet Protocol),许多公司开发了整套的计算机无线网络产品。

这些产品在通信方面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用900MHz或2.45GHz微波作为传输媒介,以先进的直序扩展频谱或跳频方式发射信号,其扩展编码位长为216,射频带宽为26MHz。与传统的无线电窄带调制发射方式不同,这是宽带调制发射。故具有传输速率高(可到2Mbps)、发射功率小(只有100~200mw)、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不会与其他无线电设备及用户产生互相干扰的特点。更方便的是易于多点通信,这是因为它和一般无线电通信采用的频分式或时分式不同,扩频调制是码分方式。很多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通信频率,只要设置不同的标识码ID,就可以产生不同的伪随机码来控制扩频调制,即能做到互不干扰地同时通信。其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视所选用的天线不同而异;定向传送可达5~40km;室外的全向天线可覆盖1.5~10km的半径范围;室内全向最多可覆盖半径为250m的5000m2范围。电波能穿透几层墙或两层楼的混凝土楼板。由此可见,微波扩频通信技术为计算机无线网提供了良好的通信信道。

与有线介质相比,无线介质具有可靠性差带宽低并且有广播的特性。但是由于无线介质具有无束缚的特点,它可以应用在移动通信中。不同的信号通过有线介质传输,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电线,而所有的无线传输都是共享同一种介质——空气。各种现有的无线网络是通过工作频率和接入频段的合法性加以区别的。无线网络的工作频率有1GHz(蜂窝移动电话)、2GHz(PCS和WLAN)、5GHz(WLAN)、28~60GHz(本地多点分布业务和点到点的基站连接)以及用于光通信的红外线(IR)频率。在这些频段中,有的频段需要许可证,如蜂窝移动电话和个人通信服务(PCS)。随着工作频率和数据速率的增加,硬件实现的成本也相应增加,但无线信号穿透墙壁的能力却减弱了。随着时间的迁移,无线网络在电子设备中的费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进入建筑物的穿透能力与区分需要许可证的频段和免许可证的频段变得十分重要。当频率等于几个GHz时,信号可以穿过墙壁,在大楼内部只要使用很小的无线基础结构就可以实现室内通信。对于更高频率的信号,来自于室外的无法进入建筑物之内,而产生于室内的却被限制在房间之内。这种现象强行限制了无线通信中对合适频段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电波传播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有所变化的,在开阔地带和在室内或城市地带中的差别很大。在开阔地带或自由空间,信号强度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在其他地带,信号强度是一个与环境和电波频率有关的距离函数,通常它的衰减速率很大。

七、无线网络的互联设备

1.无线客户端适配器(Client Adapter)

无线客户端适配器即无线网卡,根据接口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PCMCIA无线网卡、PCI无线网卡、USB无线网卡和以太网桥接器(Ethernet Bridge)。

(1)PC卡:PC卡又分为16bit的PCMCIA和32bit的Card Bus卡,一般用于连接笔记本电脑。

(2)USB适配器:目前一般基于USB1.1标准,用于连接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电脑,支持热插拔。

(3)PCI卡:用于连接台式机,有些是PCI转换卡,有些是完全集成的无线PCI卡,支持热插拔,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移动式无线接入,PCI无线网卡适用于普通的台式计算机。其实PCI接口的无线网卡只是在PCI转接卡上插入一块普通的PCMCIA卡。

(4)以太网桥接器:用以连接无PCI糟、无USB口,但具有以太网接口的设备。

2.无线局域网接入点

无线接入点在IEEE802.11的规范中称作无线网络基站。无线接入点是用来连接传统有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或是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的“桥梁”,相当于集线器的功能,可以用来接收和传送数据,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均可通过无线接入点来共享有线局域网甚至是广域网的资源。另外,无线接入点具有网管功能,可以将它作为网络管制器,对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工作。无线接入点在小型局域网中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纯无线接入点,在小型无线局域网的架构下,使用这种就足够了。另一种是无线路由器,与无线接入点相比,除了同样具有基站的功能外,还多了一项特性,就是内置了带宽共享的功能,使得所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都能通过无线路由器轻松连上互联网。不过,前提是必须已装有宽带的设备,如ADSL或Cable Modem。

一般而言,市面上网络接入点的规格几乎完全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是否具有支持128bit WEP加密、升级的功能,是否有固定的安装方式,另外有无外接天线也要留意。

另一种类似接入点的设备称为无线桥接器,用于连接两个分离的局域网。有点类似在两个子网间拉条线以使子网间互通,不过这条线实际上是无形的,是由两个无线桥接器来构成。总之,它可以细分为:①桥(Bridge)。②点对点的桥接器(Point-to-Point)。③点对多点的桥接(Point-to-MultiPoint)。④无线客户端桥接器(AP Client)。⑤无线中继器(Wireless Repeater)。

无线接入点可以通过本身的无线通信功能,或是通过有线网络与其他接入点连接,提供范围更大的无线局域网服务,从而使得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基站间移动,而不中断通信。

3.无线宽带路由器(Wireless Broadband Router)

无线宽带服务和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由无线宽带路由器(也称为WBR或无线电缆调制解调器)建立的。WBR包含一个与外部模拟电话调制解调器相连的RS-232连接或者一个集成的模拟调制解调器,使同一个WBR可以同时用于单向和双向服务。

WBR使用与CATV电缆调制解调器同样类型的同轴电缆与各种接收器(单向服务)或收发器(双向服务)相连,这些接收器或收发器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或高塔上。收发器或接收器的摆放位置非常关键,特别是对于只使用一个接收器或收发器的系统更是如此。提供商通常需要做事先调查,以便确定服务能否被接收到并选择接收器或收发器天线的安装位置。

如果无法建立至转发塔或接收塔的直接线路,也就无法提供双向服务。但是,如果信号能够反射到附近的塔或建筑物,就有可能提供单向服务;用户可以在附近的建筑物上安装被称为曲状天线(Benders)的设备,从而接收来自无线宽带提供商的信号,但不能使用曲状天线向提供商的接收器发送数据。

第二节 移动商务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各种通信服务的需求,同时人们对新服务的要求又推动着无线通信网络不断向前发展。正是在这种推动力的作用下,无线通信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也逐渐从空间域(即在通信距离)方面日益接近我们,从远在天边的卫星通信,到上百千米的微波通信、几十千米的移动通信、100米的无线局域网通信,甚至到10米以内的无线个人区域网通信,所有的这一切为我们勾画出一个美好的无线应用前景。随着无线通信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用将会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线手持设备的体积在不断缩小而其功能则逐日增强,它可以用于通话、传输数据、收发电子邮件和浏览互联网,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的电子商务,这就是所谓的“移动商务”。

一、移动商务的概念

在移动通信网络普及以前,人们之间的远程通信主要通过电报、电话、传真等手段来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沟通和通信方式发生了重要变革。通过电脑和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地访问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而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则改善了网络用户的访问感受,增加了网络浏览的乐趣,互联网的普及也随之产生了电子商务等新型的商务模式。但是,由于通信工具不能随身携带,用户在通信时始终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人类沟通手段的一次突破,它基本上取消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条件。使网络使用者得以摆脱以往必须在固定地点上网的约束,使工作与生活变得更灵活、简单、方便。可见,电子商务将商务活动网络化与电子化,而移动商务是将固定通信网的商务活动提升到移动网。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简单、方便。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设备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通过移动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

移动商务作为新兴事物,不同的学者和专家也给出了若干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移动商务是那些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使用个人数字助理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所进行的各种商业信息交互和各类商务活动。虽然移动商务和电子商务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但是移动商务不是电子商务的简单延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移动商务定义为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和需求的实体(各种形式的企业、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等),本着跨越时空限制、提高商务活动效率及节约商务活动成本的目的,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数字通信技术等电子方式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的一种贸易形式。

