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实现形式及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实现形式及作用

时间:2022-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可见,价值规律的这一自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的强制力量来进行的。

商品经济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就是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如前所述,同一种商品是由社会上许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由于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有所不同; 但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不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即实行等价交换。由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绝大多数生产者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因此,如果这种商品在市场上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时,总是低于它的价值量,那么,生产这种商品的多数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得不到补偿,从而导致生产缩减; 同时,其他的商品生产者也就不能通过交换得到这种商品满足自己的需要,商品生产也就难以为继。显然,在市场上,商品具有按价值量进行交换,即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客观要求。

二、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来表现的; 同样,价值规律作用的发挥,也必然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

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每一次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是一致的。因为商品价格的确定虽然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但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商品供求因素的影响。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就会竞相销售,价格就会低于价值;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购买者为获得所需商品,就会竞相购买,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一致。

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相一致,但是,价格始终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因为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就会促使商品生产者缩减生产,商品的供应量就会减少,从而价格就会上涨; 相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增加生产,商品的供应量就会增多,从而价格就会下跌。因此,从长期的趋势来看,一种商品价格的 “上涨”部分和 “下跌”部分是会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仍然是和价值相一致的。

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表明: 价格既不是无限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地下跌,商品价格归根到底是要受价值制约的; 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会成为现实。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来进行,即实行等价交换。这种必然性的实现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的过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价值规律作为市场上的盲目力量,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任何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都离不开在社会各生产部门合理地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来实现的。每个商品生产者在对生产进行决策时,究竟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根据市场上商品价格涨落的情况来定的。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使价格下跌时,一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退出该种商品的生产,而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到其他商品的生产上;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使价格上涨时,一些商品生产者就会把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到该种商品的生产上。可见,价值规律的这一自发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的强制力量来进行的。通过这种自发的调节作用,使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保持着一种极不稳定的平衡关系。

但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配置的自发调节作用是有局限的。因为商品价格的涨落是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下发生的,而价值规律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是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已经失调之后,因而价值规律的调节只能是一种自发的事后的调节。这种自发的事后的调节必然伴随生产比例和供求比例关系的不断被破坏,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从而难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有序运行。

第二,价值规律以其所具有的 “商品的交换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客观要求,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价值规律的这一客观要求充分体现在它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发挥之中。因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额展开的。各个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不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生产同样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但是,商品的出售必须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来进行,这样,哪个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他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哪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技术落后,他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高于社会价值,他在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走向破产。正因为如此,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取胜,就会纷纷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结果必然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有局限的。因为在私有制条件下,这一作用的发挥是以一部分社会生产能力的损失为代价的。各个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自己的技术先进地位,以较少的个别劳动耗费生产较多的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取胜,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守新技术的秘密。这样一来,也就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但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任何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都必须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样,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能获取较高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他的劳动耗费不能全部得到补偿,收入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有些人发财致富,而另一些人则贫困破产的状况。这就是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末期,价值规律所引起的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思考与练习

1.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商品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职能? 货币形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6.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什么是通货膨胀?

7.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现形式是怎样的? 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1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52 页。

2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62 页。

3 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07 页。

4 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54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