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2.3.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各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的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只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但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承认的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价值。由于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符合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也就是每个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个别价值的根本原因。(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交换若不能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得不到补偿,从而导致生产缩减;同时,其他的商品生产者也就不能通过交换得到这种商品满足自己的需要,商品生产也就难以为继。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原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是,这并不意味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这是因为,商品价格固然要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但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就会竞相求售,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获得所需商品,就会竞相购买,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一致。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马克思
(《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103页)
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相一致,但这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1)从商品交换的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因此,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是要受价值制约的;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2.3.2 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在任何社会,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客观上都要求将生产要素等资源按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作为价值规律作用实现形式的价格机制,向商品生产者提供了市场供求变动的信息,指导着商品生产者配置资源的方向。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使价格下跌时,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者就会把资源投向其他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使价格上涨时,一些商品生产者就会把资源投向该种商品的生产部门。可见,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强制力量,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进行资源配置、开展经济活动,以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大体平衡。在商品经济中,价格的涨落既是商品生产者了解市场供求变化的“晴雨表”,也是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的“指示器”。
但是,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商品价格的涨落是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商品供求失衡的状况下发生的,因而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涨落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只能是一种事后调节,它往往会伴随资源的浪费。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生产同样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都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就会产生收入上的差别。这样,率先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反之,生产技术落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走向破产。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取胜,商品生产者必然纷纷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果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生产条件和劳动技能上的差别,因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同。那些资金雄厚、生产设备精良、生产技术熟练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能够获得较高收益,进而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大的收益。而那些资金缺乏、生产设备差、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只能获得较少收益,因而没有能力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确立了优势地位,而在生产中处于劣势的商品生产者最终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所淘汰。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