二、移动商务的分类

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移动商务。移动商务以其灵活、简单、方便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移动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按照不同的标准,移动商务的分类也有所不同。移动商务的分类如表9-2所示。

表9-2 移动商务的分类

(1)移动商务按照商务实现的不同技术,可分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GSM、CDMA)的移动商务;基于3G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商务(CDMA-2000、TD-SCDMA、WCDMA);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移动商务;基于其他技术(RFID、Bluetooth、卫星通信等)的移动商务。中国有5亿多手机用户,位居世界第一。由于手机的普及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商务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为可观的一类。

(2)移动商务按照商务服务的不同内涵,可分为:内容提供型移动商务(包括下载和定制服务两种类型);信息消费型移动商务(如移动阅读,2009年手机阅读全国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成为3G时代发展较为迅速的盈利业务);企业管理型移动商务(如移动商宝就具有进、销、存、网上支付等多种管理职能);资源整合型移动商务;快速决策型移动商务;公益宣传型移动商务(如政府部门通过短消息发布恶劣天气的天气预报);定位跟踪型移动商务(如车辆定位跟踪);信息转移型移动商务;集成管理型移动商务(如与RFID集成的高速公路免停车收费);扫描收费型移动商务(如二维条码电子电影票等)。

(3)移动商务按照确认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密码确认型移动商务;短信回复确认型移动商务。

(4)移动商务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可分为:搜索查询型移动商务;需求对接型移动商务;按需定制型移动商务;预约接受型移动商务。

(5)移动商务按照互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推式移动商务;拉式移动商务;交互式移动商务。

第一,推式移动商务(Push)。传统Internet的浏览是一种“自助餐”形式,容易造成浪费,虽然各取所需,但最后剩下许多。移动商务的推式服务就是“客房式”服务,根据用户的爱好,把所需的各种服务,如新闻、天气预报、彩票、股市、旅游、招聘等信息送到用户处,这就避免了浪费。这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第二,拉式移动商务(Pull)。这类似于传统的信息服务,如查询电话号码、旅游信息、航班、影院时间安排、火车时刻表、产品信息等。

第三,交互式移动商务。这是移动商务能提供的最常用的服务方式,包括:即兴购物;使用无线电子钱包等具有安全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在商店或自动售货机购物;预订机票、车票或入场券,并能在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时立即得到通知,也可支付票款或在旅行途中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安全的个人财务管理,通过移动终端核查账户、支付账单、转账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游戏或娱乐;信息查询等。

移动商务是一种创新的应用模式,其在技术架构的实现方面有四个层次:通信系统层、业务平台层、增值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与内在的技术架构相对应的是移动商务所牵动的多环节产业链条,包括通信系统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平台技术提供商、应用开发实施商、应用服务商以及最终用户六个环节。

移动商务不仅是技术创新,也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移动商务充分运用其移动性来消除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使随时随地的信息传输和商业交易成为可能。移动商务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它应用于内部办公、外部服务、信息发布及定向宣传等。技术只是一种承载方式,随着3G时代的来临,宽带传输、手持终端、终端数据表现形式等技术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移动商务相关的产业将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第三节 移动商务的应用

商家、雇主、员工和消费者都能从无线访问中获益。对于雇主和员工,通过无线访问可相互沟通,访问公司数据库,管理行政任务(如回复电子邮件)及改善客户关系等。此外,用户在空闲时也能履行管理职责和完成任务(如在等公车或在银行排队时)。移动商务已涉足的行业包括娱乐、新闻、旅游、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汽车等。未来,移动商务应用将会普及到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基于无线技术的移动商务,除了实现B2B、B2E、B2C、C2C等应用模式,还要特别考虑适合无线传输和处理的安全体系和技术。目前,移动商务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包括:移动营销和促销;移动无线广告;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移动即时通信;移动搜索;移动定位。

一、移动营销和促销

对营销人员而言,可借助于无线设备、互联网和万维网提供的新工具方便地部署和实施营销活动。

1.目标

对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而言,提升网站访问量固然重要,但仅靠这一点远远不够。在预测营销活动有效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保存用户的个人资料、记录访问情况以及分析促销和广告效果,这些对于保持营销效果的持久性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了解目标市场(即在营销活动中最能带来收益的客户群),公司可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有效地提高访问量,做出响应和促进消费。网上营销和移动营销应当与传统营销方式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最有效的企业营销活动。这一战略将重点集中于吸引新客户访问网站,并让他们不断回访网站。

2.营销战略

移动营销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活动策略以符合移动客户和无线设备的需求。无线营销可分为推战略(Push Strategy)、拉战略(Pull Strategy)或两者兼而有之。推战略假设人们要求将特定的信息实时发送到他们的无线设备上。拉战略则无须实时将接收方请求的推销信息发送到他们的无线设备。

3.客户隐私

向客户发送与其不相关的推销信息和广告,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多半会使客户感到厌恶。有的接收方可能会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因此,使用任何一种无线营销活动战略进行推销都需要征求客户许可。

经过客户许可的营销有助于保护客户的隐私,并能获得良好的销售反响和效益,因为目标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定义。这样可降低无线营销活动的成本,因为只需花少量的营销成本便将精力集中在主要客户身上。除此之外,通过将时间、内容和客户希望收到的消息交给客户控制,销售人员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4.技术

移动营销使用无线技术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个性化服务,如营销人员可根据客户的地理位置和爱好发送个性化的信息。信息可以在一天之内的任何时段发送,客户可随时对信息做出响应。

上面的应用表明这种移动营销和广告方式依赖基于地理信息的技术。有两种实现方式:

(1)基于地理位置:根据无线设备用户的地理位置将特定的信息和广告发送给用户。

(2)基于邮政编码:根据无线设备用户的邮政编码来发送消息;用户在无线设备中输入邮编,邮编是确定要求接收信息和广告的依据。这样,营销人员就可粗略地确定有多少客户选择根据邮编来接收广告。

5.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商务营销可提供基于位置的实时促销活动,如图9-5所示。

图9-5 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应用实现步骤:

(1)用户向移动营销服务器登记商店和产品或服务类别。

(2)移动营销服务程序从商家处获得最新产品或服务信息。

(3)服务程序根据用户的位置和选项发送信息。

(4)用户收到定制格式的促销信息。

6.挑战

利用无线设备展开营销活动向营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1)安全问题增多:通过无线网络传递的内容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的某一点被攻击。

(2)显示格式定制化:特定的技术和协议可导致内容显示会根据接收设备的不同而不同。

(3)环境影响质量:接收者所处的环境影响通信质量,进而在客户订购或查询产品或服务时,可能会出现服务中断。

7.部署

促销是最好的开始。为鼓励用户接收推销信息和广告,营销人员可以提供免费或打折的收集服务。例如,对于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登录特定营销网站的用户,访问网站上的广告可获得一定的折扣奖励。此外,营销人员可以将商品信息,如购物优惠券信息,发送至订阅用户的手机上。

二、移动无线广告

移动无线广告的成功实现需要ICP、广告客户和媒体建立一个能在正确的时间和位置将广告展现在客户面前的系统。移动无线广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与在50公里外收到一家快餐店电子优惠就餐券的人相比,在这家快餐店附近申请电子优惠就餐券的人显然更可能对这家快餐店的广告做出积极的响应。此外,移动无线广告更加适应用户的移动性,能适时地把无线广告传给随处移动的订阅者。

1.应用框架

设计无线广告时,要考虑到无线设备的地理位置、无线广告尚无标准、无线广告业现有复杂的价值链等因素。广告客户与出版商打交道,通过各种媒体将广告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移动无线广告则将无线服务提供商也加入到传播媒体中来,将各种媒体打造成链,使广告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为将广告传递给无线消费者,广告客户必须开发出一种内部解决方案或用无线广告服务网络来发送广告。此外,公司还必须选择出版商或出版商网络。移动无线广告应用框架如图9-6所示。

图9-6 移动无线广告应用框架

2.拉广告

移动无线广告应该和推广告、拉广告一样,重点突出、个性化且有类别之分。拉广告通过允许用户申请实时向其无线设备发送信息的方式,帮助用户保护隐私。用户浏览信息时,可选择与广告交互或要求看到更多广告。如消费者想收到本地某家咖啡店的特价信息,可通过申请信息并提供其地理位置的方式来提醒广告客户。作为响应,广告客户会发送一张电子优惠券,并将消费者定向到最近的咖啡店。

3.推广告

推广告指客户可选择稍后接收广告。例如,消费者访问一家网站,并选择了接收与本地相关的无线信息和广告。在找到与这些事件相关的信息和广告后,无线广告便被发送到消费者的无线设备。广告是以异步(即非实时)的方式发送的。

4.实施考虑

无线广告可利用短信(SMS)的方式发送。营销人员发送SMS信息时,信息的长度、创意和交互性是有限制的,因为短信中不能包含图片。但是,和含有丰富多媒体的信息和压缩图片的信息相比,文本信息的载入速度更快。短信还可以用于提供移动通知,为消费者提供新闻和产品更新通知。如果移动通知与订阅者的请求相关,为消费者提供选择接收移动通知的选项可促进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无线广告也可包括交互性和声音特性。交互性指的是要求用户点击、发起或采取另一种类型的动作。广告客户还需评估媒体或出版商选用的无线传输协议。因为,标准设备可能无法收到专门为另一种标准设备设计的广告。例如,对无线广告而言,图片的效果有时比文字更有效,但有的无线设备却不能显示图片。

5.应用

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与广告的价值有直接关系,同时,广告客户愿意为能提升广告效应的广告多付费用。提升广告效应的一种方法是将无线技术与其他媒体相结合进行交互式广告。采用了将无线技术的广告放置在公车站牌、电话亭和其他街道设施旁。然后,人们可看到这些广告,并用其红外无线设备下载信息。

AdAlive公司在美国各地机场的广告牌上安装了红外端口,借此开发一种发行广告的新方法。游客抵达机场后,该城市的旅游指南、地址名录和促销信息就可通过红外线传输至其无线设备。

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篮球联赛期间,Volvo发起了一次营销活动,同时采用了电视和无线广告。Volvo通过“网上赢靓车”活动促销新品。Volvo广告由CBS 的SportLine和Go2代理。CBS的SportLine是一个提供无线体育新闻的门户网站,Go2.com是一家基于地域的无线搜索引擎。无线互联网用户浏览NCAA篮球联赛的比赛得分时,可点击Volvo的广告参与促销活动。参与促销活动时,用户先要回答他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广告,从而使Volvo获悉广告是如何深入主流消费者的。

三、移动客户关系管理

1.背景

移动客户管理系统mCRM突破传统CRM局限,为客户提供定制的、基于现场的实时服务。和争取新客户相比,保住现有客户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传统的CRM通过有效的通信和投放产品、服务、信息和解决方案来解决客户疑难、响应客户诉求和需要,为客户提供和维护高品质的服务。

最初的CRM的通信手段是电话,即负责客户和服务代表打来的电话、销售跟踪(Sales Tracking),即跟踪和记录销售情况、交易支持(Transaction Support),用于开展业务交易的技术及其他许多功能。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基于Web的eCRM/iCRM产生。eCRM是一个用于电子商务战略的CRM应用程序,包括定制和个性化客户体验。iCRM(Internet CRM)这一术语可与eCRM换用。

eCRM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商家和客户间的关系不会始终是面对面的。很多交易都是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多了解客户,以便建立和维护与客户间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回头客”。

2.mCRM

无线通信技术与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插上了移动的“翅膀”。mCRM(Mobile CRM)可以使客户收到及时的、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公司可通过无线设备了解其销售骨干和营销队伍。

对营销人员而言,让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能通过多种无线平台进行访问是一个不容易突破的障碍。为了满足无线用户的需求,公司需要重新规划其网站,使其内容能在不同的无线设备上正确显示。如果某个公司将电话支持作为mCRM的选项之一,该公司就应该尽量缩短客户服务代表接听客户电话的时间,因为许多无线客户的电话服务都是计时收费的。

3.营销自动化

提高mCRM的服务水平需要公司内部实现营销自动化,包括及时维护和查明产品或服务优势,管理联系名录和其他营销活动。营销自动化并不意味着销售员会丢掉他们的工作,而是要减轻对销售队伍的管理负担,使销售员可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细节上,并关注那些可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利润的产品或服务优势。

销售员与客户间的关系可提升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和忠诚度。客户在消费过程中,大多希望与经常为其服务的人员打交道,尤其是在购买贵重物品时。

4.部署/方案

要想提供高品质的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必须设定一个含有既定目标的计划,并与营销和信息技术部门合作执行这项计划。业务分析员应该检查计划中的每个细节,并审查数据,如减少了多少客户服务成本或增加了多少客户投诉,借此优化客户管理系统。

基于营销自动化的mCRM实施框架如图9-7所示。工作现场的营销人员和客户,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都可以通过便携式终端以任何可用的通信手段访问公司的mCRM门户服务网站,实时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和支持。

图9-7 基于营销自动化的mCRM实施框架

5.应用案例

(1)酒店业。Johnny Rockets是一家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餐饮连锁店,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店。不久前,Johnny Rockets决定通过在指定分店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方式来测试使用无线Web能带来多少利润。这家与Go2已达成合作关系的连锁店可让无线设备用户找到离自己最近的Johnny Rockets连锁店,预订座位并查看菜单。客户和酒店都受益于该系统,因为它简化了选择和订餐过程。客户可查看菜单和价格,并直接通过无线的方式从网站订餐。

(2)汽车销售。Auto Media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无线特性。Contact Auto.com能使汽车经销商利用无线设备搜索存货,对客户的询问和电子邮件做出响应。这可减少获得一个推荐与完成销售之间的时间。客户更喜欢与回答他们问题的第一家经销商讨论买车的可行性。

四、移动即时通信

1.移动即时通信的概念

即时通信又称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IM),它是依靠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以沟通为目的,通过跨路平台、多终端的通信技术来实现一种集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型的“通信平台”。除了基本的文字聊天、多方聊天、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功能外,IM的功能日益丰富,多功能和综合化已成为IM业务的发展趋势。IM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对企业来说,即时通信拥有即时、方便、安全、高效以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移动即时通信来自于最近通信业界最成功的两个应用的结合点:固定网络中的桌面即时消息和移动网络中的短消息系统。它使得用户在移动终端能像使用桌面即时消息一样方便地使用移动网络消息,并且可以访问已有的朋友列表,发送文字、图片。用户使用移动即时通信不仅可以与手机用户进行文字、语音、图片、邮件、文件交流,而且还可以与计算机即时通信用户进行交流。

移动通信的即时通信服务就是基于传统的Web通信系统,把手机短信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使用户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够方便地与他人以短信、移动互联网来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它突破了传统Web界限,把即时信息转移至移动互联网,使用户通过短消息或移动互联网而实现更即时的交流。

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的核心业务——短信息,以条计费的短信和以流量计费的移动互联网数据。首先,它对运营商起到提高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的作用,通过增加用户对互联网数据的流量和短信条数的使用量来增加月收入,也允许按包月形式来收取基本服务费。其次,它可以帮助运营商创造和加强服务品牌,提高用户忠诚度,减小用户转移的风险。众所周知,即时通信系统的很多用户都是通过这种服务与朋友或商业伙伴沟通的,当某一个用户要转移到其他运营网络、接受其他运营商的服务时,对于原来的运营商将造成极大风险——不仅流失了该用户,还极有可能流失其朋友和业务伙伴。为此,各移动运营商会尽其所能来提高服务竞争力,从而留住用户。

IM业务的价值和计费的方式并不是由运营商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最终用户认可的价值所驱动的。当前为用户所广泛接受的短消息业务的计费方式是发送消息需付费,而接收消息不收费,并且没有月租费。运营商可以通过投放广告,利用IM平台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业务等方式来增加收入。总的来说,IM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项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即时消息系统作为一种服务方式,真正实现与移动通信紧密结合,市场价值巨大。一些互联网即时消息提供商(如QQ)已经拥有了成百上千万的用户,这些用户同样希望通过移动电话体验相同的服务。因此,运营商如何发展将PC和移动网络相结合的消息类业务是问题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大厂商正在不断加强IM应用软件与移动平台的融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服务内容的整合。通过推出移动IM应用和完善服务内容,扩大移动的影响力,并同时获得更多的IM用户。所以,移动即时消息系统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国内IM市场发展

IM软件也就是即时通信软件,是随时可以互通信息的软件。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有腾讯QQ、微软MSN、TOM Skype、新浪UC、网易POPO、雅虎通、263-e话通等。这些软件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而进行即时通信(包括语音聊天)等。此外还有一种是以手机平台为主,提供互动交流,如飞信(Fetion)、个人信息与通信助理(PICA)、邦邦通、蜜友等。

(1)互联网平台的IM软件。互联网平台上以腾讯QQ和微软MSN的用户居多。基于IM软件强大的市场,其他公司也不甘其后。Google Talk、TOM Skype、淘宝旺旺、新浪UC、网易POPO、雅虎通、263-e话通、盛大Quanquan等都蜂拥而至。百度公司也推出了IM版本,试图在IM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2)手机平台的IM软件。随着手机的流行,手机用户与网络用户的比例为5∶1。这使得商家纷纷涌向手机市场,基于手机平台的IM软件就此诞生,如Fetion、PICA、邦邦通、蜜友等。

Fetion的特点:既可以在PC上安装,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主要以移动手机用户为主。因为是中国移动的产品,所以在短信支持和语音支持方面的服务表现优异,市场推广力度大、用户发展速度快。

邦邦通的特点:可以同时实现移动QQ和移动MSN的即时通信工具,推出适合不同型号手机的不同版本,但它们不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

蜜友是一种可以在手机上同时实现移动QQ和移动MSN的即时通信工具,支持手机对讲,图片模式具备即拍、即发、即得的功能。不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

PICA的特点:①整合了传统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网资源。②语音短信功能。③内置搜索引擎,可以随时搜索信息。④存储空间大。⑤群组沟通管理(针对企业)。⑥获取资讯。⑦彩信即发功能。⑧有小说、笑话、游戏,可娱乐休闲。⑨NBA直播。很明显,它的优势在于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无论是通信、娱乐还是资讯,通过手机平台都能实现。

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QQ和MSN也介入到无线业务,以手机为平台提供服务,即移动QQ、移动MSN。

(3)几种移动IM软件的比较。以下对比移动QQ、移动MSN、Fetion以及PICA。

第一,移动QQ。移动QQ是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IM,支持状态呈现、消息信箱和群发信息等基础IM功能,但不支持移动聊天室等复杂功能。在支持的媒介方面,移动QQ支持文本、简单表情符号等基本格式,但不支持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复杂格式。在与其他移动IM的互通方面,移动QQ不能与移动MSN等其他移动IM实现互通。在扩展功能方面,移动QQ表现较差。

移动QQ支持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 S60、Pocket PC、Java和BREW等,但对于Symbian UIQ、Smartphone、Linux等平台的手机尚不支持。在扩展服务接口方面,移动QQ目前不能接入各种第三方应用。这些局限性无疑限制了移动QQ在内容扩展性方面的发展。

第二,移动MSN。移动MSN也是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IM。由于移动MSN属于微软公司的产品,其支持的手机操作系统目前也限于微软的平台,如Pocket PC、Smartphone等,而对于其他平台的手机并不支持。在扩展服务接口方面,移动MSN开放性很差,目前不能接入各种第三方应用。同样,这也限制了移动MSN在内容扩展性方面的发展。

第三,Fetion。2006年7月,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IM平台——“飞信”。同时中国移动与腾讯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致力于实现飞信手机用户与腾讯QQ用户的互联互通。目前,飞信业务已正式商用。飞信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发展用户高达6000万。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进入将使IM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它将基于自身的优势,利用IM服务进一步向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并在客观上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体即时通信市场的发展。

随着移动网络运营商进入移动即时通信市场,其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在移动市场,移动网络运营商扮演着价值链中的主导角色,对此业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次,移动网络运营商掌握重要的客户资源,移动即时通信业务能否获得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推广力度。最后,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借助自身在价值链中的网络资源拥有者的重要角色,选择合适的即时通信合作伙伴。

第四,PICA。PICA为个性化的通信和信息平台,除了支持状态呈现、消息信箱、群发信息、移动聊天室等基础IM功能之外,还支持在线客服、信息下载、资讯服务、在线游戏等扩展业务。

PICA支持的媒介格式也比较全面,能够支持文本、语音、图片、表情符号和视频等多媒体格式。在互通方面,PICA可以实现与移动QQ和移动MSN等移动IM工具的良好互通。此外,PICA还支持一对一、一对多以及群聊功能,其“一按即通”的语音通话也令人关注。更重要的是,PICA有很强的开放性,便于为用户提供丰富、个性化的内容。

PICA由于一直专注移动IM的开发,因此支持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平台也相对全面,目前支持的平台包括Symbian S60、Symbian UIQ、Pocket PC、Smartphone、Java、BREW、Dragonfly、Linux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基础IM功能方面,PICA对这些平台的手机支持非常好,但在一些扩展业务方面,不同手机用户的体验尚有一些差异。在扩展服务接口方面,PICA的开放性是几种移动IM产品中最好的,可以接入各种第三方应用,有助于移动IM产业链的形成,促进更多的第三方内容和业务提供商加入到移动IM的发展中来。

综合以上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

Fetion是中国移动的即时通信产品,拥有强大的用户和市场资源,在移动即时通信中发展迅速,加上在短信和语音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很可能使得用户在移动即时通信服务方面得到最佳的服务体验与应用。

移动QQ和移动MSN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依靠互联网IM的强大用户基础和极高知名度进军移动IM领域,很容易将网络用户转化为手机无线用户,目前也发展了众多的移动用户。

PICA专注于手机,同时提供多样式服务,使手机用户随时得到各方面的资讯与娱乐。

五、移动搜索

1.移动搜索的概念

移动搜索就是搜索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用户可以通过短消息、WAP上网、语音通话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以达到实时获取Web、WAP站点信息、本地服务等信息服务内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并可选择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的搜索结果直接定制,根据移动用户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搜索方式。移动搜索服务的核心是将搜索引擎与移动设备有机结合,生成符合移动产品和用户特点的搜索结果。

2.移动搜索的分类

按接入手段可分为:短信搜索和移动互联网搜索。移动互联网搜索包括WAP搜索、移动语音搜索、移动Web搜索。

按搜索内容可分为:WAP站点搜索、移动Web站点搜索、移动增值服务搜索、本地搜索。

按搜索范围可分为: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

从业务形式上来看,移动搜索包括短信搜索和移动互联网搜索两种形式。短信搜索,即发送短信到指定代码,然后通过接收短信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搜索是移动搜索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通过WAP接入方式搜索WAP网页内容或通过手机搜索门户搜索互联网Web网页内容,其包含WAP搜索和移动Web搜索。它要求用户首先登录WAP网站,通过登录手机互联网网站的方式进行站内搜索。

从搜索内容来看,移动搜索将主要集中于基于用户位置的本地搜索和日常生活相关内容搜索。本地搜索是通过移动接入方式搜索用户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内容,如地图、黄页、餐饮、天气等本地信息内容,跟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起居等息息相关。

垂直搜索是通过多种接入方式搜索特定领域的内容或服务。按搜索的媒体类型可分为图片搜索、音乐搜索、文本内容搜索等;按搜索领域可分为体育搜索、娱乐搜索、房屋租售搜索、比价搜索等。垂直搜索模式可以使用户实现个性化定制搜索,更加快速地得到最需要的信息。此模式的搜索引擎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请求,提高搜索针对性和准确性。

雅虎开通移动搜索的两项新服务,其目的主要是使用快捷方式来帮助用户迅速找到他们在行进路途上所急需的信息,包括当地新闻、天气预报、股市行情、词语解释、邮政编码、电话区号等。例如,如果有位用户想寻找一家邮局,他只需简单地输入“邮局”两字以及邮局所在的城市、州或邮编,就会收到一条短信,短信中直接标明距离最近几家邮局有关信息的搜索结果。

3.移动搜索的优、劣势

(1)移动搜索业务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移动搜索使用便捷。相对于互联网搜索,移动搜索无须上网设备,只需一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以免费搜索需要的信息,可以满足突发、紧急、特殊查询的需求,能够为用户尤其是商旅人士提供快速有价值的答案。

第二,移动搜索目标用户群广泛。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远远超过电脑。截至2010年6月,中国的网民仅有4.2亿,手机网民有2.77亿,手机用户早已超过6亿,移动搜索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小显示屏手机访问网络站点。

第三,移动搜索效率更高。移动搜索加入人工智能技术,剔除Flash、广告、垃圾链接,有效地减少了用户烦琐翻页的麻烦。想知道最新航班信息,想了解前沿电子产品最新报价……,用户只需要在手机的搜索工具栏中轻轻地键入相关的指令,就立即可以找到满意而准确的实时信息。

第四,移动搜索为用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移动搜索通过特有的技术将互联网上分散的信息聚合在手机WAP平台,根据用户的性格、地理位置、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的不同提供分类信息搜索服务,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并能实现实时在线更新,其搜索的内容和过程更人性化。

(2)移动搜索业务具有如下劣势:

用户消费习惯尚需培养;移动搜索产品内容单一,信息量不够;移动搜索的商业模式尚需斟酌;移动搜索产业链尚不完善。

移动搜索的产业链包括移动运营商、手持设备制造商、移动搜索服务商、移动搜索内容提供商、移动搜索技术提供商、移动搜索渠道商、移动搜索应用机构(付费企业)以及移动搜索用户。目前,中国移动搜索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移动搜索产业链正在形成,还需进一步培育,各家企业正纷纷布局,整合上下游资源。如图9-8所示,移动搜索产业链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移动搜索用户是整个产业链的归属点,如果没有了用户,则这条产业链就失去了生命;移动搜索技术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是移动搜索服务商的坚强支撑;移动搜索服务商是产业链的中心环节,只有移动搜索服务商提供了让用户认可的服务才能够留住用户;移动搜索渠道商在移动搜索的产业链中是运营商与付费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而移动运营商和手持设备制造商发挥着“传输通道”的作用。只有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协同努力才能打造完善的移动搜索产业链结构。

六、移动定位

1.移动定位服务的概念

移动定位服务,也称为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即服务提供商为处于移动状态中的客户(包括手机和移动台客户)提供的、基于该移动客户地理位置数据而开展的服务。这类服务一般都具备非常强的位置相关性,所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是移动互联网和定位服务的融合业务。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步发展促成了各种移动定位服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使用者可通过手机、PDA或便携式导航机(PND)等移动装置享受到丰富的位置应用服务。

图9-8 移动搜索市场产业链

一个完整的LBS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定位系统、移动服务中心、通信网络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如图9-9所示。

图9-9 LBS结构

其中,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基站定位系统两个部分。空间定位技术是整个LBS系统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这一部分正在不断完善当中,移动网络运营商可以选用某种定位技术或者组合定位技术来获得适当的定位精度。

移动服务中心负责与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和各个分中心(定位服务器、内容提供商等)的网络互连,完成各种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以及分中心之间业务信息的流动,并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通信网络是连接用户和服务中心的,要求实时准确地传送用户请求及服务中心的应答。通常可选用WCDMA、CDMA-2000、TD-SCDMA及GSM、CDMA、GPRS、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等无线通信手段,在此基础上依托LBS体系发展无线增值服务。另外,国内已建成的众多无线通信专用网,甚至有线电话和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等都可以成为LBS的通信链路,在条件允许或必需时可接入Internet网络,传输更大容量的数据或下载地图数据。

移动智能终端是用户惟一接触的部分,手机、PDA均有可能成为LBS的用户终端。但是,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出于更完善的考虑,就要求有完善的图形显示能力,良好的通信端口,友好的用户界面,完善的输入方式(键盘控制输入、手写板输入、语音控制输入等),因此PDA以及某些型号的手机成为个人LBS终端的首选。

LBS系统工作的主要流程如图9-10所示。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出位置服务申请,申请经过各种通信网关以后,为移动定位服务中心所接受,经过审核认证后,服务中心调用定位系统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另一种情况是,用户配有全球定位系统等主动定位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主动将位置参数发送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位置,对服务内容进行响应,如发送路线图等,具体的服务内容由内容提供商提供。

图9-10 LBS系统工作流程

移动定位应用服务类型包罗万象,只要与定位目标所在位置相关的应用服务都可列于其中,定位目标包括人、动物、车辆、货物等各种标的物,依照移动定位服务的用途,可将服务分成安全服务、信息服务、导航服务、追踪服务、休闲娱乐与商业服务六大类型。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特色业务之一,定位服务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亮点,因而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主要移动网络运营商都已开通了移动定位业务。

2.移动定位技术

目前,实现移动定位的方案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基于移动网络的技术方案、基于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以及两者的结合。

(1)网络独立定位。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第一,起源蜂窝小区定位技术。起源蜂窝小区(Cell Of Origin,COO)定位技术是根据移动台所处的小区标识号Cell ID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移动台在当前小区注册后,在系统的数据库中就会有相对应的小区ID号。只要系统能够把该小区基站设置的中心位置(在当地地图中的位置)和小区的覆盖半径广播给小区范围内的所有移动台,这些移动台就能知道自己处在何处,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取位置信息。该定位方案的优点是无须对网络和手机进行修改,响应时间短,但它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小区的半径。

第二,抵达时间定位技术。抵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定位技术是基于测量信号从移动台发送出去并到达消息测量单元(三个或更多基站)的时间而进行的定位。移动台位于以基站为圆心、移动台到基站的电波传播距离为半径的圆上。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计算,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可由三个圆的交点确定。但是,与下面要介绍的增强型观测时间差定位技术不同的是,它没有使用位置测量单元。因此,必须通过与在基站上安装了GPS或原子钟的无线网络之间的同步来实现。

第三,角度到达定位技术。角度到达(Arrival Of Angle,AOA)定位技术根据信号到达的角度,确定移动台相对于基站的角度关系,只要测量一个移动台距两个基站的信号到达角度,就可以确定出移动台的位置。信号到达角度测量需要定向天线,虽然理论上这种测量在基站和移动台都可以进行,但为了保证轻便性,并不适宜在移动终端使用。角度到达定位技术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优点是可以在话音信道上工作,不需要高精度的系统定时。但缺点是需要复杂的天线,易出现定位盲点,实施成本较高。

第四,抵达时间差异定位技术。抵达时间差异(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技术是通过检测信号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而不是到达的绝对时间来确定移动台位置的,它降低了对时间的同步要求。移动台定位于以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上。确定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需要建立两个以上双曲线方程,两条双曲线即为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由于这种定位技术不要求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同步,因此在误差环境下性能相对优越,在蜂窝通信系统的定位技术中备受关注。它也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优点是精度较高,实现容易。缺点是为了保证定时精度,需要改造基站设备。

第五,增强型观测时间差定位技术。增强型观测时间差(Enhanced-Observed Time Difference,E-OTD)定位技术的实现原理:手机对服务小区基站和周围几个基站进行测量,计算出测量数据之间的时间差,并以此计算用户相对于基站的位置。该技术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技术,也是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建议使用的主要技术。

表9-3 不同移动定位方案的优缺点

(2)手机独立定位。该类技术是通过在手机内部加入GPS接收机模块,并将普通手机天线换成能够接收GPS信号的多用途天线。手机接收GPS数据进行计算,确定移动台的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速度、时间、轨迹等参数)并将结果报给移动网络。这种方法的主动权全部在于手机,其精度与GPS相同,可达5~10m,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用户可以关掉手机的GPS功能。为实现此方案,需要对手机的软、硬件进行改造。

(3)联合定位。联合定位,即将手机定位功能与网络定位功能相结合,从而联合定位。典型代表是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ssistant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AGPS)定位技术。

AGPS与GPS方案一样也需要在手机内增加GPS接收机模块,并改造手机天线,但手机本身并不对位置信息进行计算,而是将GPS的位置信息数据传输给移动通信网络,由网络的定位服务器进行位置计算,与此同时,移动网络按照GPS参考网络所产生的辅助数据,如差分校正数据、卫星运行状态等,并将从数据库中查出手机的近似位置传至手机。这时手机可以很快捕捉到GPS信号,其首次捕获时间将大大缩短,一般仅需几秒的时间。

以上分析的多是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但对于布满Wi-Fi无线网络的都市而言,发展LBS应用服务的另一技术创新就是Wi-Fi Positioning System(WPS)定位技术。2007年中期,Skyhook Wireless推出以WPS定位技术为架构的Loki搜索平台,这对定位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Loki的WPS可以辨识计算机的地理位置,再将此信息放入网络搜索中,不但可以定位搜索,还使用户能够更轻易并且自主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所在的位置。

Skyhook Wireless声称利用Wi-Fi信号的定位服务其准确度可以胜过GPS。利用无线路由器发出的802.11无线电信号,可查找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PDA、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或无线射频标识卷标等任何Wi-Fi装置的准确位置。Wi-Fi信号愈密集的地区,该软件的定位准确度愈高。WPS软件主要依靠Wi-Fi基站部署的密度。因此,此技术较适合都市区而非人口分散的郊区或其他基站相距较远的地方。此套系统结合了Wi-Fi信号数据库,如投入商业应用必能带来可观的商机。

3.移动定位应用类型

LBS的应用名目繁多,涉及交通信息、公共服务、旅游、广告等领域。总的来说,LBS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位置信息查询、位置跟踪和基于位置的游戏。

(1)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Location-based Notification)是指当订购这一服务的用户进入某一特定区域时,信息中心将向其发送文本短信或者多媒体短信,告知用户该区域内的最新信息。下面举例说明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商业促销。商家向进入购物中心的顾客发送商品的打折信息。

第二,旅游导游。景点的信息中心即时向游客发送景点的简介,推荐最佳食宿地点、游览路线和其他一些信息。

第三,公共安全。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即时向开往事故发生路段的司机发送消息,告知公路情况,提供其他行车路线。

第四,娱乐。提醒游戏玩家目前正进入某个受攻击的位置。

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是LBS应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涵盖范围广泛,方便用户接收更多的实时资讯,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用户只收到自己所需的短信。例如,商家所发送的促销信息对于一位进入商场找人的顾客来说毫无用处,相当于“垃圾短信”。这些“垃圾短信”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对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位置信息查询。位置信息查询服务为订购用户提供位置信息的查询,用户处于服务区内的任何地方,均可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查询所需的位置信息。如果说基于位置的通知服务是采用“推”的方式,那么位置信息查询服务则采用“拉”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用户可以完全控制何时接收信息、接收何种信息,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谢绝“垃圾信息”的侵扰。

(3)位置跟踪服务。位置跟踪服务是指根据移动设备查询车辆、设备携带者所处的位置。运用这一服务可以方便地查询目标所处的位置。另外,车辆查询服务可以为企业、公安、邮政车、银行运钞车、出租车汽车公司等提供重要车辆的即时跟踪服务,实时掌握车辆行进中位置信息,加强车辆防盗功能。

(4)基于位置的游戏。提供某些根据用户实际位置进行的游戏。

不同的业务应用对定位精度、频率和移动终端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有许多要求已经得到满足。

虽然目前通信技术和位置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LBS的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隐私问题是LBS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用户使用LBS随心所欲地获取感兴趣的位置信息,同时也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信息。换言之,当用户携带移动设备时,其行踪也可以随时随地被别人查到。有调查表明,隐私问题是用户在接受LBS时最担心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也阻碍了LBS的发展,无论是位置识别技术、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界面,还是系统精确度的测试都需要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LBS还需解决位置信息的所有权问题,即LBS涉及的位置信息由谁提供。目前的解决方法是由第三方公司来提供位置信息,LBS服务提供者向其购买位置信息使用权。

第四节 移动金融服务与应用

移动金融应用是移动商务应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又包含若干应用,如移动小额支付、移动银行、手机钱包和移动支付等。在移动金融应用中,最有前景的应用模式是移动支付业务。

一、移动金融服务的应用模式

1.移动小额支付

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账户,用户向该账户预先充值并用该账户支付费用,或者移动运营商通过用户识别卡(SIM卡)或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卡(STK卡)直接从用户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一般这种方式会设置最高限额。小额支付业务原则上不需要银行参与。这种支付方式非常适合手机用户购买小额物品,如饮料、食品等实物,以及电影票等票务和游戏网卡等虚拟物品。

尽管为了保障支付安全,银行业基本参与了小额支付的实现过程,但考虑到小额支付的成本和相关的微小收益,以及移动运营商掌握的超过6亿的移动用户资源、擅长面向个人用户的营销能力、拥有和终端厂商的谈判实力,因此在小额支付市场中,移动运营商将成为整合各类资源、向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统一界面的实践者。

2.移动银行

简单地说,移动银行就是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作为银行业务平台中的客户端来完成某些银行业务。移动银行是典型的移动商务应用,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移动通信公司及银行的竞争实力。

移动银行通过移动网络将客户的手机或PDA连接至银行,客户可以利用手机或PDA接口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移动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账务查询(通过手机查询用户在银行的存折、信用卡账户余额等)、自助缴费(直接在手机上查询及缴纳手机话费和其他费用)、银行转账(通过手机进行信用卡、存折之间的资金转账)等。另外,移动银行还可以通过短消息平台向客户提供股市行情、外汇牌价等金融信息。

这种结合了电子货币和移动通信的服务丰富了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不仅可以在固定场所享受银行服务,更可以在旅游、出差中高效、便利地处理各种金融理财业务。通过移动银行服务,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以安全的方式访问银行,而无须亲自来往银行办理业务。

从应用角度来看,移动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便利。目前,国内中行、建行和招行的移动银行服务已趋于成熟。各家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都涵盖了丰富的功能,用户通过手机,不但可以查询账户记录和汇率等金融信息,还可以完成各种转账、委托买卖证券、个人实盘外汇买卖等个人理财业务及享受代缴费等功能。

(2)使用区域广泛。GSM网覆盖广泛,移动银行在GSM网覆盖到的地方都可以提供服务。

(3)安全性好。移动银行利用STK卡中的程序可以对发出的信息进行加密,即使从空中拦截信息,同样无法获得用户的关键数据。只有银行可对数据进行解密,即使电信运营商也无法解密。利用移动银行可靠的加密属性,银行可以放心提供资金划转的银行业务。目前,银行推出的服务的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不仅银行对发出的信息加以保密,而且由手机STK卡发出的信息也是加密的。有专家指出移动银行的加密功能已高于现有的电话银行,因此其可信赖程度仅次于ATM自动柜员机。

(4)收费低廉。用户完成一笔业务一般只需要很少的费用。

(5)可以进行二次交易。利用移动银行可以实现一些在电话银行中无法实现的功能,如简易单据的发送等。利用移动银行用户可以选择由银行邮寄单据、由银行利用短信发送简易单据或用户确认后不发送单据。即使用户关机,再次开机后同样可以收到银行发送的请求,在任何时间都能对消费进行确认,从而实现二次交易,而这种方式才是真正方便的代收代付服务方式。业务比例在银行业务中越来越大,移动银行的这种服务将更为重要。

3.手机钱包

手机钱包类似于银行卡,可以满足大额支付,通过将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进行操作,进而得到交易结果通知和账户变化通知。由于消费者的个人资料及其他个人信息并不是放在网上商家信息系统中,而支付信息也是记录在自己的手机上,因此能充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利益。

4.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进行交易的双方以一定信用额度或一定金额的存款,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从移动支付服务商处兑换得到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清偿费用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具备无线功能的PDA、移动PC、移动POS机等。移动支付实施的基础是金融电子化。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资料,2010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约达到1.086亿,较2009年的7020万增加了54.5%。2010年移动支付用户在全球移动用户总量中的占比约2.1%。

Gartner的研究主管桑迪·沈表示:“我们仍将看到亚洲、东欧、中东和非洲等发展中市场的移动支付业务保持强劲增长,而北美和西欧则会因为消费者可选择的支付手段较多而增长较慢。发展中市场已经找到了推广移动支付服务的秘诀——用户需要的功能和可以维持该项服务的生态系统。”

亚太地区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多的区域。在该地区,移动支付用户2010年突破6280万,占该地区所有移动用户的2.6%。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移动支付用户总数达到2710万,占该地区所有移动用户的2.1%。北美地区的移动支付用户达到3500万,占该地区移动用户总量的1.1%。

桑迪·沈指出,移动支付之所以在发展中市场需求强劲,是由于这些地区很多没有或缺乏银行服务,当地居民无法访问银行的基础设施或PC,使得移动成为自然的选择。同时,在早期开始采用移动支付的市场,监管者开始收紧政策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保护和打击与金钱转移有关的违法金融活动。

短信仍然是最主要的移动支付技术。短信功能的高普及率和方便易用特性使其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受到追捧。无线应用协议和互联网可支持客户端下载或移动浏览器,由于发达国家可上网的手机及数据套餐更为普及,这类服务在发达市场使用率更高。

桑迪·沈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运营商应当提高服务互通性,加速市场发展并形成健康的竞争。她指出,解决方案提供商应保证平台的灵活性,使其能够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系统兼容,同时也容易进行本地化定制。

二、移动支付工作过程及业务模式

1.移动支付工作过程

移动支付涉及众多环节,主要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商家及手机用户等。其中,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决定了整个产业发展的走向和前景。移动支付工作过程如图9-11所示。

图9-11 移动支付工作过程

2.移动支付业务模式

从业务模式看,移动支付可以分为手机代缴费业务、手机钱包业务、手机银行业务和手机信用平台业务等几种。

(1)手机代缴费业务。手机代缴费的特点是代收费的额度较小且支付时间、额度固定;用户所缴纳的费用在移动通信费用的账单中统一结算。例如,个人用户的E-mail邮箱服务费代收。当前,该种服务在手机支付服务中居首要地位。

(2)手机钱包业务。手机钱包是综合了支付类业务各种功能的一项全新服务。它是以银行卡账户为资金支持、手机为交易工具的业务,就是将用户在银行的账户和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息、交互式语音应答(IVR)、WAP等多种方式,用户可以对绑定账户进行操作,实现购物消费、转账、账户余额查询并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得到交易结果通知和账户变化通知。

具体来说,手机钱包是中国移动和银行系统合作推出的为客户提供移动金融服务的业务。这项业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与其银行信用卡账户进行绑定,使用户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对其银行信用卡账户进行查询,以及进行转账、缴费、交易等支付性操作。实际上,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商业应用。很多欧美国家已经在小型购物、支付交通费用、购买水电等方面引入了手机钱包的方式,在一些地区手机钱包甚至已经占据了与现金、支票和信用卡同等重要的位置,成为最流行的支付方式之一。

(3)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就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实现通过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金融理财业务的服务系统。手机银行和手机钱包具有如下主要区别:

第一,手机钱包由移动网络运营商与银行合资推出,以规避金融政策风险;手机银行由银行联合移动网络运营商推出,移动网络运营商为银行提供信息通道,它们之间一般不存在合资关系。

第二,手机钱包则不需要更换STK卡,受银行的限制也较小;申请手机银行需更换具有特定银行接口信息的STK卡,这就容易受到银行的限制,难以进行异地、异行划拨。

第三,手机钱包需要建立一个额外的移动支付账户;而手机银行只需要原有的银行卡账号。

第四,手机钱包主要用于支付,特别是小额支付;而手机银行可以被看成是银行服务方式的升级,利用手机银行,用户除了可以支付,还可查询账户余额和股票、外汇信息,完成转账、股票交易、外汇交易和其他银行业务。

(4)手机信用平台业务。手机信用平台的特点是移动网络运营商和信用卡发行单位合作,将用户手机中的SIM卡等身份认证技术与信用卡身份认证技术结合,实现一卡多用。例如,在某些场合可以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SIM来代替信用卡,用户提供密码,从而进行信用消费。

现阶段在我国推广手机代缴费和手机钱包比较可行,可接受的用户群体和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各自独立(或联合银行)推出了这两种业务。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尚处于普及阶段,手机信用平台的推广在市场准备和技术准备方面有所不足。

三、手机银行的应用

手机银行在各银行都限定以个人客户为对象,主要提供转账余额查询和交易明细等服务内容。具体而言,它将银行业务与现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获得如下服务。

(1)金融理财。①查询功能。②提醒功能。③外汇买卖功能。④黄金与国债买卖功能。⑤证券服务功能。

(2)电子钱包。①转账支付功能。②缴费功能。

(3)无线POS。用手机代替POS,实现银行卡的购物消费功能。用户到已与银行签订手机钱包支付协议的特约商户购物,可实现手机消费支付。即所谓的“被动转账方式”,是由收款人发起、付款人确认,不需事先建立对应关系。一个无线POS账户可对应若干台手机。

(4)GPRS全球定位系统。是指用户向银行发送短信,经移动平台测定方位,银行向用户告知附近网点、ATM位置,客户就可以到就近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或到ATM机取款。

(5)系统设置。提供诸如密码修改、借记卡和信用卡等丢失或被盗后紧急挂失、由客户自行增加或删除使用手机银行缴费的项目等系统设置功能。

四、手机银行系统

手机银行作为一个实时在线、交互性强的交易渠道,首先,它是基于银行账户的交易,而不是基于手机话费的交易,因此需要客户将手机和其银行账户对应绑定。其次,一方面银行的大量金融产品通过该渠道发布,需要将银行的金融产品解释成手机银行渠道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由于手机这种移动终端的界面表达能力受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一次性全部展示在客户面前,需要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定制服务。最后,手机银行系统需要支持多通信服务提供商和多接入技术。

因此在系统设计时,结合信息系统实际情况,通过手机银行系统的建设,需要集中签约系统、交互流程控制、业务集成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手机银行完整业务。

手机银行系统主要由集中签约系统、业务集成、SP前置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1.集中签约(个性化设置)系统

通过集中签约系统,实现客户信息的集中共享,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提供基础;通过多渠道签约,方便客户完成签约过程,降低营销成本。目前,手机银行的集中签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1)客户信息集中管理,是实现客户信息最大化利用的基础。

(2)提供客户定制的个性化的信息,初步体现了客户的差别化服务。

(3)产品管理功能,提供抽象的产品要素和交互流程管理,提供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渠道中的一致表现。

(4)统一的渠道属性管理,包括渠道信息维护管理、统一的渠道交易状态控制、统一的渠道交互安全控制、渠道产品控制、客户渠道产品的签约控制。

(5)统一的产品计费管理,按客户需要提供相应功能的统一机制,针对不同客户进行针对性定价和优惠的策略,为客户提供套餐、优惠等计费服务,集中签约系统记录了客户定制的所有渠道、产品信息,可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的产品计费管理。

2.业务集成系统

由于手机银行本身仅为一个交易渠道,真正的银行商业逻辑是由核心产品层的功能组件提供,而这些功能组件往往不是直接面向客户的产品。因此,业务集成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可单独提供产品能力的服务,将其通过配置进行发布;对于需组合使用的服务,提供封装服务,以达到通过配置使其以新产品服务形态表现的目的。同时,业务集成系统根据客户预先定制在签约系统中的定制信息,自动组织并完成核心产品需要的交易信息。这样,同样的金融功能由于客户定制信息的不同而对不同客户体现出个性化特性。业务集成系统提供面向技术的配置化产品——服务封装功能。

3.SP前置系统

SP前置系统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具体渠道的协议转换,二是对签约系统中制定的产品要素流程的具体交互控制。由于USSD接入模式的特性(面向实时连接)和手机终端表达能力的限制,客户在手机上对各种产品的每个交互步骤的控制均由SP前置系统控制。在设计和实施中除去与移动USSD平台的SMPP协议转换部分,SP前置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交易交互流程控制系统,能够保持客户在具体渠道终端上的交易流程状态,并交互式地向渠道终端提供交易序列。SP前置的交互流程控制通过与不同渠道的内容管理组件的配合,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图像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业务流程,可以方便地将业务集成系统包装的产品在诸如多媒体终端、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渠道加以实现。

五、手机银行风险控制

1.USSD

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SSD),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SMS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但与短消息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数据传输速率为1kbps,比SMS传输速率高,USSD在会话过程中一直保持无线连接,提供透明管道,不进行存储转发,而SMS只是一个存储转发系统,用户完成一次查询需要进行多次会话过程;目前的资费标准与短信息相当。

由于以上特点,USSD可以提供比短消息更为复杂的无线应用业务,用户的手机不需要做任何升级,如更换SIM卡等,从而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USSD应用接口协议是SMPP(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SMPP协议是无线数据市场使用最广泛的消息协议,SMPP的使用为USSD使用现有的应用(如SMS)提供了可能。USSD服务器提供了对SMPP应用开发的一系列支持,开发包支持Windows和主要UNIX版本的C语言开发库。

2.手机银行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

由于受到USSD/SMS移动接入模式的限制,整个系统的安全建立在移动GSM网的安全基础上,手机银行无法提供端到端的安全,因此无法在技术上实现系统的抗抵赖。鉴于这个原因,在系统安全控制上除与移动通过协议约束其必须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服务外,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控制机制:

(1)访问控制。基于签约系统提供产品的访问控制,限制客户访问自己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在某些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风险或者不安全因素时,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不使用该项产品和服务,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避免银行与客户的纠纷。

(2)记录发送的消息。记录所有移动USSD平台发送的消息,供事后安全审计使用。

(3)专用渠道密码。在手机银行渠道上使用与客户账户、卡密码不同的专用渠道密码,防止客户账户、卡密码的泄露。

(4)提供高粒度的客户风险控制手段。客户在系统最大允许范围内,可以在产品和渠道一级分别自行定制其能够承受风险的周期交易最大交易额度和交易次数。

(5)身份认证。在第一次签约时验证用户有效身份证件,并向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发送随机确认码验证客户身份,然后为手机银行渠道单独设置一个支付密码,客户必须每次提供该密码以确认其身份。

(6)抗抵赖。由于通过USSD/SMS方式的手机银行无法提供端到端的安全,因此无法在技术上实现抗抵赖,只能通过与移动服务商的协定,约束其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交易信息,而客户的抗抵赖由移动服务商平台上的安全机制完成。

本章重要术语

GSM

手机钱包

GPRS

移动支付

WCDMA

WAP

移动搜索

ATM

LBS

USSD

移动小额支付

移动银行

习题

1.简述无线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2.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几种?请画出其中两种。

3.无线网络的互连设备有几类?

4.什么是移动商务?请给出通过手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两个实例。

5.简述即时通信。

6.移动搜索的优、劣势是什么?

7.什么是移动定位服务?主要移动定位的实现方案有哪三种?

8.什么是移动银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移动支付业务模式有哪些?

10.手机银行的主要应用服务有哪些?

11.手机银行系统安全与风险控制机制有哪些?

思考与实践

1.搜索官方蓝牙Web站点,以获取所有关于蓝牙技术及其在移动商务领域内应用的最新信息。

2.移动商务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普通用户感受到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进步带给大家的实惠。请列举一个移动定位服务的实例,并试着介绍其实现原理。

3.请简单地描绘未来十年内移动商务发展将会达到的程度。

4.请构建一个移动营销方案,用来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

5.解释无线联网的重要性,并比较无线联网与有线联网的优点和缺点。调查哪些无线网络技术可用于商业环境内,并准备一份相关报告。

6.移动商务中存在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吸引顾客,第二个挑战是人类工程学的制约(由小型屏幕和输入界面引起的问题),第三个挑战是缓慢的连接速度(即链路工作缓慢,并且限制数据传输能力)。

要求:

(1)讨论在无线领域中如何克服这三个挑战。

(2)特别讨论3G技术如何应对第三个挑战。

(3)讨论哪些产品和技术足以应对第二个挑战。

线索:在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线PDA(智能电话)之间的折中是什么?

介绍一份概括创建成功的移动Internet存在性的分组报告。组之间可以相互作报告。

让您开始起步的一些因素……

①使用基于PC的Web站点的链路与链接,并利用普通PC Web站点的客户群。因此能够以PC模式或移动设备可访问的模型提供一个站点。

②找到有趣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它们具有一个位置相关的方面。限制对服务的访问,而不限制对具有复杂的送货逻辑的昂贵产品的访问。

③通过SMS和其他媒体渠道宣传移动站点。评定每一种宣传渠道或媒介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